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有什么特产送给外地的朋友 山东菏泽有什么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有什么特产送给外地的朋友 山东菏泽有什么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4-04-06 15:45:54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麻辣猪肘

曹县麻辣猪肘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的特色美食。曹县麻辣猪肘制作工艺复杂,精选菜猪前后肘肉,经过腌、捆、煮等工序,辅以多种材料制成,色、香、味俱全,口味香嫩而不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曹县麻辣猪肘是90年由汪三从西安学来,口味香嫩而不腻,制作工艺复杂,精选菜猪前后肘肉,经过腌、捆、煮等工序,辅以多种材料制成,色、香、味俱全,再经切片后调制,味道更胜一层,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自麻辣猪肘在曹县安家以后,已有30年历史,广受新老顾客欢迎,提曹县名吃,必提曹县麻辣猪肘。

二.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精美的竹编工艺

精美的竹编工艺,富阳的竹制工艺品,式样美观,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入口处,有一座双面竹贴屏风——竹石图,修篁扶疏,奇石点缀,工艺精巧,目睹者无不拍手叫绝。( 富阳)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四.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花冠酒

花冠酒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花冠”牌系列白酒除具有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香味协调、绵甜爽净”的特点外,更具有“幽雅醇厚、多粮风味、酒体丰满”的独特风格。

花冠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1 年,是以生产经营白酒为主,包装、印刷、果酒、饮料等一体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是ISO9001:2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单位。主导产品“花冠”牌系列白酒,是以高粱、小麦、大麦、豌豆、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精心调制而成的浓香型优质纯粮白酒。产品除具有浓香型白酒的“窖香浓郁、香味协调、纯和绵甜”的特点外,更具有“窖香优雅、多粮风味、酒体丰满”的独特风格。目前产品已形成四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花冠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免检产品”和“山东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花冠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5 年,花之冠酒在全国白酒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浓香型白酒优质产品”。产品已经走出本地市场,远销上海、广东、河南、天津、宁夏等省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五.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红烧野兔肉

产于魏湾镇魏湾村,已有百余年加工历史。其以当地野生兔为原料,以10多种纯天然名贵中药材为佐料,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经过腌制、蒸煮、油炸、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肉质细嫩、清香可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的保健肉类,有健脑安神、乌发养颜、健脾开胃、益寿延年之功效。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规模较小,年产量百吨左右。90年代后,先后建立曹县腾达野味食品厂、青跃野味食品厂等8家加工企业。主要品牌有“魏湾爱莲”牌红烧兔肉,形成规模经营。2000年,产量400吨,产值960万元。2009年,年产量达579吨,实现产值1852万元,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北京、上海、西安等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六.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馓子

单县馓子久负盛名,它以盐水和面,然后用手沾油捋成环形细条盘于盆内,并逐层加油防粘连。

油入锅至五成热,将面条一头拉出,以防散把,另一人用苇杆将馓子坯取下,慢慢拉长到12厘米——15厘米,放入油锅适当摆动,稍炸后,将苇杆抽出压馓坯中间,使之成为瓦状,待色泽金黄时捞出。

它造型美观,酥脆可口,焦食、泡食均可,以佐粥为佳,一般作早点食用,也常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

七.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乡村鹅

乡村鹅

“乡村鹅”——相传在明朝弘治年间,山东省成武县张姓农民,是他精心独特的饲养手段,培育出一种于众不同的鹅。

鹅体大腿高,颈粗脖长,脚红嘴赤,头如狮首。一般公鹅体重达十至十五公斤,母鹅九至十二公斤,肉厚而胸深广,且肉质之鲜美,非其他鹅种所能攀比,

用此鹅烹饪的菜肴深得当时皇帝的喜爱,因其口味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随御赐“乡村鹅”的称号。杨逸飞大师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培育此鹅的方法。并且结合当今流行的火锅吃法,创造了乡村鹅火锅系列产品。在济南多年经营,以独特的饮食步骤,特有的口味,使人印象深刻受到食客的喜爱。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八.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韩集芝麻糖

生产历史韩集芝麻糖,生产历史悠久,做工讲究,香甜酥脆,风味独特,是曹县传统糖点类名吃,久负盛名,又以大刘庄所产芝麻糖最为著名。据刘氏后人介绍,明洪武年间,刘氏祖伯仲二人,从-县迁来后,为了生计,开始研制麻糖,世代相传,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年间,大刘庄芝麻糖成为贡品。

技术工艺主要以大米、小米、大麦、芝麻为原料。制作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熬糖稀。先将精选大麦用26℃~27℃的温水浸泡7天,使其生芽,然后用石碾碾成芽浆。同时将精选的大米(或小米)蒸熟,然后混合大麦芽浆拌匀,装进大缸,用沸水泼浇进行发酵,两小时后,可淋出糖浆,进行熬制,即成糖稀。第二步制作半成品。将糖稀再进行熬制,使之变稠,制成糖饴,冷却到一定温度,加工成为半成品。第三步加工成品。将半成品在温度30℃加工房内进行摔打、抽拔、制孔,然后沾满精选脱皮芝麻,拧成麻花状,稍微冷凉就成为芝麻糖。做好的芝麻糖粗细均匀,每根麻糖中间都有129个小孔,两端封口不通气,食之酥脆,香甜适口。

产品特点及销售该产品,质量上乘,营养丰富。仔细品尝,满嘴香甜,回味无穷,具有酥、脆、香、甜等四大特点。又是利生益寿,涵养心田,健脾开胃,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年产量仅100吨左右。2000年前,多是走乡串村散卖,2000年后,建立曹县清晨食品厂,采用礼品箱、盒包装,除在本县、周边县销售外,还销往泰安、曲阜、济南、商丘、开封、郑州等城市,颇受顾客的喜爱。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九.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祝口温室香椿

产于梁堤头镇祝口村。香椿一般春末夏初才能采收,可食用季节短。1984年,在县科委、农业局等单位的帮助下,祝口村村民进行温室种植香椿试验。温室香椿栽培品种主要有红香椿和红芽绿香椿。就地育苗,就地建室。育苗用种每亩1.2公斤~1.5公斤,亩栽6000株~8000株。离地20厘米处短剪,促生侧枝,11月上旬在原地建立日光温室或移入温室,进行升温、保温管理,保持日均温度12℃~15℃以上,元旦至春节期间即可采收。试验取得成功,亩采收香椿150公斤,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1997年,全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县委、县政府提出南部重点建立瓜果、香椿基地的要求后,温室香椿种植,亩产由原来的1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以上,销售由原来的小把散卖变为塑料袋密封包装成箱销售,且生产技术日臻完善。2009年,种植面积4.3公顷,年产香椿8000公斤。产品远销济南、青岛、郑州、北京、上海、广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

香椿的嫩芽和叶是美味佳肴,质脆,汁多,浓郁清香。食用方法颇多,新鲜椿芽经沸水烫后,凉拌、炒食,味道鲜美独特。“香椿拌以豆腐,芝麻酱调之,味甘美”;香椿与鸡蛋调和,用油炒亦香隽;夏季以香椿切作细丁撒在凉面中,亦能佐味;香椿切碎,拌以适量之盐,置坛中腌之,可供日用小菜。香椿芽(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每百克香椿中,含蛋白质6克,脂肪1克,芳香油0.75毫克,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矿物质等。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