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襄州龙王镇特产 襄阳必带纪念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襄州龙王镇特产 襄阳必带纪念品更新时间:2023-08-08 20:25:26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包面

包面

襄阳人逢年过节或改善伙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家庭,总要吃一顿传统的小吃--包面,并且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叫“正月初一吃包面--头一顿”。襄阳的包面历史悠久,相传明、清之间即已盛行,不仅省内闻名,也吸引了不少全国过往旅客。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麻油

襄阳麻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麻油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的。襄阳麻油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麻油,俗称香油,是小磨香油和机制香油的统称,亦即具有浓郁或显著香味的芝麻油。在加工过程中,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经高温炒料处理后,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质,致使芝麻油具有独特的香味。

2013年,襄阳市襄州区油脂油料协会申报的“襄阳麻油”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600677。

襄阳麻油

襄阳市襄州区油脂油料协会

12600677

芝麻油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甲鱼

襄阳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甲鱼

襄阳市襄州区水产养殖协会

甲鱼,又称为团鱼或者鳖。它的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在它的身上,找不到丝毫的致癌因素。甲鱼也因此而身价大增。

甲鱼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花生

襄阳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花生

襄阳市襄州区花生种植加工协会

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 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半夏

襄半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半夏

药用植物,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是纯阳之气,夏天也过半,故名半夏。

半夏由来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襄州区中药材种植协会

12600676

半夏

六. 北京市 门头沟区 龙王帽杏仁

龙王帽杏仁原产北京市门头沟区,树姿开张,树体高大,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嫁接后两三年开始结果,“大小年”不明显,果实长椭圆形,两侧扁,梗洼处有2—3条沟纹,平均果重20─25克,果面黄色,肉薄,纤维多,汁少,离核,仁扁平肥大饱满,香甜,出仁率30%,单仁重0.9克,在仁用杏中杏仁最大,品质优良且丰产。主要分布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斋堂镇。果实成熟期在7月上、中旬。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龙王玉米

应城,以盛产稻谷闻名。据考古发现,在今汤池的四龙河陶家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尚有稻壳遗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水稻种植。而在距今700多年前,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杨岭地区,还献出了谷物的奇珍——龙王玉米。

据传在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应城一带天大旱,禾苗枯黄,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急令其四子前来拯救。昼夜之间,四龙子开出一条河,即后来被当地人称之的“四龙河”。当地农夫用四龙河水浇灌稻田,不仅获得了丰收,且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品质精良,营养丰富。既解除了当地干旱之苦,又因祸得福,产出了这精美的稻米,极为世人喜爱。当地农夫为感谢龙王开河的功劳,就将这种稻谷制成的米称为“龙王玉米”。奇珍献世,引来四方客商争购,买者卖者集于一地,很快形成了一个农村小集市,时人们将这集市称为“龙王集”。龙王集一带产出的龙王玉米,经过几百年的选种育秧,品质优、产量高,成为应城特有的优质稻而传承至今。应城市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对传统的“玉女粘”、“龙王玉米”等地方优质稻种进行改良,在应城四龙河,龙王集一带的1333公顷的特定地域,应用现代技术栽培,经加工后,开发出“龙王玉米”系列优质米,年产量2万余吨。米粒晶莹剔透,食味醇厚香甜,富于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曾在北京参加优质农产品展览,受到好评。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白江 龙王贡韭

龙王贡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王贡韭”产于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行政区划包括:双埝村、牟池塔村、梁湾村、清平村、红树村、青光村、三方村、清洁村、天平堰村和龙王社区,共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产地位于东经104°15′00″—104°18′45″,北纬30°45′00″—30°47′30″之间,介于海拔482到498米之间,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其种植史可追溯至清朝初年,因其“色润干爽,肉嫩细滑,味香浓郁”等独特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皇帝食后赞不绝口,指定龙王的韭黄作为宫廷贡菜,由此龙王韭黄享有“贡韭”的美誉。

龙王贡韭色泽鹅黄,干爽鲜嫩,外形饱满丰润,润泽光亮,富有弹性,呈现坚挺脆嫩状态,无萎焉、无疲软、无枯萎黄叶、无伤痕、无病虫害、无烂斑。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境内为低山、浅丘、平原三种地貌,以平原浅丘为主,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产地土壤的pH值在6.5~7.5之间,能排能灌,土壤90%为壤土或粘壤土,是龙王贡韭生长的独特土壤条件(全国大多数地区韭黄适宜生长土壤为沙土)。

(2)水文情况:境内有清白江、毗河、西江河三大河流,水库星罗棋布,总库容达80万立方米,农田得到自流灌溉。地下水蓄量充沛,水质为软水,常年水温维持在16℃左右,无色、无臭、无味。水利设施、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龙王贡韭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情况:龙王贡韭产地属内陆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2℃,最热月平均气温25.6℃(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5.4℃(1月),年积温5932℃,全年无霜期273~279天,年平均降雨量925.4mm,年平均日照1239.1小时,相对湿度82.6%,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龙王贡韭多在春秋两季播种。

(4)人文历史情况:龙王贡韭系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生产的独特品种—韭黄,因其“鞘短叶长、干爽细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独特品质,清咸丰年被选作贡品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御用菜品,咸丰皇帝食后赞不绝口,被指定为宫廷贡菜,美其名曰“龙王贡韭”。诗曰“龙王贡韭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龙王镇的韭黄种植史可追溯至清朝初年,《广志》曰:“弱韭长一尺,出蜀汉”。民间百姓也流传着不少赞誉龙王贡韭的诗句:“韭菜极品在龙王,羊脂凝雪碧玉裳。入口滑嫩不胜嚼,年宵必登雅俗堂”,“贡韭缘何载誉多,沸汤翻滚不沉没。出水芽黄色未改,滋身健体传金科”,“一厢沟垄筑深闺,黄垄孕就美人胚。玉体成长黄帝爱,龙王韭黄留丰碑”。可见龙王贡韭的口碑!

因其独特品质,龙王贡韭深受消费者喜爱,并荣获首届成都市(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2007年“四川魅力农品三十强”称号。2008年底龙堰牌

龙王贡韭进入第二届“四川名牌农产品”候选名单。2008年11月由0四川省委农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为天府农业喝彩”——四川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巡礼大型纪念活动中,龙王贡韭进入“天府十宝”候选名单并在公众投票中名列第三名。近年来随着成都统筹城乡实验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之路,以特色打市场,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架构,实行统一规划土地,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商标和条形码,统一包装和品牌宣传,统一在批发市场和大型商业超市建直销网点的“六统一”运作模式,引导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龙王镇在加大科技投入和保持地方品种二五叶的同时,与河南平顶山韭黄研究所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了平韭4号,平丰6号,平丰8号,赛松4个新品种,通过种植从而筛选出优质、高产、高效的适合龙王镇种植的韭黄主推品种和搭配品种。青白江区已实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龙王贡韭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畅销四川、重庆、陕西、湖北、上海等多个省市,销售前景看好,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正在规划形成1440公顷的龙王贡韭特色产业带和发展韭黄宴以拉长龙王贡韭的产业链。

地域范围

龙王贡韭产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源于岷江的毗河以南,龙泉山脉浅丘地带,毗邻龙泉驿区、新都区。龙王贡韭产地位于东经104°15′00″-104°18′45″,北纬30°45′00″-30°47′30″之间,介于海拔482到498米之间,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青成都市白江区龙王镇的双埝村、牟池塔村、梁湾村、清平村、红树村、青光村、三方村、清洁村、天平堰村和龙王社区,共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九.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牛肉面

襄樊的牛肉面,不同于兰州的牛肉拉面.兰州的牛肉拉面其实有着精工细做意味,面,拉得匀称,牛肉,片得够薄,黄澄澄的伽哩牛肉汤配上一小撮碧油油的香菜,有色,有香,有味,有着文绉绉的雅气.它也不同于上海本地的牛肉面,上海人其实是不会吃面的.面不够香,汤是用面汤加猪油调出来的,令人起腻.只有他们的浇头不时翻新,出点花样,可是这多少又有点舍本逐末,重要的面倒是排在了后一位.

襄樊的牛肉面其实没有牛肉,最多加上一勺牛杂,吃的品的是面,面是搁了碱的,但不过分,没有苦涩,只透着面香.前一晚备好了面,过了水,放油,拌好,摊在大大的竹簸箕里.第二天一清早,架起两口大锅,一锅白汤,是开水,咕咚咕咚冒泡,水汽腾腾,白雾雾的,冉冉上升,另一锅是红汤,是老板清早起了黑用牛油牛杂,放香料、辣椒熬出来的,上面浮着红汪汪的辣油,飘着青青的蒜苗段,纹丝不动。吃面的来了,喊上一声,二两面,一碗黄酒。老板抄起一团面,丢到长柄的竹笊篱中,再抓一把脆生生的绿豆芽,沉到滚滚的白汤里,不慌不忙地抖几下。老板的手势很好看,手腕上下颠动,手臂却不起伏,隔个半分钟,小手臂一扬,竹笊篱在空中划过一道小弧线,面稳稳地落在碗里,再兑上红汤,爱吃辣的人,老板给你多加一勺辣油,完了齐齐地端到桌上。

第一口,不能喝汤,太烫,先来口面,软的,韧的,夹着脆,带着辣,喀嚓咯嚓有声,辣气从舌根往下,落到心里,化做暖暖的一团,然后慢慢地漾开,热气冲开收缩的毛孔,试探性地流过去,现在可以喝汤了,但要缩了嘴,小心地咪上一口,再小心地吞下,这会儿,暖流更加强劲,它们迅速蔓延,成片的,冷气有些萎缩,这有点象场战争,各自都在抢夺自己的领地,可是目前暖流占了上风,它摧枯拉朽,乘胜追击,有点不依不饶,战争还在进行,暖空气,一浪接一浪,终于周身都热起来了,甚至还有了点小汗,额头上,背上,细密密的汗珠悄悄渗出来。这时,黄酒也端上来了。襄樊的黄酒和米酒很类似,但是没有米,乳白色,很浓,有着丝绸的质地,密实,厚道,不是清汤带水的,初尝第一口,并没有多少酒劲,还有一点微甜。这就是襄樊黄酒的好处,你想这面吃到现在,也辣了,也热了,也痛快了,好,现在就是享受的时候,放缓节奏,慢慢来,歇口气,是中场休息,让热量缓缓释放,悠然的,品一品,这是曲中的慢板,抒情的一段,有了这一段,这面才有了点不同凡响的地方,才有了可供回味的章节,这吃面才变成享受。

这样的一口面一口黄酒是襄樊人最地道最传统的早餐,他们坐在小凳上,慢慢地嚼,慢慢地喝,慢慢地品,慢慢地享受,早起的困乏,骨子里的冷都化了,舒坦了,暖和了,劲头也足了,象加足了油的车。襄樊的牛肉面非常便宜,所以这样的享受又是非常容易得到的,有钱没钱,你都可以享受一番。

渐渐地人多了,小木凳坐满了,找不到位子,有人端了碗蹲在一边,也有人排在边上等位子,人声也鼎沸起来,有熟人碰面,打个招呼,有人在抢着付钱,有人的脸喝红了,还有人头上袅袅地飘着热气,象得了道的仙人,这边的白汤还在咕噜咕噜响得欢,水汽,雾汽,汗汽,一片烟雾缭绕,新的一天就这样热乎乎地开了场。

如果你到襄樊,赏了水镜庄的景,怀了隆中的古,那么千万不要忘了品品襄樊的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是具有世界声誉的著名菜式,用料为优质牛肉,上等精面,纯味中草药,色泽红润,肉质肥而不腻,汤味香浓。襄阳牛肉面分为牛肉面,牛杂面两天系列。而襄阳最著名牛肉面店也即是百年老字号“永合泰”。它以采集骨汤精华,配以独特调料,运用秘制工艺,汤香扑鼻,飘香数米,让人闻香止步。永合泰面汤“红白兼备”,红汤味重色浓,白汤淡雅清新,细细品味,香浓而不腻,鲜美不口干,让人一尝倾心。被誉为“天下美味”而驰名中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