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特产什么蛤 温州哪种花蛤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特产什么蛤 温州哪种花蛤好吃更新时间:2023-08-09 06:53:58

一.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苍南四季柚

苍南四季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季柚原产浙江苍南县马站。

文化典故

马站四季柚历史上有“仙家名果”之称。又名苍南四季柚。据马站魁里乡下魁村《周氏家谱》记载:周大川(1698—1780)曾任四川省千总,带回四川柚苗种植,后经农民繁殖选育而成四季柚。四季柚以一年能多次开花结果而得名,以第一第二次花所结果实最好。果实卵圆形,单果重0.75—1.25公斤,果皮较薄,肉质脆嫩,汁多无渣,甜酸适口,品质上乘。果肉白色居多,也有挑红色的。果耐贮藏。果树喜温湿气候和黄红壤,唯马站气候土壤适宜。因此马站被誉为“四季柚之乡”,也就是马站的四季柚是最正宗的。

二.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雁茗

    又名“雁荡毛峰”、“雁荡云雾”。是一种烘青绿茶,必须在清明谷雨之间采摘。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三叶的初展肥嫩芽叶制作而成。色泽翠绿,香气扑鼻,味道清醇。明代开始列为“雁山五珍’之一。《瓯江逸志》曾说:“瓯地茶,雁山为第一”这并非过誉。雁茗在宋、明、清三代皆列为贡品;1954年被选为国家名茶;可谓载誉全国。雁茗,出产于龙湫背、元宝心、莲花洞和雁湖岗等山高多雾的地方。那里湿度大,香灰土养份丰富,茶树生长特别旺盛,芽肥汁厚,品质优异。( 温州)

三.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瓯柑

瓯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瓯柑是瓯海传统,宋元明清时均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古人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达二万亩,年产柑二万吨。

古时就流传着着"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说法,事实上指的就是拥有传统——瓯柑的瓯海区,瓯海区也同时是唯一的瓯柑原产地,其栽培历史约有二千四百年,唐宋元明清皆被朝廷列为贡品。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称,瓯柑在瓯海栽培经久不衰,不断发展。被十一届亚运会列为指定水果全区现有瓯柑种植面积1.8万亩,年产量2万吨,年产值超亿元。

瓯柑还未成熟时,皮先是青绿色的,随后变成青中带橙,接着变成橙色的。瓯柑风味独特,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经果实分析测定,在100克瓯柑果实中含水份84.7克,钙55.2毫克,柠檬酸0.34克,还原糖4.13克,总糖9.47克,维生素C26.7毫克,维生素D560毫克。

瓯柑初食时有微苦味,为分析瓯柑苦味物质的成份及其价值,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温州医科所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经过8年的探索研究,证实瓯柑苦味物质的主要成份是新橙皮甙和柚皮甙,并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有降压、降温、耐缺氧和增加冠脉流量等有药效作用。据食疗初步临床观察,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较好的疗效。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说,并广泛流传瓯柑可退烧、治咽喉炎、头痛等热性疾病。由此可见,瓯柑中“微苦”对人体确有药效的作用,瓯柑既是传统水果,又是食疗佳品。

瓯柑具有丰产性能高,抗逆性强,极耐贮藏,并对人体具有食疗作用等特点,因此很受生产与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是瓯海区效益农业的一个主导产业.近年来,瓯海区非常重视瓯柑生产,广大柑农科学种柑,以三洋湿地为中心的1万多亩瓯柑精品园区更为突出.2002年瓯柑市场批发价每公斤高达8元,成为水果市场的佼佼者.市场经济刺激了瓯柑的生产,2003年全区新发展瓯柑面积2000多亩,为了适应新形势,瓯海区在全面失言科学种柑的基础上,成立了瓯柑协会,建立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注册了"瓯林牌"牌、“南仙洋牌”等注册商标,制订了瓯柑生产db33030417.1-5-2003,全面衽标准化生石灰,为瓯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四. 浙江省 温州 平阳县 温州松糖

选用优质糯米浸透琼干炊熟。加相当于糯米重量1/13的去皮白芋头,在石臼中乘热捣匀,做成条状,晒干,刨切成块片状,入锅油炸,拌以糖浆即成
( 温州)

五.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清明早茶

产品名称:清明早茶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色泽绿润;香气鲜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郁鲜爽;

产品简介:外形条索紧结,叶底黄绿明亮,叶质略厚、柔软、匀嫩。为无性纱品种。清明早茶主要分布于瑞安市洞溪、泮岱、浦西、梓岙等乡的低山丘黄红壤坡地上,现有茶树30多万丛,500多亩,年产“温炒青”30多吨。

产品历史: “清明早茶”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温州三大早茶品种之一。

六.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白银豆

“白银豆”因豆粒洁白无暇,种皮薄,所含淀粉细腻,容易煮烂,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故被称为银豆。“白银豆”远产南美热带,喜阳光,但也很怕热,也耐荫,在20-26度的气温下植株生长发育最好,若在32度以上往往发生落花现象,并结荚短小。温州郊区农家多利用屋前屋后的半荫隙地,适量栽种,以增加收入。“白银豆”品质优良,豆粒呈肾脏形而美观,宴席上也常常少不了它,如制成豆羹,再撒上一李瑞环花和青果丝,则白、黄、青各色相间,色、香、味俱全,其经济价值远胜于其它豆类。现在已向远郊邻县瑞安市的马屿、荆谷、白门、梓岙、丽岙,永嘉县的江北、桥头、黄田、上塘等地发展。

七.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乐清牡蛎

乐清牡蛎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清江镇的。清江镇东临乐清湾,牡蛎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乐清市清江镇是“中国牡蛎之乡”。

清江镇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牡蛎养殖历史,是国家的牡蛎试点养殖基地。1979年,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的太平洋牡蛎种在清江海区试养成功,同时引进的棚架式等新的立体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优势明显,使得牡蛎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向沿海各省推广。同时在清江成功开发了牡蛎全人工育苗技术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抗风浪延绳垂下养殖技术,养殖区域向清江外海区极大扩展,牡蛎种群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个体大、产量高的太平洋牡蛎已成为乐清湾的优势品种。清江镇围绕牡蛎产品,成立了牡蛎养殖协会,建立起了集苗种生产、加工冷藏、产品储运、科技研究、品牌宣传、行业协会管理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键。2004年该镇牡蛎养殖面积1.05万亩,年产量1.9万吨,产值3500万元,占全镇渔业总产值的52% 。

八. 浙江省 温州 乐清市 香鱼

产品名称:香鱼

产品别名:细鳞鱼,

产品产地:江省温州市楠溪江

产品特性;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风味独特。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滋补强生, 驻颜保健

产品间介:鱼,是楠溪江一种奇特、名贵的淡水鱼,体长15到20厘米,鱼体细长而侧扁,头小而吻尖,口大眼小,体上部呈青黄色,背缘苍黑,而侧及腹部银白色,身披细小鳞片,各鳍无硬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腹鳍的上方有一黄色斑.因其背脊上长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而得名.

产品历史: 溪江盛产香鱼,闻名已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楠溪江就产有香鱼。据明万历《温州府志》记载,香鱼“长三四寸,味佳而无腥,生清流惟十月时有,与乐产少异”。《雁荡山志》又载:“凡荡水所入处皆有之,荡水西流永楠溪,则自枫林、档溪、下潭、古庙潭诸处亦有之。”香鱼俗称“溪鲤”亦叫瓜鱼,隶属鲑形目胡爪鱼亚目,香鱼而得名。香鱼体长而侧扁,头小咀尖,体披细鳞,背部灰黑,腹部银白色,鱼肉细嫩多脂,味鲜且有香味,为上等食用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素有“淡水鱼之王”的美誉。

产品典故: 清代诗人壬士稹写了首七绝<<渔家>>:“楠溪江都是钓人居,柳陌清溪一带疏,好是日斜风雨后,半江红树卖香鱼。”深 秋楠溪香鱼上市,忙煞了那些来楠溪江的游客与邻近饮食店主人,他们都去争购活鲜鲜的香鱼。如在花辰月夕、瓦屋纸窗下,以浓郁的村醪和清蒸一盘风味独特的香鱼,“他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别有一番乐趣。

九. 浙江省 温州 文成县 龙鱼

选用新鲜黑鱼烹制,呈蟠龙状,色、香、味、形堪称一绝
( 温州)

十.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盘菜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的一个类型,系二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肉质根形扁贺如盘而得名。瑞安市梓岙在清代咸丰年间就种植盘菜,五十年代后期以梓岙为中心,北至丽岙、白门,南至凤山、南山一带,盛产盘菜,总面积数百亩,总产量百万公斤,销往永嘉、温州、瑞安一带,深得消费者嘉爱,且久负盛名。盘菜是秋冬季节和春节前后蔬菜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品种,其肉质根色白、扁,组织细密,味甜稍带辣,不仅可炒食,而且可生食、腌制、酱制等,各具风味。盘菜的肉质根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及多种糖类、氨基酸、钙、铁、磷等矿物质,因此,是一种理想的营养食品。目前梓岙盘菜主要分布在莘民、汀田、大典下、上望、董田、阁巷等乡,平阳、苍南、乐清、瓯海等县也有种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