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用沙茶王潮汕特产 潮汕沙茶王和沙茶酱是什么区别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用沙茶王潮汕特产 潮汕沙茶王和沙茶酱是什么区别更新时间:2024-01-23 16:47:59

一.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落汤钱

  “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二. 广东省 广州 南沙区 万顷沙大蕉

体形较比香蕉肥大,蕉肉饱满,滑甜软滑,颜色金黄。蕉皮有一绿线,熟透时蕉柄仍是青绿色,蕉顶呈紫红色,故有“红嘴绿莺哥”的美名。大蕉皮晒干可入药,主治湿热

(番禺)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汕橄榄菜

潮汕橄榄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四. 广东省 中山 三沙花木

横栏镇三沙村位于横栏镇西北部,西临西江,毗邻古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路贯穿境内,纵横跨越村内的江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古神公路也在建设中,离广珠快速干线小榄站有3公里之远。三沙村总面积8600多亩,人口6700多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7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超20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而在2000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仅5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只有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三沙村实现由2000年欠债1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龙头村。五年来,随着三沙村经济的发展,三沙工业区、南珠湾、三沙小学、三沙花木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成为了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的亮点。

横栏镇三沙花木基是近几年中山绿化苗木产业崛起的一个亮点,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与中山市的几个苗木生产区小榄、古镇、东升一起形成了中山市西北部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三沙花木基地有连片近8000亩,经营的花木品种达350多个,其中生产销量最大的主要是袋苗,以大叶红草、黄金叶、花生藤、花叶姜、鸭脚木、银边草、福建茶等为当家品种,乔木以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紫薇为当家品种,腊肠树、红花风铃木、凤凰木等品种也在花木基地推开。

2004年6月28日,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在三沙花木基地挂牌成立。作为广东省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自此三沙的花农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经常召开会员会议或专题会议,进行现场的经验交流,探讨花卉种植、流通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会员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为花农解决生产流通中所碰到的问题。未成立协会前,为了苗木能销到外地,基地的农户都要自己亲手办理植物检疫等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三沙花卉协会成立后,一切有关植物检疫证可在协会直接办理,这样无形中为广大农户节省了时间及经营成本。

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海、广州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村、全镇的花木种植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沙村10个组中有6个组村民是以发展花木业种植为主,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的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3000多人。按2003年计算,花木种植每亩年纯利达1万元左右,花木种植业已经成为三沙村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三沙花木基地的租金在短短几年也大幅攀升,从2002的1500元/亩,到2004年的3000元/亩,到2007年的7300元/亩。村、组的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三沙村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横栏的先进村、富裕村。

五. 广东省 广州 荔湾区 开记绿豆沙

绿豆沙是极受广州人喜爱的甜品。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889号“开记”甜品店制作的“陈皮脱壳绿豆沙”,则以其香滑清甜、清热解暑、别具一格的风味而独树一帜,饮誉羊城。老板叶健开还因此被人戏称为“豆沙开”。开记绿豆沙选用颜色新鲜、品质优良的绿豆为原料,再加人适量的香草、陈皮,佐以白糖黄糖调味,以适当的火候熬制,将绿豆堡至起“沙”,去“衣”(脱壳)而成。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 常阴沙大米

常阴沙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常阴沙大米是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常阴沙的。用常阴沙大米做成的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

位于常熟、江阴、张家港三地交会之处的常阴沙,有自己独特的土壤地貌,长江小气候特征也很明显。区内地势平坦,田块平整连片,高低差不足0.4米,以轻壤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特别适宜水稻的生长发育。区内水资源丰富,水质达标,能满足水稻的生产需求。正是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常阴沙大米独特的品质。

常阴沙大米,严格产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的常-区、常西社区、常南社区、常北社区、常红社区、常兴社区、常沙社区等7个行政村,面积仅为37.5平方公里。另外还要符合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整精米率71.4%,直链淀粉量10.1%等特定品质。不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就不能称“常阴沙大米”。

“常阴沙大米”主要有优精米、有机米和富硒米三大品牌,统一打“常阴沙”的牌子。三种大米,优精米获得绿色食品称号,有机大米2009年经过检测,品质媲美日本越光大米,而富硒米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有机硒含量达到0.23毫克每公斤,是普通大米的5倍,符合大米富硒标准。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常阴沙大米”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张家港市常阴沙大米产业协会

10643390

七.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返沙芋头

返沙是潮洲菜中的一种烹调方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浆,再将炸熟的原料投入糖浆中,待其冷却凝固,原料外层的糖浆变成白霜即成。因为潮州人把白糖称为沙糖,返沙是把沙糖融为糖浆,经冷却后又成为固体的糖粉,便有了“返沙”之名。

返沙芋头是最出名的潮洲小吃,经常作为潮菜筵席上的配桌点心。由于返沙芋头是采用富含淀粉的芋头加白糖经返沙制作而成,故吃起来特别粉滑清甜。除了用芋头外,还可用番薯做成返沙菜肴,潮洲人习惯将返沙芋头和番薯同摆于盘中,由于芋头呈白色,番薯呈金黄色,而得“金柱银柱”之美称,也可以称为“金玉满堂”。

八.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

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

新疆库车县东起库车县,西至阿拉哈格镇,南起哈尼哈塔木乡,北至伊西哈拉镇共7镇、4乡、1场。

牙哈镇位于库车20公里,是库车众多古老乡镇中的一个,这里也有着石窟群,只不过不象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那么知名罢了。

牙哈镇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成立于2003年3月,目前全镇有葡萄专业户238户,种植面积2300亩。该镇以前种植的葡萄一直都是小而圆的土葡萄,2001年以后,牙哈镇引进木纳格葡萄,比土葡萄颗粒大而且产量高。几年来,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的葡萄种植户不断将引进的木纳格葡萄进行改良,改良之后的葡萄有红、白两种颜色,口感纯正,亩产可达2吨至3吨。

以前每公斤1.2元的葡萄,今年却卖到了2.5元。库车牙哈镇的农民切身感受到了葡萄商标给他们带来的实惠。葡萄种植大户艾尼·库尔班去年他种了4亩葡萄,收入2万多元。每年七八月葡萄采摘季节,附近各村总为葡萄的销路犯愁,而阿克布亚村的葡萄则畅销无阻,根本不用四处去推销,每年就有不少广州、四川的客商来这里签订单。

为了保护农民自己培育出来的上好葡萄,让全村农民科学致富,2004年8月,库车县牙哈镇协助阿克布亚村葡萄协会注册了“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商标,这在库车县林果业领域尚属首次。

阿克布亚村的葡萄产量现今已超过1000吨,收入达100万,与未注册商标前相比,平均一亩地增收500元至600元。

艾尼家有8亩葡萄园,在村里起“示范园”的作用。他去过广州、成都、北京、和郑州、吐鲁番等地,学习过葡萄栽培、管理的新经验,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户,他指着新盖的大房子说:“这里是我的家,葡萄园是我的另一个家,几天不去葡萄园劳动,我会生病的,特别是在10月份,看着一咕噜一咕噜的葡萄,我会把它们当成一咕噜一咕噜的金子。”

村里的葡萄园十分安静,葡萄藤都埋在地下,现在它们又从土里冒出来,顺着葡萄架绽发新芽,但新芽刚冒出了一点点黄色,给人些许新奇和惊喜。有人将发酵过的羊粪和牛粪堆在路边,为的是给开墩后的葡萄施肥,补充营养。几位老人在修理葡萄架,取下旧铁丝,换上新的。

一座葡萄园里,4位维吾尔族小伙子在忙碌着。开墩后的葡萄藤缠绕在一起,像虚弱的蟒蛇静静卧在堑沟里。小伙子们把它们从泥里挖出来,然后齐心协力,将这些“巨蟒”高高抛起,搭到葡萄架上。开墩、上架、摆蔓是一项重体力活,讲究配合,一般由青壮年来做。小伙子们告诉我,他们从早晨8点点干到晚上10点,一天能上架3亩地。春天给人们带来着憧憬,带来着希望,它点燃了阿克布亚村对葡萄的梦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九.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沙道观杜婆鸡

沙道观杜婆鸡
松滋市十大地方名菜之一
“杜婆鸡”的由来:
杜婆鸡,又名杜家鸡、沙道观鸡,源自湖北松滋沙道观镇(今荆州市辖区内),因一位七十多岁的杜姓老婆婆始创而得名,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杜婆鸡,精心选自地道、健康的土鸡,而且烹饪之前一定是活鸡,由宾客确认好斤两后,再由师傅现杀现做,一般十五分钟之内,即可上桌。
祖传配方精心烹制的正宗乡里土鸡,加上荆州特有的豆瓣酱,使得杜婆鸡色泽金黄,鸡肉富有韧劲,而且鲜香怡人,油而不腻,辣得过瘾,让人无穷回味,意犹未尽!”
菜品特点:烹饪时间短,进味快, 肉质鲜嫩,油而不腻,配上松滋本地产的“炖钵炉子”,越炖味越长,吃起来回味无穷。由于味道好,价格大众,客人吃后竞相宣传,成为80年代后期名扬省内外的一道地方名菜。被选为“松滋十大名菜”榜首菜,同时被评选为“荆楚十大名菜”。
制作方法:取料松滋本地鸡,宰杀,除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状。首先用大火将鸡块用油煎焖,再放入精盐、姜块、料酒、蒜瓣(苗)、啤酒、八角茴、豆瓣酱、干红辣椒皮,干焖,配上松滋本地产的土钵子放水烹饨。 

十.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羊肉沙米面

羊肉沙米面

精选沙区羊肉,去油去筋,切成豆粒大小的肉丁,加调料炒至微糊生香,备用。沙米碾制去壳后,于清水中煮绵,加入炒好的肉丁,待羊肉沙为滚和时,下入手工面条,佐以葱沫、韭花、芫荽,文火稍焐即成。羊肉沙米面米、面、肉、汤和而不粘,经纬分明,而又相互渗透,既有素食的清淡明净,又具肉食的稠厚绵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