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龙海特产小吃是什么 龙海有什么出名的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龙海特产小吃是什么 龙海有什么出名的小吃更新时间:2023-02-09 22:43:45

一. 福建省 三明 梅列区 三明小吃

三明小吃

二. 云南省 昆明 盘龙区 昆明风味小吃

昆明风味小吃

三. 台湾省 桃园县 桃园小吃

桃园开发历史不算久远,因此较缺乏“历史性”的美食特色,然而各乡镇间有着颇大的地理差异,这种山海平原间的差异反而影响桃园人的饮食习惯,例如沿海地区的海鲜与陂塘中饲养的鹅鸭,中坜与龙潭因地贫而盛产花生,石门水库、北横、大汉溪等靠山滨水之地,亦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丰盛食材,形成今日桃园美食山海各异的地理特色。桃园小吃虽未能在浩瀚的台湾美食名录中闯出名号,但业者凭借着数十年的经验累计,倒也开创了地区小吃的一片天空,如老牌新明牛肉面、金河冬粉丸等。而信宏鹅肉店则占尽新屋盛产鹅肉的地利之便,奠定鹅肉专卖的权威地位,此外,地方族群色彩融入滇缅风味,造就了云南村美食。而龙潭的花生糖、石门的活鱼、大溪山溪产等,皆能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丰富了桃园美食的多样性,也给予食客更多的选择。( 桃园县)

四.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南平小吃

南平小吃

五.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闽南火鸡

【中心产区】 福建龙海、云霄、漳浦、晋江、南安、泉州等地

【主要分布区】 福建龙溪、晋江、浦田等地区的部分县及厦门市郊

闽南火鸡与国外火鸡的体型基本相似,身躯呈纺梭型。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喙微弯曲。尖端角质呈黄色,基部为深咖啡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周围有密集的细毛,无耳廓。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成年公火鸡额部,耳根后和咽下方长有珊瑚状肉瘤,其颜色随性情的变化,而出现红、紫、青、绿、黄、白、蓝等色。

【体型】 身躯呈纺梭型。颈细而直,体躯长,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

【羽毛及羽色】 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

【肤色】 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头型】 喙微弯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无耳廓

【胫趾爪蹼特征】 脚长且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

产肉多,肉质好,肉质性温,对气虚、脾冷有壮补功效;常食火鸡肉和蛋,可以治疗胃病。今后应在现有原种场的基础上,加强选育和扩大良种,并对三种不同羽毛颜色的火鸡性能,加以观察,找出各自特点,以便在提高各自性能的同时,建立品系生产商品化火鸡。

六.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江东鲈鱼

江东鲈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江东鲈鱼,产于江东桥下北溪水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后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上海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目前,“江东鲈鱼粥”“江东鲈鱼卷”被评为“中华名小吃”,“江东鲈鱼丸”也被评为“福建名小吃”。近年来,在厨师们的精心创作下,江东鲈鱼的制作方法不断翻新,仅鲈鱼粥就有近十种制作方法,可以满足来自不同地方游客的口味,是龙海著名的旅游商品。

龙海市角美镇江东桥下附近一带水域,属九龙江北溪流域,这一带江深水清,淡水长流,所产鲈鱼,远近驰名,得名“江东鲈鱼”,又称“阔嘴鲈”。据传,此鱼由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区)传种而来,谓之“东溪奉母鱼”。

宋时,高东溪,漳浦县人,据传高事母甚孝,其母平时喜食鲈鱼,宋大文豪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松江之鲈,巨口细鳞,乃鲈鱼之上品”的美誉。后高东溪告假,取水道回乡,在船仓另装活水仓柜,由松江带活养鲈鱼奉母。当船驶抵江东桥下时,高拟将鲈鱼烹之以奉母,其母观此鱼形态活跃美观,不忍食之,遂对东溪说:“此鱼来之不易,食之今后难得。不如将此鱼投入江中,使之传种,世代繁衍,让后人有此佳品可餐。”东溪遵照母意,遂将所带活养的松江鲈鱼尽放于江东桥下,从此鲈鱼在此繁衍不绝,遂成江东名种。

江东鲈鱼嘴阔、身长,鳞细小,色银白,背有不规则小黑点,黑白清晰分明,形态与松江鲈鱼相似。此鱼肉嫩洁白,味美不腥,营养价值高,为他处鲈鱼所不及,烹调后乃为上品佳肴。

江东鲈鱼

龙海市榜山镇江东鲈鱼养殖协会

11994880

鲈鱼

七.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东美香脯糕

东美香脯糕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角美镇东美村的。东美糕又名香脯糕,庆春糕,东美庆春香脯糕入口即化,清凉润喉,不仅可作为上等茶料,也可调糊成为老人、孩子的美味佳肴。

东美香脯糕,发源于龙海市角美镇东美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10年,东美香脯糕制作技艺入选漳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美村位于角美镇西南部,历史悠久,村内至今还留存有数座建于明朝的道观与石牌坊。东美在明末清初时就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谋生,所以,这里还是有名的侨村。这里地处平原,富庶丰饶,食物的来源与种类十分丰富,也因此东美人对食物的烹调和制作向来十分考究。村里有条古街名叫火烧街,从前这条街上全是小吃店,整条街从早到晚都冒着炊烟,因此称为“火烧街”。光阴荏苒,火烧街的烟火味已逐渐飘散,但与火烧街相邻的另一条古街——后面街,却因为一样小吃而名垂千古。

相传,明崇祯年间,后面街有位姓郭的老人,以绿豆磨粉为原料,制作出了一种糕点,它清香怡人、入口即化、清凉润喉,深受乡邻喜爱,人们称它为香脯糕。东美人喝乌龙茶时,喜欢配一口香脯糕,也常将香脯糕调成糊喂养婴孩;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必备东美香脯糕招待亲朋好友。经过300多年的传承,东美香脯糕从佐茶糕点演变为了闽南民俗符号,直至今天,龙海地区婚寿喜庆、祭祀敬祖,香脯糕仍是必备礼品。

香脯糕制作有绿豆粉炒制、葱头加工、搅拌揉捻、手工印制等八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一项精细活,极有讲究。绿豆粉是香脯糕的主要原料,首先要精选当季绿豆研磨成的绿豆粉,将绿豆粉翻炒后过筛,再粉碎翻炒,反复三遍以上,炒熟后贮藏于大缸之内,放置阴凉干燥处,几经翻缸,达三、四十天后贮存备用。当绿豆粉、香酥红葱、蔗糖粉等原料都备齐后,按比例将这些原料用人工慢慢搅拌混合,搓揉均匀,制作成糕粉。将糕粉填充到花梨木印模内,再按平揿实,翻身敲出,即成东美香脯糕。

从前,东美村制作香脯糕的作坊有好几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利润低薄的香脯糕产业逐渐式微。佳庆食品厂是仅存的几家作坊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八.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文旦柚

龙海文旦柚

度尾文旦柚种植历史悠久,据传说,1833年(清道光十二年)仙游县度尾镇潭边村0组吴登青考中举人,翌年他游览浙江金华府与仕友品尝当地柚子时,觉得品质尚佳,更向当地友人讨取柚苗,并带回几棵种植在自己老家的庭院内,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柚树长的枝旺叶盛不久更开花结果,到十月底柚子成熟时,色泽青黄果实重2斤左右,采下品尝时觉得口感较好,但汁少有渣,果肉中含有许多柚籽,果形不规则,皮粗影响品质,吴登青感觉到自己种的柚与金华吃的柚品质上有明显退化。吴举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他了解到潭边村有位青年女子叫吴接母,人长的清秀美丽,而且还是莆田仙戏班中的一个名旦,前几年她在外出演出时,带回一棵柚苗栽在自己的厝边,已开花结果,其品质优良,不但口感好,柚果肉无籽,汁多无渣,但果实不大,只有半市斤左右,吴登青获悉后,带着自己的柚子,到吴接母家拜访,当二人相互品尝着对方的柚子觉得只有融合双方的优点,才能达到良好的品质,为此,请果匠把吴接母栽的柚树上柚穗剪下来,嫁接到吴登青的柚树上。经过精心管理,新嫁接的柚树终于结出果实了,到十月底采收时,果实重达1.5-2市斤,形似大称砣,色泽青黄,产量也高,品尝内质时,具备了双方的优点,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芬香扑鼻,是柚中佳品,吴举人与吴名旦二人非常高兴视为奇珍异果,并取名为“文旦柚”,其喻意为“文”举人与名“旦”共同培育出的佳柚,而且名字也雅致含蓄。之后他们精心培植,不断繁育这一优良品种,并赠送给亲朋好友种植,几年后,在度尾镇宝兴、新厝子、陈库几个自然村等地都出现零星栽培这种柚子。当时,由于这种柚子产量极少,多作珍品馈赠亲朋好友、上司、贵宾乃至被地方官府当作朝庭贡品向上朝贡。

九.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龙海水仙花

水仙花是龙海市的名优。因龙海隶属漳州,故历来以“漳州水仙花”名世。水仙花、片仔癀、八宝印泥素称漳州“三宝”。它以球大、形美、花多、味香、期长而驰名海内外,素有“天下水仙数漳州”的称誉。水仙花是漳州市花,福建省花;1987年6月入选中国十大名花;产地龙海市九湖镇,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协评为“中国水仙花之乡”

水仙花别名雅蒜、天葱、丽兰、凌波仙子、洛神、玉清、玉霄、姚女花、女史花等。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地下有鳞茎,叶狭长、丛生。龙海水仙花有两个品系:单瓣花,花被六裂,平展如盘,白色,副冠黄色,盏形,端坐盘中,名“金盏银台”,俗称“酒盏”、“单叶”水仙;复瓣花:花被12裂,花皱团簇,上端素白,下端淡黄,名“玉玲珑”,俗称“百叶”、“千叶”水仙。两种品系均花态俊雅,芬芳馥郁

我国栽培水仙花已有千多年历史,到了宋化已盛极一时,其时龙溪县(龙海县前身)亦已栽培,且为士人所喜爱。南宋间,任过漳州知州的杨万里、朱熹、刘克庄、赵以夫,龙溪县丞徐玑和邑人陈淳(1159~1223)等均有吟咏水仙花的诗词传世。漳州水仙花产地近千年来,集中在圆山东南麓琵琶坂周边地区——九湖镇的蔡坂、洋坪、新塘、下庵、大、小梅溪、田中央等村,近十年来已扩展至本镇其他村和颜厝、榜山、角美、海澄、港尾等乡镇

《广群芳谱》载:“水仙花江南处处皆有之”。何以数百年来,漳州水仙花能异军突起,独享盛名,而他处却湮没无闻?主要得益于龙海花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花农积累了丰富、独特的栽培经验。水仙花具有秋生长、冬发花,春贮养分,夏季休眠的特性。需要冬季温暖湿润,少霜雪的生长环境。龙海主产地圆山琵琶坂,北有风障,西有疏林,无雪微霜,山泉长流,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虽是冬季,而花田温暖湿润,构成一个得天独厚栽培水仙花的优良环境。更由于龙海花农在世代栽培水仙花过程中,不断积累,研创了“三年复种”和“人工阉割”等独特栽培技术,使花头增大,形态独特。即:用“二年生”鳞茎分蘖的小鳞茎为种子,于每年霜降种下,次年芒种挖起收藏,复种三年,方上市出售;第三年复种前,对经过栽培2年的鳞茎,进行特殊的阉割处理再种下,这种独特栽培方法,打破了植物生长自然规律,培育出的成熟鳞茎(商品球,俗称水仙花头),中间主鳞茎特大,两侧具有一对或二对小鳞茎相连,这种形态在水仙植物中十分罕见,令国内外植物学家和园艺家赞赏称奇

龙海不仙花的品质和产量居全国首位。清末,水仙花的种植面积已达千亩;抗日战争期间,最低年份仅种46亩。解放后至1978年,年种100~400亩(其中1972年仅种70亩),1979年后种植直线上升,1979年超500亩,1981年超千亩,1986年超2000亩,1999年后达万亩,产花头4000万粒,创值达亿元

龙海出产的水仙花,历来是主要的花卉出口商品,给产区带来较高经济效益。明隆庆三年(1569年),水仙花作为商品从海澄月港输出国外。清乾隆版《龙溪县志》、《漳州府志》载:“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栽其根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购之。”厦门海关年度贸易报告中有水仙花出口的记录:清同治三年(1864)水仙花球输出口值(包括内销,下同)2800银元,宣统三年(1911)出口增加到386.729万粒,价值为45353海关两。据龙溪县建设科民国二十三年四月农村调查统计,“水仙花年产5万担,350万粒,价值40万元。由石码运往厦门分销上海、广东、香港、美洲等地,其输出口岸以苏(上海)、粤为最多,而货价以英、美各埠为最佳。”民国二十一年,本籍商人陈润生、林主达在香港设行经营漳州水仙花,以“宜春”为商标注册登记,赢得顾客信赖,此后,“宜春水仙”驰名中外。建国后,1956年恢复出口,1956~1976年,年均外销在20~30万粒左右;80年代初,年输出量在60万粒左右,1987年外销达300多万粒,1999年,出口创汇达3500万港元

龙海水仙花具有主鳞茎肥硕,侧鳞茎匀称,箭多花繁(每鳞茎能抽花5~9箭,多的达15箭,每箭开花5~11朵,是世界公认的多花水仙),色美香郁,优雅多姿的特点,为水仙花爱好者“据形授意”雕刻培育各种水仙雕刻造型盆景,提供理想花头。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艺,在清代已闻名国内外。水仙雕刻分为动物、植物、人物形态以及风景、器具等九大类百余种造型。千姿百态,维妙维肖,妙趣横生。近30年来,漳州花农和广大水仙花雕刻爱好者,继承民间传统技艺,并通过举办花展、竞赛评比、不断提高、创新,创造出不少造型,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举办花展,受到人们赞赏,提高了水仙花观赏价值。
水仙花素洁清雅,超凡大群,她那“含香体素欲倾城”的香姿,“不许淤泥侵皓素”的品格,“不怕晓寒侵”精神和只凭一勺水,到处生根发芽,迎春开放,而深受人们喜爱,视为吉祥如意、和平友好的象征,千家万户不可或缺的“岁朝清供”的珍品。难怪清朝康熙皇帝也不禁赋诗称赞曰: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

1959年开始,漳州水仙花,登上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厅堂茶几,成为国家大型庆典活动、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迎春花、迎宾花。改革开放以来,漳州、龙海通过花展、花节、新闻传播等形式,使漳州水仙更加四海驰名。1981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龙海摄制《凌波仙子》纪录片,在全国播映;同年冬,龙海县首次在香港海洋公园、北京北海公园同时举办福建漳州水仙花展,向广大水仙花爱好者展视和传播水仙花雕刻造型艺术,被誉为“有性命的艺术珍品”,轰动京港,盛况空前,蔡坂花农张北山大展览现场和香港电视台表演水仙花雕刻技艺,被香港多家报刊誉为水仙花雕刻大师。1985年中国南极考察队携带的漳州水仙花,在南极中国城站,傲然盛放、飘芳吐艳。1990年漳州举办水仙花雕刻艺术大奖赛,参赛展品1500件。同年,中国邮票发行公司设计师万维生为漳州创作T147《水仙花》纪念邮票5枚发行全国。1991年1月,中国花卉协会,国家旅游局、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漳州·中国水仙花节”。2002年漳州水仙花获福建省首批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五角硬币”上雕镂有水仙花,“5元纸币”防伪标志中有水仙花水印。( 龙海)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驿区 成都小吃

成都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