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荞麦山西特产 山西主食吃荞麦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荞麦山西特产 山西主食吃荞麦吗更新时间:2023-08-11 09:03:59

一. 山西省 朔州 平鲁 平鲁红山荞麦

平鲁红山荞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平鲁红山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朔州市盛产荞麦。近年来,随着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的增强,荞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含硒量居全国首位的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38.8克,硒含量0.73mg/g,深受日本和东南亚国家青睐,多次入选国宴。荞麦是原产于我国北方的古老作物。由于它生育期限短,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逢灾年用荞麦补种、改种都可获得一定购收成,是较为理想的救灾、备荒作物。荞麦是双子叶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蓼科,与单子叶、禾本科的小麦、大麦等麦类作物亲缘较远,在常见大田作物中几乎没什么近亲,在很多方面也都表现得别具特色。栽培荞麦有四个种,它们分别是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麦。甜荞又称普通荞麦,其花中有蜜腺,能散发香味,引诱昆虫,异花授粉;苦荞又称鞑靼荞麦,花器小,无香味,自花授粉,人工杂交极难成功;至于翅荞和米荞则是由于其所结瘦果棱薄呈翼状或是瘦果两棱之间饱满欲裂,易露出果内的“米”而得名。总之,无论哪种荞麦,它们所结的种子都有一坚硬的外壳并且是三棱型的瘦果,这在其它作物中极为少见。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红山荞麦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平鲁区农业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红山荞麦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西北部山区及部分丘陵地区,包括:阻虎乡、高石庄乡、双碾乡、西水界乡、凤凰城镇、下水头乡、下木角乡、榆岭乡等八乡镇,涉及232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3300公顷。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1°52′-112°41′、北纬39°21′-39°56′之间。境内海拔最高点1458米,最低点1234米。北邻右玉,东接山阴,南连朔城区,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和林格尔两县接壤,西南与忻州地区所辖的偏关、神池毗连。总生产面积4.95万亩,年生产总量2000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土壤分布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土类:山地草甸土:分布范围窄,面积小,主要集中在黑驼山、虎头山一带,海拔均为1800米以上,面积3500公顷。灰褐土:主要分布于虎头山、黑驼山,面积较大,约4.7万公顷。栗钙土: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虎头山以东、人马山以北,是我区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达13.3万公顷。pH值在8.0-8.5之间,呈弱碱性。

土壤有机质平均0.895g/kg,土壤全氮平均0.062g/kg,速效磷平均7.7ppm,速效钾平均为77.6ppm,土壤较为贫瘠。

地形地貌平鲁区的地貌轮廓是自喜马拉雅山构造运动之后,受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全区较大山峰共有143座,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有4座,1500-2000米的有134座,1500米以下的5座,山峰大小各异。其中方围在5公里以上的41座,2.5-5公里的91座,2.5公里以下的11座。其中60%的山脉是南北走向。山间均有少量耕地和牧草坡以及森林。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400-1600米,最高海拔2170.1米,最高点是黑驼山,最低海拔1106.8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高阳坡河床。由于地形差异可明显地分为三大地貌单元:即基岩山区、黄土丘陵区和山涧盆地。

(2)水文情况: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海河分水岭,黄河流域水系主要有沧头河,流域面积291平方公里,境内全长20余公里,洪峰流量110立方米/秒。另一条为汤溪河,全长15公里,发源于荞麦主产区阻虎乡六墩、九墩和黑家窑村,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洪峰流量75立方米/秒。海河流域主要有大沙沟,发源于北部山区杨家窑、潘井沟等村,境内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洪峰流量230立方米/秒。

此外,海河流域还有关河、七里河、歇马关河等全区大小泉水汇集,年径流量为4641万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以出水流量推算,每年为2亿立方米。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10毫米,且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地下水位深,开采难度较大,利用率为1.26%,洪水灌溉利用率为5.5%。荞麦种植区无任何污染源。2007年10月,经省环保局验收为国家生态示范区,我区的水质达标,符合要求。

(3)气候情况:平鲁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在西北寒流与东南季风的交互作用下,加之境内地形复杂,各区域间相对温差较大,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特色,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少雪。

温度全年平均气温5.8℃。夏季凉爽,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0.3℃,适宜作物生长发育。高温危害较少,高于30℃温度的天气很少。冬季寒冷,

不利于种植越冬作物。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0.7℃,年较差为30℃。

无霜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活跃期。全区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15天左右,西部无霜期为115天,北部无霜期为95天(阻虎、高石庄等乡);东南部无霜期为125天,我区作物生长活跃期一般始于4月27日,终于10月2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514℃。

昼夜温差累年各月平均,日较差最大的为5月份13.3℃,最小的为8月份10.2℃。全年为11.5℃。白天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间温度低,减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降水量西部和中部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70-410毫米,北部410-430毫米,东南部为330-370毫米。

风向风速因受季风和地形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向的日变化较明显,受同一性质气团控制时夜间或白天也有转风现象,年平均风速3.4米/秒,最大风速为21米/秒。一般年份,4、5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风力一般为4-5级,冬、春两季风力较大,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40天,最多年80天,最少年10天。大风多出现于4月-5月,占年均大风日数的50%;8月、9月大风天气最少,只占30%。夏季伴随雷阵雨天气也会出现7-8级或8级以上大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据历史资料记载,平鲁红山荞麦种植历史有800多年,以粒大、皮薄、质优,色好而闻名于世,千粒重38.8克,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与鸡蛋相近,微量元素硒含量达0.791ug/g,居世界同类产品之首,尤为珍贵的是黄酮类物质“芦丁”含量极为丰富,仅次于银杏。

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前总统蓬皮杜访华时,指名食用红山荞面。目前红山荞麦加工的食品有10余个品种,其中“煮窝窝”、“猫耳朵”造型别具,栩栩如生,老百姓称之为民间美食工艺品,食用荞麦食品已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地力消耗大。

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土地种植。但不宜连作,忌碱性较重的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为宜,最好选择在豆类、马铃薯和中耕作物之后。要求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红山荞麦和日本“早早黑”作主干品种,筛选去杂去劣,后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

(3)生产过程管理:精细整地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应尽可能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

播种时间6月5日-6月20日(夏至前后);方法,机播或犁开沟、手撒籽;深度,1.5-2寸;亩留苗6-8万株,播种量每亩3-4公斤。

增施肥料荞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入草木灰100-200斤,磷酸二铵10斤,并加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种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开花至结实期,亩用0.5千克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千克喷施1-2次。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病虫害。

适时中耕:苗期结合定苗浅锄一次,现蕾期中耕一次。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4)产品收获:荞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以植株全株子实有2/3变黑,1/3处在乳熟期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及时收割堆放,促使其后熟。为减少落粒损失。收获应在清晨至上午11时之前进行,种子水份含量14%以下时及时入库。

(5)生产记录要求: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平鲁红山荞麦生产档案,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红山荞麦,属蓼科荞麦属,茎直立,茎杆高大,棱角明显,少分枝,质软。叶阔戟形,绿色到深绿色,翰叶较圆。总状花序,不集生,有疏花,花小,白色和粉红色,无香味,异花授粉。粒大皮薄,呈三棱形,棱角钝分明,表面光滑,呈褐色。

荞麦子实由果皮、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果皮厚占全粒重的25-30%;种皮很薄,紧附胚乳,呈黄绿色;胚很发达,占比重很大,被胚乳紧密包围,位于子粒中央,薄大而扭曲,横断面略呈S型。荞麦芒种播种,其粉所制食品颜色发白,平鲁红山荞麦千粒重在38.8克。

荞麦营养成份与其他的主要粮食相比,其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维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2-10倍,芦丁和叶绿素是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至于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也都不同程度不同高于其他粮食。特别是氨基酸、苦味素和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玉米和黄豆。

(1)优质蛋白质:荞麦粉的蛋白质既有水溶性蛋白,又有盐溶性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这与一般谷类粮食的蛋白质组成不大相同,相反却接近于豆类。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荞麦中却非常齐备。此外,荞麦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成年人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和精氨酸。荞麦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适当,与鸡蛋(最接近人体需要的平衡的必需氨基酸)相比最接近,其他小麦粉、玉米粉、黄豆粉等都不及荞麦粉。另外,国家农作物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表明态度:荞麦中除8种氨基酸外,有解除疲劳作用的天冬氨酸含量也比较高。

(2)易消化吸收的糖:荞麦胚乳中大部分为淀粉(糖)。呈多角形的单粒体,定数同大米淀粉相似。

(3)丰富的硒元素:硒是人体内必需的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厅效元素之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认定的抗癌、防癌物质。已知人体内40多种疾病与饮食中缺乏硒元素有关。平鲁红山荞麦中硒元素含量居同类产品之首。

(4)独特的维生素:荞麦维生素有独特之处,荞麦粉维生素E中r_生育酚含量最多,说明它抗氧化能力强,不但对不妊症有疗效,对防止老年细胞再生有效果,还能保持增强运动的持续性,对动脉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糖尿病等几乎所有的成年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过氧化脂质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期疗效。VE在人体中具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对所有中老年

疾病有防治作用,尤以冠心病防治效果显著。VPP是维持脑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开发语言能力的重要物质,是制造神经末梢和传递神经冲动化学物质的主要原料。荞麦还富有其他谷类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芦丁(VP)是黄酮类物质之一,是一种多元酚衍生物,基本结构是2-1色原酮,芦丁是桷皮素-3-0-芸香糖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止咳、平喘、祛痰、扩张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血压及脑溢血的辅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每天食用2两疗效粉就相当于食用100-150片20毫克量的芦丁片。

(5)种类齐全的微量元素:荞麦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钾、镁、铜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大米高2-4倍;镁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高4倍、比大米高3倍多。荞麦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肝、增强肾功能、造血功能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强体健脑、美容、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的正常运行,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平鲁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荞麦主产区,红山荞麦1995年获第三届国际农业博览会银奖,1985年获山西省杂粮展销会银奖。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法国前总统蓬皮杜上世纪70年代访华时指名食用红山荞面。荞麦系列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小米、芸豆等杂粮。

平鲁荞麦加工企业依靠本地小杂粮资源优势,采用民间加工配方,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三大类产品:一类是面食系列,包括鲜面条、夹馅饼、干制龙须面、空心面、碗面、荞麦煎饼、葱花饼、灌肠、凉糕等;二类是粥系列,包括荞米保健粥,杂豆方便粥等;三类是膨化食品,包括小食品、荞豆面粥、面茶、乳粉等。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荞麦属于加工原料,一般不进行较为规范的包装、标识。贮藏条件:阴凉、通风、干燥处。运输:密封、无污染运输。

二. 浙江省 金华 兰溪 兰溪芝堰荞麦烧

兰溪芝堰荞麦烧,是兰溪芝堰村的著名土,芝堰又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酒文化的古村落,加上芝堰的地理环境,芝堰酿酒师的传承,芝堰荞麦烧以运用古老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大家的认可,所熟悉。文化历史,芝堰荞麦烧都很好的具备了,具《本草纲目》介绍有荞麦,荞麦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对我们人体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苦荞麦作为我们酿酒的原料,荞麦烧也有很好的保健人体功效。

兰溪芝堰荞麦烧酒,芝堰古村,山好,水好,自然风光清新,芝堰古老传统酿酒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酒气扑鼻,有着很好的酿酒环境。在古代时期,芝堰还有个芝堰荞麦烧的历史酒文化。“千粒荞麦,一滴酒”。荞麦酒在二千年前为彝人所创。相传西蜀诸葛亮西征,因地处沼泽,瘴疬之气弥盛,士兵多有患病,当地彝族百姓赠以自酿荞麦烧酒,酒到病除,终使其七擒孟获,收服南蛮,大获全胜。该酒后经芝堰后人由西蜀带至浙江芝堰古村一带,并迅速在当地流传,被誉为“神酒”。“芝堰”荞麦烧酒以没有脱壳的荞麦颗粒为原料制备而成,其工艺规程是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泡粮、初蒸、闷粮、复蒸的工序,其特点是:产出的荞麦酒酒香浓郁、入口绵长,具有独特的风味;其特点是既具清香型白酒的特殊风格,不上口,不口干,又有传统小曲米酒的自然风味。

至今芝堰荞麦烧还一直采用古老传统的酿酒工艺,芝堰村上的周树荣酿酒师就是芝堰荞麦烧传统酿酒的后传人,带头人,如今芝堰荞麦烧,在金华兰溪只要会喝点酒的人但凡都知道,俗话说的好“好酒不怕港子深”,周师傅说,好的酒自然会有人发展,好的传统酿酒工艺自然会有人来传承,他最大的希望芝堰荞麦烧的古老传统酿酒工艺,能更好的发扬下去,更好的让我们中华的酒文化,兰溪芝堰的酒文化延续下去。

三.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山西一根面

“一根面”也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山西著名的面食,是山西人过生日必定要吃的。其特色在于“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面条顺溜滑爽、柔韧弹牙、越嚼越有嚼头!一根面的精髓在于吃的是面条本身的味道而不是调料的味道!即使不加调和(面卤),味道也是鲜美无比!一根面的吃法也很讲究:必须夹住一根长面从头吃到尾,如果大夹大夹的往嘴里塞,是绝对品不出味道的!

四. 山西省 阳泉 城区 山西过油肉

过油肉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过油肉”在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而山西过油肉从选料到制作上都与众不同,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山西过油肉据说是全国第一届烹调比赛的金菜式,除了传统的用精选瘦肉经过上浆、拉油,配天然黑木耳、蘑菇、冬笋炒过,现在还有台蘑过油肉(台蘑,是对产于五台山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又称“天花菜”。)土豆片过油肉等,看个人喜好了,其实道理上还是一样的。

过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传统特色菜肴,历经代代厨师精心烹制相传至今,历史上该菜源自晋东名城平定,平定州(今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最是正宗。1957年2月经市饮食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将名厨吴万库技师制作的过油肉评为了太原十大名吃。后经名师张殿华、1、方明锁等几位名厨参加全市、全省及全国的烹饪大赛,曾获得金奖,为太原人民争了光。市场经济以来,凡是经营山西饭菜的餐馆、饭店都有过油肉这道菜。但是,可能出于某种意图,有些餐馆将过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门、面目全非,派生出什么系列过油肉,如白菜过油肉、尖椒过油肉、麻辣过油肉等等,为适应食客的需要往过油肉里配洋葱、蒜薹、干红辣椒、黄豆芽……久而久之,原来那传统的过油肉已难觅踪影了。其实,过油肉应从选料,配菜,烹调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加凸显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过油肉的做法

原料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

辅料:冬笋20克,木耳(水发)15克,黄瓜25克,淀粉( 主料之猪里脊肉蚕豆)20克,鸡蛋120克

调料:大蒜(白皮)5克,黄酱3克,香醋3克,花椒3克,小葱10克,酱油15克,姜3克,盐2克,黄酒5克,味精3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35克

烹制方法

1. 扁担肉(里脊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横放在砧板上;

2. 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转着片成0.33 厘米厚的长带片;

3. 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长6.6厘米,宽4 厘米的斜方形片;

4. 冬笋削皮,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5. 黄瓜洗净,切成与肉同样大的片;

6. 水发木耳摘蒂,洗净,大片的切小;

7. 葱去根须,洗净,切青豆大的片;

8. 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

9. 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黄酱、花椒、酱油、盐拌匀腌渍半小时;

10. 冬笋片焯一下,清水过凉放小碗中;

11. 冬笋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黄瓜片、鸡汤50毫升、黄酒、味精、酱油、湿淀粉调成芡汁;

12. 炒锅上旺火,放入猪油烧五成热时下入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拨散 过油肉所用材料,约滑5~6 秒钟倒入漏勺内沥去油;

13. 炒锅再放回火加入猪油,放入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入过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入调好的芡汁,颠翻炒匀,淋猪油即可出锅。

烹饪小贴士

1、“过油肉”一菜以油传热,因过油而名,火候对此菜最为重要,是成败的关键。操作时油温要求165℃左右,过油最佳,可使肉片达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泽金黄的效果。油温若高了,肉片粘连,外焦内生,油温低了又易脱糊、变形、肉片柴老干硬。

2、肉片深浸的时间要充足,才能确保此菜质感的风味,中途要搅拌几次使其更加滋润均匀,并加盖和用湿布盖上防止风干。

3、此菜在加热调味过程中,采取了点醋的方法调味,醋要点的适时、适度、适量,方能达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时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时机。

4、烹制此菜必须用洁净的熟猪板油,才能使菜肴发挥出应有的风味,用肥肉炼的猪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

五. 内蒙古 通辽 库伦旗 库伦荞麦

库伦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库伦荞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荞麦总述

库伦旗有着种植荞麦的悠久历史,库伦荞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品质,因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深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所含特有的芦丁成分,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成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慢性疾病人们的重要主食。库伦荞麦也以其品质优良而闻名国内外,2006年被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批准“库伦荞麦”原产地证明商标,成为全区第一个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

二、库伦荞麦的种植

库伦荞麦有大三棱、小三棱,目前主要是大三棱,该品种种皮黑灰色,粒大,三棱形,千粒重32克,植株一般高为100cm,抗逆性强,适应种植在沙壤土地上,主茎粗,分枝少,适合密植,无倒伏。一般每株3一4个分枝,分枝较高,一般距地面25cm左右,便于收割。穗状花序,花白色,每株结穗30穗左右,每穗结5一10粒,顶穗结粒50一70粒左右。

三、荞麦的营养价值

荞麦营养丰富,据分析:其籽粒含蛋白质7.94~17.15%、脂肪2.00~3.64%、淀粉67.45~79.15%、纤维素1.04~1.33%。日本学者研究报导:荞麦的营养效价指标为80~92(小麦为70,大米为50)。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对我国主要粮食的营养成分分析,荞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小麦、高粱、玉米面粉及糌粑。荞麦面粉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的组分与豆类作物蛋白质氨基酸的组分相似。脂肪含量也高于大米、小麦面粉和糌粑。荞麦脂肪含9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多,占脂肪酸总量的75%,还含有棕榈酸19%、亚麻酸4.8%等。此外,还含有柠檬酸、草酸和苹果酸等有机酸。荞麦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硼、碘、镍、钴等及多种维生素:Vb1、Vb2、Vc、Ve、VPP、VP,其中VP(芦丁)、叶绿素是其它谷类作物所不含有的。荞麦籽粒的营养成分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物质在人体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物的优质化和多样化,荞麦将作为健康食品受到人们的青睐。

荞麦食味清香,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以及日本、朝鲜、前苏联都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日本人很喜欢吃荞麦面条,全国约有五千余家荞面馆。荞麦还可酿酒,酒色清澈,久饮益于强身健体。荞叶中的营养也十分丰富,国内外对荞叶的开发和研究正在兴起,有利用干叶制作荞麦茶叶的,也有利用荞麦苗作蔬菜的。

四、荞麦的医用价值

唐宋以后的本草类书中多有用荞麦治病的记载, 《台湾使搓录》记有“婴儿有疾,每用面少许,滚汤冲服立痉。”《齐民要术》有“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毓更令镬餐出汗,虽数十年者,皆疾.又腹中时时微痛,日夜泻泄四、五次者,久之极伤人。专以荞麦作食,饱食二、三日即愈,神效。”《图经本草》有一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的记述。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出了用荞麦治疗十六种疾病的处方。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还总结了不少食疗方剂,用于脚台胶肠、疹痛痢斌刁、儿丹毒,头风畏冷,肚腹隐翩难禁等症。实践证明荞麦面食有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凉血,除湿解毒,治肾炎,蚀体内恶肉的功效;荞米粥能治烧心和便秘;荞麦制成的软膏能治丘疹、湿疹等皮肤病。近年来,随着对荞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荞麦的蛋白质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与豆类蛋白质近似;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和亚油酸占脂肪总量的80%左右;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的含量亦很丰富,其品质优于面粉和大米。荞麦不仅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含有多种药用成分,特别是富含以芦丁为主的黄酮类物质, 芦丁可防治毛细血管脆弱性出血引起的脑出血,以及肺出血,胸膜炎、腹膜炎,出血性肾炎,皮下出血和鼻、喉、齿跟出血.也用于治疗青光眼、高血压。还有治疗搪尿病及其引起的视网膜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大大增强,荞麦作为一种粮、药兼用的作物,可制作多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五、荞麦的经济价值

荞麦不仅能给人粮、给畜草、给禽料、给蜜源,还能防病治病强身健体,荞麦皮历来是做枕心的好材料,长期使用荞麦皮枕头有清热明目作用。近代研究表明:荞麦皮的灰分中碳酸钾含量约占4.6%,现在荞麦皮出口价格高于荞麦,估计多用于医药及工业上的开发研究,所以荞麦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工程大有可为。我国近年荞麦在食品、酿造、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开发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出口比原粮出口增值数倍至数十倍。

荞麦由于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被认为是世界性的新兴作物。它是小宗作物,但却能弥补大宗作物优势的不足和不具有的成分:它能种植在大宗作物不能种植的生育期短、冷凉地域和瘠薄土壤,它不仅含有大宗作物含有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大宗作物不含的而且是人体所必须成分。荞麦全身是宝,幼枝嫩叶、茎叶花果、根和秸秆、外壳米面无一废物。从自然资源的利用到养地增产,从农业到养殖业,从食品工业到轻化工生产,从食品(食药同源)到保健防病,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都有不可低估的市场前景,在特色农业中,荞麦更将显示特有的经济价值。因此,大力发展荞麦生产,变荞麦的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实现增产增收,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防御疾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库伦旗立足荞麦资源优势,组织农民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荞麦种植规模,提高荞麦单产。在推广种植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投资410万元建设了1万亩荞麦良种繁育基地,使全旗荞麦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产量达5000万公斤。其系列产品荞麦米、荞麦挂面、荞麦蜂蜜、荞麦皮枕芯等畅销国内外。该旗荞麦通过国家原产地商标认证后,真正打响了“中国荞麦之乡”品牌,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加快全旗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库伦旗依托“荞麦原产地商标认证”的品牌优势,精心打造以荞麦为主的杂粮品牌,在龙头加工企业的引领下,其系列产品拿到了国际订单,走出了国门,远销到东南亚和欧美市场。荞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库伦旗建起了荞麦深加工厂。企业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加工设备,主营荞麦及荞麦米、荞麦面、荞麦壳等产品。同时,他们还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加大以荞麦为主的种植、加工、销售力度,开始走上产业化的道路。一花引来百花香。在荞麦产业链条的带动下,该旗各个领域争相挖掘潜力,产业化呈遍地开花之势。在荞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全旗有15 个小杂粮品种通过了德国BCS 认证,目前通过企业加工小杂粮已出口创汇400 多万美元。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海拉尔东路的塞纳大酒店是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餐饮酒店,酒店以经销荞麦面食为主。从2005年开始营业,总营业面积达4600余平方米,是餐饮、住宿、康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店,每天接待达500人的客流,而且还必须提前两三天订餐。塞纳大酒店的总经理朝格图是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的蒙古族人,他从家乡来到呼和浩特市,在几年的市场摸爬滚打中,生意也越做越大,塞纳大酒店以“库伦荞麦”为特色的食品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吸引了众多呼和浩特市民及周边地区的客人驱车前来。在短短3年间,塞纳大酒店迅速走红呼和浩特,一提到“库伦荞麦”,人们便想到了塞纳大酒店。凡是来到内蒙古的外地朋友,除必须品尝蒙古族特色美食手把肉、奶食品等外,还不忘饱餐一顿“库伦荞麦”的面食。于是,在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集宁等内蒙古的大城市里,近几年来开荞麦面食馆的越开越多,有规模、上档次的就有十几家,从街边小铺变成大型餐饮店,直到进驻星级酒店,塞纳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人们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民俗专家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城市。市场的需求使“库伦荞麦”走出库伦旗,一步步走进大都市,成为都市一道靓丽的风景。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吃地道、纯正的绿色食品,“库伦荞麦”就是老百姓餐桌上爱吃的食品。

现在,库伦的荞麦黄酒、荞麦白酒、荞麦米、荞麦挂面、荞麦方便面等系列产品,不但走俏北京、天津、沈阳等国内市场,而且还走出了国门,远销到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欧美等地,真正实现了出口创汇。

六. 山西省 忻州 五台县 荞麦碗托

五台山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碗托的制法:将荞麦精粉用盐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托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不仅是待客之佳肴,还有疏通肠胃,清燥热,抻便之功用。外地人到此,无不以一尝为快。现五台县城专营此业者甚多,还有在外地高摊应市,深受食客欣赏。

七. 辽宁省 大连市 金州区 荞麦山村大樱桃

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荞麦山村位于渤海之滨,是一个三面环海,一面环山的秀丽村庄。村域面积仅有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居住着280余户人家,总人口数位801人。2000年,开始发展大樱桃这一产业,目前在这一领域成绩斐然。

荞麦山村现已建大樱桃防雨棚400余亩,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园内设有集雨水池200座,蓄水量可达70000立方米,园内道路畅通,柏油路面12公里,水泥路面5.5公里,砂石路面2公里,供游客采摘观光大樱桃园的停车场8处,标准化公厕2处,园内建有旅游服务区。该村樱桃现主要品种有沙密豆、佳红、红灯、雷尼、8--102,8—109,美早,乌克兰,三八,拉宾斯等,品种多元化。该村还成立了大连金荞果树专业合作社,建立更成熟的运行模式。采摘园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连续3年作为大连市大樱桃节主采摘园之一。2010年6月10日,沃尔玛在荞麦山村举行了揭牌仪式建立大樱桃采购基地并签订协议。麦山村的大樱桃已销售至全国各地甚至远销至海外。

八. 四川省 凉山 昭觉县 荞麦粑

将荞麦磨粉去壳后,可以做成煮、烧、蒸、烙、煎等各种荞粑。荞麦粉用冷水揉成团,做成直径5寸左右,一寸多厚,约一斤重的粑,放在开水锅里煮;贴在锅沿或用蒸笼蒸;埋入火塘里边烧,都可以。煮蒸的荞粑,彝语称“格觉”;烧的称“格夫”;烙的称“格饱”;烙饼熟后,再洒上冷水,压成团状,彝语称之为“格饱次”。荞麦煎饼则用温水将荞麦粉搅拌成糊状,倒入烧热的锅中,可以做成多层煎饼,彝语称为“格瓦”。荞麦粉还可做成荞麦凉粉、荞麦汤团等,彝族人可将荞麦粉做成多种多样的荞麦粑。

九.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荞麦

灵丘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食味清香,是很受欢迎的食品。荞麦食品是直接利用荞米和荞麦面粉加工的。荞米常用来做荞米饭、荞米粥和荞麦片。荞麦粉与其它面粉一样,可制成面条、烙饼、面包、糕点、荞酥、凉粉、血粑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

荞麦籽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喂养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荞麦碎粒是珍贵饲料,富含脂肪、蛋白质、铁、磷、钙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为玉米的70%。有资料报导,用荞麦粒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喂奶牛可提高奶的品质;喂猪能增加固态脂肪,提高肉的品质。荞麦比其它饲料作物生育期短,既可在无霜期短的地区直播,也可在无霜期长的地区复播,能在短时期内提供大量优质青饲料。

地域范围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及灵丘荞麦特定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灵丘县农业局研究决定,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拟划定灵丘荞麦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北部山区及部分丘陵地区,包括:白崖台乡、东河南镇、赵北乡、史庄乡、武灵镇、石家田乡、柳科乡、落水河乡等八乡镇,涉及188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3°51ˊ-114°33ˊ、北纬39°33ˊ-39°38ˊ之间。境内海拔最高点2083米,最低点938米。东与河北省涞源、蔚县接壤,西面是本省的繁峙县、浑源县,北与广灵相连。总生产面积3万亩,年生产总量45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由于自然条件和气候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土壤分布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以下4个土类:褐土地处褐土向栗钙土过度的交接地带。褐土广泛分布于唐河二级阶地、黄土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其特点是,除石质山区为沙页岩、花岗片麻岩、石灰岩风化而形成以外,一般都是在富含碳酸盐的第四纪黄土及黄土沉积物上发育而成,疏松多孔,结合力差,易被冲刷,且又处在褐土向栗钙土过度地带,成土作用时断时续,发育不完整,剖面的形态特征不典型。大部分剖面下部钙积现象较明显,有假菌丝的钙积层,粘化现象

不明显。其面积为336.99万亩,占总面积的89.73%,是主要的农业土壤。棕土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缓坡平台之上。形成的气候条件是季风区山地高寒湿润气候。形成的生物条件是,在远古为森林,后由草本植物所替代,植被由黄花,竹节草、莎草及台辞等组成。枯枝落叶和植物残体分解缓慢而大量积累,周而复始,长期停留在生物循环中,这层疏松的有机物,截拦和积蓄了大量的降雨,使土壤常年保持相当的水分,盐基大部分被淋洗下去,土壤呈微酸性-中性反应,土体大部有铁、锤等胶体的淀积。其面积为1.57万亩,占总面积的0.38%,是放牧的理想场所。山地草甸土分布于东北部的甸子山、凤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及缓坡处,是在高寒湿润和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依附优越的地形环境形成的。其特点是,剖面疏松匀,为壤质。表层有呈灰褐色的腐殖质层,最表层为海绵状,有真菌丝存在。土壤中吸收性复合体缺乏盐基,呈微酸性-中性反应。其面积为3745亩,占总面积的0.09%,是季节性放牧的优良牧地。草甸土分布于唐河两岸以及南山河谷阶地上。这类土潮湿,地下水位高,生长喜湿的草本群落和灌木水柏枝等。面积为10.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PH值在8.0-8.5之间,呈弱碱性。土壤有机质平均1.0g/kg,土壤全氮平均0.5g/kg,有效磷平均12mg/kg,速效钾平均为110mg/kg,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地貌:中部太白为巍山突兀而起,唐河横贯县境东西。两岸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盆地,四周群山环抱,峰峦重叠。赵北河、梭沟河、泽水河、塌涧河、大东河横穿北部地区汇交于唐河,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丘陵景观。东南部山大沟深,峰峦起伏,悬崖峭壁,保护范围内中部平川区,面积189.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北部丘陵区,面积754.8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7.6%,北部土石山区,面积435.2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共有大小山峰230余座,沟壑2000多条。

(2)水文情况:全县河流多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可分为2系10河,均属海河流域。

唐河水系。主干河唐河发源于浑源县抢风岭,从蔡家峪村入境,流经东河南、武灵、落水河、红石楞4个乡(镇),横贯全县,县域内长52公里,东至下北泉村,在河北省涞源县汇入大清河。在县境内主要有赵北河(长38公里)、华

山河(长25公里)、塌涧河(长21公里)、大东河(长33公里)、招柏河(长22公里)、上寨河(长15公里)等六条支流汇入唐河,其次由梭沟河、泽水河汇入。唐河为最大河流,年径流量2.7亿立方米。

三楼河水系。三楼河发源于太白山脚下的东岗村,流经原银厂、白崖台、三楼3个乡,县境内长54.6公里,南出花塔村入河北省阜平县沙河。汇入三楼河的还有独峪河(长34公里)。下关河虽不汇入三楼河,但也流入河北省阜平县沙河,与三楼河同属一系。下关河发源于上寨镇的青庄,流经下关全乡,县内长40公里。三楼河水系多属常流河,年径流量为0.9亿立方米。

两水系,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流量变幅较大。春季干旱,河水大减,有时甚至断流,汛期多降暴雨,山洪迅猛,水带泥沙,可引洪灌溉。

全县有115公里长的沟道1074条,其中611公里长的有103条,12公里以上的有9条。这些沟道大部分属季节性水道,一般只在暴雨后流洪水,且水势汹涌咆哮,较难利用。

唐河两岸的平川区及黄土丘陵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储量1.1亿立方米,埋藏深度在120-200米之间。土石山区地下水较多,多聚集在河道内,一般埋藏深度2565米。石山区地下水大部分蓄积在河道内,埋藏深度达120米。

(3)气候情况:灵丘县地处暖温带向中温带过渡的中间地带。在西北寒流与东南季风的交互作用下,加之境内地形复杂,各区域间相对温差较大,形成了特有的气候特色,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雨热同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冬季漫长少雪。温度:全年平均气温7℃。夏季凉爽,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1.8℃,适宜作物生长发育。高温危害较少,高于35℃的温度二、三年出现一天。冬季寒冷,不利于种植越冬作物。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10.1℃,年较差为31.9℃。无霜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平均气温10℃以上才能活跃生长,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持续期称为作物生长活跃期。全县无霜期累年平均为150天左右,平川区无霜期为150天,北山区无霜期为110天(柳科乡)-120天(赵北乡);南山区无霜期为160天(红石塄),我县作物生长活跃期一般始于4月27日,终于10月2日。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887.3℃。累年各月平均,日较差最大的为5月份16.1℃,

最小的为8月份11.4℃,全年为14.3℃。白天温度高,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夜间温度底,减少了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中部平川区历年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北山区410毫米。年降水量变差大,灵丘最多降水年是1956年的658毫米,最少降水年是1984年228毫米,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430毫米,相当于年平均降水量。风向风速:因受季风和地形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风向的日变化较明显,受同一性质气团控制时夜间或白天也有转风现象,年平均风速2.2米/秒,最大风速为21米/秒,次大风速为18米/秒、16米/秒。一般年份,4月份风速最大,8月份风速最小。风力一般为4-5级,冬、春两季风力较大,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16.2天,最多年29天,最少年2天。大风多出现于4月、5月,占年均大风日数的44%;8月、9月大风天气最少,只占0.38%.夏季伴随雷阵雨天气也会出现7-8级或8级以上大风,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4)人文历史情况:据《汉书》记载:“……后诸郡多种。滑细如粉,亚于麦面,风俗所尚,供为常食。……,然中土南方农家亦种,但晚收。……实农家居冬之口馔也。”这意味着我国在十三世纪以前,荞麦在北方和南方都有种植。并且成了某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不仅在北方荞麦已经“供为常食”,而且在南方也成了“农家居冬之馔”。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初步确定,我国荞麦栽培的开始时期不迟于西汉,即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经过西汉、魏、晋、南北朝的逐步发展,南北方都有荞麦栽培,但在北方种植为主,并在北方一些地区成为主食。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荞麦耐旱耐瘠,适应性强,地力消耗大。应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种植。但不宜连作,忌碱性较重的土壤,以土质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为宜,最好选择在豆类、马铃薯和中耕作物之后。要求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适宜本地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广、优质、丰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黑丰一号作主干品种,筛选去杂去劣,后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

(3)生产过程管理:精细整地:荞麦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应尽可能抓好耕作整地这一环节。播种:时间6月15日-7月5日(夏至前后);方法,机播或犁开沟、手撒籽;深度,1.5-2寸;亩留苗2-2.5万株,播种量每亩5-6斤。增施肥料:荞麦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入草木灰100-200斤,磷酸二铵10斤,并加入适量优质有机肥作种肥,能显著提高产量。开花至结实期,亩用0.5千克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60千克喷施1-2次。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中耕:苗期结合定苗浅锄一次,现蕾期中耕一次。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

(4)产品收获:荞麦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以植株全株子实有2/3变黑,1/3处在乳熟期时,为最佳收获期,应及时收割堆放,促使其后熟。为减少落粒损失。收获应在清晨至上午11时之前进行,种子水份含量14%以下时及时入库。

(5)生产记录要求:应详细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荞麦,变称鞑靼荞麦(F.tataricum),属蓼科荞麦属,是三种荞麦(甜荞、荞麦、有翅荞麦)的一种,茎直立,茎杆高大,棱角明显,少分枝,质软。叶阔戟形,子叶小,绿色到深绿色,翰叶较圆。总状花序,不集生,有疏花,花小,多黄绿色,无香味,自花授粉。瘦果较小,呈三棱短圆形,棱角钝而作波状,表面粗糙,呈色灰褐色。

荞麦子实由果皮、种皮、胚乳和胚四部分组成。果皮厚占全粒重的25-30%;种皮很薄,紧附胚乳,呈黄绿色;胚很发达,占比重很大,被胚乳紧密包围,位于子粒中央,薄大而扭曲,黄断面略呈S型。荞麦立秋前播种,其粉所制食品颜色发绿,原产于印度,我国有野生和栽培两种。灵丘荞麦千粒重在19.5克,容重在712-720g/Kg左右。

荞麦麦营养成份与其他的主要粮食相比,其蛋白质、脂肪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维生素B2高于大米、玉米粉2-10倍,芦丁和叶绿素是禾谷类粮食

所没有的,至于无机盐、微量元素等,也都不同程度不同高于其他粮食。特别是氨基酸、苦味素和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都高于小麦粉和大米、玉米和黄豆。

(1)优质蛋白质:荞麦粉的蛋白质既有水溶性蛋白,又有盐溶性球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50%以上,这与一般谷类粮食的蛋白质组成不大相同,相反却接近于豆类。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荞麦中却非常齐备。此外,荞麦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还含有成年人和儿童必需的组氨酸和精氨酸。荞麦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适当,与鸡蛋(最接近人体需要的平衡的必需氨基酸)相比最接近,其他小麦粉、玉米粉、黄豆粉等都不及荞麦粉。另外,国家宵作物品种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表明态度:荞麦中的除8种氨基酸外,有解除疲劳作用的天冬氨酸含量也比较高。

(2)易消化吸收的糖:荞麦胚乳中大部分为淀粉(糖),形成多角形的单粒体,定数同大米淀粉相似,但是与其他谷类粮食淀粉相比,荞麦粉最易为人本消化。

(3)丰富的硒元素:硒是人体内必需的极其重要的微量元素,有“生命”的厅效元素之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认定的抗癌、防癌物质。已知人体内40多种疾病与饮食中缺乏硒元素有关。山西荞麦中硒元素含量之高比较罕见。如果中国荞麦种植资源中包括山西部分山西荞麦麦硒含量为中国荞麦麦5倍;如不包括山西部分,则山西荞麦硒含量为中国荞麦麦9倍。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山西荞麦的富硒特性更显突出。

(4)独特的维生素:荞麦维生素有独特之处,荞麦粉维生素E中r_生育酚含量最多,说明它抗氧化能力强,不但对不妊症有疗效,对防止老年细胞再生有效果,还能保持增强运动的持续性,对动肪硬化、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糖尿病等几乎所有的成年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过氧化脂质引起的疾病有一定期疗效。VE在人体中具有防氧化、抗衰老作用,对所有中老年疾病有防治作用,尤以冠心病防治效果显著。VPP是维持脑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开发语言能力的重要物质,是制造神经末梢和传递神经冲动化学物质的主要原料。荞麦还富有其他谷类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芦丁(VP)是黄

酮类物质之一,是一种多元酚衍生物,基本结构是2-1色原酮,芦丁是桷皮素-3-0-芸香糖苷,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有止咳、平喘、祛痰、扩长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的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血夺及脑溢血的辅助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脆弱引起每天食用2两疗效粉就相当于食用100-150片20毫克量的芦丁片。

(5)品类齐全的微量元素:荞麦麦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十分丰富,其中钾、镁、铜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大米高2-4倍,镁的含量最高,比小麦粉高4倍,比大米高3倍多。荞麦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肝、增强肾功能、造血功能及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强体健脑、美容、提高智力、保持心血管的正常运行,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灵丘县为“国家优质荞麦生产基地”。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本地还盛产莜麦、豌豆、黄芪、小米、绿豆、胡麻等杂粮,灵丘县已经成为优质杂粮生产基地。

灵丘县荞麦加工企业依靠本地小杂粮资源优势,采用民间加工配方,结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开发出以荞麦为主的小杂粮系列产品,产品主要有荞麦精粉、荞麦营养面、荞麦银耳面、荞麦降糖茶、荞麦即食糊、无糖荞麦露、荞麦米茶等多个产品,利用荞麦加工出的附产品(糠皮)又开发出了荞麦枕、荞麦座垫、荞麦褥等,产品销往北京、杭州、太原、大同、朔州等大中城市,并远销海外,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荞麦属于加工原料,一般不进行较为规范的包装、标识。贮藏条件:阴凉、通风、干燥处。运输:密封、无污染运输。

十. 河北省 邯郸 武安 荞麦灌肠

荞麦灌肠武安自古有之,河渠村的灌肠最有名。用荞麦面和面,和成稀糊涂状,然后在笼屉上铺上布,把稀荞麦面放在一个特制的坨子里蒸,蒸好后切成宽约3厘米,长约5厘米的带棱的薄片儿,放在平底锅上煎(煲),锅底先放些油,以前放驴油,有“驴油煲(煎)灌肠”的说法,现在主要是用花生油,棉籽油,煎锅周围放一铁圈,煎好的就夹到铁圈上。吃灌肠时必须沾蒜沫儿,没有蒜沫儿不出味儿。煎灌肠街头小摊随处可见。其口味香软,口感极佳,是武安地道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