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雅安荥经有什么特产 荥经特产有哪些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雅安荥经有什么特产 荥经特产有哪些品种更新时间:2024-01-16 01:46:35

一. 四川省 雅安 宝兴县 野生菌面

   野生菌面.推荐级别,五个星。选用天然野生菌为主料,新鲜爽口又营养,面条劲道,汤汁用精制鸡汤,口感滑嫩.喜欢清淡素食的你一定不可错过.

二. 四川省 雅安 石棉县 石棉板栗

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石棉板栗果色鲜红、粒大、味甜,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

三. 四川省 雅安 石棉县 栗子坪杨梅

栗子坪杨梅,是四川石棉县土品,栗子坪出产杨梅粒大汁多。杨梅又称圣生梅、白蒂梅、树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简介 栗子坪杨梅栗子坪杨梅,是四川石棉县南部栗子坪土品,栗子坪彝族乡位于四川石棉县南部,东与甘洛县毗连,东南与越西县接壤,南与冕宁县交界,北与安顺彝族乡、擦罗彝族乡、回隆彝族乡为邻。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而是因为实在太红了,所以像黑的。当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同时,嘴唇上舌头上也都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四. 四川省 雅安市 荥经县 荥经砂器

荥经砂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独特的原料,独特的制作方式,独特的外形和独特的效果而独步天下的“荥经砂器”,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造型古朴大方,釉色独特,具有耐高温,抗腐蚀,不氧化,不变色,煮食不与食品中的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盛放食品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质,对人体无害等优点,是理想的饮具,也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先后荣获四川省两项金质奖和两项产品奖。

荥经砂器采用本地特有的古城粘土晾干碾细后,与煤渣细未混合,做成泥坯,经高温烧焙,同时进行表面釉层加工后冷却而成。它具有造型古朴大方,银亮光洁、耐高温、不变形、经久耐用、使用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它用途广泛,既可做菜、烧茶水,又可盛水、装粮。用于盛装熟食,即使在夏秋季节,放置十二小时也不变质、不变味。因其导热、散热慢,用以炖肉煮菜,能保持营养和鲜味。若炖肉,用微火慢煨,肉烂汤鲜,别具风味。名菜“砂锅鱼头”传统炖具必用“荥经砂锅”。目前已有四十多个品种畅销全省,曾参加北京工艺美术展览、广交会展销和美国费城工艺美术展销会,受到国内外朋友的赞誉和欢迎。

荥经砂器 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花滩镇、六合乡、五宪乡、烈太乡、民建乡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荥经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荥经砂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的建议函》,荥府函﹝2012 ﹞64号 雅安市荥经县地方标准: DB511822/T001-2004《荥经砂器》

荥经砂器质量技术要求

一、产品种类

日用产品类、工艺美术品类。

二、主要原料

1.白善泥:荥经县所特有粘土,铁含量2%至6%,呈黄白色,土质细腻,粘性极强。矿石类型为风化残积粘土,呈显微鳞片泥质结构,土状构造。

2.独连碳二道煤:独连碳(外表乌黑油亮,独立成块)灼烧后的煤渣。

三、加工工艺

1.粘土原料加工工艺流程:原料开采→风化→拣选→粉碎→干燥。

2.荥经砂器制备工艺流程:

(1)配料→球磨→过筛→陈腐→注浆成型(泥浆)→晾坯→装饰→打磨抛光→烧制→取釉→检验→包装。

(2)配料→球磨→过筛→陈腐→真空练泥→手工、机械成型→晾坯→装饰→打磨抛光→烧制→取釉→检验→包装。

3.工艺技术要求:

(1)制泥:采用产地白善泥露天存放,经风化淋浊、凉晒,按比例混合独连碳二道煤加水经球磨、过筛、陈腐、搅拌,暗房陈腐15天,所得泥浆用于注浆成型,而手工和机械成型用泥料还需再经真空练泥和陈腐。泥的细度按产品需要选择过80、100、150、200、250目筛余≤1%的范围内;泥料的可塑性指标≥2.5。

(2)成型:手工成型、机械成型或者注浆成型。

(3)晾坯:成型后置于8℃至25℃的阴凉通风处晾干,切忌阳光直晒。

(4)装饰:以雕刻为主。

(5)打磨、抛光:对干坯表面粗糙的表层进行粗磨,然后用琥珀棒或牛角片细磨深加工,再进行精磨。

(6)烧制:将精磨的干坯置于温度为1200℃至1300℃的馒头窑内烧制,烧成过程中掌握升温曲线、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的控制,着重把握缓烧,平烧、快烧三种烧成技法的结合。

(7)取釉:待胚胎充分烧透后,用顶端带铁钩的长杆挑入还原坑(俗称烟熏窑或取釉坑),加入杉树枝或松木锯末并快速密闭坑口,让高温的坯胎与其产生“闷燃”,通过“闷燃”过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在高温状态下使胎体表面的氧化层强制还原后,器物自然冷却。

(8)出炉、检验:自然冷却后的制品即可出炉,经检验后按照质量等级分类存放。

四、质量特色

1.外观品质特色:

(1)日用产品类:荥经砂器造型古朴、大方、实用,雕饰图案精美、不氧化、不变色,质地结实、有细小孔洞、敲击声音铿锵,表层呈现出铁灰色的金属光泽,色泽柔和。

(2)工艺美术品类:古色古香,质地结实、敲击声音铿锵、色泽光润柔和,装饰精雕细刻。

2.理化指标:

(1)日用产品类:

①热稳定性:800℃至20℃热稳定性试验一次胎不炸裂。

②吸水率:吸水率≤16%。

③与食品接触面铅、镉溶出量:铅≤0.5mg/L,镉≤0.05mg/L。

④渗漏性:等级品在施釉范围内存水半小时后底部不形成水球。

⑤外观质量:釉面光滑,无明显网状裂纹。

(2)工艺美术品类:对热稳定性、铅镉溶出量等上述理化指标无要求。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 四川省 雅安市 芦山县 芦山根雕

旅游商品购物场所主要为根雕一条街:芦山县根雕一条街地处雅安至芦山入口处,位于沫东镇国税局至原沫东收费站近一公里,交通便利,客流量大,是理想的投资创业场所。由于多年经营已初具规模,已形成近四十家根雕厂家,总投资近1000余万元,年销售在800万元左右。采用个性化、主题化、人文化设计理念,以“汉魂”、“蜀根”这两大主题成功打造的芦山根雕一条街为芦山乃至雅安地区增加旅游新亮点。 “汉魂”两个字是对芦山的高度概括,从汉阙、碑、石兽、石棺到大量出土文物,使芦山成为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有着“汉文化之乡”的美誉。所以,汉魂是打造成“根街”的重要元素,并赋予根雕以极深的内涵。

“蜀根”二字具备双重含意,即蜀文化之根与蜀山上古树之根。根雕作品取材于树木砍伐之后遗留下的根部。不少树根的年龄超过千年,甚至三、四千年。根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蜀国时期。“阿房出,蜀山兀”道出在秦始皇时期为建阿房宫而在蜀山砍伐了大量树木的事实。深埋在蜀山的根历经着岁月的变迁,已成为四川历史的见证。“蜀根”的立意就是想通过对历史的挖掘,把普通的根雕工艺品提升为见证四川历史的特殊工艺品。

整条街以仿汉代建筑为主。商铺前面是漆成红色有木质镂空的仿古长廊,便于游客游览、休息。而临街的围墙墙顶盖的是防汉代时期灰色筒瓦,乳白色的墙面隔一定距离嵌有一块不大沙石,重复刻着“汉魂”“蜀根”以提示游客进入根雕一条街。位于街内的文物景点:王晖石棺围墙、长廊的维修风格与整条街和建筑风格浑然一体。

六. 四川省 雅安市 名山区 蒙山茶

蒙山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蒙山茶自唐入贡久负盛名,仙茶、贡茶,古往今来均为我国名茶珍品,蒙山茶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有黄芽、石花、甘露、万叶、银叶和玉叶长春等名牌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很受欢迎。“峨眉毛峰”,名茶产于雅安凤鸣乡,1985年在此届优质食品评选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从此“峨眉毛峰”茶叶香飘海外。( 雅安)

七.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名山千佛菌

名山千佛菌,是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的著名,该品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属川产名贵菌种。

名山千佛菌,产自雅安市名山县的风景名胜区蒙山,是一种名贵的食药两用菌,系食用菌中之珍品,作为名山特有的菌类珍稀资源,名山县去对名山千佛菌作了专门记载。z2g

名山千佛菌外观形如莲花,香味浓郁、肉质柔嫩、味如鸡丝、脆似玉兰,富含18种搭配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铜、铁、锌、钙、硒等微量元素。z2g

八. 四川省 雅安 石棉县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

【原料】

甜杏仁260克,白糖3.26公斤,牛奶500克。洋粉60克,罐头水果30克,杏仁精少许。

【制作过程】

(1)

用热水把杏仁泡胀,剥掉外衣,剁碎,放入大容器内,加入凉水1,000克磨成极细的浓汁,再用细纱布泸过,渣子弃掉,用细浆。

(2)

取钢精锅,倒入杏仁浆,加入牛奶500克、白糖260克,用旺火煮开

【特点】

形似豆腐,凉甜爽口,消署解热,夏食佳品。

九. 四川省 雅安市 宝兴县 蜀白玉

雅安市的宝兴县,不仅有大熊猫,而且还有“宝藏兴焉”的蜀白玉,堪称“天下第一白”。

蜀白玉雕塑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表现传统文化的人物像、佛像、送子观音、四季女神,体现生命诞生的夏娃,生灵活现的大自然动物,如庄严富有的雄狮,温顺可爱的大熊猫,飞奔的群马,展翅的雄鹰等。这些雕塑的原料均来自宝兴县锅巴岩大理石矿。

蜀白玉大理石“大的改板子,小的雕狮子”。大理石工艺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一直走俏国内外市场,曾销往上海、广州、深圳、青岛、温州等省内外大中小城市,并远销德国、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被海外名家誉为“东方明珠”。

十. 四川省 雅安 名山区 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川省名山县蒙顶山镇等20个乡镇,以及雅安雨城区地处蒙山的碧峰峡镇、陇西乡2个乡镇。

特定品质

原料采自"仙茶之乡"——四川雅安名山县蒙顶山区之春分节气前早春单芽,由于茶区雨多、雾多、云多三大特点。在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茶树生长繁茂,茶芽鲜嫩,持嫩性强,并经历史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从而形成了此极品蒙顶黄芽的独特品质,茶芽外形匀整,扁平挺直,色泽黄润,全毫显露;汤色黄亮透碧,甜香鲜嫩,甘醇鲜爽;叶底全芽嫩黄。

文化典故

《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于此。”蒙顶种植茶树早在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县人吴理真亲手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这是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以它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载誉史册。《云南记》说:“名山具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古诗云:“蒙山之巅多秀岭,不生恶草生淑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吴理真种茶遗址——皇茶园、汲水浇茶的古蒙泉、结庐休息的甘露石室、河神之女采茶仙姑的雕像,正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前往参观,驻足凭吊。 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茶,随着南北丝绸之路走向五洲四海。 “名山之茶美于蒙,蒙顶又美之”。蒙顶茶之所以为世独珍,不仅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品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制艺特别精良。“蒙山有茶,受全阳气,其茶芳香,为天下称道。”远在东汉,已有“雷鸣茶”、“吉祥蕊”、“圣扬花”等茶问世。“蒙顶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幂覆,久凝不散。”唐代是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天宝元年(742年)入贡皇室,从此名播神州。当时进贡长安的散茶类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紧压茶类有龙团、凤饼。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茶因入贡京华而誉满天下后,达官贵人不惜重金争相购买,身价百倍,昂贵异常。“蜀茶得名蒙顶,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茶”。因此,当时名山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刺激。“以是蒙山先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可谓盛况空前。唐代,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从公元630-894年间,派出大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佛教文化、生产技术、建筑艺术等,前后共13次,每次多达数百人,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留僧以及随员。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留学僧慈觉大师圆仁学习期满,从长安回日本,唐皇李昂向他馈赠的礼物中,即有“蒙顶茶二斤,团茶一串。”此时,蒙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而且已作为国家级礼茶,飘洋过海传到国外。 如果说唐代开创了蒙顶茶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宋代则是蒙顶茶和名山边茶发展的极盛时期。蒙顶茶的质量有很大提高,制茶技艺进一步完善,创制出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贡品。那时,四川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名山茶叶产量又居四川之首。从宋神宗元丰初年起,近百年中,名山茶叶产量常在一百万公斤左右。 名山茶叶成为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所特别喜爱、适合他们饮用的“边茶”,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并“立为永法”。名山茶叶成为历代王朝与藏族、回鹘等族进行茶马贸易的专用商品,成为汉族人民同藏族、回鹘等族人民增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蒙顶茶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中岁岁进贡,年年送京,直至民国除旧革新。解放后,蒙顶名茶得到应有的恢复和发展,蒙山茶场运用现代制茶技艺,按照古传贡茶的特点,恢复石花、黄芽、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名茶生产。上世纪80年代,又创制春露、春眉等名茶。蒙顶名茶多次被评为 国家、省优、部优产品,前3种名茶已作为国家级礼茶。近10年来,蒙顶名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产量增长,质量提高,不仅为国内人民所喜爱,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深受美国、日本、泰国、瑞士、斯里兰卡等国人民青睐。香港《文汇报》曾以“昔日皇帝茶,今入百姓家”为题,报道蒙顶茶“不愧为实至名归之茶中极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