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景宁畲族自治县可以带回来的特产 景宁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景宁畲族自治县可以带回来的特产 景宁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5-11 07:40:55

一.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瑶乡甜酒

瑶乡甜酒非常有名,是当地人爱喝的一种含酒精饮品,一般为2度左右,小酌无碍,但是喝多了也会上头。甜酒以女性为主要饮用群体,它通过糯米发酵酿制而成,甘甜、醇香,一般可直接饮用,也可加热放入姜、枸杞、红枣、蛋一同食用,城里多用它给坐月子的女性饮用,有调节精气神、祛寒的用途。

二. 广西 柳州 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竹笋

“三江竹笋”产在素有“广西竹乡”之称的三江县。境内山峦连绵,溪河密布,由于山青水秀,无污染,水土条件可谓特佳,所产的各类竹笋脆嫩、味美、多汁而享誉区内外。全县现有竹林面积7.8万亩,其中冬笋年产量1万吨,在每年的12月至开春2月上市,春笋年产量0.5万吨,在每年的3月—4月上市。

三. 广西 河池 大化瑶族自治县 大化红皮花生

花生俗称香果、地果、落花生,为豆科植物。我们山区的红皮花生个头较小,红衣娇艳欲滴,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和其他花生的粉红外衣相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红皮花生因其香脆味美,营养丰富,具有补虚、益寿、抗衰老美容之功能因而被人们誉为“长生果”。在我国,花生被认为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中医认为花生的功效是调和脾胃,补血止血,降压降脂。西医认为花生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含量,改善血小板的质量,改善凝血因子的缺陷,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机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对各种出血及出血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有明显效果。红衣花生泡醋还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高血压。

我国民间结婚以花生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婚宴席章,主人总是要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红皮花生加工制成红皮花生油,色泽清亮,油淡黄透明,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四.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粑粑

恭城美食中光粑粑就有十数种之多,有水浸粑、糍粑、芋头粑、萝卜粑、糖粑、船上粑、大肚粑、柚叶粑、桐子叶粑、油炸粑、艾粑、狗舌粑、羊角扭(粽子)、黄毛粽、粟粉粑、印子粑、发糕粑、水糕粑、灯盏粑(斗斗粑)等等。

恭城人对粑粑情有独钟,俗话说,“油茶当饭,莫忘粑粑。”讲的是很多人虽然是干体力活的,但早餐一般只喝油茶不吃饭,靠几个粑粑抵挡饥饿。做粑粑吃粑粑当作过节的一种象征,每逢过节家家户户必做粑粑吃粑粑,而且每一个节气的粑粑各有不同。

清明节做艾粑:在恭城的田间地头,用来做艾粑的艾叶随处可见。这种艾叶与端午用来避邪的艾蒿相似,但没有硬而高的茎秆,做出来的艾粑没有丝毫的纤维,整个绿而晶莹剔透,吃在嘴里散发出艾叶特有的清香。恭城人做艾粑,一是用来供奉祖先,二是利用艾粑这一具有药性的野菜来清凉解毒、祛病强身,三是利用做艾粑使全家老少聚在一起,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端午节做棕粑:恭城人把棕子称为黄毛棕,因为恭城捆绑棕子的材料是恭城本地的一种叫做黄毛叶的草。恭城黄毛棕的个头很大,这与南宁、柳州等地做的棕子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直径达10厘米,长度为30至40厘米。恭城黄毛棕是用纯糯米做的,一般蒸熟后横切成约1厘米厚的片状蘸姜糖水吃,别有一番风味。恭城黄毛棕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给年轻的男子拿到未来的岳丈家“撂节”(送礼)。

七月半做狗舌粑:恭城人在农历七月十四日或者从七月初七到十四日隆重纪念祖先,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要把祖先的魂灵“请”回家中供奉,而供奉的一个主要食品就是狗舌粑。狗舌粑因形似狗舌而得名,一般是将糯米磨成粉,加入黄糖,拌水后做成一个个狗舌头模样的糍粑团,然后裹上黑芝麻粉,再用粑粑叶一个个地包好,用大锅蒸熟。狗舌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高的七月天里不容易馊。

中秋节做大肚粑:大肚粑可以说是“超级汤圆”,因为它的做法与吃法和汤圆极其相似。不同的在于大肚粑个头是一般的汤圆的数倍甚至十倍,馅更是丰富得多,一般有香菌、木耳、黄笋干、槟榔芋等恭城山货和土。中秋佳节在我国讲究月圆人团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上两三个大肚粑,那个场面绝对不会比元宵节一家人在一起吃汤圆逊色。

除此以外,恭城人还会在春分、六月六、冬至、小年夜、春节等节日里做羊角扭小粽子、松糕粑、熟粉粑、水浸粑、恩粑、萝卜粑、茜子粑、芋头粑、糖粑、笼粑(年糕)等。随着恭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粑粑这一恭城特色小吃与恭城油茶已逐渐被世人所熟知,成为到恭城旅游的人必尝的风味食品。

五.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六.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畲族菜干

正果镇畲族村是广州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由于该地山高林密,气候温润,土地肥沃,生长一种甘甜可口,风味独特的白菜。畲族同胞采用传统工艺将其特制作成菜干,以备喜庆节日,招待贵宾时炖汤之用。该菜具有清凉解热、清心润肺、消暑解渴的功效,配以各种肉类炖汤,滋润可口、香气浓郁、美味溥甜,是宴客送礼之佳品。

七. 广西 桂林 恭城瑶族自治县 恭城桃子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以水果种植为主的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恭城桃子是县内传统的名特优果品之一。桃子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是人们最为喜欢的鲜果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桃脯、桃酱、桃汁、桃干和桃罐头。恭城县内主要栽培的桃子品种有四月红早桃、红花桃、油桃等品种,成熟期一般在4至8月,2014年全县栽培面积6.3万多亩,产量5.4万多吨。

1、四月红早桃:是县内的主栽水果品种之一,果型椭园形,果型整齐,平均单果重70克,最大可达100克,果实成熟期为4月中旬。

2、红花桃:红花桃是县内的主栽水果品种之一,果型椭园形,果型整齐,平均单果重120克,最大可达150克,缝合线较浅,两丰对称,果皮底色乳黄色,阳面和果顶着红色,茸毛短,外形美观,果肉乳白色,局果稍带淡红色,肉质细而致密,粗纤维多,汁液中等,味甜有果香,较离核,每100克鲜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蛋白质0.7g、碳水化合物10g、钙4.5mg、锌110mg、维生素4mg。果实成熟期为早熟品种5月中旬,中熟品种6月中旬,晚熟品种为7月上旬。

3、成熟最早的毛桃——春冠:由甘肃果树研究所最新育成,恭城县4月中旬初成熟,比极早518早7-10天,果实近圆形,成熟时果面鲜红色,平均果重80克,最大15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味甜。极丰产,极抗细菌性穿孔病和黑星病,栽后第3年平均亩产3800斤。

4、大果型特早熟甜油桃——中油12号:由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恭城县2012年4月24日成熟,比中油5号早5-7天,果实长圆形,成熟时果面白里透红,成熟一致。平均果重126克,最大180-22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品质佳,不裂果,极丰产。

5、南方樱桃——乌皮樱桃:4月中下旬成熟,可溶性固形物18%,需冷量350小时,自花结实,丰产性极好,栽后第二年最高株产可达4斤,售价30-50元/斤。

八.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瑶族烟熏腊肉

瑶族烟熏腊肉是广西贺州当地的特色风味美食,主产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

产品特性

瑶族烟熏腊肉采用原汁原味的农家土猪肉为原料,配上瑶家特有的米酒腌制,打造出的健康腊肉具有肉香味浓,口感好,肥而不腻的特点,使人流连忘返。每年到了三荒四月青黄不接的时候,或家中有客人来了,热情的瑶族同胞就会在自家厨房的灶口或火塘上取下火烟腊肉,洗净灰尘,或整块,或切片,或蒸,或煮,或炒……待火烟腊肉熟透,猪皮变得如寿山石般黄亮,肥肉如琥珀般透明,瘦肉如黑玛瑙般精致,满屋子香气四溢,即可出锅上桌,再满上一杯瑶家自制的小锅米酒,夹几块肉,呷几口酒,让人赞不绝口。

制作工艺

先把猪杀好了,开边,除去不适用于做腊肉的肉料,再选择粘连着排骨的猪边剁成一片片约1——2斤重的肉块,放进坛子加入食盐、瑶家米酒和香料盖上坛盖进行腌制。待两三天后,猪肉从肉红变成泛白,即可出坛穿线腊制。

首先,瑶家人会将穿好线的肉块按顺序整齐地排放在竹竿上,抬出门坪或檐下,让冬日暖阳曝晒几天,待肉的水气充分散尽,这时,散尽水气的肉有了一些腊肉的颜色和味道,瑶民们就会把晒过了的准腊肉搬进自家的厨房,收拢置于火塘或灶口上方,让平日燃烧的柴火烟熏火烤。腊肉在柴草长期的烟熏火烤中,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灰黑色的草木灰尘,质地也变得坚硬。此时,火烟腊肉即大功告成,随时可以取下食用。

营养价值

1、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元素

2、腊肉选用新鲜的带皮五花肉,分割成块,用盐和少量亚1或1、黑胡椒、丁香、香叶、茴香等香料腌渍,再经风干或熏制而成, 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九.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