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常德特产 小吃零食 常德特产美食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常德特产 小吃零食 常德特产美食推荐更新时间:2023-02-22 04:17:19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娄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历来,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安乡 鸭霸王

鸭霸王

鸭霸王根据现代人口味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天然、绿色、环保;讲求保健、营养、强身、养生,既香嘴又滋补强身符合现代人的饮食理念,制作时满街飘香、引人食欲、味道极佳,尝后赞不绝口。久食不厌、回味无穷、南北老少、高官百姓、人人爱吃,所到之处普通卤味坊将面临生存危机。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羊肉大面

羊肉大面是我县地地道道的面食风味小吃。
我县属丘陵地带,山青水秀,当地的农民都擅长养山羊,特别是太浮、文家一带的山羊,膘肥体壮。民国30年初,本地一名叫周梅村的人在县城老河街以北(当时称之谓下河街)办起了家“梅村羊肉大面馆”。当时的食客们吃后都说:“同仁的酸辣粉(贵州省境内),临澧的羊肉面,真可谓之地道也”。一时声名鹊起。
羊肉大面的面条讲究手工制作,要求高,面粉新鲜,即擀即切,使其面条松软,筋丝好。浇头羊肉先要将肉冼净,切成大块,放入锅中,配以八角、肉桂、陈皮、干草等佐料,煮至七成熟捞出,切成均匀的小片,再回锅,放入辣椒油、酱油、盐、味精炸炒,再加上原汁高汤,盛在瓦罐上炖上20分钟,即可。
营养丰富的羊肉大面,集香鲜麻辣为一体,令人品尝后,回味无穷。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路记锅饺

路记锅饺

也是津市的一家名店,位于万寿路。以大号的北方水饺为原料,肉馅特别足,用柴火起锅、滚油煎制。做出来的锅饺外观金黄、外焦里嫩,咬上去又香又脆,满嘴肉香。价格也挺便宜,一块钱五个。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茶叶

石门茶叶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石门县茶叶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耐泡,有地域香。石门成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

石门县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度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7°左右,境内西北部地势偏高,土壤呈弱酸性,雨量丰富。茶园全部分布在环壶瓶山周围海拔300~1500米的半山腰,远离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园区森林覆盖率达70%,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名优茶、有机茶生长的理想环境。

石门县10万亩茶园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13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之一。石门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10万多亩,辐射10个乡镇(管理区)场,栽培品种主要为槠叶齐、碧香早、福鼎大白,良种普及率达95%,该基地平均亩产鲜叶1150公斤,总产120750吨;亩产值3105元,总产值32602.5万元,比常规种植亩均高出240元,基地农民户均增收达2000元。

石门茶叶优良的品质缘于茶区优良的生态环境。石门茶区均远离工业区,周围数十公里无污染和污染源,经权威部门检测茶区水、土、大气达到了GB30—95—82的一级标准。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汉寿甲鱼

汉寿甲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汉寿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汉寿县位于湘北,洞庭西滨,水田面积41.98千公顷。县境内太白湖、西脑湖、南湖、围堤湖、青泥湖、大南湖、清水湖等水域,野生甲鱼甚丰。境内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特征独具。年平均气压1012.1P,年均气温16.7℃,月平均气温有9个月在10℃以上,≥20℃的活动积温86400h℃,全年无霜期274d。雨量丰沛,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6.87 kl /cm2。为汉寿甲鱼的生长与养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汉寿甲鱼有一个长达6个月的休眠期。

特定品质

汉寿甲鱼风味独特。与其他地域甲鱼相比,汉寿甲鱼具有体薄片大,裙边宽而厚,腹内脂肪呈蛋黄色;体质健壮,爬行灵活,免疫力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食用时,其肉质纯正,细嫩鲜美,有嚼味,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优胜于其他种群。汉寿甲鱼含高比例的鲜味氨基酸,尤其是其中的五种鲜味氨基酸(ASP、GLU、GLY、ALA、ARG)相对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2.89%和59.23%。汉寿县境内养殖的甲鱼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含有钙、磷、铁、锌、钾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另外,汉寿甲鱼肌肉中硒的含量为258μg/kg即25.8μg/100g,是一般动物鲜肉中的1.2~9.4倍。

汉寿甲鱼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周文庙乡、岩汪湖镇、沧港镇、新兴乡、大南湖乡、坡头镇、鸭子港乡、酉港镇、洲口镇、文蔚乡、罐头嘴镇、聂家桥乡、 丰家铺乡、毛家滩乡、株木山乡、太子庙镇、崔家桥镇、军山铺镇、月明潭乡、洋淘湖镇、龙潭桥乡、蒋家嘴镇、百禄桥镇2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双龙螃蟹

在澧县众多的地方小吃中,“双龙螃蟹”是近几年才名声鹊起的特色菜肴,而双龙乡流水山庄的“双龙螃蟹”又是整个“双龙螃蟹”系列中最优秀的代表,很受澧县及周边县市顾客的欢迎。

据流水山庄总经理刘金明介绍:他们的螃蟹大都来自江苏的洪泽湖、湖北的洪湖及澧县的牛奶湖。在选料上严格把关,要求鲜活、无肢残、硬爪、青壳白底板、蟹黄饱满,正品一般每只125克左右,太大、太小都不要。因而销售商发来的螃蟹,到流水山庄100斤只能选到40—70斤,(本地螃蟹只能挑选40斤,江苏螃蟹70斤左右),其余均被打回。

在烹调制作上也非常讲究,先是一个一个清洗干净,做到无泥沙、无残损。清洗后蒸煮,一锅蒸煮45分钟左右。蒸熟后再调味、整形,所用佐料全部选用上等生姜、大蒜等传统香料,不用任何添加剂。最后是整形,通过整形后上桌的成品香味四溢、色泽金黄、肢体齐全、个头大小一致,色香味俱佳。。(撰稿梁先海万之清)

信息来源:澧县人民政府网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汉寿 埃及糖橙

十月底到毛家滩来,可以到糖橙园来采摘橙子。这种橙子的全称叫做埃及糖橙,全国都只有毛家滩有种植。完全成熟后,橙子是金黄色的,非常好看。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澧县葡萄,又名澧州葡萄,湖南省澧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先进的种植科技和严格的标准生产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 图1 澧县葡萄种植基地

[1]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3]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政府、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

澧县葡萄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对澧县葡萄(澧州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2月21日起批准松花石、松花砚(松花石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总局2011年第22号公告)。

产地范围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澧县澧阳镇、张公庙镇、澧澹乡、澧南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小渡口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梦溪镇、雷公塔镇、大堰当镇、车溪乡、中武乡、金罗镇、王家厂镇20个乡镇。

专用标志使用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澧县葡萄(澧州葡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十.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门银峰茶创制于1991年,现年产量为50t左右 。该茶鲜叶原料来源于石门县西北部渫水两岸武陵山脉东端海拔500~1000m的云雾山中,茶园四周的大气、土壤、水源等无污染。石门银峰条索紧细匀直,满披银毫,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汤色亮绿,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叶底嫩绿鲜活、完整,具有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独特品质。

  石门银峰

石门银峰茶的鲜叶采摘要求相当严格,于清明前后选择晴天采摘,严格做到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紫色芽叶、瘦弱异形叶,不带鱼叶、鳞片、蒂梗和杂物。鲜叶要求嫩、匀、净、齐。其加工制作分摊青、杀青、清风、炒坯、紧条、理条、摊凉、提毫、烘焙等九道工序,各道工序的技术要点如下: 1.摊青 鲜叶采回后,必须在洁净、通风的室内摊放,厚度不超过3cm,时间4~10h。 2.杀青 锅温140℃,投叶量500g,双手翻炒,先闷后抖,抖闷结合,待芽叶变软,失去光泽,清香溢出时立即出锅。 3.清风 将出锅后的杀青叶置于篾簸中扬10余次,以迅速降低叶温,防止闷黄。 4.炒坯 锅温85℃,双手翻炒,动作要轻、慢,当在制叶含水率为40%左右时出锅。 5.紧条 锅温60℃左右,下锅翻炒至在制叶含水率30%左右,茶条打在锅中有轻微响声时,右手抓起茶条,左手心向上平放,向单一方向搓揉,先轻后重,边搓边抖散,用时5min左右。 6.理条 锅温50℃左右时下锅,右手抓茶向前方理直,动作要轻,待八成干时出锅。 7.摊凉 理条出锅后的茶叶摊凉4min左右。 8.提毫 下锅温度50℃左右,用时2min左右。先要将茶条理直,茶条抓起落下时,注意减少与手的摩擦,待白毫大量显露时立即出锅。 9.烘焙 用炭火烘焙,温度为70℃左右,足干后密封并于干燥处保存。

历史

  石门银峰茶

“石门银峰”茶是1991年,在湖南农大朱先明教授的指导下,由原石门县茶叶开发总公司研制和开发的。“石门银峰”茶的采制十分考究。在每年的清明前后,采下粗壮的芽头或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分级摊放,并做到“四不采”(不采雨水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虫瘦弱芽叶),再经摊青、杀青、清风、初揉、初烘、摊凉、复揉、复烘、理条、整形、提毫、提香等工序精制而成。 “石门银峰”茶外形紧园挺直,银毫满披,色泽翠绿纯润,内质嫩香显现、高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匀整,“头泡清香、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尤存”。

产业化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题词“石门银峰、茶中新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茶叶专家陈宗懋品评后题词“石门银峰,回味无穷”;原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题词“茶道源头碧岩泉,石门银峰香四海”;茶界专家朱先明教授题词“武陵逶迤连四省,澧水流长灌万家,夹山寺庙钟灵秀,石门银峰冠群茶”;全国著名书画家史穆在品尝后,极兴挥毫,提下相嵌“石门银峰”四字开头的诗词“石鼎烹泉活,门庭散倚霞,银针初茁蕊,峰翠育新芽“,成就了“石门银峰”的一段文字诗词佳话。目前,“石门银峰”已成为石门县的一大公共名优茶品牌。为了进一步规范石门银峰茶的生产、加工、销售市场,提高“石门银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它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品牌,石门县茶叶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石门银峰”管理商标,相关资料已经准备齐全送交国家商标局,并已经得到受理。

荣誉

1993年“石门银峰”评为湖南省名茶; 1994年荣获“中茶杯”贰等奖; 1994年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98年获湖南省名优茶金牌杯金奖; 1999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2000年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2002年在“湘鄂黔渝”武陵山区茶叶评比中获金奖; 2004年获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名优绿茶评比金奖; 2005年再获第六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