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宁板桥特产 江宁最好的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宁板桥特产 江宁最好的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09-29 19:44:03

一.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东山老鹅

吃老鹅风气起源于三年前东山镇东新南路,店主是个地道的农民,店容店貌极不上档次,但唯独他家的高压锅红焖老鹅,倾倒整个东山镇,再蔓延到南京城,鼎盛时东新南路上停满城里来的食客专车。 东山老鹅就是指将鹅剁成块,与土豆块红烧,因其独特做法最早出自南京江宁的东山镇,故得名东山老鹅。

如今,在南京街头的以本地菜为特色的饭馆里,我们都能吃到“东山老鹅”这道菜;做得好的,也有不少家;众多的“东山老鹅”在菜品形式上几乎一致,但论及口味,对于饕餮达人来说,似乎还是以东山街道上的为佳。比较出名的去处,便是南京路人皆知的“新东新”老鹅店。

一样的菜,口味到底差别在哪里?说来无非两个方面,其一就是食材的选择。据了解,正宗“东山老鹅”选作烹制用的活鹅,都是6个月大的白鹅;原因很简单,鹅小则肉嫩,一烧肉就烂了,不好吃;鹅大则肉老,吃不动,也不好吃;而6个月大的鹅的肉质,恰好不嫩也不老,完全满足需要。至于另一主料土豆,也是精选的大个、淀粉含量高、口味甘甜的黄土豆品种。黄土豆和白土豆在烹饪的口感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家庭主妇都应该知道。

其二就是烹饪手法的不同了。据介绍,正宗的“东山老鹅”在烹制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不为外人道的“小秘方”;比如,土豆要先油炸、鹅肉要先腌制一下;就连整个烹制过程的顺序,以及所加的香料,也是各有各的法门的。

如此,恰当的鹅肉、独特的制作手法,再加上整个东山街道那种独特的吃鹅氛围和风气,最终烹制成“东山老鹅”,食客不被迷得神魂颠倒才怪呢。

二.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骨头汤

骨头汤的每根骨头都是经过挑选的,上面有肉有筋,根根有骨髓。汤汁很鲜,能吃的出来不是加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料作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炖煮。鲜美的骨头汤配上大白菜,使得汤更加的美味。如果你不想吃其他的菜肴,你可以在吃完骨头之后点一些菜,把汤当底汤,吃火锅。

三.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香藕

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士茶亭因其获名。

“花香藕只有南京才有,这在全国都非常有名。”市农林局蔬菜处调研员朱宏建对花香藕等水生蔬菜研究多年,深受老南京喜爱的“水八鲜”,它们的“出身”与南京郊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朱宏建认为,南京郊区如江东、沙洲、雨花台等地区乡河、塘水面非常多,玄武湖、莫愁湖水面达到数千亩,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再加上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沙洲圩是古白鹭洲之所在,河网密布,水质清纯,因而这里出产的水八鲜非常鲜嫩可口。

以花香藕为代表的“水八鲜”在南京影响颇深,水西门外大街上的大士茶亭甚至也是因它们而获名。

何以冠名“花香”。

作为南京地产“水八鲜”之一,花香藕在南京的养殖历史十分漫长,可能很多市民不知道的是,早在东晋时花香藕就已在南京“扎根”,东晋郭璞《江赋》中有“鳞被菱藕荷”句,而到了梁朝时皇室已经将其作为珍品赏赐宠信。那么花香藕究竟为什么被冠以“花香”之名呢?

专家解释说,明朝时《江宁县志》载,“花有红白二种,白花者佳,花开时藕极嫩,谓之花下藕”,加上此藕种本身带有清香,吃在嘴中舌齿间留香,于是后世人根据《江宁县志》这段记载以讹传讹,这类藕种从此就被称为“花香藕”。

到了明朝时候,花香藕被制作成“捶藕”作为贡品,打此后南京的花香藕更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的笔中留下踪迹,《白门食谱》称誉:“做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即可谓别有风味。”

寻访南京消失的土。

“小时候每年能吃上点花香藕,已经成为家里过节一份特有的情趣”,家住在江东路,今年51岁的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谈起自己小时吃过的花香藕,王先生似乎仍历历在目,“每年只要到了中秋节,家里大人们就会买上花香藕、菱角找欢松献溃颐呛⒆涌删驼徘劳炖锶强墒俏颐呛⒆邮贝羁牡娜兆印!

王先生说,“后来渐渐地市场上这些东西少了,我们家里也就很少吃花香藕了。前段时间,突然很想吃,于是就为了买上几根花香藕,我可是找了几天跑了好几家农贸市场都没有买到,难道咱们南京这些土真的已经吃不着了吗?”电话那头王先生遗憾地表示。

除了花香藕,还有多少曾经存在您的记忆中、现在却渐渐从生活中远离的南京土?这些土是否牵起了您对往昔生活的一段回忆……

四.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板桥大米

板桥大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绩溪县板桥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五. 四川省 广安市 岳池县 板桥五香豆豉

岳池名优。1890年,由陈庆如雇技师在镇裕乡合伙开始生产;1895年,作坊迁往西板乡经营。以黄豆为原料,拌以米糟、白酒、食盐、花椒、三奈、八角等物。成品色泽棕黄,软硬适度,味美化渣,浓香扑鼻。( 广安)

六.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板桥草席

1964年从浙江引进长型席草品种试种成功,后遍及板桥、迎河、安丰塘等乡镇。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草席3500万条,远销国内31个省市区和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1984年被确定为全国四大草席生产基地之一。1985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板桥镇有草席城之称。

七.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湖熟板鸭

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互相馈赠,名曰:“官礼板鸭”。湖熟板鸭坚持传统的“炒盐腌、清卤复、晾的干、煮的足”制作工艺,成品皮白、肉红、肉嫩,“食之油而不腻,香酥适口,回味返甜”。

湖熟板鸭畅销国内21个省市并出口到日本、美国、韩国、德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成果金奖、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优秀产品等多项殊荣。

“南京鸭都美名扬,江宁湖熟是故乡。”南京盐水鸭作为拥有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传统名优,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湖熟,不仅是“湖熟文化”的发源地,这里腌制的板鸭、盐水鸭也有数百年历史,作为江苏省级“非遗”,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的两位传人也全部来自湖熟。

素有“小南京”美誉的湖熟街道位于南京中华门外20公里处,是著名的“板鸭之乡”。湖熟板鸭明、清时便成为皇室贡品,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一等奖和金制奖章,从此蜚声海内外。目前,湖熟街道已有鸭产品加工企业25家,养鸭户150户,年饲养量万只以上的38户,从业人员3500人,每年出栏180万只鸭子,加工达800多万只,销售额达到1.9亿多元。

湖熟鸭正是继承了板鸭的传统工艺,即制卤、煮制配料不变,炒盐、干腌、腌制等工序不变,保证了鸭质地晶莹、肥而不腻、咸而有味的口感。同时,当地生产加工企业还积极走规范化生产道路,迎合消费需求,拉长了鸭产业链,提高了鸭产品的附加值。

2003年,湖熟鸭产品通过了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同年6月,湖熟鸭业协会成立,23家企业、30户养殖大户加盟,构建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现代化运作模式。通过协会的整体统筹,加强了会员间经济、技术交流,逐步推进了商标管理和工艺标准,舞活从炕孵、饲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板鸭一条龙”经济。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三板桥红皮大蒜

三板桥镇红皮大蒜鳞茎扁球形,外皮紫皮红色,茎瓣(蒜瓣)肥大,辛辣味浓,具有香气,品质上等。

黔西南州普安县三板桥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农品红皮大蒜种植工作,种植红皮大蒜近1000亩,每亩年平均产量达400至600公斤左右,目前红皮大蒜获得国家商标总局批准的注册商标。

九.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南京云锦

南京云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京云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京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故称“云锦”。它与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齐名,并称我国三大名锦。

南京云锦生产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明朝时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并形成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云锦织造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如今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等日用工艺品,并根据消费者需要,用各种纸盒包装。南京云锦是一种提花丝织工艺品,南京工艺“宝艺”之首,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誉为“三大名锦”,以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为特色,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云锦过去专供宫廷御用,现除少数民族做衣饰外,还出口国外做高档服装面料。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撋螖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

十.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 周岗红木

周岗红木

周岗红木选用正宗进口缅甸花梨木,采用中国传统大漆生产工艺,设计精良,做工考究。各类中、高档红木家具和各种工艺品均由手工工艺雕凿成的人物、花鸟、山水园林图案栩栩如生、千姿百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