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巴山特产小吃介绍 巴山美食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巴山特产小吃介绍 巴山美食介绍更新时间:2024-01-08 09:09:44

一. 山东省 青岛 李沧区 青岛小吃

青岛小吃

二.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风味小吃

天水大卤面在煮熟面条(2厘米宽以上)中浇入以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等烩成的汤菜,调入油泼辣子、醋、盐等即成。天水大卤面,它具有宽面“大臊子”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饮食风格。 天水麻食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制成一个个小海螺状,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滑爽、易消化。炒麻食、烩麻食都是天水人喜爱的家常饭。 秦安麻腐馍馅料用麻籽磨制而成,以五香粉、食盐、葱花等佐料拌入并适当加入猪油,用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饼做包皮。成品馍洁白松软,香味独特。 秦安肚丝汤肚丝汤是秦安的一道独特小吃。选用上好猪肚,洗净后清水下锅煮熟,冷却后切成细丝,配上辣椒、胡椒粉、醋等佐料勾芡成汤。成品汤色黄亮,吃起来酸麻可口,辣在其中,回味无穷。 张川锅盔张川锅盔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面食,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有干面锅盔和鸡蛋锅盔两种。锅盔呈园形,极厚且大,口感细腻,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馈赠友人的佳品。 天水猪油盒猪油盒以上等精面粉辅以生猪板油、嫩葱、胡麻油、精盐等经过发酵、制酥、揉合、烙制、煎炸、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制成,具有酥脆松软、味香诱人、色泽黄亮、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 天水油酥饼油酥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拉成寸许宽的面条,涂抹上清油、白面、姜黄拌制的面糊,卷面擀饼,表面再涂抹面糊和白糖入锅,锅上下置火烘烤。它色泽金黄,油而不腻、香酥可口。( 天水)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雨花区 长沙小吃

长沙小吃

四.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小吃长兴板栗

长兴小吃长兴板栗

栗,也称板栗。树高可达20米,其坚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及淀粉,味美可口,生熟均可食。国际上认为来自中国的"甘栗",是较高的营养品。

板栗在南北各地均有生产,湖州市主要产地在长兴。长兴板栗品质优良,其中油光栗在广交会上展销,深受外商欢迎;还有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已成为紧俏商品。

五.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山银杏

巴山银杏,是四川省巴中市的著名,该品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川菜中常以银杏果入菜。

巴山银杏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而成为四川省最佳的银杏适生区而得名。大巴山山脉位于秦岭以南,横亘于四川省盆地北部和东北边缘,包括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等地,境内最高峰为南江北面的光雾山。BYG

银杏又称白果树、公孙树。属于裸子植物。银杏是雌雄异株的植物,每年4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银杏浑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BYG

大巴山以南为我国著名的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幸存下来的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主要分布在大巴山以南的南江、通江、镇巴、万源、城口。尤以通江县的银杏资源丰富、品种优良,质量上乘,以“巴山银杏”冠名,名副其实。BYG

“巴山银杏”是世界上现存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是特等优质的经济林木,树龄可达数千年,有“活化石”之称,银杏原产于长江中下游,后引种各地,历史悠久。BYG

“巴山银杏”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5米,一般实生苗约20年后结实,40年后进入盛产期,人工大砧嫁接后2—3年即能结实。银杏属阳性喜光向阳树种,深根系、耐旱,抗大气污染。但不耐水涝,不耐阴,抗风力差。BYG

银杏果仁俗称“白果”,营养丰富,药食两用,通江百姓用白果做食疗历史悠久,有银杏止咳汤、白果银耳粥、白果腊八粥等。《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医林要集》等中医古书也将白果列为重要药材。近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及其附属产品在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牙齿虫龋、小儿腹泻、痤疱疽瘤、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方面功效显著。银杏叶提取物中含160多种成份,主要是黄酮甙及银杏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有44种。银杏叶提取物还可研制成营养口服液、保健品和化妆品等。其花粉、外种皮都是较好的制药原料。BYG

“巴山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可以提供大量的优秀木材、叶子和果实,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巴山银杏”树冠高大、雄伟挺拔,世界上各大中城市已把银杏作为庭院、街道和园林绿化树种广泛栽植。已有不少专家支持将银杏立为“国树”。植于商代的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的古银杏树、植于晚宋的鹁鸪山鸳鸯合欢古银杏、颇受宋代苏东坡喜爱的净居寺银杏现都已成为“国宝”。BYG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西双版纳风味小吃

西双版纳风味小吃

七. 台湾省 桃园县 桃园小吃

桃园开发历史不算久远,因此较缺乏“历史性”的美食特色,然而各乡镇间有着颇大的地理差异,这种山海平原间的差异反而影响桃园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沿海地区的海鲜与陂塘中饲养的鹅鸭,中坜与龙潭因地贫而盛产花生,石门水库、北横、大汉溪等靠山滨水之地,亦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丰盛食材,形成今日桃园美食山海各异的地理特色。桃园小吃虽未能在浩瀚的台湾美食名录中闯出名号,但业者凭借着数十年的经验累计,倒也开创了地区小吃的一片天空,如老牌新明牛肉面、金河冬粉丸等。而信宏鹅肉店则占尽新屋盛产鹅肉的地利之便,奠定鹅肉专卖的权威地位,此外,地方族群色彩融入滇缅风味,造就了云南村美食。而龙潭的花生糖、石门的活鱼、大溪山溪产等,皆能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丰富了桃园美食的多样性,也给予食客更多的选择。( 桃园县)

八. 台湾省 台湾小吃

台湾小吃

九. 重庆市 城口 巴山核桃

巴山核桃指重庆巴山所产核桃,核桃仁滋味好,营养丰富,含油量大,富含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含有钙、磷、铁、钾及多种维生素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

核桃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木本与木材两用树种,分布面广,资源丰富,其坚果、木材等均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核桃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同扁桃、腰果和棒子,在国内市场上与板栗、柿子、枣一起并称为“四大干果”,核桃仁中含脂肪60—75%,蛋白质14.5—24%,糖份8.41—11.04,氨基酸含量达19种之多,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因此,在国内历来都是人人喜爱的果品,并用于医疗、健身,在国外,是“尼古拉斯节”和“圣诞节”必备的佳品。因而有“珍贵果品”之称。每一百公斤核桃仁可榨油50—60公斤。风味清香,宜食用,而且是极好的工业用油。核桃树的木材质地坚韧,纹理美观,具有不翘不裂,耐冲击等特点,是制造飞机、军械、高级家具等优质的用材。因此,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有在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在我国核桃又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外销量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形态特征

核桃花

核桃为落叶乔木,高达35m,树皮灰白色,浅纵裂,枝条髓部片状,幼枝先端具细柔毛;2年生枝常无毛。羽状复叶长25—
50cm,小叶5—9个,稀有13个,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顶生小叶通常较大,长5—15cm,宽3—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楔形,有时为心脏形,全缘或有不明显钝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仅脉腋有微毛,小叶柄极短或无。雄柔荑花序长5—l0cm,雄花有雄蕊6-30个,萼3裂;雌花1—3朵聚生,花柱2裂,赤红色。果实球形,直径约5cm,灰绿色。幼时具腺毛,老时无毛,内部坚果球形,黄褐色,表面有不规则槽纹。花期3-4月,果期8—9月。-

核桃采后青皮处理

果实采收后,在浓度为0.3%~0.5%乙烯利溶液中浸蘸约30秒,按50厘米的厚度堆放在阴凉处或室内。在温度30℃、相对湿度80%~95%的条件下,约5天左右,离皮率可达95%.乙烯利催熟时间长短和用药浓度与果实成熟度有关。果实成熟度高,用药浓度低,催熟时间也短。催熟后的青皮果采用人工剥除青皮或用脱皮机脱除青皮的方法。

功能作用

核桃仁滋味好,营养丰富,含油量大,富含蛋白质,除此之外,还含有钙、磷、铁、钾及多种维生素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干果和重要的中药材。核桃油味美芳香,是高级食用油和优质工业用油。木材坚硬,是军工和高级家具用材。树皮、叶、果皮富含单宁、可作染料和鞣革之用。核壳可制活性炭。特别是将核桃仁加工成油酥、桃片、糕饼、汤圆心子等,经济价值更大。

产地介绍

城口地处巴山深处,城口核桃味美壳薄,口感香酥,为食中佳品。城口县从1990年起开始实施核桃“2515”工程,通过以改良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整形修剪技术和适时收获及加工等措施,栽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全县现有核桃树18万亩、800万株,年产量在500万公斤左右。高观镇盛产“乌米子”核桃,其桃仁饱满,口味别具一格,每年均被全国各地的客商抢购。城口也因此而盛名远播,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十. 四川省 达州 宣汉县 巴山牛

巴山牛的产地包括陕南、川西、鄂西北三省连界的广大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正处于大巴山系。按类型,巴山牛的粗壮型分布于湖北的竹山、竹溪、房县,陕西的平利、旬阳等县;结实型分布于陕西的西乡、镇巴、洋县、城固、南郑、紫阳等县; 细致型分布于四川的宣汉、达县、开江、万源、城口、平昌等县、市。

【形成历史】

主产于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大巴山区。产于四川境内的宣汉、达县等地者,层名宣汉牛;产于湖北境内郧阳地区的竹山、竹溪、房县者曾名妙垭牛,后经省、地级定名为郧巴牛;产于陕西境内西乡、镇巴、平利旬阳赤崖及商洛地区者,曾名西镇牛、平利牛、赤崖牛和岭南牛,后经省级统一命名为秦巴牛。1982年5月,《中国牛品种志》编写组会同三省有关地、县领导和科技人员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上述地区的生态条件、牛的来源及其特征和特性等相似,各地方品种应属同一品种可,并统一定名为巴山牛。

产区出土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卧姿陶牛,外形粗壮结实,肩峰高,肌肉丰满,与现代的巴山牛相似,可见当地饲养黄牛已有悠久历史,在宋代,巴山牛已具雏形。

耕牛是产区用以运输、耕地的主要役畜和肉食来源,历史上早就把耕牛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以增加经济收入,或串换自己所需要的耕牛。产区各县都有牛市,并有悠久历史,交换者常跋涉数百里,聚集数百人。由于牛种的影响,刺激养牛户养大牛、养壮牛。

产区为三省交界地区,历史上累遭兵乱和灾荒,灾区曾大量移民,耕牛也随之迁入。由于移民来自各地,牛的来源也各不相同,迁入当地后,经长期风土驯化和当地牛群混牧和种牛的交换,当地人民对黄牛的选择和饲养管理精细程度的不同和生态条件的某些差异,因而巴山牛又形成了不同的类型。粗壮型体躯充实,肌肉比较丰满,体型较大;结实型骨骼结实,结构紧凑,肌肉比较丰满,毛细密,皮较薄;细致型皮薄毛细,耳、颈血管明显,乳静脉显露,体格较小,细致紧凑结构匀称。

产区人民历来重视耕牛的选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种牛的选择,要求红毛黑蹄、“一高”(肩峰高)、“二大”(-大)、“三宽”(头、胸、尻宽)、“四窄”(蹄缝紧)、“五粗”(颈、四肢粗)、“六光”(两眼、四蹄光亮)。仰慕牛户常不辞劳苦,牵发情母牛跋涉十里外,挑选优秀公牛配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