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皖香缘手工土特产 安徽特产小蒜粑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皖香缘手工土特产 安徽特产小蒜粑粑更新时间:2023-08-11 02:54:00

一. 河北省 邯郸 广平县 广平手工空心面

广平手工空心面:刘家祖传,始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该面经手工和面,盘条上杆,发面、再手工拉长,成丝、等几十道手工精制而成,该面奇在面如丝,丝中有洞,素因回锅如新,食之柔滑、清爽利口,营养丰富,方便快捷,而享誉中原大地。此手艺经刘家几辈传至今天。老人、幼儿、产妇、病人食用甚佳,长期食用具有健胃强身之功效。目前,在京、津、冀等地商超销售,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潜在市场十分巨大。调理方法:将本品按水10:1比例投入沸水中,用筷子稍拌,用强火煮1分钟 左右,煮好按自己口味加以调料。

二. 四川省 广安 邻水县 陈龙手工面

“陈龙”牌手工挂面是四川三大品牌手工面之一,该产品产生于清康熙年间,当年康熙南巡,地方官员用九龙面献贡,康熙享用后,连声称赞,旨定为贡品。

“陈龙”牌手工挂面选料考究,辅料随气候变化而变换,产品风味独特,久煮不烂,晶莹透明,似银丝,如玉带,如今有有“银丝”、“韭叶”两大类,近几十个系列产品。产品曾多次选入北京、广州、省、地、县展销会,多次获得省、地、县多种奖励和“消费者喜爱商品”等荣誉称号。

【联系信息】

厂址:邻水县九龙镇陈家坝面粉厂

电话:135082819170826-3512252

三.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手工编织披肩

在丽江,披肩是一大特色。古城里行走的时尚女孩,身上一定有一条很吸引目光、很民族味的披肩。

丽江古城里卖披肩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让人眼花缭乱。披肩的种类和材质非常多,有羊毛的,棉的,丝质的;样式有正方形,长方形。最特别的是纳西姑娘手工织的披肩,毛的,很大,很厚,非常暖和。手工编织的披肩很有特色,是真正能体现云南色彩和手工艺的布类商品。

四. 甘肃省 平凉 崆峒区 崆峒手工编织芦席

崆峒手工编织芦席

五. 河南省 新乡市 获嘉县 故道家纺手工老粗布

故道家纺老粗布产品简介

故道家纺座落于豫北黄河故道获嘉,这里曾是周武王与八百诸侯在此同盟誓师,共伐商纣的会盟地。因此而命名的“同盟山”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嘉地处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我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故道家纺依托当地劳动人民丰富的织布文化为底蕴,古为今用,以传统的脚踏木板织布机为机械,以传统老粗布的独特风格、顺应绿色纺织的时尚潮流,采用天然棉、天然彩棉为原料,依靠民间五千年的穿梭艺术,以72道工序精织而成,变换出上千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使这极具魅力的民间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实现了传统工艺、天然原料与现代时尚的完美结合。故道家纺老粗布以粗放为主,精细为辅,构图简练朴实色彩丰富,有着既华丽而又素雅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我国北方民风浑厚古朴的风采,

故道家纺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结合高端纺织技术,加进新潮审美元素,制作出的粗布产品具有机织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100%优质纯棉,100%纯手工制作,从种植棉花到粗布成品,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学染剂,采用不上浆工艺,没有人为污染。

老粗布特点:绿色天然,环保健康;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与肌肤亲和力强,防螨抗菌;线粗纹深,质地厚重,不卷边,不起皱;表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肌肤有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增加人体微循环,疏通经络,改善睡眠,是天然纯正的绿色保健产品。越洗越柔软,是居家使用、馈赠亲友的时尚、健康佳品。

故道家纺主要产品:

手工老粗布床上用品、四季毯、粗布凉席、衬衣、短袖、睡衣、家居休闲装等系列。

六.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佳县手工挂面起源很早,一直是佳县独特的一种地方食品,它以外型精细、口感柔和、保健效果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远销海内外,是赠送亲友的上等佳品。

佳县的通镇、陈家焉和屈家庄等村,是手工挂面制作的专业村,其中尤以陈家焉村最为有名。

陈家墕村现有村民140余户,全部都姓陈。村里世代相传,陈姓先祖于明朝初年从1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根据《陈家墕村志》的记载,该村手工挂面制作起自清光绪年间。陈继军告诉记者:“我的爷爷陈士贤就是陈家墕手工挂面制作的创始人,而且有一个故事可以作证。”

清光绪年间,陈士贤一日务农归来,发现有位老者昏倒在自家门前。老者虽然面黄肌瘦,但衣着整齐,陈士贤便确定老人必无大碍,可能只是饿昏了,便赶紧把早饭时剩下的一个窝头喂给老者。窝头喂下,老人醒过来却直呼胃疼,陈士贤又拿出了有止疼功效的大烟土让老人服下。三五日后,老者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临行之时他对陈士贤说:“救命之恩不言谢,我见你家日子过得艰难,家里又种着麦子,我便传你一手挂面制作的手艺,保你家日后代代衣食无忧。”

陈士贤后来才知道,他救助的这位老者是一名因战乱流落民间的宫廷御厨,有一手制作手工挂面的绝技。在掌握了手工挂面的制作方法后,陈士贤又将这门手艺传给了3个儿子和几个侄子。从此,手工挂面便在陈家墕生根发芽,成了各家各户赖以谋生的手段,并与吴堡县张家山的手工挂面制作工艺一道,于2011年成功入围陕西省第三批“非遗”名录。

七. 新疆 和田 和田县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是新疆和田的。

和田手工羊毛地毯生产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一种的传统文化象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精巧的工艺水平。在品种方面,和田羊毛地毯主要品种有360道、400道、450道、540道、720道、900道等。品种十分丰富。

2005年和田地区约有织毯户2.5万户,从业人员5人万左右,织毯产量在60万平方米左右,实现销售2.55亿元。仅手工羊毛地毯一项,全地区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在地毯业发展中,涌现一些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如和田地毯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疆最有影响、生产水平最高的地毯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10000平方米。在和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织毯。和田羊毛地毯销售市场广阔,许多产品远销美、英、法等发达国家。和田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怀仁堂设计制作地毯和艺术挂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制作赠送了艺术挂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皮山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共8个市县现辖行政区域

《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关于申请划定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和行函〔2015〕108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5/T038-2014《和田手工羊毛地毯》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罗田 罗田手工油面

罗田手工油面是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的。手工油面,俗称盐面、挂面、喜面。它以优质面粉、食用油、精盐、水等为原料,手工精制而成,细若游丝,吃起来爽而不腻、滑而不糊、易于消化。

手工油面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传统面食,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由于工艺独特,尤其是对天气、温度、湿度及食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民间以祖传师承的方式传承。其粗细均匀,口感劲道,易煮不糊,全部制作过程均为手工操作,俗称“一根面”。

目前,手工油面已成为罗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块招牌,该县文化部门采取了录制视频、整理手艺成书、设立传承基地扶持等手段,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技艺。

现今,罗田手工油面成为山区群众馈赠亲友的礼品和孕妇补品、沿海发达地区日常消费的名优土。在罗田县十多个乡镇的街上,大部分都有手工油面的代收点。四乡八畈农民做的油面,经代收点收集,再由农副产品公司进行统一外销。

九.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迁安手工造纸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迁安手工造纸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省迁安市北依燕山山脉,南临渤海之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劳动人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迁安市手工造纸始于元末明初(公元1405年),公元1723年开始兴盛起来,到清末明初最为鼎盛,解放前后遍布迁安各地,曾有手工造纸厂830余家。迁安手工造纸主要以当地盛产的桑树皮为原材料,经过去皮、扁皮、切皮、打油、抄纸、晾晒等工序(均为手工操作),制成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等,是迁安独有的特色产品。

毛头纸因石灰打浆的桑皮纸四周有不齐的毛边,故由此得名。毛头纸有着拉力强、不易损等特点,起初用于糊窗和屋棚用,后经过改进用于书画,迁安国画纸(迁安宣)不跑墨、吸水快,深受国内外书画家的喜爱。迁安毛头纸系列曾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我国著名书画大师刘炳森曾用迁安纸留下“南宣北迁”之墨宝。

迁安手工造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手工造诣十分讲究,所造毛头纸、红辛纸、书画纸都是机制纸无法替代的,为民间手工技艺行业中的佼佼者。近年来,随着机制纸业兴盛及市场冲击,迁安手工纸虽价格低廉,却因纯人工操作,用工成本较高,逐渐走向衰落。目前,熟练掌握迁安手工造纸技艺的老人都年事已高,濒危状况十分严峻。

十. 北京市 东城区 手工艺品

北京挑补花是北京有名的工艺品。多为窗帘、台布、床单、餐巾、钢琴罩等等,图案简朴、色彩雅淡,清秀洁净,是大宗出口商品。内画壶也是北京的特艺品,它用针尖似的竹插代替笔,有经过磨沙的鼻烟壶的膛体内绘画,匠心独具,是一种精美的陈设品,北京宫灯、纱灯是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节日悬挂可以增加喜庆气氛。各种木制绢画宫灯,还可以装饰厅堂。( 北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