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子君阜阳特产好物 阜阳特产伞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子君阜阳特产好物 阜阳特产伞子更新时间:2023-02-18 06:14:02

一.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颍上柳编

颍上县健发编织有限公司创建于年初年月得到自营进出口权,注册资金万元,现有职工及密集型编织人员多人,建筑面积平方米。生产覆盖沿淮王岗、垂岗、半岗、南照等乡镇。在本省阜南、山东省临沭设有分厂.
公司主营草、柳、竹、藤系列工艺品,产品由建厂初期的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个品种,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国家等年,实现销售超过万美元.
柳编是企业的主要产品,材料来自本县沿淮行洪区,产品质量上乘,符合美国产口质量标准,供不应求.
该厂致力于新产品开发、研制,法人代表姜之栋愿与国内外朋友精诚合作,共谋大业,为沿淮群众脱贫致富做出更大的努力!
法人代表姜之栋是年度安徽省农村致富带头人.姜之栋热忱欢迎新老客户惠顾指导!
法人代表:姜之栋
联系电话0558-4416203 4413559
传真电话:0558-4413559
地址:安徽省颍上县管仲广场

二.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黄岗柳编

黄岗柳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岗柳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岗柳编和郜台板鸭同为阜南名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杞柳种植可上溯千年,编织历史亦达500多年。据文献所载,洪淮两岸有滩涂湿地,自然生长着大片喜湿之柳。柳制品之兴起缘于十七世纪末。明末清初,柳编业兴旺。据明正德《颖州志》记载:“淮濛盛产水荆(注:当时把杞柳称为水荆),采伐加工,洁白如玉,坚韧如藤”。
黄岗柳条柔软易弯、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实用工艺品。其产品包括:柳条箱(包)、饭篮、菜篮(圆、椭圆)、笊篱、针线笸箩、炕席、苇箔等。随着产业不断发展,产品不断创新,会有更多的新颖实用美观的柳制品展现在客户的面前。
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北方用于编筐编篓的主要原料有柳枝、柽柳枝、桑条、荆条、紫穗槐条等多种,在盐碱地和沼泽地都有出产。其中数阜南黄冈地区的柳编最为出名。

富裕、民主、文明,农村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阜南县杨寨村的领导干部植根乡村实际,扬长避短,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途径,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和谐发展路子。

一排排米色与橙色相间的二层楼房,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整洁;一户户院落里的村民舞动着手中的柳条,编织出一件件精美的柳编工艺品,欢声笑语荡漾其间……12月25日,记者在阜南县黄岗镇杨寨村采访时,被这里农民和谐幸福的生活场景深深陶醉。

杨寨村背靠淮河分洪道,低洼地连成了片。千百年来,这里的农民因地制宜,在河滩上种植了大量耐淹的杞柳。前些年,当地一些脑瓜灵活的农民,改变传统柳编编织方式,创新产品样式,编出了“花篮”、“器皿”等工艺品,在广交会上受到“老外”的青睐。这种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的工艺制品,卖出了大价钱。后来又经过不断摸索,黄岗柳编农户逐渐掌握了许多全国一流的编织技术,能生产20个大系列、上万个柳编新品种。随着市场的打开和知名度的提高,黄岗镇建立了大小36家柳编加工厂。如今,杨寨村“家家户户是工厂,男女老少都能编”,一般的编织户每年收益都有五六万元。农民勤劳又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立编”、“经编”、“拧编”等全国一流的技术,增大了产品附加值。去年,黄岗镇柳编销售收入达1.9亿元,其中1.1亿元留在农民自己的手里。

富裕起来的杨寨村不久前与相邻的二郎村合并成为杨寨村。记者到村民家串门后发现,这里不少人家已有了电脑、手机,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阳能热水器。没事儿上上网,在杨寨村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少村民还把孩子送到县城去读书。这个村在进行旧村庄整理改造的同时,还另外选址,请县里的专家对新居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村民们亲切地把新居住地称作“新庄”,喻意为新时代、新景观、新气象。村支书孙传付高兴地告诉记者:“新庄的楼房经过县建筑设计院专家设计,效果就是不一样,村里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嚷嚷说比城里的别墅也不差!”

黄岗柳编产地范围为安徽省阜南县黄岗镇、郜台乡、中岗镇、张寨镇、曹集镇、老观乡、王家坝镇、于集乡、王化镇、朱寨镇、焦陂镇、地城镇、柳沟镇、苗集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安徽省 阜阳 界首 陶庙山羊

陶庙山羊是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陶庙镇的。

陶庙镇农民素有饲养和屠宰山羊的传统,经过多年努力,山羊交易市场和屠宰市场经过两次扩建已成为鲁豫皖三省交界最大的山羊交易、屠宰集散地。目前,山羊交易市场占地45亩,拥有4个1200平方米的山羊交易大棚,最大年交易量1.5万只,平均日交易量达1100只,年交易额达8000万元;山羊屠宰市场拥有屠宰车间160个,日屠宰山羊1600只,日销售额为64万元,产品销往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州等全国大中城市。同时,他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1000万元,兴办屠宰加工厂,对山羊产品进行加工,使产品“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由生变熟、变废为宝”,形成“养、加、销”一条龙链条式发展体系,加速了山羊产业化进程。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仁和粉丝

仁和粉丝是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的。颍上仁和粉丝因其细柔洁白、绵甜爽口、久煮不糊、营养丰富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之为“人造鱼翅”和最廉价的“纯天然食品”。

仁和系列纯红薯粉丝,无任何添加剂,原料选取纯天然红薯淀粉,采用原有的传统工艺、科学配料、现代化精细加工,粉丝丝条细匀,口感滑爽,美味可口。产品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审核,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该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北京、新疆、深圳等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产品遍及个大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农贸市场。

五.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临潭毛笔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潭笔庄克继传统,改革工艺,锐意创新。其规模宏大,品种丰富,品种达二百七十余种。其笔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尤其配以角、骨、象牙、红木为料,精心雕刻镶嵌于杆之龙、凤、山水、花草等瑰丽书画,精巧别致,充满艺术魅力。

六. 安徽省 阜阳 颍东区 插花牛肉汤

利辛西35公里:  插花牛肉汤 插花已属阜阳地界,阜阳插花牛肉汤源于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以高姓熬制的较为有名。其原汤采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众多调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纯正,回味悠长;由于其风味独特,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仅阜阳市内就有数十家正在经营。目前,插花牛肉汤正在注册登记,准备进行专营。

七.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早在唐朝,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赶往长安;明万历二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尝鲜(指椿芽)”;清道光年间,椿芽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太和贡椿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被清朝乾隆皇帝点为御用贡品,可见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鲜美。

八.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杨湖扫帚

杨湖镇展洼村生产的小扫帚,具有葫芦密,扎的累,份量重,质地光滑,坚实耐用,式样美观等特色。

九. 安徽省 阜阳 阜南 郜台板鸭

“郜台板鸭”系地方,是一种独具风格的佳味肉食。产于淮河岸边阜阳县蓄洪库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的优质放养鸭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任其冬霜滋润,表皮受阳光烘照,通体油珠闪亮,营养丰富。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任何调料。 郜台板鸭系安徽,产于淮河岸边阜南县蓄洪区内,历史悠久。该板鸭均选用当地放养120日龄左右的笨鸭,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新技术精制而成。日晒夜露、自然风干,不加任何调料。制作考究、营养丰富,形板味美,浸料齐全。食用时无需添加任何作料,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十.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撒汤

撒(音)汤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味道更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