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阳谷特产介绍图片 阳谷特产可携带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阳谷特产介绍图片 阳谷特产可携带的更新时间:2023-02-14 14:38:40

一.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聊城吊炉烧饼

聊城吊炉烧饼选用精细面粉,将发面和死面按比例兑好,揉成长条,经过搓瓤、抹油、捏褶后卷起,再用死面做饼皮包起来,搓制成马蹄状,蘸上糖稀,芝麻,放在特制的吊炉隔火烤制。那吊炉上下两层,上层用劈柴火,下层用木炭火,吊炉用杠杆原理,可升可降,便于操作。制作的烧饼焦而不糊,外皮酥脆香甜,内里厚实筋道,再加上金黄的颜色,马蹄的造型,将平常的百姓小吃,营造出了别致的情趣。

二.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锅烧鸡

锅烧鸡是一道风味独特的鲁菜。本菜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尼克酸及多种矿物质、有益肾、养胃、强筋、滋阴、养血等功效。有软香鲜嫩、色味俱佳的特点。

软香鲜嫩,色味俱佳,如以葱丝、萝卜条、甜面,酱佐食,风味尤佳。

做法

做法一

制作食材
鸡1000克、淀粉25克、面粉25克、鸡蛋25克、绍酒20克、精盐4克、酱油10克、葱10克、姜片10克、桂皮5克、八角5克,花椒5克、花生油1000克(实耗油100克)。 锅烧鸡

制作流程
1.将肥母鸡宰杀后,煺毛,从脊开口,挖去五脏,剁去鸡爪,
洗净; 2.治净的鸡放汤锅内煮熟捞出,肚朝下放砧墩上,将鸡骨取净,瘦肉取去一半;
3.然后,鸡皮朝下平放在海碗内;
4.肥膘肉煮熟,片成大薄片,放鸡上边;
5.鸡瘦肉放在肉膘上;
6.再加入酱油、精盐和以上调料,葱、姜、花椒、八角放上边,加鲜汤一勺,上笼蒸熟;
7.鸡蛋清、湿淀粉放碗内,用筷子打开,放面粉少许、植物油搅匀;
8.取大盘一个,抹上油,将搅好的糊倒上一半,摊匀;
9.将蒸烂的鸡取出,去掉葱、姜、花椒,余汁滗出,用净布搌一下,呈圆形摆在糊的上边;
10.余下的糊倒在鸡肉上面,包住鸡肉;
11.将锅放在旺火上,添入植物油,油热四成,左手端盘,用右手连糊带肉慢慢推入锅内炸制,下面炸黄,翻过面再炸,两面皆炸成黄色捞出;
12.沥油后切成三条,再剁成骨牌块;
13.装盘时,两边(切块后)装两条,当中的一条摆在两条上边,呈马鞍桥形,上撒花椒盐;
14.上菜时,外带葱段、面酱、荷叶夹食用。

做法二

制作食材
鸡脯肉4个 鸡蛋2个 面粉适量
料酒 葱 姜 鸡汤
制作流程
1、将鸡脯肉用刀背砸成细泥;葱姜分别切末;鸡蛋1个取蛋清,剩下的蛋黄与另一个鸡蛋打散一起搅匀;取出适量面粉备用。
2、将做好的鸡肉泥放入碗中,分几次加入蛋清搅匀,再加入姜末,葱末,料酒,盐调匀。
3、炒锅倒油烧至温热,取一小份鸡肉泥在锅中摊平成小饼状,依次做好所有的鸡肉饼,取出。
4、将它两面蘸上面粉,再裹上鸡蛋液,再放回锅中煎成金黄色,就可以了。最后也可以再放入适量的鸡汤,至汤汁将尽时即可装盘。

三.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辣椒

冠县辣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冠县辣椒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的。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冠县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冠县位于山东省最西部,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冠县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

冠县辣椒鲜嫩,含有丰富的的钙素、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份,常食能驱寒温胃、减肥美容,并可提取植物色素,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全县年种植面积上万亩,年产7000—9000吨,品种有益都红、新一代、三樱椒、金塔、亚平、二金条、8819线椒等。所产辣椒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是北方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地。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冠县辣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熏鸽

鸽子,又称白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辅助医疗作用,故俗称“一鸽胜九鸡”。熏鸽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先用花椒等二十余种配料炖煮后,再用砂木进行熏蒸。加工好的熏鸽为金黄色,色泽鲜嫩、香气诱人、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而且价廉物美,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并作为康庄名吃于1996年参加由政府组织的青岛广交会,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武大郎烧饼

武大郎烧饼,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道香脆可口,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颇受欢迎。

鲁西名吃。始源于北宋景佑年间。始称“炊饼”,后改称“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1》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多年来,经过历代厨师们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之成为做工精细,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

炊饼是一种干体结构的面制食品,如同其他的饼类,圆形,比VCD光盘略大,外表有一层芝麻,两边相似,便是没有正反面之分炊饼外部有些干焦,呈琥珀色,内部有一夹层,夹层内是盐和胡椒粉,外焦内柔,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富弹性吃炊饼可以完全不用菜佐,但是可以喝汤,或就凉白开矿泉水咽之咀嚼时有芝麻的破碎声响与芳香,进入深度咀嚼,韧面饱含着麦子、水气、盐的咸味和胡椒粉味,交揉一体,至嚼成饼团吞咽,就成功地给食者以大力吞咽的快感饥腹时吃炊饼,这种吞咽的快感尤甚。

武大郎炊饼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食品。经过几年的精心研制,开发创作工艺日臻完善。

武大郎炊饼共有四种口味可供顾客选择,具体为:五香味炊饼、麻辣味炊饼、咸味炊饼以及甜味炊饼。每盒炊饼的干含量皆为八十五克,保质期为一百八十天。

六.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窦家包

窦家包

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七. 山东省 聊城 阳谷县 阳谷乌枣

乌枣亦称熏枣、焦枣,是阳谷县的传统土。



1936年修《阳谷县志》在“乌枣”中记述道:“邑为产枣之区。乌枣用鲜枣加火熏制,手术特精。远销南省,岁以数万袋计,获利甚巨。近时局之变,枣业亦多变化,然每年制造仍复不减。”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阳谷县乌枣生产不断发展。年仅外贸部门即收购吨供应出口,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乌枣系选用熟透鲜红枣,经水煮、窑熏、阴晾等工艺精制而成;仅窑熏一道工序,即要反复三次,费时六天,每次熏烤一天一夜、晾一天一夜再放入重熏。熏烤中每12小时要翻弄一遍,经“三次窑子六遍火”方算过关。乌枣制成后,色泽乌紫明亮,花纹细密,并带有特殊的香甜味。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大蒜

临清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临清大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临清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东省临清市是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地处鲁西北黄河海河冲积平原地区的临清,独特的土壤、积温、降水、温度等自然资源特点,决定了生产出的大蒜具有蒜头大、汁鲜味浓、辣味纯正、香脆可口,不散瓣、抗霉变、抗腐烂、耐储藏等独特品质。临清大蒜富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蒜素、1以及锗等微量元素,拥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多年来,“临清大蒜”以质优、廉价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通过大蒜市场和网上促销,每亩大蒜产值能够达到5000元左右,每年大蒜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

临清市康庄镇是鲁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全镇共种植大蒜2.7万亩,集中在肖庄、王屯、刘皮、官庄、东六等12个村,年产大蒜4.5万吨,蒜薹8.1万公斤,每年大蒜总收入1亿多元。目前全镇有大蒜恒温库5座,总贮存量6000多吨,大蒜脱水厂5家,年产大蒜片4000多公斤。多年来康庄大蒜以质优、价廉和良好的销售信誉赢得了广大客商的青睐,而畅通的销售渠道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激发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蒜种植业现已成为康庄镇的特色农业。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临清大蒜”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九. 山东省 聊城 高唐县 高唐桑葚

高唐桑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高唐桑葚

高唐桑葚产业技术研发服务中心

桑葚所含的大量水分、糖类、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等能有效扩充人体血液容量,能迅速补充营养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桑葚含鞣酸、脂肪酸、苹果酸等营养物质,能帮助脂肪、蛋白质、淀粉消化吸收,健脾胃,增强肠蠕动。

桑葚含大量的乌发素,能使头发变得黑而亮泽。

桑葚与枸杞子或何首乌配用,可治肾虚、须发早白、眼目昏花等。贫血、慢性肝肾疾病者亦可常服桑葚或桑葚蜜。桑葚所含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硬脂酸、油酸组成,可抑制脂肪合成,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阻止脂质在血管内沉积,防止血管硬化等。

桑葚所含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硬脂酸、油酸组成,可抑制脂肪合成,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阻止脂质在血管内沉积,防止血管硬化等。

桑葚所含多种物质成分都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T淋巴细胞成熟,预防肿瘤细胞扩散,避免肿瘤的生成。

桑葚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具体药方是:桑椹子3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每晚1次。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哈达

【临清哈达】 哈达,是一种幅面不同、图案各异、长短不一的带状丝织品。是藏族和部分蒙古

族人民在迎送、馈赠、敬神以及日常交往礼节上表示敬意和祝贺的物品。哈达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另

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临清哈达久负盛名。历史上曾远销尼泊尔、阿富汗、印度、蒙

古及我国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清末和民国时期,在北京西打磨场就有临清开设的哈达庄。

西藏自治区成立周年庆祝大会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派专人到临清定做哈达。

临清哈达历史悠久。临清曾有这样的传说,清乾隆皇帝登基时,0七世为大清献哈达数头。为

回敬0七世,乾隆下令临清织哈达,并织上“大清国”字样。因为当时技术所限,只织了“大清”

二字。据说,临清最早织哈达的是西门里一个人称“关二爷”的人,他装成哑巴到苏州姚家作坊学艺

10年,老板看他老实肯干,才将织哈达的技术教给他。后他又二下江南,专学织哈达上佛像眼睛的技

术,从此临清哈达业逐渐发展起来。据1934年《临清县志》记载,清朝初期哈达织造业最为发达,全

境机户(织造哈达的生产户,每户约有织机一二台)700余家,浆坊七八处,收庄(收购哈达的丝绸

店)10余家,织工5000人。当时人称临清丝织行日进斗金,一台织机可顶一顷良田。

建国后,临清继续生产哈达,样品曾在“中苏友好展览馆”(现称北京展览馆)长期展出。生产

哈达的老艺人许殿祥参加了1957年“北京老艺人会议”,国家主席1接见了他。

目前,临清哈达品种已增加到23种。临清丝绸厂设有专门生产哈达的车间,年织哈达7000多头,

销往西藏、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地。1988年3月,工厂派人进京拜访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

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他一次定做哈达1.5万头。另外,临清工艺丝绸厂也生产哈达。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