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内蒙古特产店门头设计效果图 河北内蒙菜馆设计效果图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内蒙古特产店门头设计效果图 河北内蒙菜馆设计效果图更新时间:2023-08-08 21:09:59

一.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杠子头火烧

潍县杠子头火烧,一种硬面食品,因用作“打”火烧的面很硬(潍城人称做火烧为“打”火烧),需用粗重木杠反复压制代替用手揉面,故名“杠子头”。传说起源于潍县“流饭桥”村。潍县是明、清两代登、莱两州赴京必经之路,行人必须在这里带足半个月的干粮,聪明的流饭桥村人便制作了硬面火烧以应这种需求。因起源于乡村并由乡村人家专门打做,故当时称其为“乡火烧”,20世纪60年代以后始称“杠子头火烧”(在此之前另有一种用木杠压制的面打做的火烧叫“杠子头火烧”,这种火烧需加入20%的发面,在边沿制作成五个小半圆弧形的齿翼,中间厚约2厘米,边沿稍薄。20世纪60年代后,潍城人已不再打做这种火烧了,而所谓的“乡火烧”被人们逐渐约定俗成地称作“杠子头火烧”)。“杠子头火烧”(即原乡火烧)的制作工艺独特,在制作过程中,和面用水少,用木杠子反复压过后,制成边沿厚、中间薄的圆饼,它的上下两个面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底面”的直径约12厘米,“上面”的直径约10厘米,边沿厚度大约2厘米,中间薄处厚度约0.3厘米,每个重约200克。上烤炉时,再在中间挑起一个凸顶,用慢火烤成,比较硬,久存不变质,又因为中间隆起部分极薄,敲破成一小孔,可用麻绳穿成串,即使无袋亦便于携带。这种火烧,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可凉吃可热食,凉吃时配以五香花生米,味道更佳;热食时可用菜、肉烩出,柔韧而不松散,有一种特异香味。

信息来源:潍城区区情网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玉泉区 内蒙古发菜

内蒙古西部地区盛产发菜,被称为“发菜之乡”。用它可以做菜,烹制佳肴,同时也是馈赠亲朋的礼品。发菜的营养价值很高,与鸡蛋相比,它高于鸡蛋的蛋白质65%,热量将近两倍,碳水化合物达35倍。另外,发菜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对于高血压、肥胖症、佝偻病、气管炎都有一定的疗效。

三. 陕西省 渭南 澄城县 尧头黑瓷

尧头黑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澄城尧头窑历史悠久,扬名一方,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与声名中天的古官窑景德镇于2006年同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窑场问世,规模宏大,传说神奇,佳话连篇;窑货古色古香,朴实可爱,绝妙无比,价值颇高;古往今来,朝朝代代,庶民百姓,使着用着,摆着放着,收藏着澄城尧头窑的产品,价值远甚于赞赏之美,真是名不虚传。

据有关资料和“仰韶文化”考古推断,尧头窑始于汉代(前206—8)。另据明朝《澄城县志》载“澄城瓷砂”,始于唐(618)。明天启五年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窑(尧)头产陶瓷器”。可见澄城尧头窑迄今至少已有千余年烧制陶瓷的窑火延续历史,属我国北方黄河流域著名的民窑之一。

古往今来,澄城尧头窑烧制的瓷器,大部分是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用品,种类繁多,诸如缸、盆、碗、炉、罐、瓶、壶、盏、托、灯、枕、笔筒、玩具等,用手工拉坯或托坯成型,施釉,用倒焰式的馒头窑烧制。采用当地蕴藏的大量的高岭土、白碱土,其主要以黑釉为主,兼烧青釉、杂色釉。运用刻画花、青花、铁锈花及黄、褐、蓝、酱、窑变釉等进行装饰,题材极为广泛。常见的有挺拔秀美的缠枝牡丹纹,多子多福的石榴纹,连年有余的莲花纹,寓意长寿的花纹,五行的八卦纹,也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吉祥图案等。无论是画花、刻花,形象生动活泼,笔法简洁豪放,结构严谨匀称,造型挺拔大方,从而构成了澄城尧头窑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尧头窑的带盖小罐,堪称一绝,代表天地合一的各种形态的小罐,盖子上有的趴着老鼠,活灵活现,圆圆的肚子寓意着来年丰收的喜悦。以老鼠寓多子的生殖繁衍符号,以罐盖(弧形)寓遥天,罐底为平地,以罐寓天圆地方的宇宙母体。有的罐盖上站着狮子、狗熊、猴子等造型生动的纽手。如把它们一字排列,如同群兽表演,妙趣横生。尧头窑生产的“懒婆娘”,更是一绝,这可能也是一大发明,这是人类最早的管理小孩的工具,可能是“仰韶文化”的遗韵吧。这些尧头窑的部分陶瓷器,既见证着历史,又像是对世人诉说着什么。

澄城尧头窑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民间需用什么就烧制什么,老祖先遗留下什么,就延续着什么,不受任何达官贵人的意志所影响。因此种类繁多,器型大小不同,丰富多彩,独树一帜。它以典雅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出历史的原貌和时代气息,博得众人的喜爱。因而,它的烧瓷技术才得到长期的传播而生生不息,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少有的民瓷代表之一。在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东部遗存着大量的澄城尧头窑的器皿和器具,祖祖辈辈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有人说,澄城这地方太神秘了,盛产陶瓷的尧头窑是一个缩影,何日能将它神秘的面纱揭开呢?尧头窑处在澄城、白水、蒲城三县交界,西临洛河水系,县境内几条支流经尧头汇入洛河,水量充沛。这里曾经山青水秀,森林茂密,植被完整,存有大量的古生物、动物化石,是澄城先民们最早居住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这里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坩土(高岭土)、硫铁、铝土和铁矿等。优质的水源、大量坩土(高岭土)和煤炭资源,为古往今来烧制陶瓷提供了原料保证。制作陶瓷就地取材,用料用水用煤十分方便。这里的窑工个个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他们的制瓷艺术基本上都是跟着老祖先学来的,子承父业,父承祖业,至于传承了多少代、多少人,他们谁也说不清楚。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家祖业相承,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澄城尧头窑是一个历史的话题,科学的话题,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考古界的学者认为,尧头窑遗址大量的古瓷片和民间传说,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在北方不少地方,发现出土为数不少的黑釉瓷器,多年来找不到窑口,当看到尧头窑遗址和藏品后,不少专家感慨地说,这下可找到了“根”,其考古学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美术书法家眼里,尧头窑刻画花铁锈花堪称一绝。做好的毛坯施釉后,老艺人以刀代笔,随意娴熟的寥寥数刀,一幅幅寓意深邃的图案就跃然其上;铁锈花、青花则色彩对比强烈,明快清晰,质朴大方,所绘纹饰淋漓畅达,精致潇洒,其创作者也被称为“东方的毕加索”。一笔写成的“福”字,风格豪放,游龙走凤,自由洒脱,气韵横出,使人一看就有福常在,美好生活犹在眼前。民俗专家认为,澄城尧头地区许多古老的传说、民谣都与瓷器有关。在渭北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六,只要此日滴一点,快到尧头买大碗,买来大碗吃米饭”,足以反映旧时人们对丰收景象的期盼,也印证了尧头瓷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具。澄城人从小孩坐的“懒婆娘”,到死亡之后的土葬,无不与尧头窑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为了使死者得到世间的光明,在棺木前点燃黑釉瓷碗的“长明灯”。在墓穴内放置装有酵面、饭菜、石榴等食物的黑釉瓷罐,寓意让死者不会饥饿,使后人日子大发,后继有人。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澄城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级保护范围。县委、县政府对尧头窑的挖掘、保护、传承极为关注,成立组织,拨出专款,力保古窑址和古民居不再被破坏;鼓励老艺人恢复生产;征集流散在民间的陶瓷精品;筹备澄城尧头窑陶瓷博物馆;建立制瓷、旅游、实习基地。澄城个体瓷窑也逐步恢复,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们深信,澄城尧头窑之火将会越烧越旺,精品迭出,前程似锦。

陕西省尧头镇尧头村现辖行政区域

《澄城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尧头黑瓷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澄政函〔2013〕121号

澄城县地方标准:DB610525/T01-2014《尧头黑瓷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内蒙古地毯

内蒙古以质地纯良工艺精细、图案优美著称于世。目前已畅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壁毯《草原骏马图》、《长城》都是令人称绝的艺术珍品,《六福捧寿》、《渔樵夜读》等百余种出口仿古地毯,以其图案细腻、配色古朴吸引了大量外商,使我国仿古地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尤其是用编织的氧化铝镀金丝打底,制作出的盘金皇宫御用地毯,毯面溢彩流光图案栩栩如生,为我国独有的地毯艺术珍品。

五.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陡门头灯盏糕

陡门头灯盏糕用料考究。制出的灯盏糕,外皮脆松,肉馅爽口,美味好吃
( 温州)

六. 内蒙古 赤峰 林西县 内蒙野果

七合堂村是林西县新城子镇的一个山区村落,有4个自然村,228户,908口人,总土地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6108亩,除不足200亩水浇地外,绝大多数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穷山村,经过脱胎换骨的生态治理,森林覆盖率达到81.1%,开创了生态庄园经济模式,一跃成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被当地人称之为“内蒙古野果”的吉红123苹果,年果产量350万公斤,总产值700多万元。果品远销北京、广州、澳门、深圳等地,创出了“九佛山”知名品牌。现已成为七合堂村特色主导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

七. 内蒙古 通辽 科尔沁左翼后旗 内蒙驼形组合蒙古刀

内蒙驼形组合蒙古刀

八. 内蒙古 包头 昆都仑区 内蒙古黑瓜籽

一种形似黑色的籽实。俗称打瓜籽。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辅料。自治区黑瓜籽在哲里木盟、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盟、包头市、伊克昭盟均有出产,年出口量在50万公斤左右。

九.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十. 内蒙古 赤峰 克什克腾旗 蒙古碗

蒙古碗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有着美丽装饰的生活日用品,也是旅游商品中富有纪念价值的珍品。蒙古碗一般是用桦树根旋挖加工而成,碗面用银片包镶,表面光洁锃亮,无皱褶。碗托錾刻精细,花纹多为“八宝”图案,显示了蒙古族艺人的高超技艺。

古代草原地区缺制瓷技术以及瓷土资源,蒙古族人民便以它取代中原人民生活中的瓷器,用来吃饭、喝酒、喝茶,用完就揣在怀里视为珍宝,轻巧而结实耐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