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咸阳特产小零食图片及价格 陕西特产可携带的零食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咸阳特产小零食图片及价格 陕西特产可携带的零食品种更新时间:2024-04-01 18:47:41

一.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礼泉苹果

礼泉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的。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北部,是我国历史明君的的栖息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常年低温,四季降雨适中,其旁有泾河。礼泉是有名的“苹果之乡”。

礼泉是中国苹果20强县,现有苹果面积70万亩,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合理,早熟苹果以美八、嘎拉为主,中、晚熟品种以花冠、红星为主,晚熟品种以富士、秦冠为主,8月至10月下旬成熟采摘。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礼泉苹果的优良品质,经陕西省果品研究中心测定,礼泉苹果果个大、色艳、果肉香脆,多项理化指标优于美国蛇果。截至目前,全县绿色果品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标识认证5万亩。

二.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露地大葱

乾县露地大葱

漠西乡辖14个行政村,21000人。近年来,露地大葱发展在全乡范围内迅猛增长。自2002年以来,面积由原来的3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5600亩,年产量2万吨,随着漠西蔬

菜协会的成立及菜农种植经验的不断丰富,大葱品种越来越多,有中华巨葱、葱王、全兴、金麦等品牌,质量均达到了国家级大葱验收标准。

漠西大葱以葱白长、无丝、个高享誉四方,远销甘肃、宁夏、四川等地,大葱基地紧临省道209线,交通便利,质优价廉。

三.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秦刀剁面

两千多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秦。甲骨文中,秦,意为密植丛生禾穗向天。崇尚五谷与土地的秦人自有雄心壮志,那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魄让他们沿着渭河一路南下向东,定都咸阳。渭水之滨,沃野千里,不仅为秦一统天下提供了丰实的粮草,也喂饱了秦人的胃。秦人爱食面,旗花面、马虎面、软面、摆汤面、牛肉面、羊肉面、臊子面,五花八门。笔者这里介绍的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秦刀剁面。

相传当年秦始皇急于一统天下,战事连连。秦军在一次行军做饭中,因为没带刀无法切面,一名伙夫灵机一动,用战刀剁面。后来,为了方便操作,他就在刀柄两头安上木制的把手。战事结束后,这种秦刀剁面的方法,也随他解甲归田,流落乡间。狼烟消散,世事变迁,两千多年的时光早已让大秦帝国灰飞烟灭,但秦刀剁面的技艺却被代代相授地传承下来。

在西安与咸阳交界处的秦汉新城,至今仍保留着大秦帝国留下的民风民俗。

和黄土高原上的许多村庄一样,世代背靠土塬而居的刘家沟最显眼的也是窑洞。那一孔孔镶嵌在黄土壁上的窑洞,如这里的老百姓一样实在。徐大嫂便是典型的秦人,豪爽干练,憨厚朴实。

在秦风秦韵飘荡的秦汉新城,我被朋友带到一农家吃秦刀剁面。好奇心驱使我直接跑进厨房,看徐大嫂如何制作这道美食。

雪白的面早已被揉成光滑而富有弹性的面团。只见徐大嫂身体靠在案板前,右腿前倾左腿后蹬。手拿一尺多长的擀杖,顺着面团一侧擀出一个一尺多宽的长舌形,擀到薄厚适当后,撒上苞谷面粉,开始剁面。一手拿刀叫切,双手拿刀叫剁。两尺有余的刀,厚约三寸,如铡刀般寒光闪闪,让人望而生畏。看似粗糙的制作方法,却粗中有细,细中见独特。徐大嫂双手握住刀的两个把柄,开始剁面。那剁刀起起落落,如缝纫机针般在走,始终不离面,似排列整齐的军队在大踏步前行,步伐整齐,铿锵有力。那一刀一刀下去,密集均匀,看似纹丝不动,实际上却刀随手移,在不易察觉之中让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面条往外滚动着,没有一丝粘连。那熟稔的程度看上去,好像不是剁面,而是机器在操作。不一会儿,那面便被剁到了“舌根”,徐大嫂又继续擀剩下的面团。

我有些好奇,剁面的人看不见刀后边的面,如何保证那一尺多长的面条粗细均匀。对于我的疑问,徐大嫂笑道:“剁面讲究的是运刀干脆、粗细一致。这学起来容易,要精熟却不易,需要胳膊、腰、腿协调用力。每一刀下去,两边的力道都要均匀,干脆利落,拿捏得当。要想剁出一手好面,起码得十年以上的刀功。”听着徐大嫂的讲解,我感叹道:“真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剁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开水滚沸,面条下锅,如浪里白条一般。捞到碗里,十分惹眼。一碗正宗的秦刀剁面,要卖相好、口味佳,臊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既有洋芋、胡萝卜、肉丁、韭菜搭配的荤臊子,又有番茄鸡蛋搭配的素臊子。荤素两种,各有特色,浇在面上,白中见绿,绿中见红,让人未吃口水先流。

昔日的灵机一动成就了今日的秦刀剁面。可惜的是,因制作费工费力,如今会剁面的人少之又少。

秦刀剁面筋道弹牙的口感和秦人豪迈的英雄气魄,不仅渗透到老百姓永恒的记忆中,而且融入到他们的血脉筋骨之中,代代相传。

信息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四.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荞麦凉粉

彬县荞麦凉粉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小吃。用荞麦加水制作而成。家庭制作其主要工序有:①脱皮。先将荞麦脱皮、簸净,筛掉细面留下糁子。②酥糁。用饭碗按14碗荞麦糁,拌入微量水潮湿15分钟,使其变软。③搓揉。把潮湿后的荞麦糁反复搓揉,拌匀后搁置9小时左右。④做熟。准备七脸盘水,倒入锅内烧开,加入适量碱面,将沉淀好的荞麦糁倒入锅内加热一小时后,出锅到脸盘中晾凉,即成凉粉。⑤凉调。将晾好的凉粉用凉粉专用搂子搂成丝,加入盐、醋、蒜末、味精、辣椒油、酱油等调料即成清凉爽口的风味小吃。凉粉也可切成条状食用,冬季还可以用平底锅热炒食用,平时可晾晒凉粉干。凉粉干可以凉调,也可以热炒、做汤。食后清凉爽口,增进食欲,醒脑提神,同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2003年4月,彬县城关镇东关村一组农民纪银虎制作的荞麦凉粉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五.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白封肉

用料:猪肉1块、猪蹄300克

调料:食盐、葱、姜、桂皮、料酒、茴香籽、水、肉豆蔻。

制作方法:

1.将猪肉洗净,切成长方块,放入沸水锅中煮至三成熟,捞出洗净。

2.将猪蹄洗净,放入锅中煮至肉皮变色后捞出,先进行拔毛除垢处理,直至肉皮白净,然后将猪蹄纵向劈开。

3.将小茴香放一碗内,冲入沸水,加花待用。

4.锅中倒入清水(1000毫升),先将猪蹄皮面朝下放在锅底,再把肉块皮面向上,放在猪蹄上,用旺火烧开。

5.烧1小时后,撇去浮沫,加葱、姜(拍松)、桂皮、豆蔻、料酒,改用小火焖煮。

6.焖煮2小时后,将肉翻身,使皮向下,加精盐,继续焖煮。

7.焖煮直至肉和猪蹄可以用筷子扎透时将肉块捞出,皮朝下,整齐地摆在小搪瓷盘中,用刀在肉块上划几道刀纹(以使肉汤灌入)。

7.然后将猪蹄捞出,拆去骨头,重入锅内,继续用小火焖煮30分钟。

8.焖煮至汤汁浓白发粘时,倒入已泡好的小茴香水,搅匀,撇去浮油。

9.再将肉汤过滤,倒入盘内以浸过肉块2~3分为宜,然后用白花纸吸去上面的油脂。

10.待其凝结后,即可改刀装盘。

特点:陕西三原传统风味小吃。此小吃肉色洁白,汤冻明亮似水晶,肥肉不腻,瘦肉可口,其味芳香。

烹饪技巧:

在焖煮的过程中,要保持小火,不能大开,以免汤汁浑浊不清。

六. 北京市 大兴区 中式仿古及古旧家具

硬木家具也是北京传统产品,采用名贵木材制成。用料多为紫檀、红木、花梨、铁梨等坚重木材,最上乘是黄花梨木,它坚纹细,色泽明丽。而紫檀则有"木中黄金"的称誉。( 北京)

七.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五香猪蹄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是陕西省咸阳彬县著名烹调大师吕山先生在广泛借鉴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陕甘地区群众的饮食习惯,博采众长,吸取精华,历经十余年,研创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用料考究,选取上等优质新鲜生猪蹄、肘子,采用大香、小香、桂皮、丁香等十多种调料和特种中药材,并拌以肉骨、老鸡等佐料,采用独特方法精制而成。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色泽红润,鲜亮可人,浓香四溢,百吃不厌,已成为彬地名优小吃的主打品牌。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上市以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产品已进驻西安、兰州等地市场,畅销西北各地。

“吕彬牌”五香猪蹄、五香肘子采用高温灭菌,真空包装,安全卫生,包装新颖,已获得申请专利,商标注册。该产品在二00六年中国第三届公益事业发展论坛会上被推为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

公司名称:咸阳吕彬肉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经理:吕山

公司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彬县北大街衙背后一巷36号

联系电话:029-36913333013892075298

经售地址:彬县南大街

八.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羊肝夹膜

羊肝夹膜

羊肝夹膜,它以筋韧柔软,鲜美适口,营养丰富,别具风格为特点,素为人民所喜爱。且博得群众给予“蚂蚁上树”的雅号。

九.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红提葡萄

乾县红提葡萄

乾县红提葡萄是继苹果、梨、柿子、桃之后的一个主栽果品。1999年引入乾县,因其粒大、肉脆、味甜、耐贮运、

销路畅、效益高,在乾县广泛栽植。为了把红提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县上在县秦川牛场、灵源镇、姜村镇、阳峪镇建立了4个红提葡萄高标准示范基地(亩栽植280株,采用“龙干”整形技术,每株8穗,每穗70粒,每粒12—15克、单穗750—1000克,亩产1500公斤),促进了红提葡萄的发展。2006年全县红提葡萄面积9000亩,产

量1万吨,销售价格4元/公斤,产值4000万元。主要销往西安、咸阳、东南沿海城市。

十.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我在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