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充特产门市部 南充市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充特产门市部 南充市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5-24 10:00:33

一.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牛肉凉面

牛肉凉面为回民所创制,所以大家叫这种面为“高老妈子面”,其子高登发继承母业,阆中的牛肉凉面便留传下来。民国时期,唐联三在郎家拐街开馆子卖这种牛肉凉面,大家就叫“唐凉面”。

其作法是,先将镁牛肉切成小块作成热馅汤;然后将细面条作成的凉面盛入碗内,加入调料,特别是干辣椒面,再烧上牛肉馅汤拌匀食之。其特点是凉面不凉,热馅不烫,麻辣清香之味悠久绵长。当时连英国传教士回国时,也带上这种牛肉凉面为旅途食品。抗日战争时期,美驻蓉空军常来阆中,他们慕名来买唐凉面,装入饭盒再飞回成都,据说馅子还未凉,他们吃了赞不绝口。

二. 四川省 南充市 营山县 营山红油

营山的民间传统小食很多,但红油在这些传统小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传统的手工制作红油,用料一般有菜油、辣椒面、生姜、大葱等,熬制红油时先倒菜油,待菜油烧至冒烟时,把火关小,随时下辣椒面、生姜等,熬至一定时间时再加生姜、大葱等调料。红油主要用于凉粉、凉菜、面食等。使之香气朴鼻,辣味十足。1980年后,市场丰富起来,各种名小食花样翻新,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工艺,县城陆陆续续办起了规模生产的红油厂,特别是兴德红油远销省内外,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信息来源:营山县文化馆

三. 四川省 南充市 仪陇 仪陇元帅柚

仪陇元帅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仪陇县种植柚类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以上。仪陇县马鞍区铁山公社和观紫区大仪公社合阳大队尚存干粗40cm以上的柚树数十株。据当地村民介绍,1909年朱老总在云南讲武堂时曾派专人送回一批柚树苗,叮嘱家人栽于马鞍老家,几年后柚树开花结果,果实香甜可口。1960年3月9-11日,朱总司令回到了阔别50多年的家乡仪陇县马鞍场,在询问家乡生产、群众生活情况的同时,还念念不忘当年派人送回的柚树的生长情况,乡亲们回答:这批柚树结果很好,品质也不错。朱总司令听后高兴地笑了,并叮嘱在场的县委负责人,要好好发展生产,重视多种经营。仪陇县委、政府领导牢记总司令嘱托,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马鞍、铁山、大仪、老木等乡镇逐步建成柚类主产区。1968年11月6日,总司令的侄孙朱进到北京拜望,特意带上家乡生产的柚子,总司令品尝后,赞不绝口。1973年12月1日,仪陇县委、政府领导到北京拜望总司令,送去了家乡的蜜柚,总司令特意询问了家乡蜜柚发展及百姓收入情况。1986年总司令夫人康克清回仪陇县参加朱总司令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县委领导在汇报我县生产情况时,康副主席还问起仪陇县蜜柚生产情况。领导的关心,给仪陇县柚子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上世纪八十时代,仪陇县水果茶叶技术指导站的科技人员在观紫区老木乡大兴村10 社李继祥家果园发现一株特早熟柚芽变单株,此株系文旦柚系列,树势中庸,果实中大,成熟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熟期特早),酸甜适度,细脆化渣,香气浓郁,品质极佳。1998年中国柑桔研究所前所长何天富教授实地考察后特命名为“元帅柚”。为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仪陇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高接换种、苗木繁育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元帅柚。上世纪90年代末全县元帅柚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产量1300吨。1998年、1999年连续两年分别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柚类评比中荣获“金杯奖”。 近年来,随着仪陇县农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走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开拓市场,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农资采购,统一产品回收,统一产品销售,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加大科技投入,规模开发,科学栽培与管理,仪陇元帅柚畅销成都、重庆、南充、巴中等大中城市,发展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深受消费者青睐。

地域范围

仪陇元帅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南充市仪陇县回春镇、中坝乡、土门镇、金城镇、日兴镇、大风乡、丁字桥镇、周河镇、马鞍镇等9个乡镇,149个行政村,毗邻南部县、阆中市、巴中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6°50′,北纬31°23′-31°33′,保护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仪陇元帅柚果实中大,倒卵圆形,果顶广平,果蒂圆锥形、较不对称。果皮金黄色,油胞密、凸起,中等粗细。果皮薄,海绵层白色,囊瓣数12-15,中心柱半充实,汁胞长、蜜黄色,紧密。肉质脆嫩、化渣,汁液中等,味酸甜适口,风味浓,种子较多,品质佳。 (2)内在品质指标:仪陇元帅柚可食率高(≥60%),可溶性固形物≥10%。 (3)安全要求: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的规定。

四. 甘肃省 酒泉 玉门市 黄羊

黄羊又叫黄羚、蒙古原羚、蒙古瞪羚、蒙古羚等,因为它实际上并非羊类。它的体形纤瘦,但比藏原羚和普氏原羚大,也略显粗壮,体长为100—150厘米,肩高大约为76厘米,体重一般为20─35千克,但最大的可达60—90千克。头部圆钝,耳朵长而尖,并且生有很密的毛。具有眶下腺,与藏原羚和普氏原羚不同。
地方名"长尾羊",亦称"蒙古羚",学名"鹅侯羚",偶蹄目,牛科。在玉门境内荒漠戈壁和荒漠草原地区都有分布,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五. 四川省 南充市 高坪区 六合丝绸

南充-丝绸公司位于“中国绸都”,有“丝绸之乡”之称的四川南充,是有100余年生产历史的国营大型企业,拥有自主进出口权,产品畅销全球40余个国家或地区。-丝绸集团公司蚕丝被厂主经产品蚕丝被生产、蚕丝被贴牌加工、丝绸领带、方巾,睡衣、桑蚕丝棉。南充-丝绸集团公司蚕丝被厂主经行业:床上用品、丝绸系列面料、蚕茧、蚕丝、编织工艺品、织造加工、手工编织加工。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腊肉

腊(xi1)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或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咸肉的主要区别。腊肉并非因为在腊月所制,而为腊肉,腊月的腊(la4)与腊肉的腊(xi1)在古文里并非同一个字,亦即,腊月的腊是繁体的腊,而腊肉的腊本来就是腊月的腊的简化字。所以,腊肉之所以称为腊肉,其实是因为腊(xi1)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乾肉”(见《说文解字》)。至于为什么现在人们都读la4,而不读xi1,除了简化字的原因使两个字没有了区别以外,可能确实跟腊肉一般都在腊月里制作以待年夜饭之用有关。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白糖烧饼·锭子锅盔

保宁白糖烧饼,是阆中回民依照古波斯胡饼制作方法烙烤而成的一种小吃。早在三、四百年前就已名扬四方。1927年在四川成都花会获金质奖章,在省内外都有较高的声誉。

保宁烧饼,又名回族烧饼。它用本地小麦“油条麦”面粉,加白糖、菜油、桂花,用清水拌匀,反复揉搓,经发汗、造型,将面团搓成圆柱形,从上而下用刀在表面划成螺旋花纹,上端放以芝麻,压成直径约为九厘米的圆饼,再放进干底锅内烙硬,然后放在烤炉内烘烤即成。出炉的烧饼呈酱红色,表面有螺旋纹,质地硬实,敲拌有声,但入口则酥如饼干,甜美可口,既可冷食,也可烤热。长期贮存,其质不变,远行携带,不易脆散。

阆中回民还生产一种“锭子锅魁”。不加碱,不发酵,不加糖,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烧饼,再经定型烘烤而成。这种锅魁表面白如银,硬如石,敲打可闻“当当”之声。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可存放五天,旅客以开水或面汤伴食,清香回甜,余味满口。

八.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西充丝绸

西充丝绸

丝绸是西充的传统产品,有多扶丝绸、西充丝绸、晋新丝绸几个品牌,生丝漂洋过海,五彩缤纷的锦缎、真丝地毯畅销国内的十几个省、市。出口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西德等国家。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保宁醋

保宁醋厂生产的保宁牌醋是我国传统佐餐、调味品,系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因产地阆中为历史上保宁府所在地而得名。1915年保宁醋即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保宁醋以麸皮、大米、小麦为主要原料,采用古传秘方配置60多钟药材制曲发酵,取松华井泉水精酿而成,酸中有甘,风味独特,开胃健脾,有益健康。保宁醋香飘五大洲,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之说

( 阆中)

十.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奉国大米

奉国大米因产自阆中市老观山区(古代奉国县)而得名。该区山青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以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近年又获得多项殊荣,如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