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城景观及特产 山西晋城特产和景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城景观及特产 山西晋城特产和景点更新时间:2023-02-20 21:04:08

一.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七须黄花菜

七须黄花菜产于晋城市沁河流域的加丰镇。其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整齐;二是角苞长、肉厚,粗壮肥硕;三是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黄花菜俗称金针,有五须、七须之分。潘河村的七须金针不同于一般的五须金针,它具有色泽金黄、须长5寸、美味可口、肉嫩鲜明、营养丰富的特点。这种黄花菜对土、肥、水有一定要求,在蒸、晒过程中也有特殊技术要求,一般用10公斤鲜菜才能蒸晒1公斤。此菜移植到其它地方不能长为七须,也只有在潘河,大自然赐予了该村独特的山泉水、黄沙石板和其他利于栽培七须金针的优越条件。

据当地老人讲,他们村栽培七须金针历史久远。相传,唐朝武则天曾下诏封潘河的七须金针为“御菜”,当地官吏将此作为贡品每年夏季敬献给皇帝食用。直到清末年,由于自然灾害,才一度失传。新中国建立后,当地农民重又栽培七须黄花菜。

二.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面羊

六月六姥姥送面羊,小外甥见舅如亲娘。

亲生娘管儿管不住,舅舅管外甥理应当。

传统孝道和谐美德,常思面羊寓意深长。

这是陵川民间流传的一首童谣,童谣中说的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年阴历六月初六, 姥姥、舅舅都要给外孙、外甥送“羊”,“羊”是一种面食,用面粉加工而成,也叫“面羊”。 当地许多人家每年都要制作“面羊”送给自己的外孙女。

做法:将揉好的面团平均分成几份,把面揉成长条,弯曲,成为月牙形,再揉一个圆形的面团,放在上面,用干净的梳子在面团表面轻轻压上花纹,再用剪刀剪出象征羊毛的造型,在一端将面团从中间剪开,象征羊腿,在另一端,装上两粒黑豆,成为“面羊”的眼睛。“送羊必须安上眼睛,不安眼睛就是瞎羊”,转眼功夫,一个大羊背小羊、造型美观、形态可爱的”面羊”就制作完成了。

相传很早以前,上党壶关鹅屋山下住着一对勤劳夫妻,四十多岁才生养了一个孩子, 夫妻俩对孩子娇生惯养,谁知孩子长大后对父母养育之恩全然不记,成了一个忤逆之子。夫妻俩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孩子的姥姥和舅舅商量如何管教。舅舅听后很生气,决定把外甥接过来跟随他去放羊,看到小羊羔跪着吃奶,外甥随口问舅舅这是为什么?舅舅告诉他:“小羊出生后,母羊用奶水一口一口把它养大。小羊羔跪下吃奶是为了报答羊0养育之恩,这叫“羊羔跪乳”。小外甥听后幡然醒悟叩别舅舅、姥姥,决心回家做个孝顺的儿子。舅舅送给他一只小羊羔让其铭记,这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后来就演变为送“面羊”,数量为双数,可以是四个、六个、八个或者十二个。

整个陵川都兴送羊,只要女儿生了孩子就送羊,或姑娘取过三年不生孩子,就提前送羊。

送面羊这种风俗只在上党地区流行,其他地方没有。还有一种传说: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识五谷、传农耕时,先让羊尝,羊食之无碍,炎帝方颁令播种。 因此羊对人类贡献很大,被列为图腾、奉为神明,成为儿童成长的保护神。传说各异,但送“面羊”的风俗作为一种传统被这里的人们传承了下来。

三.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陵川核桃

陵川县核桃湾山位于丈河乡丈河村东7公里处。盛产核桃,该地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四.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油糊角

油糊角,创制于唐代。据传那时有位将军远征,其妻身怀有孕。将军征战得胜而归,其妻用家乡的黍米面,炸成油糊角犒劳丈夫,将军食后瓒不绝口。即日其妻分娩,得一男一女,将军大喜,命军厨做油糊角犒劳三军,以示庆贺。有趣的是油糊角里分别包上了红豆馅和胡萝卜馅,红豆馅表示生男,胡萝卜馅表示生女。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将军,就用做油糊角作为生儿育女的吉祥物。

五.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山西香果

香果药用及香料树种。为落叶乔木,高20米左右。叶呈棕褐色,枝条茂密嫩软, 可弯曲如弓或盘旋如蛇。3月开花,9月香果成熟。果实呈绿黄色,直径小的3~5厘米,大的8~10厘米。味酸微涩,清香盈室,数月不腐。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城关及东冶、 河北、驾岭等乡镇, 有170余株,年产果约5000斤。

六.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泽州山楂红酒

泽州为全省多样化果品基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其主要栽培树种有山楂、苹果、梨、桃、杏、葡萄等,特别是以盛产山楂(也称红果)闻名全国。 山楂栽培历史在我县已有300多年,是全国八大红果产地之一。主要栽培品种“泽州红”果实个大,色泽鲜红,果肉粉红,酸甜适度,医用价值高,为中国山楂品种中的姣姣者。( 泽州)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境内高都镇的大兴村、北上矿村、小峰头村、大峰头村、岭后底村、大泉河村、湖里村、岭上村、黄三河村、任圪套村、玉寨村、东玉寨村;巴公镇的陈沟村、二仙掌村、柏杨坪村、庄头村、甘润村、李峪庄村、山耳东村、郭家庄村、北连氏村、南连氏村以及李寨乡、南岭乡等行政区域内

七.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烧肝

当你坐在环境优雅的餐馆,点上几碟可口小菜,配以啤酒,或自斟自饮,或与朋友斗酒,别忘了要上一盘阳城的烧肝。不一会儿,服务生端着一盘冒着热气、略显焦黑、切成片状的小菜走来,一上餐桌,便有香气扑鼻而来。赶快趁热动筷吧,这就是阳城的烧肝。忘了告诉大家,动筷前一定要一小碟山西的老陈醋。夹起一片,醮点老陈醋,放入口中,细细咀嚼,顿时清鲜脆嫩,舒爽适口。眨眼间,一盘已被扫光,那再来一盘吧。

阳城烧肝全国独有。为什么呢?可能是配方独特,制作精细,工序复杂吧。它的配料有13种之多,主要原料有:鲜猪肝、猪花油、淀粉、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等。就让我们试着动手做一做吧。

第一步,将猪肝剁碎或切成丝状,加猪油脂粉、鸡蛋、甜面酱以及姜、葱、蒜、花椒粉、精盐等调味品,然后再加入湿淀粉拌匀。

第二步,把猪花油平铺开,将拌好的原料放置上面,用猪花油裹成直径约3厘米,长约25厘米的圆条,随即迅速放入热油中煎至柿黄色取出。这就是初成模型的烧肝。

第三步,将成型烧肝放入笼中用大火蒸20分钟左右取出。顿时香气四溢,诱人至极,忍不住拿起一根就吃——千万不可!这时的烧肝虽算是做好了,但吃前还少一道工序。要将它切成7毫米厚的片状,放入油锅中炸一下,略黑,即捞出装盘,撒些葱丝,这下才可尽情享用。当然,如果您感到制作起来太麻烦,可以带些当地正宗的成型烧肝回家,切成片,炸一下就可以了。

八.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高平黄梨

高平黄梨特点是:个大、味浓、水份大、耐贮运。含糖量9.98%,酸量0.23%,糖酸比值38.93,属中上等品质。全市梨园面积1.98万亩,约85株,年产梨约2000万公斤。其中大黄梨树约26株, 年产量1600成万公斤左右。主要产地在寺庄、永禄、釜山、赵庄、野川、杜寨、陈区、 团池 等地,其中陈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明、清时曾为贡品。

九.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李圪抓

全名羊肉李圪抓,是沁水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突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十.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

阳城小米是山西省阳城县历史上四大名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并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1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

阳城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500—4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粘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阳城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天然风味、口感香醇。阳城不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钛含量高,可暖胃养人,润肠通便,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尤其是含有独具特色的营养成分“米糠油”,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天然良品,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造就了“小米加步枪、赶走小鬼子”的光辉业绩。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当地妇女生小孩后全靠小米粥加鸡蛋来下奶和补养身子。历来被当地人所喜食,一日三餐,早晚必有小米稀粥。

由于阳城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相对交通、信息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小米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更优,功能更强,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1在“第三届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时,阳城小米被抢购一空,受到广大城市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县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加工企业4家(析城山、绿秀源、三利珍、征宏食品),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阳城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