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阜阳市颍东区特产 阜阳颍州区必买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阜阳市颍东区特产 阜阳颍州区必买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8-10 13:44:38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揭东竹笋

广东省揭东县被中国农学会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竹笋之乡”,这标志着揭东县的竹笋品牌已走出粤东,走向全国。

农业大县揭东竹笋种植历史悠久,该县出产的麻竹笋,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素有“岭南山珍”美称,被国内外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

近几年来,该县加大发展竹笋生产力度,走基地化建设的路子,目前,该县已成为粤东乃至全国唯一的大型麻竹笋生产基地。

“中国竹笋之乡”的命名,将有力地促进揭东的竹笋生产,提高揭东竹笋的知名度,对于发展揭东农业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青海老酸奶

青海老酸奶在青海民族饮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当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营养

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气胀、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的不只是简单的酸奶,而她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防腐剂),属真正的绿色食品;更以高原回族(撒拉族)人民酿造技术见长,青海老酸奶可以清真生产;真正清真,绿色,营养食品,非青海老酸奶莫属。

发展

如今响应国家农业产业化号召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青海酸奶为品牌的酸奶食品产业已经初见规模,并且已经立足高原,走出高原,走向世界。青海老酸奶将为青海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目前,青海酸奶储存技术有待发展,保鲜期短,在青海原产地酸奶,只能通过空运到达全国市场。而富含营养,味道纯正的牦牛酸奶更是,家居,馈赠佳品中的佳品。 请大家先注意现在市面上来自国产品牌的主要是些小包装,果味的东西,而且大多与青海传统酸奶味道是有区别的,更甜而酸味淡。由于酸奶的保质期短,外地的产品口感与本地的区别,因此对本地的酸奶市场冲击不大。怀古的感觉,让目前老青海人更多的喜欢传统酸奶纯正的口感和味道。

满街老酸奶 谁家是正宗?

800多年前,老酸奶就在青海诞生了,不过出远门遛遛、见见世面还是前两年的事。为此,他特意给自己设计了件仿青花瓷的褂子,上面印着“青海老酸奶”的招牌。他从高原晃晃悠悠地一路往东,终于走进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令他郁闷的是,原本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但进了北京城没几天,却发现满大街都是穿着跟自己一样大褂的“老酸奶”,他们的产地包括东北、内蒙古和山东,甚至还有安徽和湖北的。这时,青海老酸奶有点懵了。

进京后迅速蹿红

从今年初的北京庙会开始,青海老酸奶正式进入北京市场,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口口相传,一度出现“洛阳纸贵”的局面。夏天到来时,网络论坛上的邮购和代购业务热火朝天,而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使老酸奶成了一种时尚消费品。目前,北京的街头小店和大型超市均有出售,驻足街边买杯饮料的消费风气催生了“买杯老酸奶”。 新品的热销吸引了众多大牌厂商扎堆儿往里挤,其中不乏蒙牛和完达山等知名企业。它们扯出的旗帜由青海蔓延至东北、山东、内蒙古甚至湖北等。企业的大量进驻也掀起了舆论战,各方都称自己才是正宗。 “史书上都有记载,青海牧民的这种食用方法已经有800年的历史了,是我们最先将这种制作方法工业化。”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维生坚称,他们才是目前市场热销的青海老酸奶的源头。在此前的一些采访中,内蒙古和东北都有企业宣称当地有食用老酸奶的传统,因此自己才是正统。在众说纷纭背后,到底是谁

谁继承了“道统”?

青海老酸奶的故事是这样的:在800年前的一个夜晚,一对农奴夫妇替主人放牧,走了很远很远,碰到了暴风雪,两人慌忙躲避,不小心将一罐煮熟的牛奶忘在了帐篷外面。第二天,牛奶凝固发酵之后,变成了状如豆腐花、需要咀嚼食用的酸奶,他们就靠这桶酸奶支撑着回到了家里。好吧,我承认,这可能只是美好的杜撰。事实上,史书只是记载了牧民在800年前就开始食用老酸奶。时至今日,在青海各地,牧民仍然在食用这种传统酸奶,他们用碗盛奶,用小勺挖取食用。由于这种酸奶制作工艺独特,许多到过青海的游客都被吸引。它之所以能够以商品的面貌大规模进军现代都市,根源在于其制作方法已经脱离了传统的手工艺,实现了大规模的量产。 “我们早就通过青海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 青海老酸奶 的商标,目前已进入公示期。”王维生强调说,由于带有地域标示的商标很难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往往要与历史文化和传统相关才行,而如果最终申请能够通过,那么“道统”之争也就不言自明了。

三. 天津市 河东区 黑陶制品

黑陶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结晶,兴起于公元前2500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这种纯手工制作的黑陶制品,其特点是黑、薄、光。纯手工拉坯、人工抛光、雕刻、入窖烧制等程序制造的黑陶产品,坚硬光亮,胚质细腻、图案新颖,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紫、靛、银等色泽,有"黑如漆、光如玉"的美誉
天津武清区制作的黑陶产品.在1987年广州第21届旅游产品交易会上荣获一等奖;在1992年北京天马旅游产品交易会上荣获十佳产品奖。该厂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深受国内外人士赞誉。( 天津)

四.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石牌红”番薯

“石牌红”番薯

揭东县炮台镇石牌村一带,生产一种肉质金黄略带红色的番薯,谓之:石牌红。用其制成佳肴(去皮、切条、浸水、拌糖、煮熟),颜色金黄鲜艳,十分悦目;味道甜中含甘,异常适口。近年来,不独潮汕,广州等地的酒楼也有此菜肴面市,甚至在港澳及东南亚也是声名大噪。

“石牌红”的烹调有独特之处,把薯洗干净去皮,雕削成莲花状,泡浸水中十分钟,捞起后,配以白砂糖,慢火煮之,薯块不散,表层裹着糖纱,色泽鲜红,嚼之柔软爽口,清香四溢。许多到过砲台镇的国内外嘉宾,都喜欢寻觅品尝,一饱口福。

五. 辽宁省 沈阳市 大东区 熘腰花

熘腰花

[主料辅料]

猪腰子………400克玉兰片…………12克

清汤…………150克醋………………5克

湿淀粉…………15克水发木耳………8克

酱油……………30克香油……………2克

豆瓣葱…………6克青菜……………15克

精盐……………l克香菜梗…………5克

蒜片……………5克花生油………500克

味精……………2克

[烹制方法]

1.将腰子一片两开,片去腰臊,先用斜刀在腰子肉面上锲成一条条平行刀纹,再转一个角度,用直刀锲成一条条与斜刀成直角相交的平行刀纹,然后每片改四刀窄长条。

2.用清汤、湿淀粉、酱油、味精,香菜梗、香油兑成汁水。玉兰片、木耳、青菜均切象眼片。

3.先将腰花入沸水内一永,捞出控净水。勺内放人油500克烧至九成热时倒入腰花一冲,迅速捞出,控净油分。

4.勺内加底油25克烧热,用葱、蒜爆锅,随即烹入醋,加玉兰片、木耳、青菜偏炒,再放入腰花及兑好的汁水快速翻炒成浓熘芡,盛出即成。

[工艺关键]

1.猪腰子在进行刀工处理时,应撕去外皮,片净腰臊。改刀时,刀距应均等,深度一致,直刀为原料的4/5,斜刀略浅,每片腰子以改四刀为宜,俗语有“烧三熘四”之说,烧,指烧腰花:熘,指熘腰花。这句话的意思是:做“烧腰花”时直刀的刀距略宽一些,每片腰花是三刀,而“熘腰花”刀距较密,每片腰花为四刀。

2.此菜肴的命名虽然冠以“熘”,但从操作方法上看,实际是采用了“爆炒”技法。因此,需兑汁芡。但此芡汁应多于其他“爆炒”菜肴的芡汁。制作过程中要求操作敏捷,环环紧扣,一气呵成,保持腰子的脆嫩特点。

六. 天津市 河东区 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又名茯苓糕干,产于天津武清县的杨村镇。看似包装简单、用料普通、其貌不扬的小食。但1930年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杨村糕干以其特有的味道征服白皮肤黄头发的老外们,荣获“佳禾”铜质奖章,成为中国最早打入国际市场的小食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茶话会上用杨村糕干招待柬埔寨贵宾,西哈努克亲王吃后赞不绝口,并高兴地接受了礼品——杨村糕干,表示她的夫人一定喜欢。杨村糕干以精米、绵白糖为主要原料,生产工艺细腻、考究。糕干松软适口,易消化,有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食用,其功效不亚于中药茯苓,因此有着“茯苓糕干”的美称
( 天津)

七. 浙江省 金华 金东区 金华藕粉

产品名称:金华藕粉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历史:始于清代后期。

产品特性:质地优良,粉质纯真,白里透红,片薄匀细,干粉不糊口、质量与产量均名列全国前茅。

产品简介:金华藕粉是金华的风味食品,最初人们用野藕加工,后来用真藕加工藕粉。真藕开白花,用白花藕加工的藕粉,质地优良,粉质纯真,白里透红,片薄匀细,干粉不糊口。如泡成藕粉羹,颜色均一,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可代乳代饭的营养食品,老小皆宜。

八. 辽宁省 沈阳 大东区 熏肉大饼

李连贵熏肉大饼

始创于1842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原开设在吉林省梨树县,1950年,李连贵之孙李春生继承祖业,把李连贵熏肉大饼迁到沈阳,成为沈阳地区驰名的独特风味。

九.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彩陶

青海彩陶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中发现,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到西部柴达木盆地有新石器时代及较晚时期的古代文化遗址500余处。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属铜石并用时代的有齐家文化类型;较晚时期的有卡约文化、辛店文化、诺木洪文化等。在这些文化遗址的发展掘中,各类陶器,特别是彩陶是主要出土文物。 这些彩陶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古代青海地区文化发展历史概况和多民族聚居地区的历史渊源。为满足群众需要,青海省工艺美术厂从这些彩陶中精选出有代表性的6件,缩小尺寸,复制出一套精美的仿石彩陶工艺美术品,批量生产,供应市场。其中有民和县大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瓶、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瓶、民和县核桃庄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圆圈波纹壶、乐都县柳湾出土的马厂类型四大圈纹单耳长颈壶、西宁兴海路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双钮盆等。这些工艺品,忠实原物,制作精细、古色古香,不仅有艺术观赏价值,更有考古参考价值。( 海西)

十. 天津市 河东区 龙嘴大铜壶“茶汤”

大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
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壶。它重20公斤,可盛水30多公斤。当壶心炭火把水烧开到150度时,才能冲熟茶汤。铜壶盖旁的小汽笛“呜呜”响着,冲茶汤的师傅一手端碗,一手掀起铜壶,壶嘴向下倾斜,一股沸水直冲碗内,刹那间水满茶汤熟
这龙嘴大铜壶不仅具有上述实用功能,更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工艺品。铜壶上部和下部各有一圈铜饰花纹。壶嘴和壶把的上方镶饰着一条铜龙。有的铜壶壶嘴饰一大龙头,壶把就是由一条龙构成。龙须、龙爪、龙鳞清析可辨。龙嘴上伸出的两根龙须尖端有两个红绒球,随着冲茶汤师傅倾壶冲水的动作而颤动不已。人们还没有品尝美食“茶汤”的时候,就已被这奇特的美哭龙嘴大铜壶和冲茶师傅的精采表演所陶醉了
茶汤的主料是秫米面(高梁米面)、糜子面,调料有红糖、白糖、青丝、红丝、芝麻、核桃仁、什锦果脯、葡萄干、京糕条、松子仁。用滚开水把秫米面冲成稀糊状,加上各种调料,就可食用。吃起来又香又甜又滑爽,极为可口。用龙嘴大铜壶烧开水冲的秫米面由于含有微量铜元素,人们吃后,更能获得别一种营养
这美食“茶汤”配上美器“龙嘴大铜壶”,一边吃一边欣赏,嘴里美,心里也美,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天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