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豆角馅饼黄山特产 黄山特产面食做法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豆角馅饼黄山特产 黄山特产面食做法大全更新时间:2023-08-03 15:06:38

一. 辽宁省 阜新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
蒙族馅饼是阜新地区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 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二. 山东省 济宁 邹城市 谢庄豆角

谢庄豆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谢庄豆角因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形成了鲜嫩可口的特性,内在品质位居全国前列。按照规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必须使用专用标志,这表明该产品具有了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声誉和身价,可大大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

太平镇将以获得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强谢庄豆角产业,并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生产标准、质量特色、包装标识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管。

谢庄豆角

邹城市太平镇蔬菜协会

9701508

豆角(新鲜蔬菜)

三. 内蒙古 乌海 乌达区 蒙古馅饼

内蒙古—蒙古馅饼,是内蒙古的传统小吃。距今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馅饼是明朝末年,蒙古族蒙郭勒津部落定居辽宁阜新地区后创制的。最初的蒙古馅饼以当地的荞麦面为皮,牛羊肉为馅,用干烙水煎的方法制成。成品皮薄透亮,金黄油亮,鲜香可口。

文化: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功效: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维生素,营养丰富。

羊肉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

四. 辽宁省 锦州 古塔区 豆角烀饼

锦州美食豆角烀饼的主菜是豆角、排骨和土豆,用铁锅炖到一定火候,排骨都离肉了,调料的味道也完全浸入到菜里了。饼属于大家常说的春饼,很薄,一般地方是放在菜的上面,有的饭店是分开上,饼放在盘子里,比如荣鹏烀饼!

相传明朝末年,浙江人詹越因11的朝廷以及当时的1污吏,得罪了朝廷的权贵。有小人向崇祯皇帝进谗言,使詹越被崇祯皇帝流放到古城锦州一带。他从此以后便开了一家饼铺,以谋生计。当时,天下百姓因不满明王朝的1堕落,纷纷揭竿而起。而詹越,也在暗地里帮助这些起义军,为他们提供饭菜。适逢清太祖努尔哈赤远征到了锦州一带,在饼铺附近驻军,准备攻打锦州城。在攻城的过程中,努尔哈赤率领的军队被守城士兵打败,努尔哈赤率残兵败退饼铺附近,詹越就炖了一大锅豆角、土豆、排骨、宽粉,慰劳将士,由于将士们非常饥饿,詹越情急之下就将已经擀好的薄饼盖在菜锅里,待菜炖熟了,饼也烀好了。出锅的豆角和烀饼,立即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再看面饼色泽洁白,排骨晶莹色泽浓郁,其味道更是令饥肠辘辘的将士垂涎三尺。将士们饱餐之后,赞不绝口。于是士气大振,第二天一鼓作气攻下锦州城。庆功宴上,军师吟诵出:“烀饼充饥饿,我主出奇兵。攻下锦州城,天下定归兮。”。从此,詹越便留在军中,为努尔哈赤率领的军队继续做这道既可以当主食也可以当菜的食物。而烀饼的做法也就随着努尔哈赤的远征大军,逐渐流传开来。詹越走后,烀饼的做法在古城锦州一带广为流传,不久,豆角烀饼就成为了锦州的特色美食,并且深受百姓的青睐。

锦州烀饼的做法:

锦州烀饼的做法

主料:面粉、豆角,土豆、猪肉排骨、玉米;

辅料:植物油、大葱、姜、十三香、生抽、盐、料酒、大酱(记得一定要放大酱啊,那样才好吃!)。

做法:

1.烀饼的做法:一杯冷水 一杯热水 面粉=柔然的烀饼,这可是成功的关键,当然活好的面团一定要醒一会儿。然后把面分成若干个面团,擀成小面饼,将它们像叠罗汉一样摞在一起,注意在摞之前每张面饼上都要放些植物油和盐呀葱花什么的,当然按自己的口味放自己喜欢的作料。最后擀成炒锅最大直径那么大就可以了。

2.将猪肉(根据个人喜好)切成大片,姜切大块入锅爆炒,放入葱、十三香、生抽、料酒、盐,将炒好的豆角倒入锅中翻炒,再将土豆块倒入锅中,翻炒,待混合均匀,加入搅拌好的大酱,多加点水,放入切成片的玉米,开小火炖。

3.第一次开锅后放入烀饼。就可以出锅了,我喜欢吃有一点儿糊的,就看大家的喜好了~~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区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

黄山“臭”鳜鱼又名“腌鲜鳜鱼”,此菜烹制后以其香鲜透骨,鱼肉酥烂并带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广大食客的喜爱,许多来黄山旅游的客人都慕名前来品尝此肴,尝后都为有如此美味而赞不绝口。此菜历经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具有如此影响力,关键在于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后的鳜鱼闻起来“臭”,烹制后的鳜鱼吃起来香。这一“臭”一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为徽菜的经典之一。

黄山“臭”鳜鱼的腌制方法:

制作黄山“臭”鳜鱼主要是鳜鱼的腌制,因为鳜鱼腌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成菜质量。腌制黄山“臭”鳜鱼首先要选用新鲜之鳜鱼,去掉鱼鳞及内脏,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

可选一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许精盐,然后逐一将鱼表面抹上适量的精盐,整齐地放入桶内,一层一层往上码,最后在鳜鱼上面压上重物将鳜鱼压紧,每天上、下翻动一次,数日后闻到“臭”味时便可出桶,将鱼清洗干净便可用来烹制,腌制后的“臭”鳜鱼一次用不完可以冷冻保藏。

腌制“臭”鳜鱼的关键:

(1)在腌制“臭”鳜鱼的过程中,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30℃为宜,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500克盐为宜,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当温度在10-20℃时,腌制时间约为7天,当温度在20-25℃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温度在25-30℃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达到“臭”的效果。

(2)腌制“臭”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这样才能使“臭”鳜鱼“臭”味醇正。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臭”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使其出品统一。

(3)腌制“臭”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适合于250克-500克/条的鳜鱼)和块状腌(适合于较大的鳜鱼,改小块后再腌制),烹制后风味都一样,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便分食的优点,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含笑馅饼

含笑馅饼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蛇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种,又名蕲蛇、白花蛇、五步蛇、方胜板等。因其蛇头为三角形,身子短粗,尾巴细而短,吻端延长向前突起,所以也叫尖吻蝮。祁门自然环境极宜其生长繁殖,为祁蛇主产区。

对祁蛇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据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提到的“黑质而白章”的亦指祁蛇。

祁蛇全身都是宝,是一种与麝香、鹿茸齐名的动物药材。作为中医学上的祁蛇,性温,味甘,有毒,《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主治中风、惊风、麻风、癞癣、痹痿等顽疾。蛇蜕 “治目疾居多,退目翳为最”。蛇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的功效,常用于百日咳、咳嗽痰喘和多种眼疾。祁蛇煎熬加工可制成蛇油,多用于防治冻伤、烫伤、皮肤皱裂。祁蛇毒具有“抗凝”和“保凝”两种作用,在治疗血栓类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方面,用途更大。

祁蛇毒牙长而尖利,一般每次排毒量为120至130毫克。护卵时,一次排毒量可达320毫克,足可以毒死4个人。可算得上是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在祁门民间俗称“五步倒”,谓之:碰上五步倒,倾家荡产治不好。建国后,随着时代进步,祁门大力开展蛇伤治疗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了一系列蛇伤用药,疗效显著,往日的情形一去不返。

(摘自《祁门风物》)

八. 内蒙古 通辽 开鲁县 小米豆角饭

小米豆角饭,用料比较讲究。必须是开鲁盛产的小米、开鲁的豆角。因开鲁的小米黄澄澄、圆晶晶,即不粘又不散,营养丰富。豆角是北方人的当家菜,一个十分常见的大陆品种。

其作法是:

先将二斤小米淘洗干净,用铁锅煮至八分熟后捞出;再取豆角1斤,摘好、洗净,切成丁状。锅里放上葵花油,烧至温热后放上蒜末和葱花。放入豆角,翻炒成翠绿色,放入精盐和花椒面。再炒几下,放上清水和味精后,将捞好的小米饭盖在豆角上面,小火焖十分钟即可。出锅时,将饭菜上下搅拌均匀,即可吃到香喷可口、味道纯正的小米豆角干饭。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黄山银钩

黄山银钩:黄山银钩因弯曲似钩,毫白如银而得名。黄山银钩1972年首创于歙县大谷运乡,是以毛峰之嫩度,炒青之制法,精采巧制而成的。在茶叶专家们的关心指导下,经过茶农的数年试制,千锤百炼,才于1979年定型弯钩状,并定名为黄山银钩。黄山为地名,银钩指品质。

黄山银钩主要产地在大谷运乡的双河白村和木岭后村。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银钩称道地银钩。茶园多分布在黄山山脉的深山茂林幽谷之中,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终年云雾弥漫,四季百卉溢香,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地方。黄山银钩是用茶树良种“滴水香”采制而成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经过精心制作,成茶品质独树一帜。外形纤嫩钩曲,色泽黄绿油润,高香持久,味浓鲜醇,回味甘甜,汤色碧绿明亮,叶底完整。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纱面

产于歙县南乡。纱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倘若来年开春天暖多雨,纱面返潮,只须包块生石灰搁入坛中,即可使其脆燥如初。

纱面制作过程如下:先用盐水和面,揉透揉匀,搓成条状,涂上菜油盘放盒中。片刻,再搓成细条,均匀交叉绕在两根长约尺余的芭茅杆上,一挂为一款,在保温的稻桶中静置半小时后移至户外的面挂上,下架后盘成饼状,晒干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