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特产辣鱼仔 广西鱼生配料表明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特产辣鱼仔 广西鱼生配料表明细更新时间:2023-02-22 19:01:19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平乐甜柚

平乐县甜柚素以产量多质量优闻名于世。早在60年代初,平乐已列为自治区沙田柚生产基地县。县内所产甜柚颜色金黄,表皮光滑油亮,底部“金钱印”大而明显。一般个重1~1.5公斤,最大的有3.5公斤。平乐甜柚皮薄肉厚、籽少汁多、味蜜爽脆为显著特点。据广西柑桔研究所抽查分析,平乐甜柚可食部份占全果48.29%,果汁量占全果总重43.7%。可溶性固形物15.1%,维生素c含量为125.6毫克/100毫升;柠檬酸含量0.3436%,含糖量12.11%;糖酸比为37.38:1。年产一般在400万个左右,约占广西总产的四分之一。1980年后,每年都选送优良单株参加自治区柚类评比。1983~1985年,平乐选送的甜柚单株连续三年获广西柚类优良单株评比的第一名。其中1983年囊括了前6名;1985年,前12名皆由平乐获得。

1983年,全国在上海举行柑桔类水果质量评比,平乐选送的四个甜柚优良单株,囊括了柚类水果质量的前四名,并在当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1989年,平乐甜柚质量获农业部金杯奖。1990年11月在浙江玉环参加第一次全国柚类品种评比,平乐甜柚获第一名。有甜柚之乡美誉。

平乐种植甜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始有大量生产。解放前,全县甜柚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产量300吨左右。解放后,50年代至60年代初,虽然面积没有明显扩大,但由于加强了对甜柚果树的管护,年产量由解放初的300吨左右增加到1400多吨。70年代初,县内甜柚发展较快,1973年,全县甜柚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3倍多。此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偏重粮食生产,以毁林毁果来造田造地,大量连片的结果柚树被砍掉。1976年,全县甜柚面积约为1973年的34.62%。1981年后,由于加强了对甜柚生产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加之收购价格连年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柚的积极性,全县平均每年扩种以15000株的速度递增。到1987年,全县已拥有新老柚树30多万株,其中挂果树10万多株,面积1.5万亩,产量达4000吨,是广西甜柚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1990年,全县甜柚种植面积达16376亩,总产上升到5137吨,当年出口2000吨,分别比1987年增长9.13%、28.43%。

甜柚在县内各地均有种植,尤以桂江、茶江、榕津河两岸的沙子、二塘、福兴、附城、长滩、大扒、张家等7个乡(镇)较多,长滩乡张家榨村,有甜柚挂果树320株,1987年产量4.2万个,平均株产131个,亩产2.63吨,总产值5.5万元。该乡旺家坪村徐坤治家25株甜柚树,1988年收果3600个,平均株产144个,仅柚子一项收入6800元。甜柚收效快,四五年即可挂果,寿命长达百年以上。沙子镇安全村村民何治星一株95年树龄的甜柚树,1987年产柚849个,收入1700元。

甜柚用途极广,果皮既可做成蜜饯,也可作美味菜肴,还可入药,具有化痰止咳、定喘理气、健胃消食等作用;果汁可加工制成饮料;柚叶、柚花可提炼香精;柚木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等用材;柚果果肉维生素含量较高,常吃能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甜柚果皮较厚,极耐贮运,一般情况下可贮藏七八个月,有“天然罐头”之称,对调节淡季、延长鲜果供应期和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

平乐甜柚早在解放初就已销往港、澳及东南亚各地,1958年出口121吨。近年,远销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年出口量为130~150万个,1985年出口686吨,创汇65.5万美元:1987年,出口量增加到1612.62吨,占广西出口量的四分之一,居全区各县之首。海外华人,普遍把甜柚当作室内的装饰物,称为“大桔”,意即柑桔类水果之大者,也取“大吉”之谐音义。又因甜柚状如“宝葫芦”,更有金钱”压底,在海外华人的眼里被视为吉祥之物,逢年过节,每家都要把甜柚摆置中堂,既示吉利,又表庆贺。特别是中秋之日,人们更是不计其价,购以作赏月供品,陶以自乐。

二.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广西壮锦

产于广西天峨。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0了一个织布能手,她的名字叫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图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冥思苦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整整想了一夜还没有想出来。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织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居住的地方流传开来。

其织造,以原色棉纱为经线,以各色丝绒为纬线进行提花。使用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织锦的人可按构思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编花竹与大综线编排于花笼上。织锦时,即按花笼上的编花竹逐条依次转移,通过综线牵引,即将花纹体现于锦

三. 广西 桂林 全州 桂北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生产制作

一般做法

原 料:猪肉(后臀肉去皮),猪小肠.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

制作过程:

1: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将肉表面的水漓干,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CM的肉丁,在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

2: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 由于瘦肉容易进味,肥肉油腻,往往肥肉先腌制1--2个小时。

3:在腌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肠衣.将小肠用温水加少量的盐或者碱清洗,但盐和碱不宜放的太多,那样会使小肠变脆,在我们刮肠的时候容易破坏.清洗之后把小肠放到平硬的地方,用不锈钢直尺或者餐刀用均匀力道把小肠由上而下刮净,直到挂至好象要透明了,在开始用水里外冲洗,冲洗干净后篱水,这样肠衣就做好了。

4:将腌制好的肥瘦肉混合搅拌均匀,用肠衣一端套住漏斗,把搅拌好的肉灌入肠衣内,灌满整根后,先用细绳将肠衣底端扎紧,然后用手揉捏肠体,使罐好的肠体粗细均匀.切记不能灌的太满,这样在以后晾晒过程中会暴烈,也不要太松或者留有空气,那样等到腊肠成型时候不好看.将灌好的肠体每隔10--20CM用细绳扎成一小节,每个小节的底端用针扎个小洞洞,把多余的水和空气留出去,之后拿出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3--4天,在挂到通风的高处.一般是屋檐下风干.一般需要15天左右,这样腊肠就制作成功了!

优质腊肠做法

优质腊肠色泽红艳,间有白色夹花,滋味咸口带甜,细品时芳香浓郁。

一、配方 瘦猪肉90公斤、白砂糖5公斤、肥猪肉10公斤、精盐3公斤、味精200克、白酒750克、鲜姜末(或大蒜泥)150克。

二、制法

l、切丁:将瘦肉先顺丝切成肉片,再切成肉条,最后切成0。5厘米的小方丁。

2、漂流:瘦肉丁用1%浓度盐水浸泡,定时搅拌、促使血水加速溶出,减少成品氧化而色泽变深。2小时后除去污盐水,再用盐水浸泡6-8小时,最后冲洗干净,滤干。肥肉丁用开水烫洗后立即用凉水洗净擦干。

3、腌渍:洗净的肥、瘦肉丁混合,接比例配入调料拌匀,腌渍8小时左右。每隔2小时上下翻动一次使调味均匀,腌渍时防高温、防日光照洒、防蝇虫及灰尘污染。

4。皮肠:盐、干肠衣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左右,软化后内外冲洗一遍,另用清水浸泡备用,泡发时水温不可过高,以免影响肠衣强度。将肠衣从一端开始套在漏斗口(或皮肠机管口)上,套到末端时,放净空气,结扎好,然后将肉丁灌入,边灌填肉丁边从口上放出肠衣,待充填满整根肠衣后扎好端口,最后按15厘米左右长度翅结,分成小段。

5。晾干:灌扎好腊肠挂在通风处使其风干约半月,用手指捏试以不明显变形为度。不能曝晒,否则肥肉要定油变味,瘦肉色加深。

6。保藏:保持清洁不沾染灰尘,用食品袋罩好,不扎袋口朝下倒挂,既防尘又透气不会长霉。食时先蒸熟放凉后切片,味道鲜美。

主要功效

腊肠可开胃助食,增进食欲。

四. 四川省 绵阳 游仙 游仙酸辣鱼

原料:

鲫鱼、泡青菜、豆瓣、姜、蒜、葱、泡辣椒、盐、料酒、醪糟汁、酱油、醋、鲜汤、湿淀粉、熟菜油、味精。

制法:

1、鱼加工后,剞刀,用盐、料酒、姜、葱着味。锅中放油,放入鱼炸至紧皮捞起。泡青菜切成细丝。

2、锅中放油,放豆瓣和泡辣椒末炒香上色,炒香姜、蒜末、掺汤烧沸,放入盐、酱油、醋、泡青菜丝,烧至汁浓鱼熟时,将鱼拣入盘内。锅内加入湿淀粉收汁亮油,放入味精,撒上葱花,将汁浇在盘内即成。

特色:味浓厚,泡菜味突出,具有浓郁的四川民间家常风味,如不加豆瓣则为四川传统名菜“泡菜鲰鱼”。

五.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陶器

县内水车乡是桂林地市陶器生产基地,被誉为“灌阳景德镇”。这里陶泥质量很好,从1762年开始生产第一件陶器起至1990年,已有228年历史。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只停留在一家一户生产几种工艺简单的生活用具,如酒壶、沙罐、水缸等。解放后,除户办作坊生产外,还兴建了乡办陶器厂,逐渐由手工生产改为机械生产,除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生产质量很好的花盆、花盘、龙头壶和大酒海等。1978年后,全州湘山酒厂需要的大酒海,全部由水车乡陶器厂生产供应,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19万元。除乡办陶器厂生产外,还有很多农户从事个体生产,如山燕头和弯门口两个自然村,共296户、1180人,其中有70%的家庭生产陶器,30%的家庭从事为有关陶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制陶,不但养活了这里1000多人,而且使家家户户富裕起来。

六.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红玉

1.简介

龙胜红玉曾用名叫桂林鸡血石、桂林红碧玉、桂林鸡血红碧玉、龙胜鸡血石、龙胜红碧玉,产于桂林市所辖的龙胜各族自治县。

2.形成

地质学专家论证龙胜红玉综合矿物成分以红碧玉石英为主,并含部分高价铁和低价铁,是富含硅铁质的变质火山岩——碧玉岩。桂林鸡血玉是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经多年来的开发观赏与收藏的实践,桂林鸡血玉是值得开发的完美的新玉种。

3.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为: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含三氧化二铁、锰、锌、铝等多种金属矿物的集合体,其中红色部分主要含铁,不含硫化汞(HgS)。

4.红玉与红石的区别

红玉与红石最不同的地方就是“血”的部分。红石的“血”是辰砂,即硫化汞,属于汞化合物;而鸡血玉的“血”是含铁的氧化硅;前者对人体有害,后者对人体无害。

狭义上的“玉”是指和田玉,其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硬玉翡翠主要组成物为硅酸铝钠NaAl9(Si2O6),看起来有点玲珑剔透的感觉;桂林鸡血玉看起来没有和田玉,翡翠那么玲珑剔透,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以黑、红为主,兼有黄、紫、白、绿色,等多种颜色。

特色

第一,龙胜红玉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一个“红”字。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的碧玉岩,故称“鸡血红碧玉”。颜色有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作为衬托。色间搭配极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颜色图纹丰富多彩,更显得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第二,龙胜红玉的质地优良

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由于硅质矿物硬度大,质硬而坚韧,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褪色,专家认为这些均比“鸡血石”更优良。

第三,龙胜红玉,玉质滋润细腻

据专家鉴定,桂林鸡血玉”主要是隐晶质结构及显微晶质结构,相对密度2.7—2.95g/cm3,因此,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抛光性能良好,抛光后呈现玻璃光泽,具有很好的雕琢加工的特性,这就具备了完美新玉种的条件。

第四,龙胜红玉,含铁有益于血液特殊促进人体健康。

5.优点

专家在测定和分析的致色元素及其致色原因时指出:“鸡血玉”的红色,不是由辰砂(朱砂———硫化汞HgS)形成的,而是由特别稳定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大有裨益的铁离子所造成的。人和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因为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的。专家认为:桂林鸡血玉不含汞、硫而是含铁这一事实,不仅不是缺点,相反还是最大的优点,也是信赖科学,尊重环保,维护健康的最大亮点。

6.工艺价值

龙胜红玉,很多人对这种玉石持有不同的意见,对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很坚定的看好它,有市场潜力。通过这三年的摸索,对与它的理解可以三个字来概括:

一、色好。它的颜色丰富,石头基本以红、黄、白、黑为主色调,但还更以红、黑为主。“红”---很鲜。红色为鸡冠者为最佳。所以,这种玉石取名为“鸡血玉”非常的在理,也更突出它红色的价值。黑色的也亮如漆,质地好。温润细腻,底色干净。

二、纹理的奇特。纹理是一种线条的艺术,是东方艺术的典型模式。纹理有三种类型:

〈1〉象形纹理:这种纹理的形状结构形成某种自然图案,如:吴海峰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

龙胜红玉精品章料欣赏(3张)

收藏的《双狮》、《猛虎》非常奇特。有的像树、有的像人、有的像山水、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文字等,形成一种石外之趣。偶尔性强:我在雕琢中发现:前一刀与后一刀就不一样,称之为巧雕。所以很有意识,玩石头的乐趣在于发现。

〈2〉抽象纹理:漂亮的纹理必须要有序有形,构成一定的图案,或形象或抽象,“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形成一种别有韵味,例如:一些屏风很像一幅抽象的油画。

〈3〉在美术上线条是由无数的点组成的,点是一种特殊的线。鸡血玉的点状纹理有的像桃花,朱砂、黑金砂底、蓝砂底有的红点分布均匀很漂亮,在无色透明的冻石中星星点点,有一种典雅别致的美感。黑金沙底漂浮在石头上面,有如宇宙中神秘的幻觉。

三、“妙”。有句话“巧色配得好,作品才是宝”。

之前,我研究雕琢了寿山石、翡翠、水晶、象牙等多种材料,最终总结走巧雕路线。

这种石头可以做巧雕是很好的玉种。以后会有很多的雕刻大师用这种玉石来创作,出很多很好的作品。

“拥有资源就拥有财富”这是上天赐予龙胜县的财富。龙胜县有这么好的资源,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做寿山石的理念:珍稀资源得天下。因为,石头是抠出来的,所以才有寸石寸金。对取料的要求很高,雕工十分细致。

产品多元化、选择多样化、消费人群多面化。市场就会宽广,根基才会扎实,市场才会健康稳步发展。

有一首歌:“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只要你懂得它的珍贵呀,山高那个路远也能获得”……歌中包括了很多东西。

7.美学标准

龙胜红玉是古地质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喷发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是一种以鸡血红为主色调的碧玉岩,“鸡血玉”由此得名。

以昌化鸡血石以代表的鸡血石,因鲜红艳丽的色泽和晶莹剔透的质地,成为名扬四海的观赏石和图章料,而桂林鸡血玉在美学要素和宝石学特征等方面与鸡血石相比,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其独到的特性。

龙胜红玉颜色分为鸡血红色、紫红色、浅红色、褐红色、枣红色、棕红色等,主色之外还有不同的底色,如全红带金黄、纯黑、白色。其主色与底色间搭配极佳,颜色图纹丰富多彩,鲜艳夺目,从颜色视觉观感上完全可以和昌化鸡血石以及巴林鸡血石媲美。

虽然颜色与鸡血石较为接近,但桂林鸡血玉的成色原因却与鸡血石完全不同。其红色,不是由辰砂,而是由特别稳定的铁离子所形成的。铁是自然界鲜艳红色的最重要致色元素,人和所有脊椎动物的血液都是由于这种铁离子的存在才呈现为血红色。

颜色而外,龙胜红玉在硬度上也与鸡血石差异较大。据中国宝玉石检测中心鉴定,桂林鸡血玉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硬度为2.8度,也就是低于人指甲的硬度3度,昌化鸡血石与巴林鸡血石的保养是一门学问,原因正在于此。桂林鸡血玉质硬而坚韧,因此性质稳定,不易风化,不易磨损,也不怕酸碱侵蚀,风吹日晒也不会褪色,平时不用擦油保养,因此更便于收藏把玩。

8.文化底蕴

龙胜红玉最大的特色集中在一个“红”字上。从古至今,红色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吉祥和兴旺发达。由于是中国文化的基准颜色,中国人接受起来也更为容易。

从历史来看,尽管中国是一个崇尚红色的民族,但其贯穿文明始终的玉石文化中,却缺少一种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玉石作为主角,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遗憾。龙胜红玉的出现,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此外,龙胜红玉中常带有纯黑色,即“黑如点漆”,象牛角一样光亮。作为底色的衬托,使得红色更显庄重。此外,龙胜红玉中还有黄色作为混合色。红色和黄色的结合,会产生一种动人的活泼色调,也很有特点。

龙胜红玉玉质细密、滋润而细腻,各项加工性能优异,抛光后具有玻璃光泽,可雕琢挂件、佛像、饰品、摆件、印钮、高档茶酒用具等,可谓无所不能。如何发挥颜色的特点与文化的魅力,是需要制作者特别考虑的课题。

9.分级

1.孤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最高端孤品桂林鸡血玉。要求玉质凝润华丽,玉色艳丽夺目出众,色间的搭配极佳,并有吉祥图纹或图像者为最佳,如龙形纹、人形纹、鸟兽纹、山水纹、海浪纹、风光纹等具象或意象图纹。

2.极品龙胜红玉

分为全红为主或全红带金黄、纯黑三种高端极品红玉。要求玉质细密凝润、玉色艳丽、色间搭配较佳,稍有吉祥图纹或抽象图像者,如云雾纹、水波纹、树形纹、花草纹等。

除红、黄、黑三主色外,还具有枣红、棕红色的红玉为极品红玉。

3.珍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完全的半红或带状红色为主,或兼有条带状金黄、暗黄色或黑色,或棕褐色的各种珍品鸡血玉。要求玉质细密无砂眼,玉色纯正,色间搭配合理,图纹有条不紊者。

4.精品龙胜红玉

具有不规则斑点状红色或较分散的带状红色者,或兼有不规则状的暗黄色或黑色、棕褐色或暗棕红色的各种珍品斑点,断续状红色条纹的鸡血玉。要求玉质细致无砂眼,无裂隙,玉色间搭配适度,图纹不紊乱者。

5.花色龙胜红玉

仅见不规则散点状或不规则断线状红色至暗红色,以及不定色质者。

6.混色红碧玉

属于基本不见红色调的杂色鸡血玉

10.收藏价值

以目前市场状况而言,龙胜红玉最畅销的品种就是原石和印章。3年前一件极品龙胜红玉印章也就三四百元,而现在则为三四千元,至于手串、镯子、摆件、挂饰等,现在的价格基本也都在千元以上。与之相比,龙胜红玉原石的价格上涨就更加疯狂,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到几千万元,一块块好料成为藏家们眼中的抢手货。大体而言,3年之间龙胜红玉的价格涨幅大约在5至10倍

七.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富川鱼仔干

富川鱼仔干是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著名的风味美食之一,是当地的名优。

产地环境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汇处;始建于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古称“山国”。富川交通方便,距贺州市60公里、桂林市190公里、广州市380公里。走进瑶乡,公路两旁奇山秀水,花开四季,蝴蝶歌飞。富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山水秀丽,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史实丰富,八景旅游名胜闻名遐迩,被区内外人士誉为“桂东最美的乡村”。富川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味美食。

产品特性

富川鱼仔干产自富川碧溪湖,用渔网捕捞,柴火烘烤干。用青椒、红椒、洋葱、姜片、豆豉、蒜头(拍碎)、花生油、米酒、盐、糖、鸡粉等做佐料,鱼仔干与黄豆、萝卜酸一起炒熟,口味咸鲜,酸辣适中,老少适宜。

制作方法(豆豉蒸鱼仔干)

材料:鱼仔200克,黄姚豆豉10克,蒜蓉10克,姜蓉5克,三花酒5克,生抽10克,蚝油10克,红辣椒适量,葱花适量;

步骤:1.将鱼仔用水洗净,沥干,整齐平铺到浅口盘中。

2.取一个碗,把所有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匀。

3.肥膘肉放入炒锅中,用慢火煎出肥油,把肥油倒入碗中与配料拌匀;拌匀的豆豉酱料淋到鱼仔上,剩下的油渣铺在最上面。

4.入蒸锅蒸半小时。

小贴士:膘肉炸出的油可以去除鱼腥味;因为是干鱼仔,蒸的时间要比一般蒸鱼时间要长。

八.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鱼生

一方乡土,出一方美食。龙胜浔江江清水甜,江中鱼肉鲜嫩,用来做鱼生,鲜脆爽口,因而龙胜几乎家家吃鱼生。

龙胜鱼生有近百年历史龙胜县居住得最多的是侗族人,侗族人喜欢吃酸,酸鸭、酸肉都是他们常吃的美食。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来到龙胜县瓢里镇,当时他们无山也无田,只能以打渔为生。瓢里镇水资源丰富,鱼种也多,渔民每次打渔都满载而归,许多渔民把打来的鱼拉到市场上卖,只留一部分自己吃。尽管如此,渔民还是有很多鱼。吃不完的鱼很容易变质,为了延长鱼肉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肉的方法制作酸鱼,这样一来鱼肉就不会变味了。一开始腌制酸鱼是为了方便储存,但发展到后来,侗族人发现生吃鱼肉更佳,而在生吃鱼肉的时候如果佐以酸味,鱼肉更显美味。

酸坛子在侗族人家里必不可少。侗族人发现,用茭头酸水泡一泡鱼肉,直接生吃,味道比酸鱼更鲜美绝妙。于是一村传一乡,一乡传一镇,鱼生的吃法就被传开了。当时,瓢里人吃鱼生的方法和现在的方法有点不太一样,当他们捕到手指般大小的川条子时,会把鱼放在砧板上,用刀一拍,把鱼拍晕,再去除内脏,放到茭头酸水里泡上10分钟,然后整条吃掉。而这看似淳朴简单的鱼生吃法,正是鱼生的起源。

现在的吃法都按照自己的口味来吃,吃法大有不同。

龙胜人以居住在浔江边为荣。浔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河流,江清水秀。浔江哺育出来的鱼,鱼肉鲜嫩,吃起来没有腥味,因此龙胜人最爱把浔江里的鱼做鱼生吃。

在龙胜,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喜欢吃鱼生。客人到访或是逢年过节,龙胜人都会到市场买上一两条新鲜活的鱼回家,自己做鱼生吃。

做鱼生的步骤:

首先是选鱼,一定要选活水流动的、水质好无污染的河里的鲤鱼(或者草鱼),要求鱼体健壮,颜色青黑,不能有伤痕和病斑,每条两斤左右。

然后把它拍晕后,先放血,再用刀拔去鱼鳞,动作麻利地开膛除去内脏,再去头、剔鱼刺、剥皮,快刀翻飞,去掉水份和血迹,然后飞速地切成三指大小、薄如蝉翼的鱼片。刀工好的一分钟就切出了一盘鱼生。如果下手太重或者用刀不快,切出来的鱼生就可能走味了。

龙胜鱼生和别的鱼生最大不同是吃之前要先在特制的调料里涮那么一下,调料很讲究:特制茭(jiao)头酸水、姜、辣椒、花生、怪物鱼香草(散发独特去腥气味)紫苏、芫荽等。

“鱼香草”是龙胜,出了龙胜境内很难找到,这也是为什么龙胜鱼生必须在当地吃才美味的原因。鱼香草叶子颜色倒是和鱼腥草有些像,但是鱼香草的叶子是长长细细的。散发一股浓郁香味的。不是薄荷那种清甜香,而是一种类似芫荽和紫苏那种类型的香味的。

把切好的鱼生放入盘中,配上辣椒,姜丝,鱼香草,花生,芫荽(香菜),另再滴上几滴生茶油(去腥)。

最后将调料碗放在鱼生拼盘旁边,卖相十足,让人看了垂涎欲滴。鱼生片就是要在特制茭(jiao)头酸水里面泡上1~3分钟就可以吃了!(泡的时间看个人喜好,喜欢吃生点、脆点、鲜的就1分钟可以了;喜欢熟点,酸的就要泡3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就不好吃了,所以动作一定要快) 。品尝后,浸过调料汁的一片片晶莹剔透有如蝴蝶状的鱼生相当美味,爽滑清脆。

九. 广西 河池 南丹 南丹黄牛

南丹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丹黄牛是广西三大地方黄牛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南丹县中堡、月里两个民族乡,以其性温驯、耐粗食、耐热、少病,适应性强,使役力好,成年公牛体重355±30公斤,性成熟900±157天,母牛的繁殖利用期一般18岁。

南丹全境地势为高原至丘陵过度地带,山岭连绵,中低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3%,宜牧草山草地160.46万亩,千亩以上成片草山草地有164处,约80万亩草山以黄壤土为主,有机质和钙质丰富。光、热、水、肥条件好,自然牧场牧草中有禾本科30多种,不补饲料终年可放牧。

南丹地处广西西北角、云贵高原的南麓,海拔为900米,全境地势为高原至丘陵过度地带,山岭连绵,中低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3%。平均日照1243小时,气温16.7―17,1℃,无霜期310天,年降雨量1471.4毫米,相以湿度为81.7%,宜牧草山草地160.46万亩,千亩以上成片草山草地有164处,约80万亩草山以黄壤土为主,有机质和钙质丰富,光、热、水、肥条件好,自然草场牧草中有禾本科30多种,不补饲料,终年可放牧。

近年来,随着商品牛贸易的促进,南丹黄牛以其肉味鲜甜,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而著称,远销上海、南京、广东及港澳及东南亚国家。为了做强做大南丹黄牛品牌,南丹县委、政府把它列入“以农富民”工程的重头戏来抓,积极实施杂交改良,利用南丹黄牛作母本与国外肉牛品种进行杂交,杂交一代具有显著的0优势,既保持有国外肉牛品种生长速度快,易育肥,又有南丹黄牛适应性强,肉质风味好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食品的消费观念逐渐向低能量、低胆固醇、高蛋白的草食动物肉类发展,南丹黄牛市场前景非常诱人。

目前,该县拥有基础黄母牛3.56万头,发展养牛业的品种资源丰富,群众有养牛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养牛技术和经验,而且畜牧部门早在70年代就开始实施水牛的人工授精技术操作,技术上已积累不少的经验,可解决多种疑难问题。为使这一项目得到更快速的发展,南丹人民竭诚欢迎各界能人志土光临共同开发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

肉类产品

地域范围

南丹黄牛产于南丹县境内的城关镇、车河镇、大厂镇、芒场镇、六寨镇、月里镇、中堡乡、罗富乡、吾隘镇、八圩乡、里湖乡11个乡镇,其中中心产区是中堡乡、月里镇、八圩乡、里湖乡。地理标志为:东经107°1′~107°55′,北纬24°42′~25°37′,保护总面积3916.62k㎡,年饲养量4.6万余头。

十.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酸辣鱼

原料:

鲫鱼、泡青菜、豆瓣、姜、蒜、葱、泡辣椒、盐、料酒、醪糟汁、酱油、醋、鲜汤、湿淀粉、熟菜油、味精。

特色:

味浓厚,泡菜味突出,具有浓郁的四川民间家常风味,如不加豆瓣则为四川传统名菜“泡菜鲰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