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誉都特产商城 誉都厦门特产商城靠谱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誉都特产商城 誉都厦门特产商城靠谱吗更新时间:2023-02-20 14:06:10

一.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芋头焖排骨

芋头又名里芋、香芋、芋艿、毛芋、山芋。芋头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C、B族维生素、氟、皂角甙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可用于制作防癌膳食。尤其是氟含量高,具有洁齿防龋、保护牙齿的作用。以芋头和排骨为主要原料,焖制而成的芋头焖排骨,色泽亮丽,排骨浓香,芋头软糯,味道醇厚,是一款难得的美味佳肴。

具体做法:

1.选取芋头500克、排骨1000克、青红椒各一个、食盐15克、花生油及生姜、小葱、料酒、生抽、胡椒粉、八角、香菜各适量。

2.将整理洁净的芋头放入加盐的沸水锅里煮十五分钟,捞起控水待用。排骨剁成4厘米长段,倒入沸水锅中焯烫3分钟,捞起沥水待用。青、红椒切成菱形块;生姜切片,小葱分别扎把和取葱白,葱白切成2厘米长段,香菜切段待用。

3.炒锅放置到旺火上烧热,加入花生油,放入姜片、八角、葱段炝出香味后,将排骨下入炒锅,炒至微黄时,淋入料酒、生抽,继续翻炒,加入汤水,放入葱把,小火焖30分钟,放入芋头和食盐,继续用小火焖10分钟,使芋头充分入味,再将青、红椒片下入锅中,轻翻几下,即可出锅。

4.将菜肴盛入砂锅,择去葱把,撒上香菜,调摆成型。

供稿单位:商城县特色菜研究会

二.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商城烧饼

烧饼属于民间小吃范畴,新修的县志里,有这么一小段记载:“起酥肉馅烧饼,为商城传统风味小吃,主料面粉,猪肉,香油等,包馅成型后,贴炉烤炭,文火烤成,外焦里软,咸香可口。1983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在郑州举行,商城国营饮食业职工刘方昆应邀献技,临街起灶烤制起酥肉馅烧饼,颇受欢迎。全省参展150种风味小吃,71种评为名吃,商城起酥烧饼名列其内”。

商城把做烧饼称之为打烧饼,形象的描绘了烧饼的制作过程:活面要反复的踹打,然后揪成一坨坨,放入肉馅,在掌心团几下,再左右拉扯成型。一个“打”字,最能体现烧饼师傅手上拿捏功夫。记得原来老家巷口,有家夫妻烧饼摊,生意红火。每次走过巷口,芝麻油肉馅的缕缕香气,就会扑面而来。记忆总是停留在一个漫雪纷飞的冬季,北风刺骨,拿起一个热腾腾刚出炉的烧饼,一口下去,满嘴香酥,心里暖暖的,人世间最寻常的幸福感顿时油然而生,是呀,幸福就是在这香脆酥软的口感里,它会伴随你一生一世。(作者:秋老白)

三.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姜母鸭

据《中国药谱》及《汉方药典》两书所载,“姜母鸭”原系一道宫廷御膳,相传为商代名医吴仲所创,后来流传至民间,遂成为一款名菜。

厦门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成菜味道鲜香,甘辛兼备,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厦门姜母鸭一般以套餐的形式出现,其吃法类似于北京的涮羊肉火锅。“姜母鸭”上桌后,可随鸭心、鸭肝、鸭胗、鸭肠、鸭血、水发粉丝、洋白菜、水发腐竹等配菜烫食,最后还可以上一些杂面煮食。

四.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厦门超级酱油

厦门超级酱油:原名金标酱油。系选用东北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按传统方法酿成。已有80余年生产历史。

五.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厦门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

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称烧肉粽,名符其实。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烹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六.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发糕

商城发糕又叫米面发、年糕。大米用清水浸泡24小时,淘洗干净后带水磨成粉浆,粉浆应不稀不稠(或者大米浸泡后控去水分碾成半干湿的米粉,再另外加水);加糟酒和白糖搅和成糊状,冬春季则将搅和好的米糊装盒,放在200C的保温锅里,用棉被盖上;米糊自然发酵后,舀到垫有湿沙布的蒸笼里(如果发酵过时则加入适量的食碱搅和后再发制),用旺火沸水蒸20分钟即成,切块即可食用。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商城茶油

商城茶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城茶油就是加工油茶种子后生产出的食用油。 油茶,别名茶子树、山茶等,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是常绿长青树种,生长期可达百年以上,具有显著的美化环境、保持水土、阻滞林火、调节气候等生态效益。油茶种子含油率达到28%—36%。

商城县有油茶文字记载的历史见于明嘉靖30年(1551)的《商城县志》,距今约450多年。县志将茶列入梅、杏、桃、李、樱桃、梨、栗、枣、柿、藕、石榴、核桃、葡萄等“果之类”,可推测出茶果就是用来加工茶油食用的。而商城民间流传对油茶的栽培和茶油的加工利用,比史科记载的更为详尽。特别是商城县南部山区的农民不仅世代掌握了油茶的栽培和茶油的加工技术,而且对茶油的食用,药用性能以及茶子榨油后的副产品——茶饼的利用,都有独到之处。如用茶油治疗烫伤,涂抹面部及头发,防止面部皱纹和头发干燥等;用茶饼沤制肥料,配制农药,妇女用茶饼洗衣物,洗头发等。甚至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山区还有不少农民仍保持着这种传统习俗。

新加工

商城茶油的加工工艺自2000年以后,以商城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代表的现代茶油加工企业,开始了对茶油的机械精炼加工,进入了工厂化生产。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生产的精炼茶油,不仅保持了传统工艺茶油的功效,而且还在色香、味、保健、理疗效能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地改进和提高。商城县委、县0对商城茶油这一古老而又新兴产品开发利用,十分重视。在实施生态立县,打造名牌战略中,将茶油生产和茶油加工列入了重要发展规划。目前,商城油茶总面积已发展到16万亩,年产茶籽16000吨,产精制茶油3200吨,实现产值1.28亿元,在富民强县的整体布局中增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产业。
由于商城县独特的地理、土壤、环境及先进的加工工艺,使商城茶油具有无可比拟的品质优势。商城茶油的原产地商城县,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群山叠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人烟稀少,山明水净,空气清新。其野生油茶树历经千年,一年四季云滋雾养,饱含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商城茶油就是取自商城县野生茶树籽加工制成的植物油。以“长园”野生茶油为代表的商城茶油,沿袭古老传统,选取优质野生油茶籽,运用现代先进设备和工艺精炼制作,其油质清亮、风味淡雅,既保存了商城茶油的传统本质,又符合人们崇尚自然,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

质量特征

商城茶油品质优良。商城茶油选用野生油茶籽,采用低温压榨工艺,不经过任何溶剂处理,未使用任何添加剂,不含黄曲霉素胆固醇,富含单不饱合脂肪酸。油性稳定,油烟少。商城茶油比大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及其它地方所产茶油的油酸含量高,高达92.4%。
商城茶油食用及药用功效明显。经过湖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验,商城茶油富含对肌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影响最小的油酸和亚油酸,对维护肌体健康,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有明显的作用。首先,商城茶油对抑制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环节都有有益的作用。其次,商城茶油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其三,商城茶油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清除体内脂质超氧化物的作用。其四,商城茶油丰富的LCP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及婴儿的营养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作用。
人们在长期食用商城茶油后,发现它的营养保健作用也非常明显。一是可增加母乳,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利。二是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骼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三是中老年人食用可祛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延年益寿。商城茶油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今天,理所应当在地成为人们健康食疗的首选食用油。
商城茶油下料为茶粕,茶粕经深加工可制取脱脂茶粕,从中提取皂素,皂素具有一定的溶血性,对于冷血动物具有杀除性,故可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清塘原料,有利虾蟹的脱壳,且对农田杀螺、蔬菜种植杀蚯蚓等虫害有帮助,对改善水质、杀灭草坪绿地的地下虫害也有一定效能。因此深受日本、韩国、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欢迎。脱脂茶粕无污染,无残毒。清塘后经水解后的茶粕余渣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能被水生动物当作饲料而充分利用,是养镘、养虾、养蟹等特种水产养殖的最佳原料。脱脂茶粕中含有糖份单宁及丰富粗蛋白、粗纤维、淀粉等成分,对牲畜有一定的适口性,因此是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的重要原料。

已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

近年来,商城县委、县0高度重视商城茶油的开发工作,始终把茶油产业作为生态立县和再造“山上商城”奋斗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改制增活力”的基本工作思路,做大做强茶油产业。2002年3月,中央电视台《田野》栏目播出了“油菜香自深山来”的专题节目,以大量丰富的画面和数据,详尽介绍了来自河南省商城县的茶油。商城茶油有益人体健康的独特魅力,一下子紧紧抓住了亿万热爱健康观众的心,受到各方的关注,商城茶油由此走出了山门,享誉大中城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大家对自身的健康将愈来愈关注,因而,集色、香、味、保健理疗诸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食品——商城茶油,将会有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走出山门,叫响全国的一个主打品牌。

八.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厦门鱼皮花生

鱼皮花生源于日本。因其表皮糕粉坯里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很受群众欢迎。现在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是厦门生产的一种优质名牌品种,为厦门四大传统小食品之一,驰名中外的地方。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因制作时,做外壳用的糕粉里掺有鱼皮胶,故名。制作之前,对花生仁、糕粉、白糖、面粉等主要原料,进行认真筛选、测定、加工。生产过程中,还得考虑气候、季节的影响。所以,成品均匀,颗粒饱满,状若珍珠,独具特色。

鱼皮花生源于日本。因其表皮糕粉坯里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居住厦门的台湾省人用手工仿制出售。

它以花生仁、糕粉、白糖、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

吃起来咸中带甜,香郁酥脆,很受群众欢迎。现在还远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厦门生产的鱼皮花生选料严格,工艺操作认真,具有香郁酥脆、咸中带甜的风味;而且,花生仁与外壳不粘不黏、摇而有声,如琵琶音,厦门话“琵琶”与“鱼皮”谐音,故又称琵琶花生。制作之前,需要对花生仁、糕粉、白糖、面粉等主要原料进行认真筛选、测定、加工,生产过程中还得考虑气候、季节的影响。所以,成品均匀、颗粒饱满、状若珍珠、独具特色。产品美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欢。

原辅料:

原料:带衣生花生仁、面粉、赤砂糖。

辅料:分4种搭配方法,亦可按需要自行调配。A:麦芽糖、菜油、酱油。B:蛋浆、南乳、酱油、色素、食用石蜡。C:盐、味精、五香粉、酱油、色素。D:鱼露、色素。纯碱备用。

配料量

1.面粉与花生仁的比例一般为1∶1,而干、湿面粉各半(即50公斤花生仁配50公斤面粉,其中25公斤用来开糖粉浆用,余下的25公斤则作撒料用。

2.各种糖用量主要根据产品甜度要求考虑增减。若用饱和糖浆,其用量相当于花生仁用量。

3.其余各种辅料按花生仁重量的0.3-3%投入。

制作过程

制作方法:

1.糖粉浆:先配好糖浆稀释面粉,配制饱和糖浆时可用常温水或温水浸泡盛在容器中的糖粉并加以搅拌,以完全融化为止(容器内尚存有过剩的面粉)。将干面粉倾入搅拌机中,再将配好的糖浆注入(要边注入糖浆边搅拌),糖粉浆的稀稠程度调至既不粘壳,又易于粘附在花生仁上即可(糖浆与干粉的比例大约为1∶1)。然后再将约占糖粉浆总量2%的菜油徐徐注入糖粉浆中至完全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如需添加南乳、蛋浆可按照上述方法加入并搅拌均匀即可,其用量相应于糖粉浆的0.5-1%。

2.纯碱水:将常温水注入盛有纯碱的容器内并进行搅拌制成饱和碱液。

3.加色液:以酱油或鱼露为主料,其内可按需要添加适量食用石蜡油和色素。酱油添加量为烘烤后花生量的2%左右,食用石蜡油的添加量为0.2%左右。

4.裹皮:将一定量的花生仁(视糖衣机的产量而定)倒入糖衣机内,启动糖衣机并加入糖粉浆和干粉,加入的方法是先加入一份糖粉浆再加入一份干粉;加入两份糖粉浆再加入一份干粉,加入两份干粉再加入一份糖粉浆,如此反复添加、边转边加,直至花生仁表面完全被浆粉包裹住便可加入其它辅料,添加辅料时应撒均匀。添加完辅料后可再加入少许干粉并多滚动几转,以使“鱼皮”表面更加光滑。此工序大约需30分钟左右。

5.风干:裹皮后的鱼皮花生取出筛选粕装入容器,送到操作台上摊开晾干,至含水量低于40%以下时便可进行烘烤。

6.烘烤:取风干鱼皮花生放在转笼中进行烘烤,转笼中不宜放太多的花生(约占转笼体积的80%为宜),放的太多容易造成产品生熟不均,也不可放的太少,太少易造成外皮破裂烘烤时一般温度控制在210℃以下,烘烤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烘烤是生产鱼皮花生的一道重要工序,在烘烤过程中应随时取出样品品尝,掌握好加热的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7.加色:将烘烤后的花生倒入加色锅内,并进行翻搅,然后迅速加入加色液,并搅拌均匀。此工序应在花生烘烤后20分钟内趁热完成,要求是着色均匀且加色液不可放得过多,以免使得“鱼皮”潮软,影响风味。

8.包装:鱼皮花生着色后应摊在大竹筛上,待散去热气及水分并完全冷却后即可进行分装或统装。

工艺流程:糖粉浆、干粉、副粉糖浆、生花生仁→裹皮→风干→转笼烘烤→加色(湿)→散热→成品包装

九.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起酥肉馅烧饼

为商城传统风味小吃。主料为面粉、猪肉、香油等。包馅成形后,贴炉烧炭,文火烤成,外焦里软,咸香可口。1983年3月,河南省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展销会在郑州举行,商城国营饮食业职工刘方昆应邀献技,临街起灶烤制起酥肉馅烧饼,颇受欢迎。全省参展的150种风味小吃有71种评为名吃,商城起酥肉馅烧饼名列其内。

十.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马蹄酥

马蹄酥,雅名“香饼”,是厦门、泉州闻名的佳点,同安的马蹄酥最为著名。马蹄酥为江阴传统特色糕点。清朝末年仿制镇江同名糕点,并经改进成面。该产品采用上等面粉、赤豆为原料,加果仁为辅料,用糯米发酵后制成。因成品四周厚、中间薄、形似马蹄而得其名。其特点为酥、松、软兼备,色、香、味俱佳。

马蹄酥原为唐代的宫廷食品。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长孙皇后回家乡陕西省探亲时,携带马蹄酥作为随身礼物。乡亲们尝后赞叹不已,经皇后同意,娘家派一名心灵手巧的人,向随行御厨学制作此佳点的工艺,后来传入民间。唐代开辟闽疆,这种宫廷佳点随南下人员传入闽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