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无锡美食 特产 江苏无锡有哪些好吃的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无锡美食 特产 江苏无锡有哪些好吃的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3-02-15 10:21:24

一. 江苏省 无锡 新吴区 虾籽

虾籽又叫虾蛋,是虾子的卵加工而成。凡产虾的地区都能加工虾籽。以辽宁的营口、盘山、江苏的东台、大平、射阳、高邮、洪泽等地区生产较多。每年夏秋季节为虾籽加工时期。虾籽及其制品均可做调味品,味道鲜美。
产品质量:虾籽有二种:一种海虾籽;一种河虾籽。海虾籽以色红或金黄、粒圆、身干、味淡、无灰渣杂质为佳。
营养成分(以食用部分100克的含量计):水分17.0克,蛋白质44.9,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24.2克,钙244毫克,磷801毫克,铁69.8毫克
食用方法:一般先用清水洗去灰渣后,可用作烧豆腐、烧肉类、烧鲜菜、蒸蛋、煮汤等。比如烧豆腐,先将猪肉剁烂炒一下,再将豆腐及虾籽、葱、酱油等调味品放入烧熟,起锅放点豆粉汁、味精即成味美可口的虾籽烧豆腐。
保管方法:用木箱包装为宜,内衬防潮纸,四周放矿子石灰(用布包装),存放在阴凉通风处。用坛子盛装最好,可以防止生虫发霉。如发现生虫,可用1%硫磺熏后再存放。

二.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 高塍猪婆肉

高塍猪婆肉是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的特色美食。宜兴高塍猪婆肉色艳、肉香、味鲜、皮沙,为大众喜爱的下酒之物,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高塍红烧猪婆(母猪)肉历史悠久。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先祖们以农耕为生,生活艰难,多有农户饲养猪婆,产仔出售,以补生计。每只母猪产了10窝左右小猪就无膘而不再怀胎,因其肉腥难食而不得不弃之。桃园村一陈姓农民,觉弃之可惜,遂试用多种佐料,烧制成美味猪婆肉。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途经宜兴高塍时,偶然用餐吃到了当地陈家猪婆肉店烧制的猪婆肉,觉奇香扑掉鼻味道上乘,连声称好,挥笔提匾:“高塍猪婆肉”。这匾被店家高挂于店堂,并将当天烧制乾隆所吃的猪婆肉汤敬称为“乾隆老汤”,嗣后,每每盛小勺“原汤”加进第二天烧煮的猪婆肉汤里,以此类推,即成“祖传秘方”。代代相传。现烧制的猪婆肉更是色香味齐全。

高塍猪婆肉的制作方法是:把不能再生仔猪的0猪,宰杀洗净后剁成6大块,下锅烹制,看着火候适时加上茴香、生姜、桂皮、芗草糖、黄酒等调料,其中烧制一只猪婆黄酒要用2至3千克之多,最后投下大红(食用色素),白肉由浅入深渐变赤色,煞是好看。随之飘出的香味也越来越浓。烧制时间一般为一天,当起锅时,那股鲜美而又奇特的肉香飘溢四方。一旦熟肉起锅来趁热尝鲜的络绎不绝。有买“厚头”腿肉的;有买“薄头”腰囊的;老人们喜欢既便宜又脆嫩的“省肠”(子宫)和奶酥;青年们喜欢啃猪蹄;更有人专买肉骨头啃。其中,用饲养时间超过4年的老猪婆烧制的猪婆肉,不仅油而不腻,而且肉皮香脆爽口(称之为沙皮),更是上品。其味之鲜美,没法用语言表达。卖肉人常用沿湖荷花塘采摘的荷叶,洗净晒干,作为猪婆肉的包装。

即使在“大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仍有人在“地下作坊”烧制,只是不用色素,改用白烧,悄悄提篮小卖。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蒋南翔提起家乡和红烧猪婆肉,称赞它是“名不虚传的地方,文化底蕴深”,并嘱咐高塍的干部要用高科技提高猪婆肉质量。1995年,台胞虞兆中返乡赠建“兆中图书馆”,见乡亲们用高塍红烧猪婆肉款待他,非常高兴地说:“一见家乡的传统美食,顿觉家乡父老更亲更近。愿这一地方风味世代相传,发扬光大。”临行前,他还将乡亲赠送的猪婆肉带到了台湾。

现在的高塍猪婆肉已经借助真空包装行销全国各地。

三.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无锡酱烧肝

“无锡酱烧肝”历史悠久,滋味隽永。无锡地区都把它当作一种年菜食用。
原料配方:鲜猪小肠、猪肝5千克,香料包(大茴香、官桂、丁香)40克,姜40克,白糖125克,酱油400克,黄酒150克,硝水、生矾适量
制作方法:
1.将猪小肠连花油割下,翻转清洗整理洁净,放入锅内,加硝水、生矾和清水用大火烧,同时用木棍不断地搅拌,直到小肠不腻,污垢去净,再用清水洗净,一条条倒套在铁钩上,抹干水分,切成小段。
2.将猪肝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到四成熟,取出切成小块。然后用一段小肠绕一块猪肝(即用小肠打一个结把小块猪肝结在里面)。
3.用适量水,加黄酒、糖、姜、酱油和香料包,先用大火烧约2小时,再用小火焖0.5小时可熟,即可食用。大约5千克原料可出成品3千克。
产品特点:深红色,酥嫩可口,由于肝肠同吃,更有一种特殊风味。

四.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炒蟹黄油

唐人卢纯曰:“四方之味当许含黄伯第一”。含黄伯即指螃蟹。江南水乡有句挑选螃蟹的俗谚:“九月团脐,十月尖”,螃蟹长得个大肉实。农历九月雌蟹(团脐)的蟹黄(卵巢)结实饱满;十月雄蟹(尖脐)满肚蟹脂(精巢)。螃蟹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还含有尼克酸、胆固醇和十多种游离氨基酸等高级营养成份。洪泽湖螃蟹,太湖清水蟹,阳澄湖大闸蟹是江苏的。无锡以太湖和玉祁大蟹为最佳。

鲜活大蟹,经洗刷,放在锅内烧煮至蟹斗(蟹背壳)通红,上下两片后部裂开即熟。冷却后,剥开蟹斗,除去蟹心、蟹肚、蟹眉毛(肺)、剥出蟹黄、蟹脂、剔出蟹肉。炒锅置旺火上烧熟,舀入猪油至四成熟,投下葱末炸香,放入雌蟹黄、雄蟹脂、(不放蟹肉),用铁勺轻轻炒和,加绍酒、白糖、精盐、猪肉汤烧沸,盖上锅盖,移小火上焖约二分钟,再移旺火上,用水菱粉调稀勾芡,加入熟猪油炒匀,起锅盛入盘中,上桌时另带香醋,姜丝各一小碟。特点:蟹黄酥香,蟹脂肥粘,盘中黄油四溢,蘸香醋,带姜丝,其味极佳。

此菜中国饭店、迎宾楼、聚丰园菜馆,制作甚佳。

五. 江苏省 无锡市 无锡酱排骨

无锡酱排骨是江苏省无锡市的特色美食。无锡酱排骨是一道老少皆宜的江苏名菜,其色泽酱红,肉质酥烂,骨香浓郁,汁浓味鲜,咸中带甜,充分体现了无锡菜肴的基本风味。

无锡酱排骨和无锡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并列为无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兴于1872-1909年(清光绪年间),随着无锡市工商业的迅速发展,许多肉店聘名师,苦经营,创名牌,争生意,先后出现过“老三珍”,“陆稿荐”,“老陆稿荐”,“真正陆稿荐”等牌号。由于相互竞争,肉骨头的质量不断提高。

无锡排骨的烹制十分讲究。一是选料精,需取三夹精的草排为原料。这种草排为原料。这种草排,一头猪身上只有七八斤,它的特点是肉质细嫩。二是作料要好,需要用黄豆酱油,绵白糖,老廒黄酒,还有葱、姜、茴香、丁香、肉桂等烹调。三是操作要严,一百斤生的肉骨头,要加酱油十二斤,白糖三斤,黄酒三斤,用文火烧两个小时。最后制得六十四斤左右的无锡排骨,并保持其特色。

大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其中一节讲到无锡酱排骨,“虽然不是蔗糖产区,无锡人却执著地选择了‘甜’,当地人认为,酱排骨最能代表无锡的美食,除了在选料和烹饪方法的讲究,最富盛名的,还是它浓重的偏甜口味……传统做法里,食糖几乎占到排骨重量的十分之一,这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吃客们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六. 江苏省 无锡 滨湖区 油豆腐干

油豆腐干,无锡传统小吃。将老豆腐用刀切成1厘米厚,逐块放入油锅煎成金黄色,盛入碗中,用剪刀剪碎,浇上熟酱油、甜面酱、葱末、姜末、白糖等佐料即可食用。此小吃香气诱人,外脆内嫩,颇受市民喜爱。( 无锡)

七. 江苏省 无锡 滨湖区 太湖三宝

无锡太湖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湖内“太湖银鱼、太湖白虾、梅齐鱼(风尾鱼)”为太湖三宝。尤其是通体无鳞、晶莹透明、洁自如银的太湖银鱼,更是受到国内外嘉宾的青睬
( 无锡)

八. 江苏省 无锡市 梁溪区 无锡太湖银鱼

银鱼是太湖著名。晋代张华著《博物志》记载:“吴王江行,食脍有余,弃于中流,化为鱼,名吴王脍余”。因此,银鱼亦称脍残鱼或王余鱼。清康熙年间,与梅鲚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银鱼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柔若无骨,色泽似银,春秋时期太湖已盛产银鱼。品种有大银鱼、雷氏银鱼、太湖短吻银鱼和寡齿短吻银鱼等。平时栖于近海,春末夏初,成群上溯河川,产卵于芦荻和水草茎叶上。“恣看收网出银刀”(苏东坡),是捕捞银鱼的情景。银鱼肉质肥嫩鲜美,营养丰富。银鱼炒蛋、银鱼丸子、芙蓉银鱼和银鱼馄饨等是太湖名菜名点。太湖银鱼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

九. 江苏省 无锡市 滨湖区 方糕

方糕,无锡名点。1943年由崇安寺"六芳斋"师傅王禹清引进湖州大方糕改制而成。方糕用特制的方型木质模板,筛入糕粉,显出凹型,分别放入鲜肉、豆沙、菜猪油等馅心,再筛上一层糕粉,刮平,用刀划成块线,上笼用旺火蒸熟即成。糕呈白色,粉质柔软,馅心丰满,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无锡)

十. 江苏省 无锡市 惠山 无锡肉骨头

“无锡肉骨头”又称“酱排骨”,是无锡历史悠久的著名地方风味菜肴。它肉质酥烂,味香浓郁,肥而不腻,甜咸适口,色泽紫红,香气扑鼻。相传此菜始于宋朝,由无锡城里一家熟肉店在被其接济过的“济公活佛”的帮助下创制而成,“无锡肉骨头”便由此出名,历代相传。到了清朝,无锡南门的“莫兴盛”经营的酱肉排骨亦很出名。后来无锡三风桥附近的余慎肉食店,高薪聘请烧肉师傅,吸取别店的经验,在选料、调味、操作等方面加以改进,专门选无锡出产的细皮白肉猪的大排和方肉为原料,用纯黄豆制的酱油、上品老酒、糖等烹制,将方肉与排骨同煮,使汤汁更加浓醇和鲜美。这样烹制出来的排骨,不仅外浓味鲜,肉松骨酥,而且香味浓郁,异常入味。在清末时,三风桥肉骨头便和无锡清水油面筋、惠山泥阿福并列为无锡三大名产而驰名中外。( 无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