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硚口区卖特产 武汉特产哪个大超市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硚口区卖特产 武汉特产哪个大超市卖更新时间:2024-01-09 17:18:30

一.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武汉小吃

武汉小吃

二.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黄牛为湖北省地方良种之一。早在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也是市场黄牛肉供应的重要来源。黄陂黄牛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了保种,区畜牧部门,十分重视黄陂黄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在选种上,要求公牛年龄为“四六牙、叫昂昂”,左右1大小一致;母牛则要求母性强,0大,奶头长,分布均匀。长期重视对黄陂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是黄陂黄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黄陂黄牛中心产地为武汉市黄陂区西部、北部、东部的泡桐、石门、蔡店、长岭、姚集、木兰、长堰、蔡柘等低山丘陵地带。产区附近的大悟、红安、黄冈、新洲等地亦有分布。2011年,全区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其中黄陂黄牛存栏4.8万头,出栏2.4万头。

黄陂黄牛主产于湖北省黄陂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产区属大别山南麓,位于东经114°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黄牛的中心产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2~623.9米,少数山峰高达700~800米。境内山脉逶迤起伏,山高坡陡,溪谷交错,水田分布于冲垄,多系坡田和小块梯田。土壤为砂泥土,质地松,易板结。旱地面积更小,俗称“牛眼睛地”,为麻骨土和砂土,土层瘠薄。由于田块小,所以多饲养黄牛作耕牛,并逐渐形成为黄牛的集中产区和黄陂黄牛体型中等、行动敏捷、适于小块田和水、旱兼作的特性。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6~16.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10.9℃,极端最高温度为39.6℃。全年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244~247天。耕地面积为全境面积的26.4%,农作物以稻、麦和油菜为主,其次为甘薯、花生、豆类等。境内千亩以上的草山草陂13处。牧草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多种多样,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地理分布 黄陂黄牛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大悟、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县。

品种特征 黄陂黄牛体格较矮小,骨骼粗壮,发育匀称,公牛头方额宽,颈粗而短,垂皮,肩峰发达,腰背平直,胸深广,肋骨拱起,腹部圆大,无垂腹、草腹。母牛头部狭长而清秀,颈较薄长,垂皮长,宽鬐甲较低而薄,肷部充实,后躯宽平,尾毛细长蓬松,乳房发育尚好,0较长粗,分布均匀。四肢强健,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占80%左右。皮肤较薄,有弹性。

品种性能 黄陂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14.9厘米,成年母牛113.0厘米,体重分别为292.6公斤、271.0公斤。黄陂黄牛主要用于犁田、耙田、耖田、打场,集中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年使役时间约100天左右。黄陂黄牛也有较强的挽力,最大挽力为296.4公斤,占体重的138.6%,母牛为220公斤,占体重的113.8%。黄陂黄牛是我国大别山黄牛中之大型,耐粗耐劳,适于水、旱田耕作。但由于劳役负担重,所以繁殖成活率不高,生少死多。

黄陂黄牛

武汉市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

10479864

黄牛

三. 湖北省 武汉 硚口区 沙琪玛

沙琪玛(又名萨琪玛)本是清、明朝的宫廷名点,以其酥香软甜、营养丰富著称。也算是武汉的土糕点了,沙琪玛,是中华面点饮食文化的瑰宝,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其名称和制作方法均由“萨骑马”演变而来。

配料:高级面粉1000g、鸡蛋液700g、臭粉30g、泡打粉20g、麦芽糖醇2300g、清水600g、淀粉(防粘用)300g、烤香麻仁150g、炸油3000g。

制作方法:

1、将面粉与泡打粉过筛,在案板上开凹槽,放入鸡蛋液、臭粉调和成团搓揉至光滑有劲后,盖上湿毛巾稍饧。

2、淀粉用网眼纱布包裹做扑粉包,用面杖将面团反复擀至约1mm厚的薄皮,用刀切成6cm×0.7cm韭菜叶状的面条坯。

3、将炸油烧至180℃左右,放入若干生坯,不断翻动,待呈金黄色,酥脆后捞出。

4、另起锅,将麦芽糖醇、水用中小火熬制,待糖醇能拉丝时即离火,将炸好的熟坯倒入,迅速用锅铲拌匀后,倒放于洒有烤香麻仁的木板上压平整(厚约4cm)。冷却后用刀切成小方块即可。

质量要求:膨松酥脆,切形整齐,色泽金黄,香味可口,入口松化。

无糖蛋酥沙琪玛将成为时尚一族的理想休闲食品,它香脆柔软,食用后口腔内留有绵软的余香味,且有防龋齿保健之功效,是休闲食品中的佳品。

四. 上海市 虹口区 松仁鱼米

松仁鱼米介绍:产地:中国上海。历史:松仁鱼米,是上海扬州饭店著名厨师莫有庚和莫有财于70年代创制有新名菜。60年代时,莫氏兄弟创制了“松子虾仁”,受到顾客好评。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四川名菜“小煎鸡米”的制法,用鳜鱼肉作鱼米,东北产的松子作配料,以青红辣椒配色,经油锅滑炒制成了“松仁鱼米”。它色彩多样,鱼肉鲜嫩,极受中外顾客欢迎。1979年底,美国妇女代表团在该店品尝了此菜后,特地在贵宾留言簿留言:“我们特别喜欢‘松子鱼丁’一菜,除了在美国西部山区的科罗拉多州,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形状美观、滋味鲜美的菜。”特点:用鳜鱼或青鱼肉和松子滑炒而成。成菜色泽鲜艳,鱼米洁白细嫩,松子香酥,鲜咸可口。工艺:将鳜鱼或青鱼肉段去骨、去皮,切成鱼米,加绍酒、精盐、味精和少量胡椒粉、鸡蛋清、干淀粉,拌和上浆。青、红辣椒分别切成细粒。松子先入油锅氽熟取出。炒锅烧热,用猪油滑锅后,下油,烧至四成热时,下鱼米,并用筷子划散,放辣椒粒,待油六成热、鱼米成形时,出锅沥油。炒锅留油少许,下松子、鱼米、辣椒,加味精、精盐和少量鸡汤,烧沸,用湿淀粉少许勾芡,淋上麻油即成。奖项:1983年全国第一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原扬州饭店特级技师李耀云(现国家高级技师)制作的“松仁鱼米”,受到高度称赞,而被授予全国优秀厨师称号。

五. 湖北省 武汉 江汉区 鱼糕

鱼糕俗称“杂烩”,简称“头子”,是湖北传统菜肴。传说舜帝南巡,其湘妃喜食鱼而厌其刺,聪明的厨师便制作了“吃鱼不见鱼”的糕,故鱼糕又名“湘妃糕”。

“头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始为官名。至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此菜作为当时举行的“头鱼宴”的名菜之一。南宋末年,广为流传,权贵宴请宾客,都把鱼糕作为宴席主菜。至清朝时期,凡达官贵人和有钱者婚丧嫁娶、喜庆宴会,都须烹制鱼糕以宴宾客。现在,人们宴请已形成“无糕不成席”的局面。鱼糕晶莹洁白,软嫩鲜香,有韧性,对折不断。现在鱼糕在继承传统烹调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厨师不断研究改进,已制作出风味各异的鱼糕菜肴。

六. 广西 防城港 港口区 海鸭蛋

海鸭蛋是在这海域放养,食海上鱼、虾、蟹及贝类、藻类的海蛋鸭所产,蛋中富含钙、碘、锌等10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氨基酸及丰富的卵磷脂。常食可养颜美肤、益脑增智、滋阴清肺、降血脂、防甲亢,是老少皆宜的天然滋补品。

因海鸭是在海边吃着海鲜长大,不喂任何人工饲料或添加剂,故所产的海鸭蛋质量上乘,营养丰富,是一般的鸡鸭蛋类所不能比拟的。根据国家食品检测权威部门测定,海鸭蛋中富含钙、碘锌、硒、铁、镁、钾等多种微生物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氨基酸和丰富的卵磷酸。对人体具有养颜润肤、滋阴清肺、益脑增智和降血脂、防甲亢等功效,实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来自大自然的天然食品。

海鸭蛋是海边红树林区域滩涂养殖的海鸭所产的蛋,营养价值丰富,每100克海鸭蛋中含有卵磷脂4056mg,比100克牛奶中所含卵磷脂高50倍。卵磷脂能起到延缓衰老、软化、清理血管、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另100克蛋中含蛋白质12.84克,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总量高达11.53克。还含有钙、磷、铁、锌、碘、镁、钾、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无素和10多种维生素。

目前有关专家对海边滩涂放养海鸭蛋进行进一步成分分析,海鸭蛋卵磷脂含量是普通鸡蛋的6倍,而胆固醇含量只有普通鸡蛋的50%。

七.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红豆沙

红豆在《本草纲目》中的正式名称均为"赤小豆",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食材。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红豆药用可以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症等,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关注,李时珍称红豆为"心之谷"。红豆还能通小肠、利小便、消肿排脓、消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在中医学上,红豆对于肾脏、心脏、脚气病等形成的水肿具有改善的效果,这主要是来自于其所含皂角化合物的功效,除了可以利尿、预防便秘外,还具有解毒、催吐等作用。

营养价值

豆沙是主要的馅料之一,很多美味的食品都会用到,例如月饼、元宵、粽子、包子等。豆沙的制作工艺繁杂,可以选择市场上出售的豆沙制品,加入桂花、玫瑰、薄荷、葡萄干等即可调出不同风味的豆沙馅料。

1. 红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 红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 红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红豆沙食疗作用:甘酸、平、无毒、归经、入心、小肠、肾、膀胱;有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的功效;主治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适宜人群

尿频的人少食

失眠、腹泻者、脾肾亏虚者适宜

大便干结、腹部胀满的人忌食

体虚肺弱、更年期适用

风寒咳嗽、脾虚便溏忌食

食物相克

1、鲤鱼与红豆同煮,两者均能利水消肿,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为利水功能太强,正常人不可服用。

2、红豆与羊肝、羊肚同吃会引起中毒。

八.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九.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鸭脖子

武汉鸭脖子

鸭脖子,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子,属于酱汁类食品(主要是酱板鸭,包括酱鸭翅、酱鸭脖、酱鸭拐、酱鸭掌、酱鸭舌、酱牛肉、酱板鱼、酱板干子、酱板藕等),最早起源流传于清朝洞庭湖区的常德,经湖南流传至四川和湖北,近年来风靡全国。酱汁类食品通过多种香料浸泡,然后经过风干、烤制等工序精致而成,成品色泽深红,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绵等特点,是一道佐酒佳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汤腊九在成都学习卤菜技术和中药材配方,回武汉后,开起了首家鸭脖子专卖店。

十. 广西 防城港 港口区 光坡鸡

港口区光坡镇的光坡鸡是一种肉用型地方良鸡种,在光坡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户外放养。鸡的外貌特征为羽毛、嘴、脚、皮肤均为黄色。体形略似圆,前驱较小,后驱丰满。其肉质鲜美,骨细肉多,香脆可口,营养价值高,1983年由13个港商集团代表参加的广西畜禽产品肉质鉴定评比会上获得第一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