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湘西特产烟熏 湘西土家名优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湘西特产烟熏 湘西土家名优特产更新时间:2023-02-22 13:48:53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合水茶油

泸溪县优势农产品—合水茶油

泸溪县是油茶的传统产区之一,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5.46万亩。今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特色泸溪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品牌引领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发展“合水茶油”等8大品牌农产品,推进农业增效增收。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壮大,突出高产油茶示范效果,该县结合油茶发展目标需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由林业部门牵头,着力做好泸溪“合水茶油”特色农产品包装上市工作,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茶油加工进行了认真考察,确定对合水镇油茶加工主陈国富的茶油加工作坊进行改造,全力打造“合水茶油”品牌,成立了“泸溪县国富油茶专业开发合作社”,帮助茶油加工完成工商登记和商标注册申请,完成油茶产品包装设计。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湘西黄牛

湘西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湘西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湘西黄牛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产地及环境

湘西黄牛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慈利县,以及石门、桃源、沅陵、辰溪、麻阳、芷江、新晃等县的部分地方。主要产区为凤凰、花垣、大庸、桑植、永顺、慈利六县。产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西南与黔东接壤,西北与川鄂毗邻,东南以雪峰山西部山脉为屏障,东北至澧水下游。位于东经109°14′~111°36′,北纬27°32′~29°44′。境内为武陵山脉所盘亘。山势陡峻,岭间为小块盆地与丘陵相间。海拔最高为1890米,最低为82米。澧水、沅水北部支流贯穿全境,向东北流入洞庭湖。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16.8℃,无霜期240~270天,年降雨量为1300~1800毫米。但因境内地势复杂,而形成多种小气候。产区中山为黄壤,肥力较好,低山为黄棕壤,丘陵盆地多为红壤与紫色土。在这种生态条件下,亚热带植物发育甚好,森林覆盖率为34%。草场资源丰富,全区草山面积约1400万亩,其中山地草丛类,疏林草丛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占59.6%。牧草主要有冬茅、野古草、马唐、雀稗、细柄草等。豆科牧草占21.7%,其余为菊科、蓼科等多种草类。产区山多坪少,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共410万亩,其中旱土占30.9%。梯田坡地多,生产条件差,耕作粗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其次为小麦、红薯、大豆、马铃薯、荞麦、高梁,以及花生、芝麻、烟叶、甘蔗等。粮食产量中,水稻占60%,杂粮占40%。

地域范围

湘西黄牛产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的武陵山脉中部,北与张家界永定区接壤,东与怀化市沅陵、辰溪县毗连,南与怀化市麻阳相邻,西与贵州铜仁、重庆、秀山、酉阳交界。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湘西黄牛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凤凰、永顺、花垣、龙山、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在湘中、湘南和湖北省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地区都有零星分布。1982年4月,中国南方六省在凤凰县召开黄牛优良品种鉴定会,确定湘西黄牛中心产区以凤凰县腊尔山区的柳薄乡为主,其次为凤凰县禾库、米良等乡镇。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湘西黄牛保种区设在凤凰县腊尔山区。目前,湘西自治州存栏湘西黄牛260243头,其中公牛149798头,母牛103534头,阉牛6911头,产量3万吨。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牌百合

石牌镇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北33公里,总面积68.3平方公里,一万六千多人。近年来,龙山县石牌镇由于百合产业大力发展,从一个普通的边贸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

多年来,百合种植与加工逐步成为石牌镇主导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加工,拥有30亩以上百合种植大户105户,百合加工龙头企业2个,百合加工大户42户,百合专业合作社1个,从事百合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超过250人;建立了百合批发市场1个,年鲜百合交易量达2万吨左右。干鲜百合更是远销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郑州等地,热销上海世博会。

2011年8月,石牌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荣誉。

2012年,石牌镇百合种植突破1.6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8亿,人均增收11215元。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蛙焖汤

石蛙,俗叫“石梆”或叫“梆梆”,产于山区溪沟岩穴,形若蟾蜍,叫声若狗,眼珠杏红,腹淡黄,背面呈黑色,长有肉疙塔,大者有斤余。剥皮去脏后,小炒焖汤,汤沸下蛙皮加佐料。肉嫩骨红,香味若鸡,食后久存余香,是对小孩助消化的佳肴。

五.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挑花锦绣

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 湘西)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草鞋

在湘西随处可见的草鞋,就这样艺术地挂着。它与书籍为伍,与其它艺术品为伍,一点也不寒碜。它为书房带来山野的风和庄稼的清香,为读书人带来跋涉的快乐,为琳琅的艺术品带来原始、朴拙和生活气息。湘西的草鞋就这样抚慰了都市的情感。
在湘西,几乎人人都懂得草鞋的编织程序,包括女人、小孩,可是较为常见的编织者却是成年男性。草鞋终究属于坚韧、毅力、坎坷、苦扒苦做和风霜雨雪这些壮烈而雄性的字眼。流行歌曲唱的也是“草鞋是船,爸爸是帆”。闺房是只会绣出花鞋而不可能生产出草鞋来的。

草鞋是用草叶,用丰收的枝蔓编织成的。风干的稻草顶好是韧劲十足的糯米草,放在石板上捶呀捶呀,谷物的清香便回味出来;把捶好的稻草搓呀搓呀,金黄色的秋声便又响亮起来。编草鞋需要一双大手,一双与谷物有着血缘的大手,这样的大手,用经过精心锤炼的稻草编织出的草鞋才是正宗的名牌,这样的大手挥舞起草叶织成的条纹,结构的草结,才有乡土的灿烂和札实。于是也就在这一个新的轮回里,稻草重又获得了生命。在稻草里还可以加上棕片和布筋,加上构皮树的皮子,连同耐磨耐踹的信念和多重的色调,草鞋便坚强起来,美丽起来,姿色丰富起来,和大山以及四季开花的季节更协调起来。穿上它,可以多爬几座山坡,多踩几道溪河,多哼几首山歌。

打草鞋,简陋的,可以把绳子的一头系在腰上,一头支在伸出的两只脚的脚趾上,随时随地能够动作起来;讲究一点的,有草鞋凳,骑在草鞋凳上,腰为一头,另一头支于安在木凳上的两个长耳上。小时,我见过这样的草鞋凳,两个长耳的圆洞被磨得滑腻光亮,凳子也因年月的久远,很历史的老色和沧桑着。就是不打草鞋,坐在上面也能感受到陈年谷物的扑鼻芬芳。

草鞋,属于山野。泥污踩过了,风雪踩过了,悬崖、陡坡踩过了,石板路踩过了,田坎地头踩过了,进屋的时候,草鞋脱在门边,带着泥,带着水,带着风寒和燥热,它便歇息下来,像两个饱经艰辛的仆人,静静地躺下,候在门外,等待着新一天的召唤。实际上,草鞋也有进屋的时候。它被主人提着,进屋了,就烘在煮饭炒菜的火坑头上的炕架上,烘在挂着腊肉的炕架上,任烟熏火炕。草鞋是有耳有鼻子的,此时,它便能闻听到炊烟的蓝味和油盐、大米饭、菜肴的香色,听腊肉在底下吱吱欢快地冒着清香。惟有此时,它才能闲闲地呼吸一点农家的芬芳。

像城里人排斥乡下人,草鞋也会欺生的。不要说城里人买草鞋问多大码数,曾经为乡下人笑了几十年。草鞋有码数么?草鞋是没有那么多等级的,一双草鞋男女老少是可以共用的。倘若是相差太悬殊,对于特大的脚,也只是稍稍地放一放绳子,特小的脚,也只是紧一紧绳子。然而草鞋是会打城里人的脚的,尤其是新草鞋,会磨得新穿草鞋的脚们皮破血流。常穿草鞋的人,很少被打脚,这种脚它尽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草鞋的柔软、纯朴、透气、方便和廉价。

草鞋的种类很少,仿佛只有麻草鞋一个分支。麻草鞋是草鞋群体中的贵族。它用晾干漂白的苎麻织成,有细腻的耳,细腻的鼻,有细致的条纹和细致的结。它适合赶场和走亲戚时穿,与担粪挑柴、上山做工是无缘的。我,也只是远远的看过一次两次,却不曾摸过触过。后来又发展到用车轮胎做草鞋的,它终究攀上了工业文明的嫌疑,只徒留了个乡野的形式,似可忽略不计。

当现代文明的潮水,漫过城市,也慢慢浸润乡村的时候,草鞋在沉思着自己。不用说,布鞋、皮鞋、高跟鞋、厚底鞋根本代替不了草鞋,而稍稍能帮草鞋分担一肩重负和功能的,也只有解放鞋。那种有军绿色皮面和橡胶底的解放鞋,可以上山,可以下地,也能耐磨,但没有草鞋的廉价,不能用手编就。它来自都市的流水线,要用多少谷子,多少鸡蛋,多少汗水才能换来。而且长久地穿在脚上,那种因不透气而生出来的汗臭,会不适宜地污染了乡村清爽的微风和泥土气息。可是究竟这种解放鞋还是有着自己的市场领地。

不知道,草鞋会不会从历史的册页中淡出,真要是有了可替代它全部优点的物件,我想也不必惊慌,它终究为我们书写过乡村。即使有一天,只能在博物馆和艺术家的案头看到它,我想也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近来,有消息说,在一些旅游点上,许多人把草鞋当作有特殊收藏价值的民间草编工艺品而争相购买,作为草鞋生产基地的乡村听了这事,仅仅会是一种欣慰吗。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苗家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黄金茶

湘西黄金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湘西黄金茶是湖南湘西州吉首的。

所在地域:

湖南

申请人:

吉首市经果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吉首市马颈坳镇、太平乡、己略乡、河溪镇、白岩乡、寨阳乡、矮寨镇、丹青镇、排绸乡、排吼乡、双塘镇、社塘坡乡等12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0′11″~110°04′23″,北纬28°08′05″~28°29′17″。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泉酒

湘泉酒

湘泉酒

1978

年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湘泉酒以优质糯高梁为原料,择取吉首市郊兽塘卡龙、风、兽三眼泉水酿造而成。泉水质优良,纯净甘冽其物理性能和离子成分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

该产品工艺独特,技艺精巧,集大小曲酒工艺为一体,容各香型为一味,通过原料浸泡、蒸煮、小曲糖化、大曲继糟发酵、缓火蒸馏、量质摘酒、陈年老熟、精心勾兑、精美包装而成。产品无色透明,芳香馥郁,酒体丰满,味绵甘冽,醇和柔美,后味爽净

,

回味悠长,风格独特。著名画家黄永玉为该产品设计紫砂陶瓶包装。产品年产量16400

吨。出厂酒度为

54°,包装有540毫升、250毫升、125毫升规格,后生产有

38°

低度湘泉酒。湘泉酒被国内酒界专家定为混合香型,是继我国酒类五大香型后

,

新崛起的一大香型。全国著名酿酒专家秦含章评价:“湘泉酒具有用料独特、用曲独特、工艺独特、包装独特之独到之处,为酒类形象之新姿。”

湘泉酒成为湘泉集团的支柱产品之一。1979—1984年连续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1985年获湖南省酒类大赛银杯奖,1986年获湖南省名品“芙蓉奖”;1987年被列为0十三大宴席用酒;1988年获湖南省名酒金杯奖、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金龙腾飞”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1

年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199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世界名牌消费品认定委员会认证为“名牌消费品”。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泸溪 浦市饺儿

浦市人习惯把馄饨称为饺儿,实因其与饺子都是用面粉做皮,内里包肉的缘故。为了区别,便把个头略小的馄饨叫做了饺儿。当然还有人会在饺儿的前面加一个小字,唤做小饺儿,这样无论是在家做饺儿还是出去吃饺儿就绝对不会弄错了。

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喜欢吃馄饨,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在经济市场的影响下,南方也可以吃到各种馅料的饺子,但吃得多了,终归不如饺儿那么能够让人时刻挂念。

周末,闺蜜打来电话,说想吃饺儿,要我陪她,而且还非得去浦市吃。我自然不会推辞,这舌尖上的吸引,不只是闺蜜难以自拔。浦市过去有“小南京”之称,曾经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如果不是地道的浦市人,很容易就会在浦市迷失了方向。幸好我们虽不是浦市人,却因为浦市的饺儿早把浦市的街巷摸得一清二楚。

下了车,我们便直奔浦市的早餐一条街而去。因为已经接近中午,街上有点寂寥,很多店子已经打烊。找到一家饺儿店,叫了两碗饺儿,就只见店主手脚麻利的在一盘包好的饺儿里一扒拉,便全数倒进了开水锅里,看样子我们还是很有口福的,赶上了最后的两碗。

这边,店主把骨头和肉皮熬出来的清汤舀在碗里做汤;那边,饺儿在开水锅里翻了几个跟头,便齐刷刷的飘在了水面上。俗话说,生饺儿沉,熟饺儿浮,饺儿店主忙用漏勺把饺儿舀起,倒在碗里,再撒上胡椒粉,撮点葱,便给我们上桌了。

浦市饺儿装在碗里看起来清清淡淡,闻起来却特别香,浦市饺儿不同与其他饺儿的一大特点便是皮薄馅多,只见一个个玲珑的饺儿在清汤里舒展着面皮,那一大团红红的精肉若隐若现,就仿佛一位白衣仙女,轻漾水袖,把那粉红妖娆的笑脸和身段半遮半掩羞羞答答的显现在我们面前。吃一口,更觉汤鲜味美,饺儿的皮又软又薄,薄到放进嘴里便化了一般,肉馅有着猪肉天然的芬芳,原汁原味,微微带一点胡椒的辛辣,却干净纯粹的无语言表。

如果只是要吃饺儿的话,县城里就有很多店子在卖。虽然都是皮包肉,却各有特色,外表也不尽相同,滋味更是百花齐放。但综合起来无外乎是机子擀的皮,机子绞的肉,然后味精鸡精做的汤,无论那面皮是厚是薄,肉馅是多是少,除非实在太饿,是提不起兴趣以美食家的心态去品尝的。

我也试着自己包馄饨,不用味精鸡精,只用肉骨头熬汤。只是自己做的馄饨与浦市的饺儿总是隔了那么一点。后来才得知,原来浦市的饺儿之所以堪称一绝,实在是饺儿的皮乃是手擀皮,所以吃起来才更柔软爽滑,而机子做出来的面皮怎么说都有点硬,口感上确实要略输一筹了。饺儿里的精肉馅也一律手工刀剁,以便保持肉质的天然鲜美。这也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就好比用手撕的白菜就比用刀切的白菜好吃。或者食材也需要人文的体恤吧,倾注了情感的面皮和肉馅就像被软化了的心灵一样,拥有了最为鲜美的味道。

后来,与浦市饺儿的店主商量在她那里买了一斤手擀饺儿皮,然后耐心的用手工剁肉,肉骨头和肉皮熬汤撇去浮沫,除了盐和胡椒粉,不加任何调味料,我才真正做出了有浦市风味的浦市饺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