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市西峰区哪里买特产 西峰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市西峰区哪里买特产 西峰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3-08-09 20:53:46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柳编制品

柳制品的原料---柳条取材于自然,是一种无毒、无害、无化学污染的绿色木本植物,符合当今世界追求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程河柳编以柳条色白质柔,光润匀称和精湛的编技享誉海内外。经过精心制作的柳制品材料纯净、剔透精细,美观别致,格调高雅,堪称人人喜爱的艺术精品。

二.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荞麦

环县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环县是甘肃省的荞麦主产区,常年播种量2.67万hm2,总产量4 000万kg以上。环县地处甘肃省东北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6°21′~108°33′、北纬36°01′~37°09′之间,土壤主要属于黑垆土与黄绵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干燥,无霜期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使得环县荞麦产品具有粒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等特点,营养价值很高,每100 g荞麦面中含有蛋白质11.2 %,脂肪2.4 %,碳水化合物72 %,所含维生素B1、B2均超过大米和小麦面粉。人体所需要的22种氨基酸,荞麦面里就含有17种,因此有“保健食品”之称。环县荞麦面适口性好,食用价值高,用荞麦面、荞麦糁子加工成的荞剁面、荞面、凉粉、油糕等,是有名的地方风味食品。同时,用荞麦皮做成的枕芯,柔软舒适,可明目清心,安神醒脑。加工产品多达二十多种。产品荞麦速食面,是一种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外形整齐、粗细均匀、无结块、呈均匀的灰褐色、用水浸泡后变为灰白色,无焦斑,无酸霉及其它异味,泡煮后口感不粘、不牙碜,筋绞爽口,该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荞麦粉做出的食品色泽光亮,精度更强,口感更好。食用效果可与“21金维他”相媲美。含有人体所需矿物质十分丰富,有铁、钙、钾、镁、铜、锌、锰及维生素、B1、B2、芦丁、色氨酸、赖氨酸、粗蛋白、粗淀粉、粗纤维等多种元素,是一种医食同源食物,其元素比例搭配正合人体,实为“五谷之王、生命奇效素”。

2010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将“环县荞麦”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什社小米

什社小米是甘肃省负盛名的,省、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历史悠久,已行销甘、陕、青、宁、京、津、沪以及香港等省区,并远销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名扬海内外。什社小米粒小,色黄透亮,尤以煮米味香浓,营养丰富,是妇孺皆宜的补品。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是甘肃省著名,省志、地方志都有记载,从明朝嘉庆年间一直是宫廷贡品。米粒色泽黄亮,圆润饱满、大小均匀,营养价值较高。据国家谷物监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蛋白质14%~16%,脂肪3%~4.6%,可溶性淀粉37%,β—胡萝卜素0.12%,VB含量为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并且具有降低血压、抗衰老、美容驻颜、延年益寿,对各类癌变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香气沁人心脾,口感香甜无比,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小米产地: 什社乡位于,西峰城东南40华里,什社乡盛产小米,驰名全国。 什社小米是庆阳主要谷物中品质最好的代表品种,中心产区在西峰区什社乡,位于董志塬中东部。在庆阳六千多年种谷史上,谷子以其生长成熟周期短、抗旱耐瘠、适宜旱作等特点,在境内有广泛种植。近谷子在董志原的的栽培,有数千年的历史。谷子,古称“禾”。《说文》说:“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成熟,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或称稷,后概指谷类作物。其实脱皮称粟,即今天小米也。 什社乡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走向,春季受北风影响小,光照充足,地温升高快,且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特别适合谷子生长。什社谷子产量不高,但品质极优。 更重要的是其营养价值高于其他地方小米。据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和甘肃省农科院分析测定,什社小米的各项营养指标为:0.12%、VB0.99%,还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什社小米熬成的稀饭色泽橙黄,雪花般绽开的米粒悬浮均匀而粘稠,明亮的米脂油漂浮于上,闻一下香气沁人肺腑,喝一口香甜无比。如果下些红小豆,焖成小米稀饭,再就着农家腌制的咸韭菜吃,口感更佳,余味无穷,极易消化,老少皆宜,且具药膳效能。

历史过程

什社小米久负盛名。相传自明嘉靖以后什社小米一直为宫中贡品,被皇亲国戚喜食而乐道,使什社小米海内闻名。随着时代的进步,食用科学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药理作用尤为看重,又使什社小米的食用价值得到了升华。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营养学专家齐国力教授认为,小米具有滋阴除湿、健脾开胃、镇静安眠、养肝生血等功效,特别是老年人晚睡前喝一碗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能促进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保证来日精力充沛。 在小米生产早期,勤劳智慧的劳动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对小米、特别是什社小米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虽不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但已有实践体验和总结。未知承传何时何代,但凡“坐月子”的产妇,婆婆们都要尽可能用会社小米熬成米粥,焙些干镆,让媳妇吃喝。人们认为,小米粥既易于消化,又有丰富的营养,因而产妇乳汁产生快、质量高,能使婴儿健壮肯长。另外,小米粥还能使产妇养肝补血,身体恢复快。这样一来,什社小米以其出类拔萃的食用价值成为小米中绝无仅有的佳品,也成为什社人招待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必备礼品。

革命战争年代,什社人民支前,曾将最好的小米送上前线,慰劳人民子弟兵,好多中央1当时也吃过什社小米。解放后,耿飙、张才千等来庆阳视察,临走也不忘带上什社小米。

早在20世纪70年代,什社乡在有关科研部门协助下,着手谷子的进一步改良和大面积推广。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大抓产业结构调整,把什社小米的生产加工逐步推向了产业化和商品化。什社谷子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新优品种迅速推广,农户种植收入不断增加。如今的什社小米以更加优良的质量和精美包装、周到的服务出现在区内外商品市场,并成为人们竞相抢购的走俏商品。

四.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曾以地方向朝廷进贡,因之得名。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 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加工而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绿色保健精品,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2005年以来,“宁州”牌九龙金枣鲜枣、干枣两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认定为“中华民果”,在中国(国际)首届枣产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五.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小绿豆

环县小绿豆营养丰富,其籽粒中仿蛋白质22%-26%,富含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其性味甘寒,入心膊二经,长期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止泄润肤,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环县小绿豆选用环县产绿去皮除杂精制而成,采用抽真空包装,可防潮,防虫保质期180天( 庆阳地区)

六.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皮影

环县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皮影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选用当地两到四岁的黄褐色公牛皮。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泡制→剔皮→分解→软化→推磨→阴干→描摹→镂雕→着色→封色→熨烫→装订→成型。

2.工艺技术要求:

(1)泡制:将牛皮置于当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发软,绷于木框上进行剔皮。

(2)镂雕:以镂空为主,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造型严谨,刀口精细流畅,没有毛刺。

(3)着色:用皮胶(熬好的鱼鳔或牛皮胶)调色(硬色)涂染。用色以胭脂红、藤黄(桔黄)、绿、蓝、黑(锅黑)等为主,色彩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4)封色:用牛皮废料熬成胶水,用干净排笔刷在皮影上,使其透明光亮。

(5)熨烫:将已着色的皮影熨烫脱水,达到平整。

(6)装订:用皮线或丝弦联结皮影各部位,形成整体,摆动灵活,自如。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着色艳丽、均匀,色调层次分明。影件透明度高,立体感强,造型规范,人物形似,布景陈设、神怪异兽布局丰满。刀路清晰,线条流畅,粗细得当。皮子薄厚匀称,润泽柔软且有弹力。

2.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环县皮影

甘肃省环县现辖行政区域

《环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环县皮影产地范围的请示》,环政发〔2012〕8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环县皮影》(草案)

七.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面塑

【庆阳面塑】采用黄土高原的冬小麦精面精粉、荞麦面粉为原料,经过发酵或烫面等处理,做成祭祀供品,食用品等。面塑制作分蒸、烤、烙等工序,造型栩栩如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巧妇们总结出在面泥中放人白矾、食盐,可防止裂纹、虫蛀。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豆粕

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粕,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水份小于13%,粗蛋白质大于44%,灰分小于6%,产品质量较高,行销邻边省区市县。( 庆阳地区)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琥珀罐头

宁县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十.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古称忘忧。湖南、浙江、四川、湖北、江苏、甘肃、陕西七个省为主产区。其滋味鲜美,荤素兼优,菜汤皆宜,且又有“消食,利湿热”之药理作用。甘肃省庆阳、平凉、陇东等地的黄花菜质量名列全国之首。

黄花菜是庆阳地区最为驰名的传统土品。每当夏季,在庆阳各地农舍前后和地埂田间成垅成片的黄花菜进入了成熟季节,到处是黄灿灿的金针花。它在庆阳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自古即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庆阳黄花菜经加工后制成的干菜,条长色鲜,肉厚味醇,营养丰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据测定,庆阳地区主栽的马蔺黄花,每1000克干菜中,含蛋白质10.99%,糖46.35%,脂肪1.1%;含钙153.07毫克,磷84毫克,铁70.2毫克,维生素A1.624毫克,维生素C0.339毫克,维生素B10.666毫克。庆阳黄花菜因其质量优良,多年来远销欧美、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和港澳地区。1984年,被国家外贸部评为“西北特级金针菜”,授予出口荣誉证书。庆阳黄花菜主产于庆阳,西峰、镇原、合水、环县等县(市)。目前,全区播种面积已达l万公顷,年总产1.5万吨,每吨销售价65000元人民币左右,每年可创收l亿元人民币左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