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徽县高桥镇特产 徽县三滩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徽县高桥镇特产 徽县三滩特产更新时间:2024-04-09 03:49:49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老河口 竹林桥镇精米

竹林桥镇牌优质米,系精选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的无公害高档优质稻为原料,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采用全新工艺流程,实行自动监控手段,精细加工而成。现有九大系列12个品种。其中以竹林桥镇香米、竹林桥牌五彩米、竹林桥牌精优米(二优培九)为当家产品。该米米粒细长、色泽晶莹,醇香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回味无穷,现已远销北京、广州、陕西、浙江等全国各地,深受用户青睐。( 老河口)

二.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烤烟

徽县是兰州卷烟厂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烤烟产业自1997年引进种植至今,目前面积已发展到0.65万亩,烟叶总产量达到800多吨,产值达到730多万元,年可上交农特税140万元。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银杏、伏镇、栗川、城关、水阳、永宁等6乡镇29个行政村,1115户烟农户均种烟5.85亩,户均种烟收入5000元以上,发展700亩以上烤烟专业村2个。已建成银杏乡李河村优质烤烟科技示范园一个,示范区内平均亩产达到350斤,烟农亩均收入超过1300元。由于烤烟科技的推广普及,烟叶质量稳步提高,烤烟产业已成为壮大地方财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生产经营上,以烟草公司为龙头,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并实行奖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生产的积极性,烤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三.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高桥饴糖

在市场上饴糖有很多种,但高桥饴糖尤有特点。它色泽红润,甜而不腻。主要制作方法有浸泡、蒸料、作坯、熬糖四个过程。首先把大米放入缺内加水浸泡1.5~2小时,并反复搓洗,然后捞起用清水洗净,涤去水。然后将泡过的大米用大火蒸煮70~100分钟,米熟透后把米取出,倒入清水缸内浸泡,让其充分吸水,约10~15分钟,饭粒开始膨胀取出,重新猛蒸1.5~2小时,将米饭取出,倒入木桶内扒散。待稍微冷却后,将预先制好的麦芽浆(大麦或小麦置于28~30℃的室温下催芽,芽长1.5~2厘米时粉碎成浆)均匀地硒在米饭上,反复搅拌均匀.当米饭还未完全冷却时,快速入缸密封发酵.12小时后,发酵基本完全,把65公斤沸水倒入坯料中反复搅动,使其冲发坯料,再密封1~2小时,坯料自动浮上水面即可。最后把发酵后的坯料过滤取汁,除去浮渣入锅熬制。熬制时前、中期大火猛熬、后期文火慢熬,并且边熬边搅拌。当汁液变稠,呈黄色时用瓢勺舀在模具中,迅速灭火,即成。

大米饴糖具有润肺、滋补、化食等功效。

四.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银杏

徽县银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银杏又名白果,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其全身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用途于一体,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地处陇南山区的徽县,由于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原因,栽培银杏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嘉陵镇田河村,至今就生长着153棵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形成了一个全国都十分罕见的银杏树群落。然而,由于信息闭塞,加上一直不知道银杏树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田河村人守着这些祖先留下来的“宝树”却受了一辈子的穷。直到1994年,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县上组织有关人员到安徽、山东、湖北等地参观,发现这些地方的0都把银杏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受到启发。后来,田河村人根据外地的经验,利用银杏这一资源优势,开发了“银杏人家”旅游项目,形成“吃银杏果、品银杏茶、赏银杏景”的一条龙旅游开发格局,效益不错。由此带动了全县银杏产业的发展。徽县县委、县0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将银杏产业作为一项富县富民的产业来抓。经过8年多的不懈努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动下,徽县广泛发动群众,采用林粮间作、地埂栽植、早果丰产密植、荒山造林等多种栽植模式,大力栽植银杏树。截至2002年,该县银杏树已发展到13.6万亩,达700万株。

甘肃省徽县柳林镇、城关镇、嘉陵镇、伏家镇、江洛镇、泥阳镇、永宁乡、水阳乡、虞关乡、银杏乡、栗川乡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高桥松饼

上海高桥松饼产自中国上海。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

上海高桥松饼饼色、香、味俱全,饼边雪白,饼面奶黄,油香扑鼻。尝之,松酥可口,甜味鲜美。1983年以来,高桥松饼分别获市优、部优产品称号,行销国内外中外人士同声称赞。

传说明末清初,浦东清溪镇上家家都会做各类塌饼招待亲友,后清溪镇毁于倭寇焚掠,此种点心及习俗便传至浦东高桥镇,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镇上一大户赵小其之妻为做塌饼高手,所做之饼,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后赵家败落,为谋生计,赵妻将自制松饼,提篮小卖于茶坊烟铺,深受食客欢迎,被美称为“松饼”。

1925年,高桥镇张家弄妇女黄金娣,精心学习松饼制作技艺,并改进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销售给镇上店铺,因其所制松饼皮薄、层多、馅足、酥松、香糯而声名鹊起。1931年,黄夫周百川在北街开店,招牌为“周正记”,并以“起首老店、松饼专家”自诩,一炮打响。从此群起仿效,全镇产销松饼店铺最盛时期达18家之多。

1930年前后,高桥商人张锦章在西街开设高桥食品公司,聘请茶食名师改进松饼技艺,使其越做越完美,并创制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时广开分店和门市部。另有镇上“朱长丰”女店主黄静义与该店师傅陆采庆合股在高庙庆宁寺分设作坊,后发展为沪东食品厂;该店学徒马和尚也于1942年前后,在上海永嘉路开设高桥食品厂(后改称上海高桥食品厂)。高桥松饼由此走出高桥,名扬上海市区。

高桥松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其制作经验被著入《全国食品科技制作方案》一书。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食品优质产品,并被列入《中国传统食品大全》分册《上海传统食品》。也被称为“沪郊百宝”之一,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食品周报》、科技杂志等报刊和上海电视台多次作过介绍和报道。

六.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紫皮大蒜

徽县紫皮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徽县紫皮大蒜是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的。“徽县紫皮大蒜”是芳香族调味蔬菜上品,营养极其丰富,不仅兼具医疗和保健功能,而且是风靡全球的兰州拉面的重要佐料。徽县紫皮大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环境条件,徽县“三蒜”产品享誉省内外,紫皮大蒜是徽县土品家族中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生产效益最好的经济作物。2003年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7年注册品牌商标4枚、2008年获得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2013年亩均产值达到6000元。

徽县是全国秋播越冬大蒜最适宜的产区之一,“徽县紫皮大蒜”蒜头形状玲珑,鳞瓣饱满,瓣皮乌紫、肉质脆嫩、汁液粘重、芳香浓烈、辛辣适口、营养丰富,是食用和调味的佳品,亦可入药,为地地道道的特色产品。

2014年,徽县紫皮大蒜种植协会申报的“徽县紫皮大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徽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北纬33°33′至34°11′,东经105°34′至106°27′,北接天水,南邻陕西略阳,西与本省西和、成县接壤,东与两当县为邻。全县南北长65㎞,东西宽49.5㎞,总面积2722.9㎞2,耕地面积39.52万亩。地形地貌总体特征为:南北秦岭之间的下陷盆地,由古海槽演变而成,农业活动集中而狭长的浅山丘陵地带和川坝河谷地带。 徽县紫皮大蒜产区位于徽县偏中西部的洛河流域和千河流域以及西河流域的川坝河谷区和浅山丘陵台田地带。海拔1000—1100m,产地包括泥阳镇、江洛镇、伏家镇、栗川乡、银杏树乡、城关镇、水阳乡7乡镇的103个行政村,种植面积4700公顷,年产徽县紫皮大蒜10万吨。

七.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棒棒面

棒棒面

棒棒面,源于扯面,用挂面制作手法,兼容扯面工艺,配小葱,蒜苗,辣子、豆腐丁等佐料,吃来口感独特,夸人百吃不厌一番忙碌之后,饥渴难耐,棒棒面好吃,且声名远播,主要在于工艺独到,配料独特而独领-。制面条的特殊过程,选好上等精粉,配以石碱、食盐,溶于温水中,摇均自后和面,用力抒搓待面软硬适中时,特面打成小体,再搓成一尺左右的母指粗的条子,用油布盖上软化一十时后再用。

八.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蚕桑

蚕桑产业是徽县的传统优势区域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农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近几年来,徽县县委、县0紧抓“东桑西移、南蚕北移”和西部大发展,生态要先行的历史机遇,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本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收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给予大力扶持。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面积5000余亩,年养蚕1200张,产鲜茧4.2万公斤,农民售蚕收入达到63万元,5000亩桑园全部达到盛产期后,年养蚕能力将达到1.25万张,可产鲜茧44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将达到656万元。在蚕桑生产经营上,充分依托县蚕种场、陇南富通茧丝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徽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至2011年,桑园面积将达到2万亩,建成中国西部优质蚕桑生产重点县。

九.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高桥蔬菜

高桥蔬菜

高桥乡地处长安区西北部,属咸、长、户县(市)的接壤地带。全乡总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2088栋,中低拱棚7500多栋,形成了四个千亩设施栽培中心、两个示范基地和一个占地面积2800多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乡蔬菜年总产量达到6.4万吨,总收入8675万元。2003年基地通过省农业厅检测认定,被命名为“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主栽品种西红柿、黄瓜、菠菜三个品种于04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检测认证。09年又有生菜、油麦菜两个品种通过认证。为了创名牌,占领市场,乡上注册了“春桥”牌蔬菜商标,并成立西安春桥实业有限公司。“春桥”牌被评为“西安市09年度著名商标”。

信息来源:西安农业信息网

十. 山东省 临沂 沂水县 沂水高桥手绣工艺品

沂水高桥手绣工艺品系该地妇女用彩布、绸缎、花线等手工精心绣制而成,品种有绣球、门帘、各类花卉、动物等,形态各异,生动有趣,艺术内涵深,收藏价值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