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黔江区农特产 黔江能带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黔江区农特产 黔江能带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8-07 21:23:52

一. 重庆市 黔江区 地牯牛泡菜

又名草食蚕、宝塔菜,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地方土,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2001年入选旅游指定商品和"消费者信得过商品"。

土家地牯牛滴溜溜

地牯牛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和黄土高原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此菜用制泡菜的方法做成,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酸酸甜甜,风味独特,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可解酒。

原料:地牯牛。

调料:香料,盐,冰糖,泡菜水。

制法:将地牯牛洗净,晾干,倒入泡菜水中,加食盐、香料、冰糖泡制3天,捞出即可食用,食时无需再添加任何调料。

据了解,地牯牛,又名草石蚕。据《本草纲目》记载,该植物味甘,富含苏水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产品肉质脆嫩,无纤维,晶莹剔透,采用民间传统泡菜制作方法并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草食蚕在全国各地都有零星种植,但是由于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质量都不如黔江的草食蚕,经加工后的系列产品色彩不如黔江的草食蚕鲜艳、晶莹透明,口感也不如黔江的草食蚕脆嫩,而且种植、加工规模也不大,没有形成品牌和产业链条,市场竞争力不强。而黔江是全国草食蚕的主要产地,草食蚕品质好。

二. 广西 河池 金城江区 金城江竹鼠

竹鼠,学名竹老鼠,鼠,又称竹馏、芒狸、猪鼠,竹狸、竹根鼠、冬毛老鼠等,属哺乳纲啮齿目竹属。因主要吃竹而得名,野生物种十分珍贵。

外形特征

体鼹型,外形粗壮似鼢鼠。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被内。尾上均匀地被有长而细软稀毛,1可见皮肤。前足较细小,爪亦短,但强壮适于挖掘。第2与第3指爪几近相等。

头骨粗壮坚实,颧弓外扩,骨脊高起,肌肉发达;上门齿特别粗大,共有16颗牙齿。其中中华竹鼠体型粗壮,呈圆筒形。四肢短小,但粗壮而具爪,是运动器官和挖洞取食的工具。尾部短小,门齿粗大臼齿短小,具有啮齿目动物的特征。

竹鼠成体长约30~40厘米,个别种类,如大竹鼠的体长可达45厘米,体重2~4公斤;趾强爪尖;全身披长毛,但尾无毛或短而稀,较鼢鼠长;体色随年龄而不同,从深色到浅色,幼体的毛色比成体的毛色深。周身均为深灰黑色。成体身体背部毛色为棕灰色并长有百尖针毛,吻部及两侧的毛色略淡,身体的腹部毛被较为稀疏,色白而暗其间也杂有闪亮的细毛,透过毛被可看到粉红色的皮肤,个别个体的足背与尾部的毛色均为灰棕褐色。

竹鼠生长较快,6月龄体重可达2千克左右。野生竹鼠以吃竹根、节芒草、嫩竹、竹笋为主,人工驯养后能吃各种秸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5月龄,体重l.2kg以上开始性成熟,6个月龄后进行繁殖,一般年繁殖10只以上。

繁殖特点

母鼠与公鼠比例保持在2:1较好,可保证年繁殖3 — 4胎。竹鼠一年四季均可发情0,种鼠配种每次发情1-3天,每日1-2次。每胎产患1 -- 6只。

母鼠0怀孕后约60天产息,怀孕后应单独饲养,经常保持舍内清洁,有干燥细软的垫草。临产前6-7天,母鼠0露出,活动减少,行动迟缓。临产前,不时发出“咕--咕--”声,分娩时,仔鼠连同胎衣和胎盘一并产出。母鼠边产边把胎衣和胎盘吃掉,吃到最后咬断脐带,并敌净仔鼠身上的羊水。分娩时间2-4小时,最快也要1-2小时分娩完毕。此时可听到仔鼠“叽--叽--”的叫声。母分娩时避免观看和用手摸并保持环境安静。母鼠产仔12小时后,开始给仔鼠哺乳。

初生仔鼠体重仅10克左右,全身无毛。房舍温度保持8-27℃,夏季气温超过30℃又特别闷热时,要用电扇吹风和向池内淋水降温。冬季舍温不能低于5℃,最好保持在15 ℃左右。

仔鼠以30-35天断奶为宜。幼鼠(指离乳后3个月龄内的竹鼠)需投喂新鲜、易消化、富含营养成分的饲料。如胡萝卜、甘薯、竹笋、瓜皮等多汁饲料,以及玉米、麦麸、干馒头等精料。仔鼠4月龄后性成熟。

物种价值

竹鼠体内含粗蛋白质57.78%、粗脂肪20.54%、粗灰分17.36%、粗纤维0.84%、胆固醇0.05%,还富含磷、铁、钙、维生素E及氨基酸、甾类,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竹鼠肉质细腻、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属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也是改善人们食物构成的一大补品。《本草纲目》:“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

竹鼠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证明,竹鼠肉具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竹鼠的胆、肝、心、脑、1、肾均可入药。中华竹鼠的油可治烫伤、烧伤等病。

竹鼠皮毛细软,毛绒丰足、色泽光润、板质良好,是制裘原料皮。中华竹鼠皮毛细软,底绒厚、是制裘衣、皮领、帽子的上等原料。尤其板皮是制上等皮革、鞋的好原料。竹鼠须是制作毛笔的高档原料。由于竹鼠集毛皮、肉、药、观赏于一身,因此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是出口创汇的高档商品。

三. 浙江省 衢州 衢江区 粉干

双桥粉干历史悠久,在衢县一直颇有盛名。近年来,双桥乡紧紧抓住粉干生产的优势,把粉干当作一个产业来抓,带动了全乡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收入。首先组建了农业龙头企业——虹康农产品有限公司。由公司实行统一进口原料、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其次兴建农产品加工园区投资约90万元搞基础建设,筑巢引凤,引进一批加工企业,其中京华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再次,注册“双虹”、“双康”两个粉干商标,开发番薯、玉米粉干丝系列产品。目前全乡有粉干加工企业17家,产量1500余吨,产量800多万元年利税近百万元,占全乡农业产值的55%。产品销往西欧和沪杭甬各大中城市,使粉干之乡美名远扬国内外。( 双桥)

四. 广东省 河源 连平 农家宴

八仙桌,八人一台。民间喜庆、婚嫁、做生日、庆满月、款待亲朋好友,都办上一桌“八盘”丰盛的佳肴来宴请客人,称“筵席八盘”。

五.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梅干菜

产地:中国广东梅州。 工艺:“梅干菜”是一种客家乡土菜。秋末冬初,菜园里的芥菜抽了苔,它姆指粗细,顶带花蕾,形如秋萄,脆嫩味甘。这时,摘下菜心,晾挂几天。待叶子变软时,放进盆里,撒上盐,用手揉搓,等渗出一些菜汁时,便装入陶瓮,码放一层撒一层盐,装满后用芥菜叶或竹笋壳把瓮口封严。过了十天半个月,取出晒干,便成职色泽金黄,咸酸味甘的梅干菜。 用途:用梅干菜烹制的菜肴,其鲜香之味,皆令食者难以忘怀。如梅干菜扣肉,因肉里渗人梅干菜之清香,而梅干菜又得肉香,故而相得益彰,浓香扑鼻,肥而不腻。( 梅州)

六. 重庆市 黔江区 黔江鸡杂

黔江鸡杂是黔江煨锅系列的代表菜,运用土家烹饪方式,用鸡肠、鸡肝、鸡心等鸡内脏为原料,并把鸡肉切成薄片,辅以土豆块、尖头泡椒、鲜葱等烹制而成,口味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

黔江鸡杂煮熟后,用文火边煮边吃,可添加白菜、豆芽、冬瓜、青菜等素菜,形成别具特色的一道土家菜肴。

外地人来到黔江,首先必尝的菜品就是“黔江鸡杂”,天龙鹏琳鸡杂、长明鸡杂、国庆鸡杂、祥哥鸡杂等以经营鸡杂为主的食店已经成为黔江对外的招牌店。重庆主城、成都到处可见“黔江鸡杂店”、“黔江古镇鸡杂店”,黔江人相继在北京、上海、拉萨、广州等地开设了“黔江鸡杂店”,并受到热捧。

到过黔江的人留下过一句经典台词:美食仨地儿如果没去,你就不算真到过黔江;到了黔江没食黔江鸡杂,你也不算真正品尝过黔江美食!

在黔江,鸡杂这道久负盛名独一无二的美食,将中国人的饮食智慧和对食材的广泛运用再一次表现得淋漓尽致。鸡杂已经成为黔江享誉重庆乃至全国的一张“美食名片”,也是为数不多被冠以地理标识的黔江美食。

什么是鸡杂?鸡杂是鸡杂碎的统称,包括鸡心、鸡肝、鸡肠和鸡胗等。

巴渝湿气重、喜吃麻辣。黔江鸡杂运用土家烹饪方式,鸡杂的腥膻味重,热菜油烹饪红艳艳的泡辣椒、粉嫩嫩的泡萝卜丝,辅以葱、姜、蒜、花椒等调料烹制而成。口味脆嫩鲜香、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麻辣得人食欲大增。

鸡杂在煮熟后,用文火边炖边吃,成为别具特色的一道土家菜肴,几十年来,一直深受黔江人的喜爱。

黔江的鸡杂店多,全国的很多地区也有打着“黔江鸡杂”招牌的店铺。但黔江人以试,就知道正宗不正宗。一看锅里只能加油不能加水;二看锅里只能有泡菜和鸡杂,不能有土豆、芋头等配菜,以免冲淡味道;三看泡菜水是不是用几十年“0子水”,本地黔江鸡杂用的泡菜,都泡在用了几十年的“0子水”里,泡菜坛类似酵池,每年只打捞沉淀物,不能换水。由于泡菜水里含有藿香等中药材,当地人还会饮用它来止肚子疼。

如今,黔江鸡杂可以带走了,还可以边吃边走。黔江鸡杂已申请集体商标。重庆城市后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了一家以正宗口味的黔江鸡杂为主打产品的特色食品加工厂,成功研制了保存时间长、便于携带的“阿蓬记”品牌“黔江鸡杂”成品。从此,黔江鸡杂正式从“小厨房”走向了“大市场”。

黔江人爱吃鸡杂,也爱带着外地朋友品尝鸡杂。黔江人不论到外地读书还是工作,谈起家乡,都不免垂涎欲滴地谈起家乡的鸡杂。

七. 重庆市 黔江区 黔江老鹰茶

老鹰茶有消暑解渴、理气健脾、和胃怡神之日常纯天然绿色饮品,是居家旅游、馈赠亲友的珍品。获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称号,重庆市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老鹰茶属绿茶。要分辨一种茶是红茶还是绿茶,首先要了解红茶和绿茶的概念。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老鹰茶是樟科的木本植物,《四川野生经济植物志》中直称其为老鹰茶树。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甚厚,色泽深绿。这种树遍及四川山区,采其嫩枝嫩叶哂干后,可当茶泡饮,当地人称它为老鹰茶,也叫作老阴茶,特别是四川的农村有自采自制自饮老鹰茶的习惯。在城镇和交通码头到处可见凉饮的老鹰茶,甚至在重庆、成都这样的大城市,也在这种凉茶,花钱不多即可痛饮至饱。老鹰茶含芳香油很多,也含多酚类化合物,泡饮时校清香,滋味厚实,先涩后甘,初饮者可能会说;"气味难受",但常饮后反觉得老鹰茶口劲大,滋味浓而杀口,在夏天饮用更觉得消暑解渴、提神助兴。

可见,老鹰茶的制作是直接晒干而成,而没有经过发酵这一工序,所以老鹰茶应该属于绿茶.

老鹰茶,俗称红白茶,或白春茶,属樟科,适宜生长于海拨1000m. 以上,主要 分布于武陵山区之渝东南地区,椐农业部的专家评估,以黔江产地品质最优。

八.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黑鸭

莆田黑鸭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蛋用型品种。我国惟一的蛋用型黑色羽品种。因主产于福建省莆田而得名。分布于平潭、福清、长乐、连江、福州郊区、惠安、晋江、泉州等市、县及闽江口的琅岐、亭江、浦口等地。该品种是在海滩放牧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蛋用型鸭,既适应软质滩涂放牧,又适应硬质滩涂放牧,且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盐性,尤其适合于亚热带地区硬质滩涂饲养。在持续35℃以上高温的情况下,鸭群最高产蛋率仍保持在90%以上。尤其是在海滩放牧可以获得丰富的优质蛋白质饲料,是莆田黑鸭高产蛋量的重要因素。

外貌特征:全身羽毛黑色,紧贴身躯,毛密厚重,加之尾脂腺发达,海水不易浸湿内部绒毛。羽色有深有浅,多为浅黑色。头椭圆。喙黑色,略长(公鸭嘴黑绿色)。眼突出而有神。颈细长(公鸭较粗短)。骨细而硬。体态轻盈、活泼,行动迅速。脚、爪、蹼黑色(公鸭脚黑绿色)。公鸭前躯比后躯发达;颈部羽毛黑色而有光泽,尾部有4根向上卷曲的性羽,雄性明显。母鸭骨盆宽大,后躯发达,呈圆形。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 平均体重:初生40克;56日龄891克;成年公鸭1340克,母鸭1630克。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鸭平均开产日龄120天。平均年产蛋265枚,平均蛋重的克。蛋壳白色,少数青绿色。料蛋比3.84:1。公鸭180日龄性成熟,公母鸭配种比例1:25。平均种蛋受精率95%。公鸭利用年限2年,母鸭3年。

九. 重庆市 黔江区 蜂蜜荞粑

蜂蜜荞粑

它采用三塘、向阳等气候冷凉的高寒山区荞麦,磨成面,加上适量的清水,拌匀后煎成饼,即为荞粑粑。粑粑有苦荞和甜荞两种口味,甜荞味淡不苦,苦荞粑粑味道微苦,但清凉可口,更有凉血降火,清凉润肠的功效。食用时,蘸上泸西特有的阿庐蜜,又香、又甜,集营养和美味于一体,令人回味无穷。

十. 重庆市 黔江区 土家绿豆粉

绿豆粉是土家少数民族的美食,自古以来被当地人称为“养生美食粉”。土家绿豆粉主要是由绿豆经精细加工制成。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它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又名青小豆,因其颜色青绿而得名,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史。由于它营养丰富,用途较多,李时珍称其为“菜中佳品”。。濯水绿豆粉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濯水镇制作绿豆粉的有20多家,开绿豆粉馆的有10多家,每年为这些绿豆粉经营户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黔江绿豆粉:到黔江不可错过的早餐

黔江,这个汇聚了土家、苗、汉等民族的神秘地域,美食饱含着它独具的少数民族特色,食味幽香飘远。黔江美食,融入神秘的土家族、苗族元素,以它独具魅力的风味,引得一拨拨食客流连忘返,难分难舍。

绿豆粉是黔江人最常吃的食物之一。千百年间,黔江人和绿豆粉“难舍难分”。绿豆粉在黔江的大街小巷、菜市场、市民家中都不鲜见。

黔江绿豆粉最为有名的当属黔江区濯水古镇的濯水绿豆粉。

濯水绿豆粉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年间便有记载,宋人陈达叟将其列为鲜美的、无人间烟火气的素食二十品之一。“游古镇老街,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听阿蓬水音”是黔江濯水古镇旅游的四大亮点。游客在游览古镇的同时,吃一碗独具特色、传统手工制作的绿豆粉,大饱眼福之余也可以大饱口福。

绿豆粉是大米和绿豆打磨成粉浆后,用漏斗挤出,在平底锅内形成蚊香般一圈一圈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即可食用。

传统绿豆粉全是手工制作,特别是用石磨磨出的粉浆比机器打磨的粉浆更有劲道。“一碗汤粉淋上用牛肉、杂酱、牛肚或肥肠熬制的臊子,闻一闻,浓香四溢;吃进嘴里,口感爽滑,一碗下来,尽是满足。”一位食客说。

目前,濯水古镇的绿豆粉制作技艺已被纳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