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常州溧阳特产有哪些 溧阳特产哪里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常州溧阳特产有哪些 溧阳特产哪里正宗更新时间:2023-06-03 06:50:30

一.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淡水鱼类

武进是苏南著名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大水面鱼类养殖面积达1.11万公顷.主要淡水鱼除扁、草、鲤、鲫、鲢等大宗鱼类外,还精养、温控养殖鳜鱼、桂鱼、鳝鱼、甲鱼、鲟鱼、鳗鱼等lO多种名贵鱼类。


2003年生产成鱼4 215万千克,产值达3.83亿元。 虾类养殖品种主要有青虾、罗氏虾、基围虾、龙虾等。全区青虾年产量达139万千克。 清水蟹以中华绒鳌蟹为主,郑陆黄天荡出产的“金爪玉脐蟹”最为名贵,曾为宫廷贡品。全区清水蟹年产量达146.6万千克。

二.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竹箦风鹅

“竹箦”牌鹅肉系列产品,以地产农家土鹅为原料,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扬州大学最新的肉品加工技术,经科学方法加工精制。鹅肉系列产品有风鹅、酱鹅、盐水鹅三个大类20多个品种。该系列产品实行全程封闭式工业化生产,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保持了传统风味鹅肉制品“色、香、味、形”的四大特色,原汁原味,食后回味无穷。

三. 江苏省 常州市 天宁 常州芝麻糖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芝麻糖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芝麻糖是常州地区历史悠久且负有盛名的传统土品,属南式麻糖系列,始于唐朝,盛于宋朝。据常州市志记载:“早在汉代,常州已经有用饴糖熬制成固体糖祭灶的习俗。唐代,根据需要,在饴糖中加入植物果仁来制作麻团糖等品种,以后逐步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南式麻糖系列。”及至北宋末年,康王赵构 “泥马渡江”南下,举兵抗金,来到常州,夜宿南郊。当地百姓为支持军队抗金,就把地方风味食品“麻团糖”拿出来慰劳士兵。后为便于携带,百姓们把麻团糖做成形状象小炮仗那样的糖,中间塞入甜馅,外面滚满芝麻。康王赵构吃了随从送来的芝麻糖,高兴地称赞说:“好吃,常州芝麻糖实在好吃!”士兵们吃了芝麻糖,士气大振,屡打胜仗,从此,常州芝麻糖名声远扬。

常州芝麻糖选用纯白芝麻、绵白糖、麦芽糖、面粉、桂花、橘皮等原料精制而成。常州芝麻糖具有糖体粗细均匀,长短划一,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露馅,色泽光亮,口味甜香松脆等特点。

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工艺精细而讲究,要经过备料、浸泡、发芽、洗米、蒸米、搅拌、发酵、过滤、熬煮、冷却、拉白、成型等10余道工序。主要制作过程有七大部分:其一, 大麦芽的制备:经筛选过的大麦,倒入缸内,在常温水中浸泡4-6小时,捞在竹筛内,放在比较温暖的屋内萌芽。每天用30℃的水洗一次 ,经过3-4天后大麦开始发芽,发芽后,用麻袋盖好,每天浇凉水一次,待麦芽长到三厘米时,即可使用。其二,蒸米:将大米浸泡3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把米蒸熟。加麦芽搅和:将大麦发芽后清洗干净,放入蒸热的米饭中搅拌均匀。其三,发酵:将搅拌好的米麦混合物放入缸中发酵8小时之久。其四,过滤:发酵毕后,冲入开水,大约半小时后使糖份完全溶解在水中,再将糖水经滤网倒入熬煮锅内。其五,熬煮:再将相等量的白砂糖,同麦芽糖浆一起加入熬煮锅内继续熬煮,使其水分充分挥发,加热至150℃左右。其六,冷却:将熬煮后的糖浆冷却至80℃。其七,拉白、成型:将冷却后的糖块放入拉白架上进行拉白。其后将拉白后的糖块剥皮,包入馅,馅由金橘饼、糖面粉、芝麻、花生等制成,包好后用手工搓捏成条形,再用刀切割成型,最后拌上芝麻即可。

1984年,常州前进冷饮糖果厂生产的常州芝麻糖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2006年,常州西林康王食品厂生产的康王牌芝麻糖,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常州芝麻糖香脆、低糖、口味无穷,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生活,都是馈赠亲友、款待宾客的理想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四.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溧阳白茶

白茶素为茶中极品,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产地丰富。而溧阳白茶更是白茶中的精品,独特的地理位置,四季协调的气候环境,使溧阳的白茶成为白茶中的佼佼者,乌米饭,溧阳之,我们经过精心研制,配以南山竹鸽制作出此菜,其造型美观,营养丰富,口感香脆,茶香浓郁,具有独到的文化底蕴

五.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砂锅鱼头

是以天目湖里的活鲢鱼,去鳞去鳃,除去内脏,洗净剁下鱼头,注入天目湖水,辅以适量佐料在文火上煨煮数小时而成。其汤洁白如乳,鲜美绝佳,其肉白里透红,细嫩无比,可谓鲜而不腥,肥而不腻,被众多中外美食家誉为“天下第一名菜”
( 溧阳)

六.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太湖“三白”

太湖“三白”即银鱼、白鱼、白虾,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的。

银鱼无刺,鲜嫩爽口,主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供应沪宁杭等大中城市高档饭店。白鱼肉质细腻刺软。白虾壳薄,晶莹味鲜。

七.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八.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沁雪牌

金坛标糯色白光洁,粒匀饱满,乃糯米之中佳品,列为明清贡品,三十年代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沁雪牌水磨糯米粉以金坛标糯为原料,运用现代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精加工而成。沁雪牌水磨糯米粉适用于制作汤圆、元霄、炸糕等各式点心,其制品具有色泽晶莹、味蕴清香,光洁细韧,柔润滑爽等优点。沁雪牌水磨糯米粉畅销江苏各地,远销上海、青海、河北、山东、北京等十几个省的大中城市。( 常州)

九. 江苏省 常州 天宁 南山板栗

珍珠栗”,它素以壳薄、果粒大、色泽褐红光洁,味甘美而著称。其中尤以中秋节前的新生嫩栗为最佳,其皮色淡黄,生食脆嫩,加料烹食则更香软适口,味似桂花芬芳,因而又称之为“桂花栗

十.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金坛刻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是流传于金坛地区的一种颇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术品种,生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明清时期,当地百姓为驱鬼祛邪、祈福迎祥,即有在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挂门笺、喜笺、花笺及喜娃、寿星、钟馗等图案和花鸟虫鱼窗花之习俗。清末,一批老艺人且将灯笼、龙灯等手工制作技艺与刀剪各式镂刻图案技法结合起来,并逐渐在金坛乡村流行,代代相传。

金坛刻纸的工艺主要由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组成。无论幅面大小,手工绘画和镂空刻制都按照剪纸艺术的规律和要求去做,这样,即使金坛刻纸具有清晰完整的构图和造型,又保持其整体线条间的互相连接。因为刀刻时稍有不慎就会使整幅(叠)作品前功尽弃。如借用微雕技艺刻制的作品《争艳》中的孔雀尾翎刀刻1万2千多根线条,如此纤细线条,刀刻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又如《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物披风细刻2万多刀,艺术效果极为逼真,生动展现了人物披风的丝绸质感美和飘拂的动态美。

较之于外域的传统剪纸,金坛刻纸具有作品幅式灵活、刻制手法多样、表现细腻丰富和构图精细繁茂等艺术特点。在形式上,金坛刻纸既采用民间剪纸的斗方、团花、中堂、四条屏等,同时又吸纳现代审美形式,在具体手法上,一般传统剪纸大都采用单色,而金坛刻纸常采用填彩、点彩、衬彩等综合手法,表现细腻、丰富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金坛刻纸艺人善于学习和借鉴众家艺术手法之长,并将其自然地运用到创作之中,如作品《村童》中的大树刻制很有江南剪纸细腻的特点,而刻画儿童则汲取了北方民间剪纸粗犷的长处,此作品融粗犷于细腻之中,对比强烈,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情趣;《四合院》和《捕鱼图》则采用大俯视的方法,构图明快,为传统剪刻纸所少见;《采菱图》和《渔乡风情》组画运用版画方式刻制,刀法简练有力,黑白分明,-出现代审美取向和品味。

剪刻纸的基础材料是纸张,传统剪法纸张大都是单一的,而金坛刻纸常参用漆纸、宣纸、碳化纸、植绒纸等,特别是吹塑纸的运用,刻出的效果颇好。如《假日荷塘》用漆纸刻制,优点是挺拔、牢固,适合填彩;《窗台四君子》采用宣纸、土纸和衬纸制作,作品具有人文气息;《水仙》、《牵牛》、《月季》、《荷花》等用的是吹塑纸,镂空填彩,具有光泽和立体感,装饰性很强。纸材运用的创新,使刻纸技法也随之出新。如用叠层法刻成的《归》,用镂空法刻成的《水仙》,用填彩、点彩法刻制成的《江南抗日之春》,都是纸材创新的结果。

经历代传承和发展,金坛刻纸已积累了600多个品种,其作品数以万计。在国内外展览、比赛中入选、获奖和在多种报刊上公开发表以及被国内外美术馆收藏的刻纸作品逾千件。金坛刻纸艺人多次应邀赴国外和港澳台进行现场表演,并被当地新闻媒体宣传介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3年12月,金坛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刻纸之乡”。-化部批准,2008年9月,“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在金坛举办,艺术展征集和展出海内外的剪刻作品1500多件,来自美国、德国、荷兰、瑞士、韩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及港澳台地区的300多名剪刻纸艺术家和专家学者以及数十家新闻媒体汇聚“江东福地”研讨、交流,使金坛刻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海内外媒体纷纷关注金坛刻纸,盛赞“千姿百态人堪颂,皆是金坛神手来”。无疑,金坛刻纸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增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出了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