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林牛巴特产介绍视频 广西玉林十大特产零食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林牛巴特产介绍视频 广西玉林十大特产零食排名更新时间:2023-08-09 23:14:46

一.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玉林大蒜头

玉林大蒜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福绵圩,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大北路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玉林)

二.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炒米糖

炒米糖黄中带亮,颗粒均匀,状如蜂蛹、软硬适中、香甜酥脆。其传统制作方法如下:

1、选料。选用颗粒大、粘性大、无杂质的糯米,筛去碎米后,用清水泡浸一 夜。

2、拌糖笼蒸。把泡浸的糯米取出,漏干,置竹箕上,倒进适量的米糖,充分拌匀,置蒸笼中,以文火蒸,待米熟透即取出,晾干。

3、碓臼熟米。把筛去米糠、各自分散、略带弹性的熟米,拌以花生油适量,堆放12小时后,分批用碓臼,臼时要不断把底部熟米翻到上面,直至熟米全被全臼扁为止。

4、爆米花。先把备好的匀砂适量,倒进铁镬中,以猛火炒红,再放入适量扁熟米混炒,待全部爆成米花后,取出,再继续放入扁熟米。

5、熬煮糖油,用黄糖或白糖均可,按米花的重量投放适量的糖,加水,放进一些姜块,以慢火熬制,浓缩,待糖油几次泛起白泡,用筷子能粘起糖油,滴入冷水中凝成球状为最佳浓度。

6、成型。先在竹箕内堆放好米花,迅速把已煮好的糖油浇进堆中,接着以最快的速度把米花与糖油拌匀,以竹筒或他物压平,待散温凝固,用刀切成小块,移放瓦钵(或铁箱)中,密封保藏。 解放后的70年代至80年代,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米花糖逐年减少。因为这种制作工艺复杂,现在有一种爆米机能把传统炒米糖的浸米、笼蒸、臼扁米、爆米花的工艺并为一次,爆出米花体积大,粘米可代替糯米,但没有传统炒米糖那种干香酥脆的独特风味。80年代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每年春节前,玉林市食品商业单位和一些个体工商业户都仿照传统工艺,制作大批白散、炒米糖投放市场。城中居民多从市场选购。但农村的家庭多数仍自己手工制作。

三.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黄瓜皮

博白生晒黄瓜皮被列为博白客家“十大小吃”之一,是传统天然食品,其口感脆嫩、咸淡可调、食法多样、原瓜香味、清爽可口开胃,是博白客家美食的一绝,深受区内外食客的青睐。黄瓜皮制作工艺简单,只使用生盐一种配料,利用传统的配料秘方、腌制手法和生晒技巧,一般的加工工序是以本地产的黄瓜作为原料,先用清水将生黄瓜洗净,然后对半剖切,生晒半日至柔软后,置入桶内用生盐腌制,用盐比例为50公斤黄瓜配2公斤盐,并用巨石压一个晚上,之后摆在楼顶或地面晾晒半天,最后成品的黄瓜皮只有生黄瓜的3-6成。以博白本地黄瓜加工出的生晒黄瓜皮享誉区内外,成为各地客商争相抢购的“咸菜宠儿”。

四. 广西 玉林 容县 玉林龙眼

中国龙眼以福建、广东、广西栽培最多,其中广西玉林出产的龙眼最为著名。据说,中国龙眼正是由于广西出产的品种最优,才在种名前冠以广西简称“桂”字,称“桂圆”。据古书记载,桂圆树自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时就在中国南方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玉林龙眼皮薄肉厚,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浆汁饱满,甘甜如蜜。加工后的桂圆肉,色泽鲜丽,芬芳甜蜜,是色、香、味俱佳的名贵中药材和滋补珍品。

五.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兴业黄金桔

兴业县现有黄金桔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5万吨,是广西特色名果。2009年“兴业黄金桔”荣获国家有机食品,2010年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发展黄金桔产业中,兴业县大力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黄1虫板,投放捕食螨、果食蝇诱捕器等生物防治技术和“三避”技术,不仅提高了黄金桔的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延迟黄金桔的采收期,使兴业黄金桔与其他地方的金桔上市旺季错开,水果产品远销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区和城市,名声雀起。黄金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与氨基酸,具有行气、解郁、生津消食、化痰等作用,常食金桔可提高人体抗逆能力,是理想的保健果品。

六. 广西 玉林 容县 石锅鸡

石锅选用天然的-石雕琢而成,-石中蕴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食用石锅烹饪的鸡、鱼等生鲜食品,对人体有防癌强体之功效,且风味独特。

寻找新口味:石锅鸡 石锅鱼

七.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鸭塘鱼

鸭塘鱼

北流鸭塘鱼是广西地方五种名菜之一。鸭塘鱼指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凉水井村鸭儿塘所产的软骨鱼。该塘放养鲫、鲮、鲤、草等鱼,均为软骨,主要是由于该池塘附近有数股清泉注入塘内,常年不竭。泉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于鱼类生长的微量元素。有部分元素对鱼骨有特殊的软化作用。该鱼有较长的养殖历史,清代曾作为贡品。

八.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紫衣香蒜

紫衣香蒜

玉林大蒜头,又称玉林紫衣香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被列为广西土品,销路广,出口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产地集中在仁东、仁厚、福绵、大平山等地。

玉林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蒜农把收获的大蒜头连苗晾干,扎成小捆,挂在厨房中烟熏,使它能久贮、防虫、不变味。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多集散于福绵圩,由船埠运经北海,远销东南亚。

解放后,大蒜头种植有较大的发展。每年春夏,大蒜头收获后,多在仁东圩、玉林大市场和大北路农贸市场集散。50年代至70年代,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为抢手货,产品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年平均种植1.27万亩,产量5744.1吨。1990年种植1.32万亩,总产量6864吨。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之功效。大蒜头还是常用的调料,在煮瓜、菜、鱼、肉时,放入几瓣,芳香可口。

九. 广西 玉林 博白 凤山杨梅

广西博白县凤山镇四月盛产的杨梅,酸甜可口,有助于消食、消滞功效,做成杨梅干又是一种旅游佳品。还可以做成可口的酸梅汤,杨梅酒,美味又健康!值得一试!

十.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玉林八角

玉林八角

玉林之一八角(其形有八个角,故称之),又称大茴香。八角树为木兰科常绿乔木,整株发散香气,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八角树高5米至10米。每年在2月至3月开花8月至9月结果。八角树性喜温暖气候、土层浓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峡谷地土壤。八角果实、枝、叶提炼出的茴香油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如牙膏、香皂、名酒、啤酒、糖果的生产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