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永康方岩特产有哪些 浙江永康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永康方岩特产有哪些 浙江永康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6 17:31:35

一.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方岩绿毫

产品名称:方岩绿毫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外形呈兰花形,色泽翠绿披毫、汤色清沏明亮、滋味醇厚鲜爽、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成朵。

产品功能:茶叶含有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脑清楚,精神爽朗,提神解乏,消除疲劳。同时,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刺激肾脏,增强心肾功能。茶叶含有较多的茶单宁,糖类,果胶和氨基酸等成分,可排泄体内的大量余热,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并借回味甘美香甜,发挥生津止渴,爽身醒目,解暑去烦的作用。茶叶中的烟酸,可以起保护人体皮肤的作用,叶酸可促进血细胞生长。

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芳香族和多酚类化合物,除能散发出芳香,以助人愉快外,还能溶解脂肪,除去油腻,清养肠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以助消化。特别是对于肉食乳类为主食的少数民族地区,茶叶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产品成分:有茶素、茶单宁、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咖啡碱、果胶、碳水化合物、多酚类、芳香族化合物等三百多种。

产品历史:远在南宋就有“东陈炳坑出仙茶”的记载。

二.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柘坑梢梨

柘坑梢梨,历史悠久。在《永康地景赋》中就有“剖柘坑之梨,其甘似蜜”之美誉
柘坑梢梨盛产于童宅乡柘坑村。相传有一年,郑金大爷在叠稻草蓬时,无意之中将附近一枝梨树梢叠进去,到隆冬腊月拆篷时,梨梢上还生着几只果大如拳香气沁人的黄梢梨,他如获至宝,舍不得吃就拿到金华城里去叫卖。适逢金华府太爷夫人患病,想吃梨。府太爷正愁隆冬腊月无梨可得,听得街上有人叫卖,就差人用重金买下郑金的梢梨。知府夫人吃了一只精神大振,病体转愈,再吃一只青春恢复。知府太爷此时听说皇后娘娘也正在闹病,即刻派员所剩下的几只梢梨送进京,娘娘吃了也恢复了健康,并连声称赞“柘坑梨甜如蜜,真乃是仙梨”。从此,柘坑梢梨闻名于世,传为佳话
( 永康)

三.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方岩”牌方岩绿毫茶

    “方岩居中,游遍浙东”。方岩绿毫茶产于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浙江省永康市方岩山山脉,海拔800米,山峰绿翠,雨量充沛,长年云雾缭绕,具有较多的漫射光和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大寒山坡上,雾露滋培,茶芽肥壮,氨基酸含量特别高。    “方岩绿毫”选用高山无公害良种茶树嫩芽为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外形呈兰花形,色泽翠绿披毫、汤色清沏明亮、滋味醇厚鲜爽、香气清高持久、叶底嫩绿成朵。    名山出名茶。远在南宋就有“东陈炳坑出仙茶”的记载。方岩绿毫茶品质独具一格,多次在省、市名茶评比中获奖,一九九九年,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中评比中被评为一类名茶。( 永康)

四.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五.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萝卜

一提起永康,人们就会联想到萝卜,有“永康永康,萝卜生姜”之民俚。永康人民种植萝卜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且产量高、质量好,因而成为
永康萝卜,皮薄肉细,汁多味甜,松脆可口,既可以像瓜果一样生吃,又是城乡人民经常食用的蔬菜
萝卜通过加工制成的萝卜钱,薄如钱唇,贮藏期长,不易变质。用它和上火腿腊肉(或猪肉加少量食盐)放在锅里用慢火炖烂,其汤味鲜甜似开洋汤。被南京人视之为招待贵宾之佳肴。萝卜丝、萝卜干、萝卜鲞,光泽鲜艳,喷香柔软,松脆可口,略酸带咸,便于久藏,为众人所钟爱,我市民间历来有加工的习惯,除自食外还上市销售。市副食品公司也以萝卜为主料制成的萝卜制品,每年销售量达100多吨
萝卜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醣和矿物质等,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地骨髅(萝卜壳)对治小便不畅,肢体浮肿,咳嗽痰滞,食欲不振有疗效;莱菔子(萝卜籽)对治咳嗽、痰滞、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有疗效。莱菔(萝卜叶)对治积食不消、泄泻、痢疾、咽喉肿痛、支气管炎等均有疗效。萝卜中的纤维素还可把巨噬细胞的活力提高2-3倍,故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
( 永康)

六.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祥竹笋

永祥竹笋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江南街道的。永祥竹笋与其他地区的竹笋相比,道更为鲜美,且无渣,嫩如萝卜。

江南街道永祥一带有竹林1.12万亩,年产竹笋5000吨。竹笋不少地方的山区都有,而永祥竹笋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味道鲜美,无渣,笋嫩如萝卜。能产出这么好的竹笋,源于当地的土质特别好,加上农民讲究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不用农药和化肥,无工业污染。

永祥竹笋还可加工成盐水笋和笋干。因竹笋本身鲜嫩,盐水笋也因此色泽黄亮,肉质嫩;生产的笋干是用刚出土的鲜笋洗净,沸水氽过后,用木炭烘干机烘干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和“吊白块”。在春节时可以烧一盆热气腾腾的肉炖竹笋,招待亲朋好友。

七.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五指岩生姜

永康五指岩生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五指岩生姜盛产于永康市中山乡一带,因五指岩而得名,故称“五指姜”。宋代文献已有记载。    

五指姜的来历在当地流传很多。其中一个民间传说是,《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因端午节吓死许仙,去昆仑山盗仙草。盗得仙草后,鹤鹿两童子紧追不舍,白娘子筋疲力尽,慌忙中撞上了五指岩,白娘子从山顶滚到山下,仙草抛在山坡上,醒来时,满地都长满了仙草,白娘子就挖了其中一块匆匆赶回杭州,救活了许仙,这仙草后来就在五指岩下繁殖,成了名闻遐迩的五指姜。    

五指姜不管食用还是药用均属佳品,民间流传“日食三钱五指姜,到老不用开药方”的民谣。    

五指岩生姜栽培在海拔1000余米的中山乡五指岩山,方圆五十里无污染,施农家肥,不喷农药,是纯自然无污染绿色食品。五指岩山云雾缭绕,土壤肥沃,五指岩生姜风味独特。该姜肉质茎单株重0.75-1.00kg,外型美观,表皮光滑洁白带鹅黄色。嫩芽粗壮,呈浅紫红色,肉质细嫩,汁多渣少。香味浓郁、较辣、品质佳、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乃烹饪调味之佳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兼具健脾开胃,驱寒、祛湿、发汗等保健功效。五指岩生姜切片煮、切丝炒,味均极佳,尤其“五指岩生姜土鸡”为江南名菜。    

五指姜名闻遐迩,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港、澳、日本等地。( 永康)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姜块呈扇型,姜球丰满,排球紧凑,外形美观。多为单层,少数二至三层,单株重约0.5~1千克。嫩姜表皮淡黄白色,鳞片鲜红色;成姜收获时浅黄色,鳞片深红色,后鳞片退色干缩,表皮转至土黄色。姜香浓郁、幼嫩时纤维素较少,辣味淡;老熟后纤维素增加,辣味浓,折断姜块可见少量“白雾”(挥发油)。宜鲜食或制成腌渍品、姜片、姜茶、姜汁等。2、内在特征:永康五指岩生姜:水分85%~93%,脂肪含量0.75%~0.82%,氨基酸总量0.58%~0.64%,每百克永康五指岩生姜含蛋白质0.68%~0.75%克、含钾3390~3700毫克、含钙108~118毫克。3、安全要求:在生产、贮运、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农业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并做好生产、销售等相关记录。

永康五指岩生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8°45′31″~29°06′19″和东经119°53′38″~120°20′40″之间,包括永康市辖区16个镇(街道、区)710个行政村。北至唐先镇安坑村,东至西溪镇后岗头村,南至前仓镇大坞村,西至花街镇陈弄坑村。现有五指岩生姜种植面积400公顷,年产量7200余吨,保护区域面积876平方公里。

八.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方山黄柿

“尝方山之柿,其味如兰。”《永康地景赋》上的这句话说明方山之柿盛名之久
方山黄柿,产于永康新楼乡方山口、凌宅、上丁、下丁等村。这里地处山区,群山环抱,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湿度适中,特别适宜黄柿的生长
方山黄柿,原有牛奶柿、大柿、小柿(丁香柿)、毛理曲四个品种。在栽培过程中,人们通过嫁接栽培,在品种上择优汰劣,目前以牛奶柿、大柿和小柿三个产品为主。其中又以大柿和小柿最为著名
( 永康)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十.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康小麦饼

永康小麦饼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的特色小吃。永康“小麦饼”,又称“单麦饼”、“麦饼筒”,它韧如皮,香气扑鼻,是永康特有的风味食品,永康民间代代相传,是民间极普遍之食品。

永康小麦饼虽然带个“麦”字,其实是用面粉制成的,由于永康方言将面粉称为“麦面”,故而有这样的称谓。最负盛名的要数芝英小麦饼,圆如盆,大如钵,薄如纸。如今在芝英的老市基处,仍有几家逾百年的老字号正为食客们烹制着这一口味独特的食物。

小麦饼的所有美味精髓,都在于它包裹的馅料里面。以前走南闯北的五金工匠通常包上烟熏豆腐干充饥。小麦饼包上金针肉(黄花菜肉),一度被认为是过年招待亲戚的最高礼遇。如今生活越来越好,馅料变得越发丰富,鸡蛋、豆芽、粉丝、白笋、萝卜、三文鱼、牛肉、羊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以往里面加。馅料搭配不同,自然造就了小麦饼口味的千变万化。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此饼本身已有咸味,馅料口味应偏淡。

永康小麦饼的做法:要选用上好的优质面粉,用冷水和面,面内必须加适量的盐(大约一斤面8克盐),这是很关键一个环节,盐多太咸不能吃,太少饼易发硬脆,不能久放。和好面以后,要醒面,时间要掌握恰当,这样做面齑子柔性好。而后,把面团放在案板上手工使劲揉搓,使之有很更好的韧性,然后打出大小均匀的小面团(一斤面打25至28个),打好的小面团撒上些面粉搓圆,摆放整齐,再次醒面,这时要用布盖好,防止表面被风吹干。面需醒多长时间,巧妇们用手一捏,就知可否做下道程序。为了避免面团粘住了,应把案板撒上一层面粉,用手把面团压扁,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大小均匀小面皮,连续擀到15个或20个多后,把小面皮一个一个垒叠起来,每叠一个撒一层面,防止沾粘,叠好后手掌用力的按压,使面皮互相贴紧和压大,再用擀面杖擀。这是最难之处,手艺好的人,面团擀起来会打转,上下、中间的面团随之一样大小,擀到直径20至25公分大小后,这时饼已簿如纸,就要小心翼翼,一个个剥开,放在一边,让表层的干面粉都被吸湿,才可以开始烤。烤饼的锅和火候十分讲究,锅必须不平底是铁锅,开始要先大火把锅烧得热热的,而后控制到一定的温度,火小了不行, 烤出饼口感不好,火大了也不行,饼马上就糊,这只完全凭经验。烤饼还必须用上一样东西——“麦饼塌”,是用由5、6层棉布手工缝制而成,直径略比饼大,并可缝上一些图案,使“麦饼塌”起绉。它的作用是将擀好的小麦饼面皮放在“麦饼塌”上面,而后手托在“麦饼塌”下,顺势将小麦饼面皮盖到锅里,使小麦饼面皮很平整地烙在锅上,并又能起到保护手掌作用。若见小麦饼起泡,就将反起,另一面烤一下,3、4秒就可取出,一个个整整齐齐的垒叠起,用干净的干毛巾盖好。

永康小麦饼的吃法:怎么吃小麦饼,也极有讲究。不加馅料光吃饼,固然是外行吃法,有些没接触过小麦饼的人,照着本地人的样子拿过一张饼,摊平,把馅料放进去,卷吧卷吧,拿起来送进嘴里……往往还没吃到,饼已经破了,因为太薄;有时馅料会从另一头掉出来,手忙脚乱,大出洋相。而本地“专业人士”的吃法,经常是拿两张饼,摊平后馅料靠一边放均匀,尾部往里折一段,再卷就很结实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