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九江特产直播礼盒装 九江特产礼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九江特产直播礼盒装 九江特产礼品更新时间:2023-07-29 19:43:20

一.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九江双蒸酒

九江双蒸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着悠久历史的九江双蒸酒,在南海内外都是知名品牌。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历史价值和地方特色的知名产品,如何保护和促进发展,既推动南海区域品牌产品规范化和文化传承,又推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十分值得思考的话题。九江酒厂采取措施,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做法,无疑是值得赞赏和支持的。

九江双蒸酒——广告唱到街知巷闻,是酒类中的万宝路。

九江双蒸酒始创于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经有差不多200年的历史。两个世纪以来,承集数代九江先辈的辛劳与智慧,九江双蒸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酿造技艺。它主要以大米为原料,用大米、黄豆制成酒曲,采用续添蒸饭、再度发酵、冷却馏酒、斋酒贮存、陈肉酝浸、精心勾兑、过滤包装的方法酿造而成,具有“玉洁冰清、豉香纯正、醇滑绵甜、余味甘爽”的独特风格。

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在南海九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借助西江河畔适宜的局部气候、清冽的水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九江人民酿造出适合岭南气候条件下饮用的优质米酒。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来南海九江酒业的专业发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业、商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岭南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更见证了华人海外图存的艰难历程。

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与中国其他传统技艺一样,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独创精神。这种精神随着九江双蒸酒从未间断的内销与出口,建立起跨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这奠定了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具有珍贵的历史、科学、人文、民俗、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1952年,九江镇12个酒坊组成联营社,成为九江酒厂的前身,并成为九江双蒸酿造技艺的唯一传承单位。发展至今,九江双蒸酒年产量4万多吨,畅销于省港澳、广西、海南甚至欧美唐人街。

九江双蒸酒

九江双蒸酒产地范围为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现辖行政区域。

九江双蒸酒企业生产标准:Q/JJ0011S-2013《九江双蒸酒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二.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油炸豆腐

油炸豆腐是九江民间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食品,鲜香可口,很受欢迎。一般用料是:豆腐、猪脚、酱油、大蒜、辣椒、短黄豆芽、茴香等。制作方法,先将豆腐切成三角型小块(厚薄适中)放在热油中炸,等二面金黄时捞起,然后氽入汤中,再加入猪脚、豆芽以及姜蒜、辣椒等配料,煮沸入味后捞起,吃起来鲜、香、润、辣。

从前生意人肩挑小担,沿街叫卖夜宵,食客需要就立即加工(豆腐是事先炸制好的),而且根据食客的要求配制口味。这种风味独特的油炸豆腐,很象江浙一带的煮百味(豆腐皮)。食而不腻,味道爽口。

三.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三杯石鸡

三杯石鸡是庐山传统地方菜肴,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以三杯调味品将鸡焖烂熟透,故名三杯石鸡。此菜酱红,原汁原味,浓香透鼻佐酒下饭皆宜。三杯石鸡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有补养胃气、滋阴降火、利尿消肿之功效。阴虚火旺、浮肿者食用更佳。

四.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四都早熟梨

四都镇不仅是一个旅游风景区,还是一个万亩水果之乡,尤其是东岭石林中,春天是一片桃红梨白,夏日是一片绿荫世界,秋天是收获果的季节。

五. 江西省 九江 濂溪区 赛酒

“赛酒”系列产品是以优质大米、糯米、高粱为原料,采用中温大曲,经糖化、发酵、老酵陈酿数年后,由高级调酒师精心配置而成。工艺独特、风格清雅、老窖浓郁、清澈透明、纯甜甘爽、余味悠长,比显江南米酒特色。 该系列产品在’99江西食品展销洽谈会上荣获“省优产品”称号,在2000年中国庐山国际旅游文化节名优产品展销会被评为二等奖,在九江市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获“优秀产品”奖。( 九江)

六.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糟鱼

据史学家考证,传统糟鱼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鄱阳湖口与长江交汇地区,故称"湖口糟鱼"。湖口糟鱼,自明朝万历年间,曾是湖口地方贡品被选送朝廷。产品选用亚洲第一大无污染的淡水湖--鄱阳湖所产鲜鱼为源料,经传统工艺糟醉而成。滋味醇和,咸鲜适口是旅游休闲,居家迎宾馈赠朋之佳品。

湖口糟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据湖口县志记载,从明朝万历年开始,湖口糟鱼就是选奉朝廷的贡品。

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湖口县,盛产鄱阳湖淡水鱼,鱼类品种多达180余种,湖口糟鱼主要是以鄱阳湖产的青、草、鲤鱼等为主要原料,配上精制的糯米水酒,糯米酒糟、白糖、小磨麻油等辅料。采用刮鳞剖鱼、洗鱼盐腌、晾晒烘干、切块糟制等十多种传统手工技艺制做而成。湖口糟鱼分生熟甜辣,看鱼色深黄中略带褐红、闻气味芬芳溢醉气、尝味道清淡中带酥,甜中含鲜、热吃不腻,冷吃不腥,是居家迎宾、席宴美肴、馈赠亲朋、佐餐佳品。

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湖口糟鱼得以流传下来,至公元1886年,湖口县凰村乡潘长发为制作糟鱼第一代艺人,第二代潘友根、第三代戴金炎。

湖口糟鱼以鄱阳湖盛产的青、草、鲤鱼为主要原料,配以精酿的糯米酒糟、小磨麻油等辅料,采用剖、洗、切块鲜鱼,烘干糟腌等多种传统手工技艺精制而成,糟制鱼分生、熟两种,熟糟鱼开包即可食,而生糟鱼还必须蒸烹。腌制糟鱼呈黄褐色,气味芳香,口味分咸、辣、甜、酸等,热吃不腻,冷吃不腥。

据县文物管理所考古资料证实,在下钟山泛舟岩商周文化遗址中,发现捕鱼用的各种陶网坠、酒器和腌制糟鱼用的陶罐等。上轮县志记载,从万历间开始,湖口糟鱼是选奉朝廷的贡品。可见湖口糟鱼历史悠久、工艺上乘、别具风味。经科学分析测定,湖口糟鱼含高蛋白、低脂肪、糖、钙、铁、核黄素及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居家迎宾、馈赠亲友、旅游野炊之佐餐佳品。

2008年6月,湖口糟鱼被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双井绿

双井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井绿是江西九江修水的。

双井绿

修水县茶叶协会

11213800

八.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郎菜

郎菜:郎菜自然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其叶细`茎小`味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糖类`粗纤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B1`B2等。常食能降压平喘,利尿除脂。并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是不可多得的高级绿色食品。

九.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三石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活在庐山山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它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美如鸡故而得名。庐山石耳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石鱼生长在庐山的峡谷溪流中,体小,长而略扁,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因而遐迩闻名。此菜突出庐山三石的珍贵,营养极佳。富含高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有清热解毒行水利尿、养胃益肺之效。

原料

主料:净石鸡茸300克,鲜石鱼茸20克,鲜石耳80克(庐山产);

辅料:肥膘茸100克、鸡蛋清10个、生粉20克、庐山白菜2斤;

调料:葱姜汁各5克、绍酒5克、精盐、味精各4克、文蛤精5克

制作方法

1、将石鸡茸、肥膘茸、石鱼茸调味上劲,加入蛋清1个,生粉5克调制成馅;将余下的蛋清用平锅烙成蛋皮;将石耳表面洗涮干净蒸好;在蛋皮上撒上少许干生粉,铺上石耳,再抹上馅心,从两边向中间卷成如意形,上笼蒸5分钟左右至熟出笼切成小段,均匀地摆放在扣碗中,上笼待用;

2、将白菜洗净修好,用大油盐水沸时下锅焯熟捞起,均匀地摆在大圆盘四周;将三石卷反扣于放了白菜的盘中,淋玻璃芡即可上席。

文化背景

如意三石是庐山历代厨师的经典之作,1959年和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八届八中全会和九届二中全会,有幸被抽调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炒菜的九江名厨们为表达对领袖们的敬意,用心的做好了每一道菜品。此间有厨师把庐山的石鸡、石耳、石鱼制成如意形,寓意领袖们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周恩来总理食后赞不绝口,故此菜被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九江一道地方名菜,也备受游客赞赏,曾有多名烹饪大师凭此菜在省内外荣获大赛金奖。

十. 江西省 九江 浔阳区 九江小笼汤包

小笼汤包各地都有,可九江的汤包却有自己的风味特色。它油而不腻,柔软可口,带汤的肉馅分外鲜香。九江汤包历史比较悠久,是比较普遍的大众食品。每天过早,许多老人都会要上一碟酱油醋,一笼汤包四至六个不等,另加一碗稀饭,边吃边喝,年青人三五成群要上几笼(一笼10个),边吃边聊,透着悠闲的享受和情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