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龙马潭江阳区的特产 泸州古蔺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龙马潭江阳区的特产 泸州古蔺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2 14:27:50

一. 四川省 泸州市 龙马潭 糖粘羊尾

原料:

猪肥膘肉400克。

鸡蛋50克、豆粉25克,菜油500克、自糖100克。

制法:

猪肥膘肉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煮熟,捞出去肉皮,晾冷切成长约4厘米、宽厚各1厘米的条,用沸水冲洗去油腻,用热毛巾搌干水分。鸡蛋打散与于豆粉调成蛋糊,将肉条放入蛋糊碗内拌匀。炒锅置旺火上,下菜油烧至120℃,将肉条逐一放入锅中炸定型捞出,待油温升至约150℃时,再将肉条放入炸至外酥色金黄时捞出,滗去炸油。洗净锅,置火上,加清水、白糖,熬至糖液起大泡时,将锅端离火口,放入炸好的肉条,用小铲不断翻炒,使均匀粘上糖液,起锅装盘晾冷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外酥内嫩,肥而不腻。

二.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邓氏米花糖

邓氏米花糖是四川省泸州市著名特色小吃,“老店”位于泸州珠子街口,现有两家分店在滨江路。米花糖主要是用糯米和白糖制作而成,邓氏米花糖历史悠久,香甜可口,米花清香浓烈,是老少皆宜的泸州特色小吃。

三.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四.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红伞

提起泸州红伞,很多40岁以上的泸州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怀旧心情,在建国前和七十年代以前,泸州红伞就是中外驰名的名牌产品,它的产地就在泸州现在的江阳区分水镇上。

在民国初年,泸州──红纸伞是有名的产品,远销国外及南洋各地,人们都称赞泸州红伞工艺精湛,技术考究,制作精美。

泸州红伞的主要原料竹子,其选竹主要是泸州纳溪一带山区,在分水岭场有一家姓刘名荣盛的专制纸伞,其祖孙三代男女老幼都能制伞。同时分水岭从事手工业的杨丙生,于民国初期迁到大旺场,专做伞胚为主,伞胚、伞骨、伞把,都以楠竹为原料。每把伞36根伞骨,长一尺四寸,中间独立一根伞把。做伞胚的工序是八道工序:齐头、刮青、划扦、上削刀、上槽、检墨、钻眼、穿纤。

制红伞的原料除楠竹外,还要用纸,且多为皮纸,用油有柿油、桐油、晃油,还有用漆,装配组合后,用纸糊满,再用油晃好,晒干,收拢折成图形,然后在伞面涂以红漆,再烘干,才不漏雨,所以人们称呼为大红伞。除分水镇最有名气的刘荣盛和大旺场的杨丙生外,该地居民中有上百的人都从事伞胚的生产,最高年产五十万把。抗美援朝时期,泸州军分区曾下达三十万把红伞的任务支援前线,在大旺场杨丙生的带动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勤部曾发给奖金二百万元(当时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但是随着各种工艺布伞的畅销,纸伞行业逐渐衰落,到现在很难看到红伞了,至此,泸州红伞这一已成为历史产品了。

五.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龙马乌鸡

龙马乌鸡为罗汉镇特色农产品,养殖环境为生态化养殖,其食物主要为虫子,属绿色无污染农产品。

近年来,龙马潭区应势利导,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每年投入资金专项用于林下养鸡围栏、栖息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奖补结合等方式鼓励农户搞林下养殖。泸州市金凤凰禽业有限公司作为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拥有“龙马乌鸡”注册商标,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区畜牧局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指导产业化运作,注意产业链点的利益分享和技术支持,共建双赢体系,使整个产业链条充满了活力。“龙马乌鸡”林下生态养殖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全部销往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成为农民增收的好项目。

六.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泸州鱼头火锅

四川火锅起源于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川南重镇泸州,这里的火锅业兴旺,造就了许多品牌的火锅店。鱼头火锅有长江鲜鱼黄辣丁、沙锅鱼、半汤鱼,家常麻辣,鲜美而不燥火,川南风味突出。

七.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特兴桂圆

泸州市龙马潭区为泸州市桂圆生产基地,龙马潭区的胡市镇、特兴镇均有近千亩桂圆林,年产桂圆近十万斤,销往全国各地。

特兴镇桐兴村桂圆栽培历史悠久,是龙马潭区四大桂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桂圆“优果工程”,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的“蜀冠”等优良品种,不断加大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当地桂圆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为确保果农增产增收,镇政府积极协调泸州土知名企业泸桂圆公司与桐兴村签订了购销协议,公司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该村果农桂圆。同时,镇政府依托村中心广场和村办公室,建立桂圆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和扩展销售渠道。在收购过程中,镇政府严格把关,确保果农为公司提供优质货源。

龙马潭区作为泸州市桂圆主产地,近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无公害桂圆基地建设。该区已建成以桂圆为主的长江上中游水果带,全区90%的村都栽种了桂圆树,桂圆产业作为全区一大特色农业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八.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红橘

红橘原产我国,主产四川、福建,又常称川橘、福橘,其他产柑橘省(区)也有栽培。

其主要特点:树势强健,树冠高大,梢直立;果实扁圆形,中等大,单果重100~110克,果皮薄,色泽鲜红,有光泽,皮易剥,富含桔络;肉质细嫩、多汁、化渣,甜酸可口,可溶性固形物11%~13%,糖含量8~10克/100毫升,酸含量1.0~1.1克/100毫升,种子15粒左右;果实11月下旬至12月成熟,果实不耐贮藏是其不足。红橘在我国种植较多,因其不耐贮藏和价格下跌,在柑橘品种结构调整中被高接换种。今后宜选择大果型、优质、丰产、少核、耐贮性好的红橘优系种植。

九.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面

古蔺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

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

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

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

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

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现在古蔺手工面正在面临着全机械化的危机——因为机械化确实能解放人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古蔺手工面的质量。

可以说,现在古蔺城内做手工面的不多了,仅有四、五家,而这四、五家内,只有是古蔺镇映月村三组的王奇家还在坚守着古蔺手工面的手工揉制制作。

十.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鲜溜鸡丁

鲜溜鸡丁

原料:

鸡脯350克,黄瓜(粗皮)50克,泡辣椒5克,植物油60克,盐1.5克,料酒4毫升,胡椒粉0.5克,味精0.5克,葱片5克,姜片4克,蒜片4克,淀粉10克,糖5克,醋5毫升,蛋清30克。

制作过程:

1、鸡脯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肉丁,加入盐、味精、料酒、淀粉、蛋清上浆。

2、黄瓜(粗皮)切成鸡丁大小的菱形块。泡辣椒切同样的块。

3、用盐、味精、料酒、糖、胡椒粉、淀粉对成汁。

4、锅上火放入底油,下入鸡丁炒散至发白,放入葱、姜、蒜片、泡辣椒、黄瓜丁炒几下。

5、泼入芡汁,用大火,汁开时翻推几下,点香醋出锅即成。

风味特点:

白、绿、红三色相间,咸鲜嫩滑,微辣爽口。

医评:

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症及低蛋白血症患者宜适量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