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特产乡巴佬卤鸡头 温州乡巴佬熟食卤鸡配料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特产乡巴佬卤鸡头 温州乡巴佬熟食卤鸡配料更新时间:2023-02-19 03:59:14

一.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带鱼

产品名称: 带鱼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味道纯正, 而且含有丰富的糖份

产品简介:因味美质优而引以为荣。 同时带鱼又是高蛋白食品, 含有丰富的钙丶纳等无机质, 是不饱和脂肪酸EDA,DHA含量极高的健康食品。

带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味道纯正, 而且含有丰富的糖份。 9-10月份是捕获带鱼的最好季节, 从此时开始入味, 直到冬季味道最纯正。 嫩白的带鱼肉, 嚼起来韧性十足的生带鱼片, 回味悠长的鱼香味, 真是鱼种珍品! 带鱼汤南瓜是先把带鱼煮沸后再放上鲜嫩的蔬菜和南瓜而做成的。因汤内早已备好适量大蒜, 绝无半点腥味。做出来的带鱼汤香气怡人, 野味十足。

带鱼最适宜与南瓜一起做汤, 或用白菜苗代替南瓜,做出汤来同样美味可口。 向煮好的带鱼汤内放入适量的精制辣椒粉致微辣, 品起来更是劲味十足!

产品历史:带鱼生长於东海沿岸清净海域, 若采用人工垂钓方式捕获, 鱼体全然无损, 保持原味清新。

二.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瑞安红娘酒

瑞安红娘酒是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的。红娘为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中的一种,其成熟果实为红色纺缍形,《中华大药典》中称红姑娘,温州人称红娘,以其果实为配料精制而成的酒,取名为红娘酒。

红娘的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与维生素A、B、C。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其果实中含有苦瓜甙与多种氨基酸,为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

红娘药用价值很高,溢肝润脾肾,清热解毒,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癌.抗艾滋病,防治糖尿病的药用功效;在温州民间,还可以治疗牙周炎.咽喉炎等病。

红娘酒不仅保持了其有效成份,且更易被人体吸收,是传统的酿酒技术与中医理论结合的结晶。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当阳金头蜈蚣

据《当阳县志》记载:当阳土人种蜈蚣以为田,供药肆之采用,则此物由来已久,但今未闻有种者。

在当阳境内,因盛产药用蜈蚣而出名,当地人以经营药用蜈蚣为业,并对药用蜈蚣的适宜栖息地加以管理,种群给予保护,使之繁殖或改善生长环境补充食物等方式进行繁养,采收后卖给药商获取报酬,以为生计,可见在我国古代就有人从事药用蜈蚣养殖。

蜈蚣,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痛,攻毒散结,息经止痛等功能。主治半身不遂、破伤、骨结核、瘰疠、毒蛇咬伤、小儿惊风、中风等症。近代研究表明,蜈蚣主要成分为组织胺、溶血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肪胺及胆甾醇,此外尚含橙色素及淡蓝绿色素等。蜈蚣毒素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原溶血作用,具有烟碱一阻乙酰胆碱样性质溶血作用,能使小白鼠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近年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癌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蜈蚣也是“蛇药片”、“拔毒膏”、“散风活络丸”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由此可见蜈蚣是动物1材中不可缺少的。

四.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温州杨梅

温州的气候和不少地区的土壤正适合种植杨梅。杨梅是温州的之一。主要产地有市郊、瓯海区、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丁岙梅"为最佳。"丁岙梅"产于瓯海县茶山乡的丁岙村。丁岙杨梅成熟时,个个象紫红色的水晶球,青绿色果蒂稍稍突出,,果大核小,甜酸适中,汁多味浓,自古以来享有盛名。杨梅不仅甜酸可口,止渴生津,而且富有营养。杨梅可鲜食,浸白酒则是消暑佳品,果汁可作饮料也可以加工成杨梅干、蜜饯或罐头。( 温州)

瓯海区杨梅已有500多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现有杨梅栽培面积28000亩,因历史悠久、品质优异,闻名遐迩。2003年6月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据清光绪《永嘉县志》中记载:“杨梅,旧志载士产杨,今出茶山者尤胜”。瓯海杨梅属丁岙杨梅,以其个大、核小、色艳、质佳等特点而优于其他杨梅品种,又因原产于茶山镇的丁岙村,而定名为“丁岙杨梅”。全区有丁岙杨梅面积2.8万亩,年产量6000吨,产值超亿元。其中万亩丁岙杨梅连片生产基地山林环抱,气候湿润温暖,土壤肥沃。瓯海丁岙杨梅鲜果为最佳鲜食品种,素有“红盘绿蒂”之美誉,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丁岙杨梅基地还通过一系列无公害生产栽培管理,提高了丁岙杨梅的品质、产量、市场知名度和商品率,在浙南地区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已经成为瓯海区最具地方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

瓯海丁岙杨梅近几年曾获得第五届全国杨梅协作研讨会鲜果评比第一名,浙江省农博会金、银奖,温州市杨梅鲜果评比金奖。

五.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华阳牛肉

华阳卤牛肉从先祖已传承八代,用芎、茴香、黄酒、酱油等中草药为佐料,经八首工序卤制而成。独具保持营养,原汁原味且清香扑鼻,回味无穷之优点,为餐席之佳肴。

六.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曲靖老人头

老人头:菌体肥大,肉质洁白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钙、铁、磷等矿物质及维生素,对心脾暴痛有功效。

七.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杠子头火烧

潍县杠子头火烧,一种硬面食品,因用作“打”火烧的面很硬(潍城人称做火烧为“打”火烧),需用粗重木杠反复压制代替用手揉面,故名“杠子头”。传说起源于潍县“流饭桥”村。潍县是明、清两代登、莱两州赴京必经之路,行人必须在这里带足半个月的干粮,聪明的流饭桥村人便制作了硬面火烧以应这种需求。因起源于乡村并由乡村人家专门打做,故当时称其为“乡火烧”,20世纪60年代以后始称“杠子头火烧”(在此之前另有一种用木杠压制的面打做的火烧叫“杠子头火烧”,这种火烧需加入20%的发面,在边沿制作成五个小半圆弧形的齿翼,中间厚约2厘米,边沿稍薄。20世纪60年代后,潍城人已不再打做这种火烧了,而所谓的“乡火烧”被人们逐渐约定俗成地称作“杠子头火烧”)。“杠子头火烧”(即原乡火烧)的制作工艺独特,在制作过程中,和面用水少,用木杠子反复压过后,制成边沿厚、中间薄的圆饼,它的上下两个面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底面”的直径约12厘米,“上面”的直径约10厘米,边沿厚度大约2厘米,中间薄处厚度约0.3厘米,每个重约200克。上烤炉时,再在中间挑起一个凸顶,用慢火烤成,比较硬,久存不变质,又因为中间隆起部分极薄,敲破成一小孔,可用麻绳穿成串,即使无袋亦便于携带。这种火烧,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可凉吃可热食,凉吃时配以五香花生米,味道更佳;热食时可用菜、肉烩出,柔韧而不松散,有一种特异香味。

信息来源:潍城区区情网

八. 浙江省 温州 泰顺县 温州黄汤

温州黄汤产于浙南泰顺、平阳、瑞安、永嘉等县,品质以泰顺东溪和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好。黄汤始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

温州黄汤清明前开采,采摘标准为细嫩多毫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大小匀齐一致。

温州黄汤制造分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五道工序。

杀青:锅温160℃左右,投叶量l~1.2公斤,要求杀匀杀透,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滚炒揉捻。

揉捻:继续在杀青锅内进行,降低锅温,滚炒到茶叶基本成条,减重50~55%时即可出锅。

闷堆:将揉捻叶一层一层地摊在竹匾上,厚约20厘米,上盖白布,静置48~72小时,待叶色转黄,即可初烘。

初烘:用烘笼烘焙,每笼投闷堆叶1.2公斤左右,烘焙时间约15分钟,七成干时下烘。

闷烘:初烘后适当摊凉,收放在布袋内,每袋l~1.5公斤,连袋搁置在烘笼上闷焙,掌握叶温30℃左右,经3~4小时达九成干,再经筛簸,剔除片末,复火到足干,即可包装。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九.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乡巴佬

产品名称: 乡巴佬

产品产地:温州

产品特性:口感脆嫩清爽,鲜香诱人,余味无穷

产品简介: 浙江和丰食品有限公司自1995年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创造食品的高品味,生产的“鲜巴佬”系列50多个品种的休闲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拥有广泛的国内市场,并出口意大利、巴西、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部设在苍南县灵溪镇工业园区,在山东设有全资分公司。2000年一期投资1500万元建设和丰工业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引进德国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台湾高温数控杀菌釜等先进设备,日产50万袋“鲜巴佬”系列产品。创业几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骨干企业”、“苍南县重点企业”、“浙江省AAA级信用等级企业”、“全国食品日用品500家领先品牌”、“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产品”、“温州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产品历史:年入选中国食品加工企业500强,产品商标“鲜巴佬”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的浙江和丰食品公司也损失惨重。“和丰”老总许复新与央视和京城媒体联系,希望为受“株连”的苍南卤制品正名。之后,有关媒体记者到“京客隆”等超市随机买下包括“和丰”在内的数个品牌卤制品送国家肉类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经过全面检测,这个权威机构给出了能为“和丰”正名的结果。

十. 江西省 九江 浔阳区 白浇鳙鱼头

九江揽长江,傍鄱阳湖,水域丰富,水质好,所产花鲢,鱼头大的几十斤,在江西不可多得,富含蛋白质及钙磷等矿物质,可暖胃补虚,去头眩,益脑髓,利疾平喘之效,当年毛主席在庐山曾盛赞此佳肴。鳙鱼头肥嫩鲜美,为夏令佳品。

原料

主料:鲜鳙鱼头1个(重约1600克);

调料:食盐5克、酱油75克、味精3克、小磨麻油25克、蒜头30克、料酒15克、姜25克、葱白25克、榨菜50克、干辣椒6只

制作方法

1、将鳙鱼头洗净,对剖成两半,使鱼皮向上,并排摆于盘内,放上料酒和食盐腌制入味。取葱姜各一半,葱切段,姜切片,摆在鱼头上。将剩下的葱、姜、榨菜、蒜头、干辣椒均切成细末,用小碗装好,加酱油、小麻油、味精调成料卤即成。

2、将鱼头放入蒸笼内,用旺火蒸15分钟,至鱼眼珠突出时取出,拣去葱、姜,滗去鱼卤,浇上料卤即成。

文化背景

据传说,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不分胜负,战争持续很久,朱元璋军队在粮草供应不足,士兵在忍饥受冻的情况下,他号令士兵到湖中捕鱼充饥,由于缺少调料,士兵将捕来的整条大胖头鱼放在行军锅中煮熟后,就把仅有的腌菜、酱油、盐、干辣椒等拌和在一起倒在煮好的鱼上,吃后部队恢复了元气,士气大振,一举打败了陈友谅。这道菜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成为九江一道传统鱼肴名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