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苏州土特产 苏州都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苏州土特产 苏州都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3 08:22:35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母油鸡

母油鸡又称熝锅油鸡,是苏州的传统名菜。油鸡选用肥壮的“四黄”新母鸡,用玉梁、桂皮、八角、小茴香、山奈、姜黄等配料,精细制作而成,食用时淋上油卤,用酱油蘸食。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万三糕

周庄的万三糕已有数百年历史。镇上邹氏家族继承祖业,生产各式糕点,因用料讲究,品种众多,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费者青睐。邹氏先世早在明初就开设公茂茶食作坊,逢年过节,其邻巨富沈万三家常订购大批糕点赠送和招待亲朋好友,后被传作“万三糕”。邹氏茶食作坊随之有名。

                  
改革开放后,周庄大力发展旅游业,万三糕成了传统的旅游食品。越做越精。从品种选料,工艺流程和规格质量都不断革新。现在不但生产传统的万三糕和全福贡酥,还根据季节变化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生产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带糕、薄荷糕、椒盐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层糕、步步糕等20多种系列糕点。糕米全用上等长粒糯米,经烘炒粉碎后,按祖传配方加料,成型后,蒸糕、烘糕讲究火候,人工刀切,从投料到成品包装先后有八道工序,万三糕最宜老人和儿童食用,目前万三糕已成为旅游者的理想食品。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碧螺虾仁

在苏式菜肴中用河虾制作的菜颇多,如油爆虾、盐水虾、碧螺虾仁等等,其中螺虾仁为吴门传统名菜。

碧螺是指洞庭东、西山碧螺春茶叶。碧螺虾仁用新碧螺春的清香茶汁作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入口后不仅有河虾的鲜味,而且有名茶的清香,别具韵味。上桌时如以茶叶点缀围边,则色香味俱全,益臻苏州菜肴特色。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宋锦

宋锦,是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的锦缎。苏州宋锦有“锦绣之冠”的美称,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齐名。

据西汉《说苑》一书记载:“晋平公使叔向聘吴,吴人饰舟以送之,左百人,右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由此可见,早在2000多年以前苏州就有织锦了。到了宋代,江南丝织业进入全盛时期,苏州也出现了一种非常细薄的织锦新品种,是理想的书画装裱材料。从宋代留传下来的锦裱书画轴子来看,宋锦在当时已有“青楼台锦”、“纳锦”、“紫百花龙锦”等40多个品种。苏州宋锦最初是专供装话书画之用的。后来随着中国织锦艺术的不断发展,宋锦也逐渐形成了用途不同、风格各异的三个大类,即大锦、台锦、小锦。大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品种。常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和装潢高级礼品盒。合锦,常用于装裱一般书画的立轴、屏条等。小锦,包括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三种,多用于装横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

宋锦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

宋锦起源于宋代,发源地在中国的苏州,故又称之为“苏州宋锦”。宋锦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它是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宋高宗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及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

宋锦的分类宋锦属于织锦类工艺品,工艺复杂品种繁多。主要分匣锦、大锦及小锦三类。大锦是宋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种,它的质地厚重图案精美,多使用金银线编织。作品美观大气,适合于制作各类书画装饰品。小锦质地柔软而坚固,一般使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用小锦来制作服饰高贵典雅尽显身份,在近代非常盛行。而匣锦则更多的用于制作一些仿古的作品,如仿古的屏风、名人的书画、高档场合以匣锦的点缀来突出古典的氛围等等。姑苏宋锦与南京云锦、成都蜀锦并列为中国三大名锦。指具有宋代织锦风格、用彩纬显色的纬锦。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纹样组织上,精密细致,质地坚柔,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而不乱,富有明丽古雅的韵味。宋锦的品种分大锦、合锦、小锦三种。苏州织锦始于五代,到了宋代已发展得相当兴盛。特别是宋高宗南渡以后,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地区,为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饰的需要,在苏州织锦0现了一种极薄、极细的的供装裱书画品种。其中有“青楼台锦”、紫百花龙锦”、“柿红龟背锦”等40多个品种。这些美丽的织锦与书画一起被保存了下来。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南宋时已有紫鸾鹊锦、青楼台锦等40多种。宋锦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面经用本色生丝、底用有色熟丝)三种色纬(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的纹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配色典雅和谐。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古钱套、席地文四方连续的图案,朱雀等动物图案,百吉等字形图案最为常见,适合于服装和装潢书画之用。

宋锦的用途宋锦不仅具有不菲的鉴赏收藏价值,还有个很大的优势,它解决了任何丝绸类手工艺品都无法达到的实用性问题。通常在我们感念中艺术品只能小心翼翼的用画框装裱展示,那与一般的书画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宋锦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实用性,质地非常坚固,可以适用于任何所能想到的用途,因为它可以反复的洗涤。结合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现代的审美观念,胜百杰成功的将宋锦应用到了商务礼品、家庭装饰、工程装饰、家纺系列、男女服饰及仿古艺术品等众多领域。宋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非常广泛。胜百杰多年来在秉承传统宋锦工艺的前提下充分融合了现代审美需求,与诸多知名企业强强联手合作开发出大量的实用型宋锦手工艺品。

工艺特色宋锦织造工艺独特,经丝有两重,分为面经和底经,故又称重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大锦组织细密、图案规整、富丽堂皇,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合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和一般礼品盒。小锦为花纹细碎的装裱材料,适用于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等。其制作工艺多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经三纬,经线用底经和面经,底经为有色熟丝,作地纹组织;面经用本色生丝,作纬线的结接经。纬线三种;一纬纹与地兼用,二纬专作纹纬,分段换色织造。其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其间饰的团花或折技小花,规整工致。几何纹有八达晕、连环、飞字、龟背等。色彩多用调和色,不用对比色。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纱、三种色纬织成。常在格子藻井等几何纹框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宋锦主要用作书画装饰和-服装。 近代也生产结构简单的盒锦(小锦),是纬二重小提花织锦,多用环形和万字形花纹。宋锦又称“宋式锦”、“仿宋锦”。现代以苏州所产著名,有“大锦”、“合锦”、“小锦”等品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宋锦的鉴别辨别缂丝及宋锦真伪有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图案看上去应有强烈的层次感,但手感却是很平滑的,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至于上等的精品要从几个方面观察,1、观察整幅作品的密度,越是紧密的,做工越是精细。2、看看色彩图案是否失真。3、仔细观察色彩的渐进过度,好的作品非常自然,很难找到明显的过度色。4、丝线的粗细,越上等的作品,丝线越细。

宋锦的保护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苏州市的钱小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五.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采芝斋糖松仁

又名松糖。产于江苏苏州。 其外形为颗粒状,大小均匀,互不粘连,粒粒带有糖刺,洁白光亮;口味清香甜美,肥而不腻。采用松子仁,包以极薄的糖衣多层。原料松子仁精选上等粒大肥嫩者,配以白砂糖、饴糖等辅料。先将松仁烘干、烘烫备用;再将白砂糖兑水,加温溶解、提浆、熬煮糖膏;然后以精巧技艺拌糖,使糖膏薄裹松仁之外,经3-5次令糖衣逐步加厚,每次糖膏的熬煮温度不同。切须谨慎细致,如轻糖松仁,须先大火、后中火、再小火,不可颠倒顺序。并经3次整理而为成品。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太湖莼菜

太湖莼菜是著名的苏州之一。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据记载: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苏州有个张志宏献上了四缸莼菜和“莼菜诗”,博得龙颜大喜,敕封张志宏为官,时人讥之为“莼官”,可见莼菜之魅力。“叶青如碧莲,梗紫如紫绶,味滑若奶酥,气清胜兰芳”。这首古诗对莼菜的色、香、味、形以及柔滑的口感作了极妥切的介绍和评价。

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风味独特。苏州太湖莼菜的收获期主要在5——10月间,新鲜的莼菜采收花圃只能存活一天左右,因此莼菜采收后须立即杀青或速冻保鲜处理,加工后的莼菜可常年销售。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七. 江苏省 苏州 昆山 周市爊鸭

周市爊鸭是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市镇的特色美食。周市爊味酱鸭,简称爊鸭,是昆山著名之一,其特点是色、香、味俱佳,有“一家爊煮,满街飘香”之誉。

周市爊鸭,源远流长,自古周市境内河湖纵横密布,芦苇荒滩众多,是野禽栖息繁衍的场所。农闲之际,农民有猎取野禽走兽之俗,销售或自煮,故流传着“自古原野飞禽集,猎取爊煮换米炊”的民谣。

周市爊鸭的做法:将鸭子宰杀去毛,开肚洗静,先用旺火烧开,再以文火闷煮,然后放入用丁香、肉桂、甘松、茴香等十余味中药配制成的老汤卤汁内浸制而成。其特点是肥而不腻,嫩而不烂,鲜味收骨,甘美无比,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老少皆宜,特别对老年人及病后虚弱者能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漆器雕刻

漆器雕刻采用天然涂料(大漆)罗甸片,各色寿、青田石,经过髹饰,精雕细刻制作而成的日用家具和工艺品,具有耐磨、耐酸、光亮平整、牢固耐用的特点。苏州漆器雕刻选料精细,造型别致,线条流畅,绘画精美,色泽曲雅,独具姑苏传统园林之风格。主要制品有屏风、挂屏、圆台、方台、凳、椅、几成套家具和各种小件旅游纪念品,并分刻漆、平磨罗甸、骨面镶嵌三个大类,产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在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北寺塔内曾展出苏州漆器雕刻厂制作的巨型漆雕屏风《姑苏繁华图》,作品由十块画面组成,高1、8米、长26米。这幅漆雕作品,采用传统的黑漆作底面,运用铲底的特殊手段,镂刻出种物体的外框,仿佛国画中的白描线条一样,然后再填入各种颜色,这样较好地发挥了雕的工艺特长,使画面更加鲜丽夺目、富有层次,从而难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姑苏历史上结婚喜庆、耕织渔牧、演戏卖艺、贸易兴旺的社会风情的繁华景象。

推荐地点: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地址:苏州西北街88号

电话:0512——67535273

九. 江苏省 苏州 张家港 凤凰山茶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总面积280亩,年生产凤凰碧螺春500kg、凤凰白茶300kg、凤凰碧芽1000kg、凤凰毫峰1500kg、凤凰翠绿3000kg,普通绿茶15000kg。近几年又陆续引进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龙井43、福丁大白茶、迎霜、龙井长叶无性系良种茶苗20多万株, 2002年被列入张家港市科技示范基地。茶场现有固定资产550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有职工35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年生产总值800万元,年利润120万元。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位于远离交通主干道和居民生活区的河阳山东南坡,无工业和生活污染,山坡土质为山地黄棕壤土,土层深厚,远离工业污染区和城镇,四周无大气及水污染源,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引来白鹭等许多珍稀鸟类来此栖息,整个茶园的风景十分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河阳山西坡为千年古刹“永庆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施耐庵曾选河阳山麓隐居于此著《水浒传》,至今还留有洗砚池、蘸水潭的遗迹,而且历史上有名的巫子门(朱元璋大破张士诚)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张家港市凤凰山茶场生产的茶叶产量高、质量好、适制性强、成品茶内质优良、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四甘、叶底匀整成朵、外形扁平、色泽翠绿,似凤凰羽毛。产品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2002年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获苏州市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全部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

十. 江苏省 苏州 吴中 苏州灯彩

元宵观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汉武帝就“结灯为山祭祀太乙”。到唐代,元宵张灯的风俗进一步盛行。唐睿宗时,在长安搭建灯楼,燃灯万盏。进入宋代,更是盛况空前,城镇上出现了灯市。因此,我国历来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辛弃疾有《元》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把灯节的景象写得十分壮观。宋代苏州灯节之盛,据《石湖乐府序》记载:“吴中风俗,尤况上元,前一日已卖灯,谓之灯市。……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奴晴,已向街头作灯市。选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服人力穷。两品争新是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影呼,夜夜长如正月斗。由于元宵赏灯风俗在苏州十分盛行,这就促进了苏州纸扎彩灯工艺的高度发展。据史书记载,宋代在杭州举行的花灯展览会上,苏州与福州制作的花灯名列茅,评为上品,蜚声海内。苏州花灯品种繁多,有罗帛、琉璃、鱼鲩、麦丝、竹缕、夹纱、料丝、鳌山。《红楼梦》中讲到薛蟠从苏州带回京师的花灯叫纱工灯,也是一种。

苏州灯彩工艺十分精巧,画面丰富多彩,绘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草,不仅光华灿烂,而且制作巧妙,如有一种“剔画彩灯”和“走马灯”,灯上设置各种故事人物,有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之类。待灯里燃起蜡烛,冷热空气对流,人物即能循环转动,颇有趣味。有一只“上桥落马灯”,灯面上绘着小桥流水人家,粗看无人,但点上蜡烛,即隐约出现一个骑马的人影,跑到桥堍,人与马又会分离,马影先过桥,然后人影随后过桥,过桥后又跨上马背,渐渐隐去,其手艺的高超,使人惊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