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黄南同仁特产 青海黄南州同仁市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黄南同仁特产 青海黄南州同仁市特产更新时间:2024-04-09 21:19:15

一.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青海青稞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二.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热贡堆绣

堆绣,藏语称“规唐”。意为绸缎制作的唐卡。堆绣先按规范的佛画绘成画稿,再按佛像不同部位的要求选用各色面料,剪贴缝制而成。小幅画面为一尊主佛像与下方两尊小佛像组成,周围配以花卉、云纹、日月、供品等图案。堆绣原系汉地传入藏区的一种艺术形式。据土族名画师更藏的研究,传入青海藏区约有250多年,逐步为热贡艺人所接受,并在广大藏区兴盛起来。

热贡的堆绣艺术,在信奉藏传佛教地区影响最大,省内外很多著名寺院纷至沓来定做堆绣作品。

三. 青海省 黄南 沙漠人参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四. 青海省 黄南 雪莲茶

雪莲花采自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线附近,是一种名贵的青海土品。本品是以雪莲花为主,配以红茶等原料,采用科学工艺提取浓缩精制而成,无任何毒副作用,饮用方便,其特点:科学提取雪莲花的有效成分,较常规食用更易于人体吸收,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适用妇女经期饮用,风湿关节患者。用于闭经、痛经、解留、除寒、除湿、0、咳嗽等症。

五. 青海省 黄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油锅盔

青海特色面食。两面都上了火色的厚烙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做成比烙馍的锅底略小的圆饼,厚约3-4厘米,放进烧热的锅里,并用筷子在上面戳几个小眼,使饼受热后空气从中逸出。盖上锅盖,用文火烤烙。待挨锅底的一面烙成桔黄色时翻过继续烙,约40分钟即可烙成外皮脆酥、里面松软的锅盔。一般用做饭的铁锅。可用小麦面、青稞面、豌豆、包谷面。也可做好卷了香豆粉、红曲粉的,还可在面中掺进青油烙成油锅盔。

六. 青海省 黄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苏呼欧拉羊

苏呼欧拉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苏呼欧拉羊是青海省河南县特有的畜种,是经过野生盘羊和藏系绵羊不断杂交、繁育后形成的皮肉兼用型优质羊种。2005年9月在首届青海省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展示会上被评为优质畜种。

生长发育快、产肉量高、肉质无膻味、商品率高、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耐粗饲、易饲养及皮大、皮板厚、结实、柔韧性好、保暖性强等特点。苏呼欧拉羊体格高大而壮实,背腰较宽平,胸深,后躯发育好,十字部略高于体高。头呈锐三角形、成年羊额宽与头长为1:1.72,鼻梁隆突.眼廓微突、耳较大,公羊角粗而长、呈浅螺旋状向左右平伸或稍向前,角尖向外,角间距较大.最大角间距达99cm,公羊的角形与母羊的相比平直而雄伟。母羊角较细小,角形呈螺旋锥状向外上方斜升,较俊秀。蹄质致密,尾短小而瘦,呈扁平锥形,长12cm 左右。体侧被毛多数无毛辫结构,被毛稀,毛71.15+3.47cm,质差,绝大部分个体毛中都有干死毛,头颈71.15_+3.47cm,胸腹多着生杂色短刺毛.多数具有肉髯。公羊胸前着生较长的褐黄色胸毛。纯白色占0.84%。体白占6.57%,体黄褐色占73.17%.体黑(含花、黑、沙)占19.42%。成年公羊平均体高71.15±3.47cm,体长73.85±4.61cm,成年母羊平均体高67.87±3.27cm.体长69.70±3.24cm,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1.54_+6.60kg.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苏呼欧拉羊2009年初总存栏51.45万只,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生产规模30万只,产量6000吨。

七. 青海省 黄南 泽库县 泽库藏羊

泽库藏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汉时期,泽库地区为羌人牧地。先是先零羌的牧地,因先零羌遭受汉朝的军事打击,力量薄弱,烧当羌联合其他各部,将先零羌逐出小榆谷、烧当羌占据大小榆谷,成为强大的部落集团。清代中后期,蒙古势力衰落,泽库地区原有的少数蒙古人逐渐移迁河南县境。随着游牧南迁,泽库县境恢复了隆务囊索独立管辖,成为热贡地区的夏季草地。1949年9月青海解放,今泽库地区属同仁县五、六、七区。1953年12月5日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历史上藏民族的饮食习惯以羊肉、青稞炒面为主食。而作为游牧民族,肉在其食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藏族食肉的方法有煮、风干、烤、生食、烘等。最平常的食肉法自然是煮。煮肉则强调一个“鲜”字将肉煮至半生不熟,肉的红丝甫尽即可。藏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而且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低,蛋白质含量较多,多吃藏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寒冬多吃藏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有助于消化。老年人、体虚的男人和产后妇女食用,具有补精血、补肾壮阳,养肝、预防产后虚冷、补乳等功效。

地域范围

泽库县位于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南与河南蒙古自治毗连,西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德县相望,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分界,东北与同仁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4′—102°08′,北纬34°45′—35°32′之间。包括泽库县泽曲镇、麦秀镇、和日乡、宁秀乡、王家乡、多禾茂乡、西卜沙乡、巴滩牧场、恰科日社区,辖五个乡两镇一场一社区的64个行政村。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6658.06平方公里,覆盖全县范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的感官特征:藏羊神经敏锐,行动敏捷,合群性强,在放牧游走时虽然很分散,但不轻易离群,稍一惊动即迅速奔跑集中,抬头疑目注视周围情况。当渡河过桥或出入门栏时,只要少数“头羊”通过,其余羊只都会跟随前进。体质结实,骨骼粗壮、四肢健壮、蹄质坚实、喜游走、善攀登、便于登山运动。嘴窄而尖,嘴唇灵活,切齿向前倾斜,因此能摄食零散茎叶,啃食很低的牧草,对低草的利用比牛好。泽库县东部和中部藏羊外型偏于欧拉型,体大肢高,头呈三角形,鼻梁隆起,公母均有角,角长而偏平,向外呈螺旋状弯曲,背腰较宽平,十字部高于鬐甲部,尾小呈三角形,头肢多为褐色或黑色,体质坚实,被毛粗短,被毛大多数无毛辨结构,干死毛含量较多。西部藏羊外形偏于高原型藏羊,所产羊毛优良,接近“西宁毛”多数被毛白色,呈毛辨状结构,且毛辨长,呈波浪形。被毛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粗而长的毛辨,内层为绒毛丛,头及四肢多为杂色,纯白者极少。全身被毛呈褐色或黑色者甚少,干死毛较多。屠宰后从胴体上看,肉色鲜红,有光泽,肌纤维致密,富有韧性。弹性好,指压后的凹陷立即恢复。外表湿润不粘手,切面湿润。脂肪呈白色;煮沸后肉汤澄清透明,脂肪团聚于表面,膻味小、具羊肉固有的香味。味道鲜美纯正、口感好,肥瘦相间、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在羊肉中独具特色。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泽库藏羊呈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无任何污染环境,终身无劳役,一生中摄入大量的虫草、雪莲等名贵中草药,使藏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泽库藏羊肉经农业部批准机构检测,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含有烟酸、维生素E、钙、磷、钾、镁、铁、锌、硒等微量元素,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食用品质好,是人的理想动物食品,也是人们膳食中不可缺少的优质蛋白质来源。3、安全要求:泽库县采用的是传统加科学的方法自然放养,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区内没有任何工矿企业,因此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泽库藏羊生产区的环境影响几乎为零。因此,泽库藏羊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205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 568 —2010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八. 青海省 黄南 野生藏茵陈

【形状】: 藏菌陈为龙胆科植物,印度獐牙菜的干燥全草,为一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0—20厘米,根基部分枝,茎纤细,叶狭卵形对生。花单生,有长梗,花瓣5片,薄而具有光泽。花艳兰色,花冠下呈白色,并代有5条耀眼金绿色筋。花期8—9月份。蒴果多籽,种子极细小,1克约有7000粒。

【生长】:主要产于西藏、印度、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

【特点】:性凉、味苦。

【功效】:有清肚利胆,退诸热之功效。青海藏医用来治疗肝胆疾病,历史悠久,其药效神奇,是一种名贵藏药。

【用法】:可用白开水与冰糖泡服,也可煎服

【用量】:每次 1-2克

九. 青海省 黄南 牦牛骨髓

本品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FD(冷冻真空干燥)保鲜、保质技术,将新鲜牦牛骨髓速冻而成,保留了其90%以上的营养成份,是上等的礼品及高级保健营养食品。使用方法:本品温水浸泡后,即恢复鲜体样、可煲汤、配菜等能作各种菜肴。

十. 青海省 黄南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河曲马

河曲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曲马

河曲马体形结构匀称,耳长敏捷,胸深广,背长腰短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毛色以黑、青为主,也有骝、栗等色。河曲马繁殖性能好、遗传性稳定,性情温顺,气质稳静,对高寒多变的气候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骑乘,行走自如,特别以善走沼泽草地而著称。因其适应性强,具有挽乘驮载兼用的体形,役用性能颇佳而享誉骑兵与各地农牧民。

河曲马经过长期人工组群放牧,养成了喜群居、好游走、恋群性强于舍饲马的特性。部分马匹走动时,全群马都跟着走动。经常走在马群前面的头马俗称“前哨马”,赶动马群或稳住马群必须首先控制它们。一般成年母马、断乳幼驹和周岁马驹恋群性较强,骟马、2—3岁大驹恋群性较差。大马群中自然组成几个小群,群众习惯称为“把子”。公马具有很强的圈群性,一般3周岁时就有圈群能力。一匹公马带领10—20匹母马及其幼驹,组成一个小群,采食、饮水、走动、休息都在一起,既离不开大群,也与大群中的其他小群保持一定距离。小群中的母马由公马照管、护卫和圈群配种,母马离群,公马立即将其赶回。其他小群公马争夺本群母马,公马立即与之搏斗,从而基本保持了小群的稳定。河曲马记忆力较强。马群对饮水、食草的地点记忆清楚,各季草场那里牧草好,那里有水源都熟记不忘,有的甚至售往其它省区,数年以后还能回到原驻牧地。人在草原乘马迷路,只要信马行去,都能回到住地。听觉也很灵敏,成马即使已经入睡也能迅即听到周围声音。特别是成年公马,夜间很少卧倒入睡,随时凝神探听周围动静,听到异常响动,就会立即警觉起来。如遇狼等野兽来袭,便会昂首屈颈,抖髦举尾,前蹄扒地,喷鼻示警,引起马群注意,随之奔向野兽与之搏斗,直至将野兽赶跑。如果马群被环视或被冲散,公马便会绕马群旋转奔跑,先把马群收拢,再与恶狼搏斗,直至将狼赶跑。河曲马具有同类相惜感情。平常休息时,马驹经常厮打嘻戏,成马则相互咬痒。乘役马与人关系融洽,对主人记忆清晰,休息时常将头脸贴在主人身上,表示亲热;乘役时则能很驯服地听从命令,有的乘马在爬山前甚至会停步回头向主人讨向糖果等食物。河曲马是青海省重要马种之一。蒙藏群众称之为“乔科马”,汉族群众称之为“南番马”,因其产地在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处的第一弯曲部,1954年,由西北军政委员会定名为“河曲马”,遂使这一马种声名远播,成为我国三大名马之一。

地域范围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青藏高原东北缘,九区黄河自东折西再折向东的第一右旋大弯曲的弦部南端,地处东经100°53′25〞-102°15′27〞,北纬34°04′52〞-34°55′36〞。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 公里,边界周长451.3公里,其中省界287.3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为邻,西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相望,南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接壤,北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毗连,县城驻地优干宁镇,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纯牧业县,共有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河曲马2009年初总存栏1.22万匹,总人口3.4万人,下辖5乡1镇,39个牧委会、137个牧业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