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泰和县土特产批发市场 泰和最大的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泰和县土特产批发市场 泰和最大的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3-02-10 22:29:48

一. 河北省 邢台 南和县 赵家蒸包

赵家蒸包是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的特色小吃。赵家蒸包取材于小麦粉、肉馅和葱,做法简单,经发酵作皮,十香粉调味、炉香碾粉调味后,经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腻、满口留香,皮薄馅大特点。

赵家蒸包相传于清末民初时期,有个姓赵的人家在南和县城开了个饭店,主营蒸包,吸引了百里顾客。百余年来,代代相传,久经不衰。现赵家第四代传人赵国强继承老传统,结合新工艺又研制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赵家蒸包。

二.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胖大海凉粉

胖大海凉粉

胖大海凉粉采用生物技术,结合现代营养学,食品学,医学,保健学,选用纯天然胖大海,凉粉草,海藻提取物,蔗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润喉养肺,醒酒清神、降低体内血脂、胆固醇,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该品味甘,性凉,口感纯真。尤其适合夏季降暑,烟酒过多引起的咽喉燥涩以及秋冬气候干燥季节引用,为四季保健,美容,时尚饮品。胖大海凉粉采用生物技术,结合现代营养学,食品学,医学,保健学,选用纯天然胖大海,凉粉草,海藻提取物,蔗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润喉养肺,醒酒清神、降低体内血脂、胆固醇,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该品味甘,性凉,口感纯真。尤其适合夏季降暑,烟酒过多引起的咽喉燥涩以及秋冬气候干燥季节引用,为四季保健,美容,时尚饮品。

三.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泰和乌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泰和乌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泰和乌鸡是正宗乌骨鸡,已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它以保健、美容、防癌三大药用价值而名闻古今中外.

乌鸡又称乌骨鸡(Gallus domesticus),,是一种杂食家养鸟。美国则把它唤为光滑的矮脚鸡,乌鸡长得矮,有小小的头及短短的颈项。它源自于中国的江西省的泰和县武山。在那儿,它已被饲养超过2,000年的历史。经过进化及繁殖分布,现在,在很多国家都有它的行踪。它们不仅喙、眼、脚是乌黑的,而且皮肤、肌肉、骨头和大部分内脏也都是乌黑的。由于饲养的环境不同,乌鸡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乌鸡羽毛的颜色也随著饲养方式变得更多种。除了原本的白色,现在则有黑、蓝、暗黄色、灰以及棕色。从营养价值上看,乌鸡的营养远远高于普通鸡,吃起来的口感也非常细嫩。至于药用和食疗作用,更是普通鸡所不能相比的,被人们称作“名贵食疗珍禽”。

地域范围

泰和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吉泰盆地中心。全县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57公里,国土总面积2667平方公里。泰和乌鸡位于北纬26°28′-26°57′,东经114°18′-115°20′,江西省泰和县行政辖区全境,全县辖16个镇、6个乡、2个场(澄江镇、碧溪镇、桥头镇、禾市镇、螺溪镇、石山乡、南溪乡、苏溪镇、马市镇、沿溪镇、塘洲镇、冠朝镇、上模乡、沙村镇、水槎乡、上圯乡、老营盘镇、中龙乡、小龙镇、灌溪镇、苑前镇、万合镇、武山垦殖场、泰和垦殖场)。生产规模2160万羽,年产量18000吨。

四.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腌菜汁蒸豆腐

 是巢湖区域农家风味菜之一。冬芥菜腌制一至二年后,自然发酵而腐烂成汁,菜汁似臭实香,风味奇特,且极富人体必须的十余种氨基酸,中医常以此治疗多种疾病,民间则用其汁与嫩豆腐上加些许辣椒,淋上香油一起蒸。其特点的“闻着臭,吃起来香,餐桌有幸吃一口,三年五载没法忘。”“和平将军”张治中回乡省亲,他拒绝盛宴款待,却指定要品尝此菜。一些侨居他乡的名人,回到桑梓也念念不忘此菜。这道农家常备的小吃,已成为本区域下饭的一道名菜肴。 

五.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桥头腊八酒

桥头腊八酒,月子酒,养颜酒。源产于井冈山山区桥头镇,是桥头客家人运用传统酿造方法,以糯米和野草自制的酒曲酿制后封存多年而得,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以“开坛千家香,举杯万人醉,”而久享美誉,每逢喜庆佳节,客家人便取出窖藏多年的腊八酒,用以款待贵客,以示尊贵。腊八酒亦是客家人婚嫁喜宴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桥头腊八酒色泽酱红,气味清香,口感甘醇绵厚,爽心活舌,冷饮;:清凉爽口,消暑散热。热喝,温心暖肚,御寒防风,适量饮用,舒筋活络,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冰镇黄酒

目前,在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唱法,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自制冰镇黄酒,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如是温控冰箱,温度控制在3℃左右为宜。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口感更好。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在酒中放入话梅、柠檬等,或兑些雪碧、可乐、果汁。有消暑、促进食欲功效。

温馨小贴士:

1.不宜空腹饮酒:在饱腹时对酒精吸收慢,而空腹时吸收快,所以空腹喝酒易醉。一般有经验的人喝酒黄总要先吃点食物不空腹喝酒。

2.不宜速饮:客家黄酒宜细细品味,客家黄酒营养丰富,慢慢品味易于吸收,最纯粹的品酒,最高级的享受。

3.切忌不能酒后驾驶:小酌怡情,过量伤身切勿酒后驾驶!

4.不宜过量饮用:客家黄酒口感温和,但切勿轻视它,客家黄酒后劲比较足。你白酒的酒量有半斤,喝黄酒一般别超过八两,适量常饮,有益健康。

5.不宜酒后洗澡:酒后洗澡将体内的葡萄糖消耗掉,而血糖含量大幅下降会导致体温急剧降低,严重时会引起休克。

6.不宜混饮:各种不同的酒混合起来饮用,易醉,造成身体不适。

六.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红打瓜籽

  又称红打瓜籽,颜色深红,大小均匀,壳薄肉厚,独具香味,是县内重要出口产品,深受港、澳同胞和东南亚国家消费者喜爱,主要产地为县内清溪、环峰等乡镇,是全省最大的红打瓜籽生产基地。含山县种植这种籽用西瓜历史悠久,又积累了几百年加工历史,所生产的“巢红”牌、“巨兴”牌红瓜籽,具有香脆可口,一嗑三开,营养丰富、百吃不厌的特点,有甜味、咸味、原味等多个品种,有健脾开胃之功效,系喜庆、佳节、休闲、馈赠之佳品。全县各商场、商店均有售。 

七.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

洋芋丸子是西和民众最爱吃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简单,味美可口。

西和盛产洋芋,西和人也爱吃洋芋,洋芋的吃法有很多种,洋芋丸子就是其中的一种。

老百姓闲暇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将干净的洋芋磨成糊浆,加拌适量的面粉、白矾、食盐、调料粉,然后捏成丸子放在蒸笼中,煮熟后盛入碗碟,调入食醋、酱油、辣椒、蒜泥调成的汤汁,即可食用。也可入油锅炸熟,可烩菜、也可单独食用。吃不完的,第二天,将其切成条状,佐以大葱、蒜苗爆炒一番,别是一股好滋味。

八.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西和洋芋

西和洋芋是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的。西和县地跨暖温带和中温带,特色迥异的气候蕴育了丰富多样的物产。西和洋芋以面饱个大著称,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40万吨。

洋芋是西和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全县农民25%的收入均来于此,是该县主抓的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为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西和县通过建基地、树龙头、拓市场,狠抓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逐步形成了布局规模化、品种多元化、生产专业化的产业格局,使洋芋产业逐渐成为西和最具特色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近年来,西和县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优良品种,建成了5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并在14个乡镇135个村推广繁育面积3500亩,在何坝、兴隆、苏合、姜席4个乡镇各建成了1个万亩示范片带。全县建成了由1个县级马铃薯联合总社、20个乡级社和150个村级社组成的县、乡、村三级马铃薯合作社组织体系。依托专业合作社,西和县先后组建了社会化便民服务队伍40多支,为合作社(企业)和种植农户提供种植、施肥、除草、运输、贮藏等环节的服务。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在何坝、西峪、苏合等马铃薯主产乡镇流转土地4万多亩,建成一级脱毒种薯示范基地9400亩、二级脱毒种薯示范基地3.8万亩,大大提升了全县马铃薯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

九. 江西省 吉安 泰和县 万合竹篙薯

万合竹篙薯

由来:竹篙薯是明代弘治年间,采用本县山区野生山药,在赣江两岸的冲积平原上,经过500多年的选育培植而成。全国仅江西泰和栽种万合种植面积最大,达5000多亩。竹篙薯生长一般深入土层中100多cm。每根全长80-90cm,重250-350g。形如竹篙,故称竹篙薯。栽种: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冲质沙壤条坑栽植。腾叶绕插成的排的小竹子生长,全生育期240天,保质期2个月。种植和收获工作量极大。食用:竹篙薯生长在深层次的土层中,无污染,是纯天然的美味佳肴。它含有丰富的淀汾、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和氨基酸。去皮洗净后,可切片素炒(每盘一斤)炒肉、(每盘配4两),用它做汤元(1斤肉配3两)、包饺子(1斤肉配5两)、煮肉汤、炖鸡汤(一钵配两斤)则更为鲜美。由于松脆清香,老人和小孩更为喜爱。功效:性平、味甘,有益脾健胃、滋肺补肾、滋阴壮阳、治油腻、助消化及美容之功能,常食用能化积、消渴、治疗脾虚泄泻、遗精、带下等症。十二乌鸡口服液

该产品是1992年元月正式投产的国家级新药,是在以宫延珍贵秘方的乌鸡白凤丸基础上,选用泰和乌骨鸡,配以党参。黄芪、当归等名贵药材、经泰和制药厂与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历时四年开发研制而成的。该产品为国内首创独家生产。具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能,主治妇女病、气血两虚、肝肾两亏、月经不调、脾虚带等症。经江西省妇产医院、江西医学院第一医院349例临床验证表明,该药治疗月经不调显效91%,治疗带下病显效率为87%。该药投产几年来,产品已覆盖全国29个省,并荣获江西省优质新产品奖。

十. 甘肃省 陇南 西和县 西和半夏

西和半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半夏之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西和县全年种植药材半夏、旱半夏、半夏种子,发展半夏种植业,成立半夏协会、半夏合作社。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称,中国农业部《中国之乡宣传暨推介活动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匾牌,被正式命名西和县为中国半夏之乡。

甘肃西和县境内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升,是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十分适宜半夏生长。半夏是西和县重要的药用栽培植物之一。西和县所产半夏颗粒大、形状好、颜色白、性粒足,被称为半夏中的优质品。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主产甘肃、四川、湖北、山西等地;以甘肃陇南西和的质量最好。

西和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甘肃省西和县人民0《关于划定西和半夏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西政报〔2007〕1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甘肃省西和县长道镇、石堡乡、稍峪乡、苏合乡、西峪乡、汉源镇、兴隆乡、卢河乡、十里乡、何坝镇、洛峪镇、姜席镇、马元乡、晒经乡、六巷乡、石峡镇、西高山乡、大桥乡、蒿林乡、太石河乡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