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昌邑春节特产在哪里买的好 昌邑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昌邑春节特产在哪里买的好 昌邑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更新时间:2023-02-12 16:23:01

一.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九龙屯”牌大蒜

“九龙屯”牌大蒜(WGH—05—00525)产于山东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昌邑市北孟镇(WNCR—SDO4—00116),以该镇九龙屯村所产质量最优而冠名,种植历史悠久,个头大,粘度高,色泽正,口感好,耐贮藏,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可增加食欲,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是馈赠亲友的理想食品。目前,全镇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经加工出口韩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

二.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大姜

昌邑大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大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都昌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能健脾胃、增食欲,以及补肾、祛寒、解毒等。近几年,经科学研究测定,在抗衰老,防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具特殊效能。( 昌邑)

昌邑大姜

地域范围

昌邑市位于山东省昌邑市位于潍坊市东北部,地处北纬36°25′~37°08′,东经119°23′~119°34′,东与莱州、平度市交界,西同寒亭、坊子区接壤,南与安丘、高密市为邻,北临莱州湾。辖3个街道,6镇1区,691个行政村(居)。全市耕地总面积 5.8万 公顷,其中昌邑大姜面积10000公顷。地理坐标为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海拔为 7米-30 米之间。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100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昌邑大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其品种上以“金昌大姜”为主,生产出的肉质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昌邑大姜内在营养丰富,干物质≥5.0%;Ca≥18.0 mg/100g;Zn≥1.5 mg/kg;Fe≥8.0mg/kg;Se≥7.5×10 -3mg/kg;维生素C≥2.0mg/100g。 3、安全要求:昌邑大姜执行NY 5221-2005 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三. 吉林省 吉林市 昌邑区 吉林彩绘雕刻葫芦

吉林彩绘雕刻葫芦是利用本地的葫芦为雕刻原料,经过打皮、绘画、刻制、打磨、着色、彩绘、着漆等步骤精雕细刻而成。

吉林葫芦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本地的农家用于做水瓢、装米、装面,夏季葫芦藤可以点化庭院,大小各异的葫芦吊在架上,很有些田园情调。

民间艺人选用符合作品内容题材的葫芦制成色彩鲜明,斑斓多姿的作品。不仅有生动活泼的花鸟鱼虫、古朴庄重的香炉宝鼎、别具意趣的钱币图腾,也有长发飘逸的现代舞女、神形兼备的龙凤共舞。一套“红楼梦”人物雕刻,金陵十二钗或焚香、或赏月、或吟诗,个个惟妙惟肖,生动感人。吉林彩绘雕刻葫芦是吉林市独特的旅游纪念品。

四.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老面大饽饽

昌邑老面大饽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老面大饽饽是山东潍坊昌邑的。

昌邑,丝绸之乡、历史名城,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农村各家各户都拿出积蓄的细粮,蒸大饽饽用来上供和招待亲朋好友.

昌邑老面大饽饽

昌邑市面食协会

12929138

馒头

五.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原盐

昌邑原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邑原盐

昌邑市盐业协会

11384285

原盐

六.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潍河口开凌梭

潍河口开凌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凌梭就是梭鱼,鲁北一代最常见的海鱼,但只是在黄河凌汛时节叫开凌梭。春节后渤海捕捞上来的第一批梭鱼,是带着海冰捕上来的,由于冬季刚休眠过的开凌梭鱼基本不吃食,它的肉质厚,腹内杂物也少,没有邪味。尤其珍贵的是,开凌梭捕捞仅仅限于立春到惊蛰之间十几天的时间,过了惊蛰其品质和鲜味则有所下降。

潍河口开凌梭

昌邑市水产养殖协会

11135146

梭鱼(非活)

七.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红扒肘子

红扒肘子

红扒肘子为潍坊地区历史名菜,因其软、料、肥而不腻,且营养丰富备受人们青睐。1997年被山东省贸易厅评为“山东名小吃”。

特点:色泽枣红,浓烂醇香。

主料:白肘肉750克。

配料:葱段、姜片各15克。

作料:盐水15克,料酒10克,酱油25克,糖色15克,清汤500克,花生油1000克。

制法:炒锅置旺火上,放花生油,七成热时下入肘肉,炸成柿红色捞出。把肘子用偷刀解成象眼块,抹上糖色,皮朝下放在碗里,加入酱油、盐水、葱段、姜片、半勺清汤,上笼蒸烂,取出去掉葱段、姜片,放在锅垫上。将锅放火上,添入汤,下入料酒、味精、盐水,将锅垫放入扒制。肉烂汁浓,合入扒盘内,余汁浇在肘子上即成。

八.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多倍体刺槐(四倍体)

为了尽快的推广该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技术指导,在昌邑市塔耳堡镇建立了种苗研究推广中心,并与该镇签订了苗木生产开发协议。该中心从韩国引进的多倍体大叶刺槐为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植株,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的特点,叶面积为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复叶干重及单重、叶总重分别是普通刺槐的1、5倍以上,叶内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分别比普通刺槐高118%、126%、180%,叶片非常适合做动物饲料;引进的灌木矮化类刺槐,也是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植株,生长快、抗性强、耐瘠薄,与乔木混栽可发展立体农业,并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尤其适合“三北”防护林及滩涂开发等。( 昌邑)

九.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食品之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

年糕多用糯米磨粉制成,而糯米是江南的,在北方有糯米那样粘性的谷物,古来首推黏黍(俗称小黄米)。这种黍脱壳磨粉,加水蒸熟后,又黄、又粘、而且还甜,是黄河流域人民庆丰收的美食。明崇祯年间刊刻的《帝京景物略》一文中记载当时的北京人每于“正月元旦,啖黍糕,曰年年糕”。不难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谐音而来。

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

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十. 吉林省 吉林市 昌邑区 砂锅老豆腐

豆腐素以吃嫩为好,“砂锅老豆腐”却一反常俗,偏偏以“老”见卓,成为久盛不衰的吉林风味菜肴。

烹制此菜,别具匠心。先将豆腐经旺火沸气蒸出蜂窝状,然后凉透挤出水份,改刀成块与熟鸡肉丝、海参、火腿、蘑菇、冬笋丁等放入砂锅鸡汤中烧开后改用慢火炖。用精盐、味精调口,待豆腐入味后,放入熟豌豆,淋香油出勺,此菜汤鲜适口,豆腐名“老”实“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