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泰安特产直播卖货 德州特产直播卖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泰安特产直播卖货 德州特产直播卖货更新时间:2023-06-01 03:29:47

一.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泰安生姜

泰安生姜又名黄姜、大姜,为山东名产。主产地在岱岳区境内的汶、汇河沿岸及祝阳、角峪、范镇、下港、山口一带。素以块大皮薄、色泽鲜亮、丝少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优良特点闻名于全国。

生姜用途广泛,不仅用以调味、腌制、糖渍,也可加工成姜芽、姜片、姜粉、姜汁、酿制姜酒、提取姜油,还是重要的制香原料和药材。故古人曾誉之为“御湿之茶”、“蔬中拂士”。《本草纲目》中有“姜辛、微温、无毒”、“除风邪寒热、益脾胃、散风寒、止呕吐、治反胃”的记载。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姜芽还可做馅和炒食。

泰安生姜分紫姜、片姜、大姜三个品种,片姜为主栽品种。姜块长20~23厘米,宽8~10厘米,厚4~6厘米,单块重400~600克,最重达1000克。表面光滑,内呈黄色。喜欢在温暖、湿润、通气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中栽植。一般于清明前后炕芽,立夏播种,立秋前后培土,霜降收获。生长期165天,亩产2000千克左右,最高4000千克。据测定,泰安生姜块中含淀粉8.88%、可溶性糖4.76%、粗蛋白9.68%、纤维素3.8%,百克鲜姜含挥发油(姜油粉)0.25毫克,均高于他地姜,为全国名优产品。

泰安姜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论语》中有“不撤姜食”的记载,说明春秋战国时,齐鲁食姜已很普遍。《齐民要求》有专述种姜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栽种面积2100亩左右。建国后不断扩种,2000年已展到6万亩左右,总产量达15万吨。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是岱岳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由于泰安生姜品质好、产量高。北京、内蒙、河南、江苏、浙江、四川、青海、新疆等10多个省自治区大量引种。朝鲜、巴基斯坦等国家也以泰安作为种姜、引种成功。

肥城安临站镇生产生姜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该镇生产的生姜具有块大、皮薄、肉细、辣浓味美、营养丰富、耐贮藏等特点,是多种糖果、糕点、酱菜不可缺少的配料,肉质根茎是提取姜油酮、油粉、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C、香料的原料。

为发挥传统优势,培植特色富民产业,安临站镇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和科技投入,落实了夏姜改春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技术。1998年,该镇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泰山极顶牌大姜”商标。2000年,全镇生姜种植面积1.5万亩,亩产3333.3千克,总产量5万吨。2001年6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志。肥城市安临镇按产业化要求运作生姜生产,已建有大型生姜专业批发市场3处,并与外资企业中日东井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新增一处生姜系列产品加工出口项目,主要生产风干姜芽,年生产能力80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欧等国家和地区。

二. 山东省 泰安 泰山 碑帖

泰山和岱庙碑刻中,名碑品类繁多。泰安生产历代名人手工字画碑帖、法帖千余种,拓捶精细,装裱古雅,畅销国内外
( 泰安)

三. 山东省 泰安 泰山 牙枣

牙枣创制于明末,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代定为贡品,也是明清时朝山香客及建国前后外国友人争相购买的馈赠佳品。原料为宁阳大枣,经选枣、水煮、脱皮、焖焐、去核、晾霜等六道工序而成,形似饴糖,肉若荔干,口感柔韧,具有浓郁的甜香味和丰富的营养。原来有多家生产,“文化大革命”后渐渐消失了,今有80多岁的李春和老人尚能制作,但早已停业。

四.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泰安石灰石

泰安市石灰石覆盖面积约345万亩,储量约155亿吨,矿石品位高,质量好,裸露地面,易于开采。新泰、肥城、东平、宁阳等地均有较大储量的石灰石矿山。新泰的寨子和新汶的东都储量均在亿吨以上。1985年山东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对肥城桃园矿区进行详探,测知矿源面积为72平方公里,储量2.62亿吨,可为年产百万吨的水泥厂服务260年。

石灰石不仅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石灰和建筑石料,并可作为造纸、橡胶、塑料、油漆加工的填补材料,还能用来生产电石、纯碱、胶凝材料、光学零件以及陶瓷、搪瓷工业的溶剂、制糖工业的澄清剂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北门烧饼

北门烧饼,又叫碳炉马蹄烧饼,出产于我县州城镇北门村。北门村过去曾有赵德昌、陈两家做烧饼,以赵家做的最为有名,后来赵德昌的两个儿子读书有成,家里无人承继父业,便只剩陈家专营,陈家不断改进制作技术,烧饼质量越来越好,名声日益扩大,所以北门烧饼又叫“陈家烧饼”。北门烧饼创制于清朝中期。它选用优质面粉、芝麻、植物油、糖稀、五香佐料为主要原料,手工制作。做成圆饼后将背面贴在倒扣的铁锅内,用木碳文火烤制。这种饼圆形,中间薄,边沿厚(边沿厚处一般宽1厘米,厚0.5厘米左右),呈浅碟状,直径一般为20厘米左右。外形美观,光亮微黄,食之松脆,香甜可口,食用方便,冷热皆可,既可做主食,也可做副食,老幼皆宜。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佳品。

汉时,芝麻从西域传入中国,称胡麻,烧饼上着芝麻,亦称胡饼。东汉灵帝特别喜食。后因赵石虎讳胡,胡麻改为芝麻,胡饼亦改为烧饼。清朝袁枚《随园食单》中有“烧饼法”曰:“用松子仁、胡桃仁敲碎,加冰糖屑、脂油,和而炙之,以两面黄为度,面加芝麻扣儿,得奶酥更佳。”北门烧饼正是借鉴了这一古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加芝麻这一传统特色。

北门烧饼制作时,先将面粉发酵后加碱,反复揉透,擀成大薄片。然后将芝麻淘净、晒干、炒黄,用擀面杖擀成细屑,拌花生油少量成酥,撒在大薄片上,卷成圆筒状,再擀成薄片,再插芝麻屑酥,再擀薄,上面用毛刷蘸糖水刷过,撒上芝麻,使芝麻粘饼上不脱,逐块贴入烘炉,至饼面发黄,芝麻起香铲出取食,外脆里酥,黄酥油亮,香脆可口。

北门烧饼的制作,要注意这样几点:1、和新面。按不同季节加水,冬、春季每50千克面粉加水25千克,夏、秋季每50千克面粉加水20千克。2、掺老面。按新十老三的比例,与头一天发酵的老面和匀。3、揪面团。根据设计要求,每500克面粉出6个(或8个、4个)烧饼的数量,揪成面团(挤子),团内加上油(花椒面加油)和匀。3、做圆饼:将和的面团放在手盘内,用手沾水挤压面团,随着手的旋转,面团便成了边沿厚、有花纹、中间薄的圆饼。4、上炉烤。在圆饼表面撒上一层芝麻,用手将圆饼背贴在烤炉的锅上,用木炭文火烤。烤制烧饼最好选用枣木炭,枣木质香,经过物化反应,烤制的饼有香味。5、出炉:圆饼入炉变色溢香后,用炊帚沾糖稀擦上一层,即可用锅铲铲下出炉。

附:烧饼炉的制作:将一个十印铁锅,打掉其边沿的五分之一,倒扣在一米高的木架上,用土坯做底。锅的周围糊以灰土,在锅口边沿留出30厘米方口。又,木炭入炉前需燃烧放烟,以确保烧饼色鲜味美。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溜璃枣

琉璃枣是我县民间传统名菜,1958年,我县名厨师刘德如之父刘学增参加省里群英会,在烹饪比赛中,做的就是琉璃枣,因做工熟练,色美味香,独具一格,而获得大奖。民间遇有红白事,一般都要上这道菜。

琉璃枣的做法是:

取本地产干圆枣40枚,白糖150克,鸡蛋1个,干淀粉50克,精粉50克,香油10克,花生油500克(耗50克)。

将水发干枣捞出用布擦干,将鸡蛋、干淀粉,精粉放于碗中,搅匀成糊。枣挂糊放入热油锅内炸至呈金黄色,外皮酥时捞出。

勺内加入香油、白糖,用中火炒至糖呈金黄色,倒入炸过的枣,颠翻挂匀糖汁,倒在案上晾凉即成。

此菜风味特点:金黄光亮,酥脆香甜。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糊辣汤

糊辣汤是东平县汤类名吃之一,历史上以彭集镇彭可选家做的糊辣汤最负盛名。彭家的糊辣汤,面筋大,有嚼头,粘而不腻,酸辣适宜。民间有顺口溜:“筋筋硬硬面筋子,滑滑爽爽粉皮子,滴滴溜溜粉条子”,说的就是彭家的糊辣汤。

彭家糊辣汤的制作方法是:准备面粉300克、香菜50克、菠菜50克、粉条50克、海带丝50克,葱、姜末少许。精盐5克、胡椒粉10克,酱油、醋各5克。

1、把盐参入面粉中,加少许水搅揉成团,然后不断加水,直到揉出粘稠而有弹性的面筋和面筋水。

2、锅置火上加水烧开,放入面筋。待面筋熟后将面筋水倒入锅中,烧至汤汁变稠时,放入香菜、菠菜、粉条、海带丝、葱、姜末、精盐、胡椒粉,旺火烧沸即成。

风味特点:粘稠如粥,酸辣可口。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安山大米

安山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山大米种植区分布于商老庄乡大安山村以西、八里湾以东的9个行政村,种植历史悠久,清代至今都有确切历史记载。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商标联络员结合实际情况,与商老庄乡党委、政府对接,将“安山大米”列为首例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过程中,商标联络员指导当地50位大米种植农户成立“安山大米行业协会”,帮其制订“安山大米”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商标委托书、申请书等材料60余页。2012年3月20日,国家工商总局对“安山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进行了公告,成为东平首例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东平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

九.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丰庄杨镰

丰庄杨镰全称“丰庄杨氏青钢镰”,是沙河站镇丰庄村杨顺兴创制。杨顺兴系清朝道光年间人,原藉江苏省溧水县。据杨氏墓碑记载:“清道光年间,因南方不靖”“避乱至东原丰家庄”。杨氏善锻造术,来到丰家庄,仍以打铁为业。因北方多种植小麦、高梁,收割需用镰刀,故其锻造又以制作镰刀为主。

杨氏青钢镰,其制作材料,一般选用废旧道轨钢和老式木轮车车轮上的铁匝(俗称“大车瓦”),这种铁杂质少,质量好,可保证镰刀优质耐用。打制时,先将原料锻炼成条形块,按需要断开,再加工成镰坯。然后经过冷轧、淬火、挫平、磨光等四道大工序和二十多道小工序,最后制成成品镰。据村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铁匠介绍,杨氏青钢镰的加工关键一是会看“火候”,二是“淬火”。所谓看“火候”,就是要使镰坯在“炉火纯青”中既保持原形,又要炼透,使之红亮如水,这叫做“出油”,达到这种程度,才会去除杂质,内外一体。在锻打过程中“淬火”时,要使用从村旁流过的赵王河的活水,淬过火的镰刀呈青紫色(又叫“老鸹翎色”)为好。最后,磨镰时,刀刃部分白茬带要长,这样磨出的镰刀才会锋利无比。

杨氏青钢镰,刀身一般长30厘米,宽4厘米,单镰重约100克。镰刀虽轻,但钢硬耐磨,可以用其收麦子,砍高梁,割豆子,久用不卷刃,非常适宜于北方地区农村使用。

建国初期,丰庄村有5盘烘炉,年产镰刀上万把,产品除在当地畅销,还销往周围各县,甚至远销黑龙江省,是杨氏青钢镰的鼎盛时期。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丰庄杨镰逐步减少,目前只有零星生产。

十.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龙廷杏梅

龙廷杏梅是1996年在新泰市龙廷镇凤凰山上发现的珍稀野生变异的新树种,其特性与李、杏相似,人为繁育栽培性状稳定。7月初成熟,果实球形,平均单果重47.5克,最大95克,成熟时金黄色,光亮,果肉较硬,呈半透明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及多种有机酸、酶、醇等。经省果树研究所化验分析,每百克果肉中含有可溶性固形物11.5%、糖7.95%、还原型维生素C0.2毫克、单宁239.8毫克,可入药,具有抗菌、搞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龙廷杏梅具有抗寒、抗旱、搞病虫害、耐瘠薄、易坐果等特点,果肉可制作罐头、果脯、蜜饯等。2000年该镇栽培面积近万亩,年产量50万公斤,注册了“龙廷杏梅”商标,产品畅销上海、福建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