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特产带鱼图片大全 新鲜野生带鱼图片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特产带鱼图片大全 新鲜野生带鱼图片大全更新时间:2023-02-10 05:55:54

一. 江苏省 扬州 高邮 秦邮董糖

秦邮董糖是扬州高邮的传统名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名酥糖,之所以称董糖,有两种说法。一说以此糖为董姓师傅所制而得名,一说此糖为时末清初秦淮名0董小宛所创,故名。董糖用糯米粉、芝麻、白糖、麦芽等原料,手工精制而成,色泽呈深麦黄色,厚薄均匀,入口酥软,味美香甜,老少皆宜,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扬州)

二.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琼花露酒

此酒宋代即为扬州名酒,现由扬州五泉酒厂生产。系以五泉水系的泉水酿造,性平和,醇香甘洌,口味绵长,有健身强胃功能。( 扬州)

三. 江苏省 扬州 邗江区 扬州炒饭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

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清蛋炒饭”、“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虾仁蛋炒饭”、“火腿蛋炒饭”、“三鲜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等。

扬州蛋炒饭,从其选料上看,主料是用上等白籼米或用新的白粳米代替;煮之前需用水淘洗干净,略浸后下锅煮至熟透,无硬心,粒粒松散,松硬有度为宜。炒饭时要防止焦糊。烹调时,将辅料炒成带卤汁的浇头,卤汁中加些酱油称之为(牙色炒),不加酱油称之为(白炒),盛装上席又用名瓷,有道是“美食又美器”。

四.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范水素鸡

范水素鸡出产于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相传范水素鸡起源于宋朝。有李氏厨师将卜页制成多种食品,其中就有素鸡。当时称为“素大肠”。到清代晚期,范水厨师朱正,在当时素大肠的基础上,加入了多种天然植物香料,经过很多次的试验,终于制作出了现在的范水素鸡。此品一经推出,深受广大群众和美食家的厚爱,朱氏将其视为不传之秘,一直流传至今。

范水素鸡由于是纯天然绿色食品,选料精良、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软绵可口、老少皆宜、一经品尝、终身难忘。其独特的加工工艺,百年祖传秘方,使范水素鸡在全市独树一帜。冷盘、红烧、火锅等皆可。不咸不淡,不荤不素,可做菜、可下酒、可充当食物使用。现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必备,宴会上的佳肴,送人的好礼。远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五. 江苏省 扬州市 广陵区 扬州毛绒玩具

扬州长毛绒玩具主要以动物为题材,其基本造型技法是以圆构图、以圆取型,以形求神、以形逗人;其基本艺术手法是“拟人化”,特别要体现一种“娃娃味”。其名牌产品“系列熊猫”有百种之多,大至参加国庆35周年天安门广场1的高达两米的“熊猫照相”,小至吊挂在婴儿车上的8厘米熊猫,都无不具有“娃娃味”的特征,令人感到亲切自然,稚气可爱。70年代初在欧美等国掀起的“熊猫热”中,扬州玩具熊猫一举轰动广州交易会。1979年6月2日,1副委员长访问朝鲜,来到平壤市少年宫,将扬州玩具熊猫亲手赠送给朝鲜小朋友,颇受孩子们的喜爱。1981年秋天,成群结队的日本小朋友,怀中抱着扬州长绒玩具熊猫,到东京上野动物园,悼念大熊猫“兰兰”,体现出日本儿童对熊猫及中国熊猫玩具真诚的喜爱之情。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扒烧猪头

扒烧猪头

将刮洗干净的猪头在后脑中间劈开,剔去猪脑和猪骨,在清水中漂2小时,入沸水锅煮20分钟捞出,挖出眼球,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尖,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加清水用旺火煮2次,每次约20分钟。

把香料扎成香料袋。锅中用竹箅垫底,铺上姜片,葱结,放上猪头肉,加冰糖,酱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盖上锅盖旺火烧;改用小火焖约2小时,直至汤稠烂。

出锅装盘时按顺序摆好舌头、头肉、腮肉、猪耳、眼球,整成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菜心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浓郁。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宝应藕粉

扬州宝应是著名的荷藕之乡。宝应荷藕节多枝繁,汁多肉嫩,是鲜美的果品。宝应藕粉用鲜藕淀粉制成,早在明代就成为贡品。此品质轻、分细、色白、味清、性平,易于消化,是滋补佳品。尤适宜于年老体弱者食用。( 扬州)

八.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宝应慈姑

宝应慈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为充分利用丰富慈姑资源,提升宝应慈姑产品形象,促进宝应慈姑产业做大做强和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日,县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到宝应县档案馆,查阅宝应慈姑相关历史资料。我馆工作人员为其提供了珍贵馆藏《道光宝应县志》、《民国宝应县志》及《宝应年鉴》、《宝应大事记》等7本有关宝应历史文化的地情书籍和资料。为“宝应慈姑”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宝应慈姑

地域范围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公里,南北宽47.4公里,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平均海拔2.0米。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应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西安丰、曹甸、望直港和鲁垛等6个镇,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宝应慈姑约含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5%~6%、脂肪0.4%~0.5%,具有低脂肪,而富含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特点,营养丰富;同时富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宝应慈姑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慈姑》(DB32/T657-2004)的标准要求;生产执行《慈姑生产技术规程》(DB32/T868-2005)。

五.特定生产方式

九.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嵊泗带鱼

带鱼为嵊泗渔场出产的主要大宗经济鱼类之一,尤以嵊山带鱼最为著名,它浑身银白似剑,骨软少刺,肉肥质白多脂肪,鲜美可口胜以鸡汤,尤以冬至前后的带鱼含脂肪量最多,体最肥,带鱼可鲜食,特别是带鱼肚皮肉鲜嫩肥美,无比可口,“带鱼吃肚皮”,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带鱼也有糟制、风干、晒鲞等法。带鱼经济价值高,并有药用价值,带鱼鳞含有大量的油脂、蛋白质及无机盐,有些城市的消费者吃带鱼去鳞实是一大损失。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邵伯菱

邵伯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邵伯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邵伯菱与太湖的红菱、嘉兴的风菱并列为江浙三大名菱。邵伯菱有四个角,上下两角稍长,尖而翘,左右两角卷曲抱肋,形同羊角。故邵伯菱俗称“羊角青”。

与其他菱比较,邵伯菱皮壳较薄,出水鲜菱呈嫩绿色,煮熟后变成橙黄色。嫩菱是上好的水果,其特点是鲜、甜、脆、嫩,与生梨苹果相比,则别具风味。可以祛寒去火,生津解渴;煮熟后的老菱,乘热吃,香喷喷、甜丝丝,又酥又粉,可与良乡板栗媲美。剥出的生菱米,形似元宝,与鸡鸭红烧,爽而不腻,是中秋佳节,亲友会聚时,一道人人爱吃的佳肴。菱米削成片,切成丁,荤炒素炒,皆鲜美可口。把菱米剁成碎块,制成羹汤,滋润香甜,是解酒提神的佳品。

中秋节的晚上,家乡有祭月的风俗,菱角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柔和的月光下,一张供桌上,放着月饼,菱角,荷藕,石榴,点一炷清香,斟一杯美酒,月色溶溶,香烟袅袅,其景其情,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

邵伯菱历史悠久,遐迩闻名,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邵伯,吃了邵伯菱,赞不绝口。以后,每年中秋之前,总要挑选上好的菱角,作为贡品,星夜送往北京,供宫中享用。据镇志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务院曾专门来函,要邵伯寄些菱种到北京,把它放养在中南海里,供-和嘉宾们观赏、品尝。

邵伯菱

地域范围

邵伯菱是中国四大菱系中唯一用地名命名的菱,盛产于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一带,与宝应的荷藕、高邮的双黄蛋并称运河三宝。目前邵伯菱种植区域几乎覆盖了江都市北部7个乡镇,北接高邮,东邻泰州,西傍邗江,南抵通扬运河。 地域范围包括江苏省江都市邵伯全镇,辐射带动樊川、真武、武坚、丁伙、丁沟、小纪等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9°27′-54′30″北纬:32°18′32″-48′,平均海拔3.8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 525平方公里,生产面积为1200公顷. 年总产量6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邵伯菱属四角菱,菱呈水饺型,前后两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两角小,向内弯曲,四角顶端较钝;腹部不对称,一侧内凹,一侧外鼓,皮壳较薄;平均菱长5.5厘米,宽4厘米,单果重15克左右。鲜菱为淡绿色,绿中发白,生食清脆带甜;老菱煮熟后,呈蛋黄色,口感酥粉香甜。 2、内在品质指标:邵伯菱具有个大、脯肥、淀粉多,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测定表明:鲜菱为淡绿色,煮熟后为淡黄色。煮熟后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邵伯菱淀粉含量为21.9%,比一般菱高1个百分点;水份含量为73%;蛋白质含量为3.8%;果重:果肉为1.3:1,而一般菱是1.5:1。无机砷、铅、镉、总汞等均未超标;乐果、敌敌畏、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敌百虫、毒死蜱、三唑酮、多菌灵、亚硝酸盐等均未检出。 3、质量安全要求:邵伯菱生产执行江苏省扬州市地方标准《无公害邵伯菱生产技术规程》(DB3210/T 037—2003)。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NY5238-2005)标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