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民和义德商邦土特产销售店 建昌县利民土特产品经销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民和义德商邦土特产销售店 建昌县利民土特产品经销处更新时间:2023-08-10 17:15:29

一.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旱砂西瓜

民和旱砂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旱砂西瓜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民和旱砂西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隆治乡素有“西瓜之乡”之美称,其中李家村种植的露天旱沙西瓜最为出名。李家村种植西瓜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产的西瓜具有含糖量高,瓤色鲜红,质地脆沙,口感好,清热解暑等特点,备受市场欢迎。近年来,李家村在民和县菜篮子办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旱沙西瓜,使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300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亩,亩产西瓜5000斤以上,最高亩产达1万斤。

民和县旱砂西瓜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是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七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该县标准化旱砂西瓜示范区面积达5000余亩,亩均产量达2500公斤,带动科技示范户200户,培养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400名。三年累计实现总产量699.3万吨,实现年总产值3335万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申报的“民和旱砂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属海东行署管辖区,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民和旱砂西瓜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县境内。主要主产区域遍及全县10个乡镇(川口、松树、核桃庄、隆治、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巴州、甘沟),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2°26′ — 103°04′,北纬35°45′ — 36°26′,东西宽32公里,南北长69公里,平均海拔2100— 2500米,幅员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二.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稞酿皮

在西北五省都有酿皮儿,青海人发明了用土豆制作酿皮,做叫洋芋津津儿,还有青稞面制作的酿皮,口感糯一些,更劲道,也明显卖得好一些,又叫黑酿皮。当然还有是常规型小麦和的面做的,清爽一些,又叫白酿皮。

青稞酿皮制作工艺把揉好的面放在水里一遍一遍地清洗,清洗到只剩下面筋为止,不是简单地在面粉里放上蓬灰打成面浆上锅蒸。这样清洗出来的酿皮,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再配上各种调料,一碗滋味醇厚,富有河湟谷地特色的酿皮就诞生了;

清洗酿皮的过程,不止是一种对食物的加工方法,而是河湟谷地的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尊重、敬仰、感恩,把全部的感情都融进去了。清洗酿皮,那小心翼翼,充满虔诚的过程,不亚于进行一次宗教仪式。

街头小吃青稞酿皮,如今也成为了酒家里精美的特色菜,如知名度极高的中发源餐厅就已把青稞酿皮当成招牌菜推介,顾客云集

青稞酿皮用洗面筋之法,利用其混悬状面糊水,撇去浮水,笼蒸或水浴使热即成。浇以调味汁而食,以辛辣为主。质地柔细,富有弹性,韧而不僵,滋味可口。

河湟谷地的地理位置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700—3500米,这里黄土层深厚,地势落差较大,适合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河湟谷地的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为这一片土地所特有,它很难被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地位。很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容易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青稞酿皮也在向外展现自己的魅力,以特色、加盟、分店等形式走出河湟

三.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大麦地邦三叶子红糖

在双柏县大麦地镇邦三村,有一种享誉省内外的特色农产品——大麦地邦三叶子红糖。

21岁的彝家姑娘任勤梅,是邦三村的村委会妇女主任,负责邦三红糖的宣传推广工作。邦三红糖加工始于宋朝神宗年间,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邦三村生产的红糖,在古代就是进贡土司的贡品,史称“府糖”。

邦三红糖的好品质得益于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邦三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区,日照时间长,降水充沛,沙质土壤,非常适合甘蔗种植。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闭塞的自然环境以及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使古代传统的制糖工艺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保留。

任勤梅告诉记者,邦三村自古就有用传统工艺制作红糖的历史,无论是甘蔗品种还是熬糖工艺,几百年来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全村16个村民小组中,就有15个村民小组种植甘蔗制作红糖。

“熬制红糖的手艺,是妈妈教我的,她教我熬糖、包糖……这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那个时候没有压榨机,都是用牛压榨,熬制红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完成。”任勤梅说。

邦三红糖采用传统的直风枪灶和连环锅熬制,经过榨汁、过滤、加热、点糖、养糖、搅糖、冷却、包扎等22道复杂的手工工艺,小作坊加工,不经分蜜,无任何化学物添加,保持了甘蔗的清香和对人体有益的各种营养元素,是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任勤梅向记者介绍,以前的邦三叶子红糖主要在周边乡镇销售,有一部分被当地人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现在,随着养生潮的兴起,“邦三红糖”以原生态、纯手工制作、无添加、品质好、口感纯正等优势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销量逐年攀升,已远销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识糖小贴士:望闻切泡

望就是通过看红糖的外观来判断红糖真假。首先看它是否用精选的甘蔗叶子包装,然后拆开包裹的甘蔗叶子看表面有没有饱满的糖蜜,用手拿糖,有温润的手感,这是邦三红糖特有的手感。

闻就是用鼻子闻红糖散发出来的气味,根据气味判断真假。邦三红糖有独特的香甜味,还有甘蔗叶子的清香味,两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很迷人。

切就是通过刀切来判断红糖的真假。一看刀感,邦三红糖好切不费力,切糖时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二看糖沙,切下来的糖沙用手指搓捻温润细腻,有一定粘性。

泡就是通过冲泡切下来的糖沙,观察冲泡过程,来判断红糖的真假。邦三红糖冲泡的红糖水,汤色刚开始是比较厚重的颜色,汤中有丰富的细小悬浮物和糖蜜,静置一段时间后,杯底有明显的絮状沉淀物,完全融化后的红糖水,呈深黄带点淡绿的颜色,完全还原到熟甘蔗汁的状态,喝一口就是满口甘蔗的香甜味。(来源:楚雄微旅游 文丨李银娟 图丨任勤梅)

四.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爆焖羊羔肉

美食爆焖羊羔肉一绝爆焖羊羔肉可算是高原一绝,游客只有在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

用出生半月左右的羔羊肉烹制的菜肴。这是贵德、贵南、湟源等县半农半牧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剥了皮的羊羔清除内脏后将肉洗净,切成1至2寸见方的块;锅内烧热青油,至油冒烟时,倒入肉块爆炒;待肉皮炸为黄色,加面酱、辣椒、姜粉、花椒粉、盐、趁油热时反复翻炒,等到肉块呈现红色,调料已渗入肉中,加少量凉水,封严锅口,用文火慢煨;水快干时,肉也完全焖熟,即可出锅上盘

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天祝藏族自治县吃羊羔肉是半农半牧地区民间传统的名贵菜肴。吃羊羔肉的季节性很强,多在春秋季产羔时节。藏系羊产下小羊羔的十五天前后,人们为了剥取毛短弯曲的裘皮才宰杀仔羔,所取皮张加工后就是地道的青海名贵羔皮,是制作冬装的上乘原料。因此,被宰杀的羊羔肉一般清除内脏后尚不足十斤。将肉洗净切成一至二寸见方的小块,待锅内油沸冒烟时,倒入肉块猛爆翻炒,待肉皮炸为淡黄,加入面酱、辣椒粉、姜粉、花椒粉、精盐等,反复翻炒,待肉块呈现红色,调味已渗入肉中,再加少量凉水,封锅用温火慢煨,水干肉烂,即可盛盘敬客。

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五. 湖南省 岳阳市 平江 加义油豆腐

平江人爱吃油豆腐,特别是加义镇的油豆腐更受人青昧。加义油豆腐最显著的特色是色泽灿黄、囊空皮薄、味道鲜美。应该是与其选料精细,水质优良,用油讲究和加工技术独特有关。

六.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马铃薯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民薯2号、青薯2号、阿尔法、青薯9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民和马铃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带,境内海拔1650 ̄4220m,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259.9h,无霜期170 ̄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450mm,且分布不均匀,7 ̄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海拔高,温差大,气候冷凉,特别是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特点相吻合,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

民和县把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成了浅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一是资金扶持。按照有关政策,为需要资金支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申报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发展,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属生产基地、马铃薯主产区及种植区的农户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加工,有效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发展。二是连片开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思路,积极探索集中连片企业带动的整村推进项目新模式。三是培育协会。2002年7月组建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协会,现有会员1200名,年组织销售马铃薯5万吨以上,累计销售马铃薯28.5万吨,农民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2500余万元,受益农户4.5万户。四是科技支持。结合扶贫项目的实施,每年组织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培训群众5000多人,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把配方施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扶持马铃薯种植科技示范户400户左右。五是创新模式。积极协调民和威斯顿精淀粉有限公司参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持项目,对签单户实行最低保护价让利政策,全面收购订单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六是加工增值。扶持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威斯顿淀粉加工公司,1镇、官亭镇淀粉加工厂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申报的“民和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全境,包括川口镇、巴州镇、马场垣乡、西沟乡、古鄯镇、核桃庄乡、李二堡镇、松树乡、峡门镇、新民乡、北山乡、隆治乡、总堡乡、满坪镇、-镇、前河乡、转导乡、甘沟乡、-乡、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地理坐标是东径102°26ˊ-103°04ˊ,北纬35°45ˊ-36°26ˊ。县境内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七. 甘肃省 兰州 榆中县 朱家沟邦子熏鸡

朱家沟邦子熏鸡源于辽宁省北镇县沟邦子镇。它以当年活鸡为原料,加入多种中药和调料制做,风味独特,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名鸡”之一。其正宗传人朱明学1987年来兰后,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广泛研究全国名鸡的调配和炮制方法,并向当地老中医请教药理知识,精心研制出的新一代产品,更具特色,色泽鲜艳,黄酥浓郁,油而不腻,口味纯正,补中益气,食之令人回味无穷。 朱家沟邦子熏鸡兰州总店设在西固,铁路局市场和广场东口设有分店。( 兰州)

八. 山东省 济宁 梁山县 梁山义酒

梁山人向来以忠义而闻名海内外,更有豪爽的喝大碗酒吃大块肉的传统。

游梁山,喝义酒!喝梁山义酒做豪爽梁山人!!!

山东梁山酿酒总厂有限公司坐落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发祥地——水泊梁山脚下;始建于一九七六年,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每年生产能力3000吨,现有员工398人,其中:大中专文化以上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69人,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年创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白酒生产企业,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

据史书记载,《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个个海量,梁山东麓有个十里杏花村,村中有个杏花溪,溪水之源来自梁山之巅的“仙泉”,王林老汉领着女儿杏妹就在这溪边酿制芬芳醉人、香透杏林的美酒。梁山好汉个个义字当先,除奸打霸、杀富济贫,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便你一升、我一斗的将粮食送到王林酒作坊,酿出美酒,坛装绸包,敲锣打鼓送上山寨。酒坛一开香遍水浒寨…众英雄赞不绝口,当众取名为义洒。

宋江被招安后,宋徽宗听说此酒之佳,亲派赵潭带领官兵,将义酒抢进京城自己享用。清乾皇帝游梁山时,亲临十里杏花景,并在法兴寺内与寺内高僧古月饮酒对对,对义酒赞不绝口,现有梁山脚下出土的宋代古坛为证,坛上刻有“罗列三千馆,香占第一家,隔壁三家醉,开坛十里香。”

建厂几十年来,我们在发掘梁山好汉以“义”字当先为轴线的水浒文化同时,并在继承原王林酿酒独特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与科技,潜心研究,对原单粮酿制调整转换为多粮酿制工艺。使质量逐步提高,产品不断更新。现生产的“义”字牌,“水泊”牌,“梁山好汉”牌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深受中外领导、专家、知名人士等其他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与赠书,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词赞扬“梁山美酒”,全国酒类泰斗周恒刚大师称赞“浓香型酒中之珍品”,全国酿酒专家熊之书题词赞誉“水泊义酒,香飘九州”,著名书画家朱学达、于太昌、孙墨龙等几十位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以及以苗志岚会长为首的中国白酒工业协会领导、专家亲临我公司参观指导、题词、做画、留念,同时被中国国际诗酒节授予金爵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52度义酒,35度义酒,38度水泊特曲,46度水泊老窖,39度梁山好汗,46度梁山好汉等部分产品,连续几年被山东省第一轻工总会、山东省轻工工业办公室、山东省白酒工业协会评为优级产品,同时我厂连年被市县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市、县两级先进单位,市消费者满意单位,梁山县经济发展功勋企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会员单位,2004年被中国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华地方文化名酒”。2005年又被山东省轻工业办公室认定为“山东轻工名牌”。2006荣获中国文化部"中华文化名酒”的称号,并通过ISO9001:2000和ISO14001:2004国际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为我省首批荣获“国家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专业生产厂家。

我们有一帮忠肝义胆人,正在勤勤恳恳的耕耘在昔日水势浩淼、绵延八百里的蓼儿洼,今日松柏叠翠、人杰地灵、古迹遍布、美酒飘香,具有丰厚水浒文化底蕴的水泊梁山大地上,努力执着的攀登在酿酒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心扉是敞开的、诚恳的,随时欢迎业内外领导、专家、宾朋莅临指导,做客品酒。

九.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海梗皮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

梗皮制做的场景大体如下:

大锅里放着列子、里面扑一层纱布、因为要防止漏下去、 当然要放着粘米粉一起兑水、不能太稀不能太稠、等到锅里的水开了就用勺子把兑好的红薯粉放进去、不能太厚、用手旋转列子、让它充分受热、也使粉皮的厚度更均匀、等到粉皮从嫩粉色变成深粉色透明撞就好了、大概一分多钟、这时候取出来、要小心列子是烫的、将粉皮放进冷水里涮一下、便可切盘了;

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

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在青海,梗皮也是占了半边天的;市里、各县都有梗皮店,虽然都不大,环境也不太卫生,但食客的热爱与生意的火爆,都可成为市井一话题.

其实,梗皮是来源于陕西的南部小城汉中,对于水韵江南的汉中盆地,红薯的草藤在汉中原本是屑食用的,偶有人用来做成小吃调剂而已,不想随着走高原的谋生大军,竟在青海高原扎了根,并修成了一门凉披流派;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所以墙内开花多在墙外香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