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巫溪特产米花 重庆巫溪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巫溪特产米花 重庆巫溪县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5 20:11:57

一.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爆玉米花

爆玉米花

爆玉米花,家乡叫苞谷花。那时的爆玉米花不象现在机器制的,粒粒爆得松脆;而是大部分没有爆,称为铁米,相当耐嚼。也有用麦芽糖把苞谷花粘成结结实实一团的,外形象地雷,更难咀嚼了。平心而论,苞谷花并不很好吃,只是比没有零食好一些。

二. 重庆市 巫溪县 巫溪洋鱼

巫溪洋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巫溪洋鱼”即裂腹鱼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的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目前全县裂腹鱼驯养池已发展到14万多平方米,养殖裂腹鱼13万多尾。以“巫溪洋鱼”为代表的土著鱼类、以娃娃鱼为代表的珍稀鱼类、以虹鳟为代表的名贵鱼类三大特色种群结构模式已形成。

巫溪洋鱼

地域范围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东邻湖北省竹山、竹溪县及神农架,北接陕西省镇坪县,南依长江,西通重庆市。县境地跨东经108°44′—109°58′,北纬31°14′—31°44′之间,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全县有大宁河、东溪河、白杨河、湾滩河等主要河流15条,天然水域面积近10万亩。巫溪洋鱼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范围东起兰英乡、西至田坝镇、南达蒲连乡、北抵乌龙乡,涵盖城厢镇、凤凰镇、菱角乡、胜利乡、宁厂镇、大河乡、天星乡、长桂乡、上磺镇、古路镇、峰灵镇、蒲莲乡、文峰镇、塘坊镇、朝阳镇、徐家镇、白鹿镇、鱼鳞乡、乌龙乡、尖山镇、田坝镇、中岗乡、通城镇、双阳乡、兰英乡、花台乡、下堡镇、中梁乡、天元乡、土城乡等全县30个乡镇自然河流及养殖场,自然河流及养殖总面积7000公顷,总产量30万吨,凡在该区域内的野生洋鱼和人工养殖洋鱼均受地理标志地域保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独特的感官特征:巫溪洋鱼体形修长,鳞细,头部副蝶骨呈宝剑型,鱼体颜色整体偏黄,侧线鳞以下呈灰白色,尾鳍上下缘和臀鳍后缘浅红色,胸、腹鳍边缘金黄色;鱼肉细嫩、密实、口感爽滑,汤汁鲜香,品味上乘。 2、内在品质水分75.0-80.0%;灰分0.8-1.3%;脂肪0.6-1.0%;粗蛋白质17.0-20.0%;游离氨基酸1.8-2.5%。 3、安全要求: 产地和生产过程及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蒲江县 蒲江米花糖

蒲江米花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蒲江米花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米花糖是蒲江县的名品,民间俗称‘谷花’。传在清代咸丰年间即有制作,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蒲江亦被人们誉为“中国米花糖之乡”。蒲江米花糖,以其色泽洁白、香甜酥脆、爽口化渣、食后有稻谷清香余味等特点,深受人民大众喜爱,是旅游、休闲、馈赠亲朋好友的理想食品。在今天,蒲江米花糖以“川蒲牌”米花糖系列和“蜀蒲牌”米花糖系列产品为主,发展出米花糖、蛋苕酥、脆脆娃薯片、黑米酥、玉米派、玉米皇、黑米皇等多个品种,其中“川蒲牌”蛋苕酥获“四川省首届旅游产品金熊猫奖”。

蒲江米花糖

四川省蒲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蒲江米花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情况的函》,蒲府函〔2013〕75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131/T022-2010《蒲江米花糖》

四. 重庆市 江津 江津米花糖

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传统名品“玫瑰牌”和“荷花牌”产品为名优品牌( 重庆)

五. 重庆市 巫溪县 巫溪红小豆

巫溪县红小豆,又名赤豆。籽粒圆形,种子中含碳水化合物65%、蛋白质22%、脂肪0.7%,每100g子粒中含钙67mg、磷305mg、铁5.2mg,以及多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红小豆还可以药用,有利尿、除湿、活血、排浓、消肿、解毒之功效。红小豆适宜生长在海拔800m以上的中高山区域。生产中主要施用有机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该产品具有安全,优质、保健、无污染特点,属绿色食物产品,多用于出口和国内食品加工,是制作粥、酥、豆沙等高档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麻栗坡 麻栗坡米花

麻栗坡的米花较为普遍,尤其在农村更多。在壮族、傣族地区也常制作。工艺生产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集即将成熟的稻谷晒干碾出秕谷,炒香加糖入模,风干切块包封;另一种是将糯米泡后蒸纛米熟,礁舂成瘪米,炒香加糖入模,风干切块包封。米花香、甜、酥、脆,口感极好,是逢年过节常备食品,也是走亲访友常携礼品。

七.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米片、米花

米片、米花的制作均不复杂。即选上等糯米,淘净,蒸熟,拌上红糖。选一平滑桌面洗净,抹上油,将糯饭摊开在桌面上,以巴掌拍平。在晒至一半干时将糯饭层铲起,剪成巴掌大小的薄片,晒干,便成米片。米花的糯饭则还要染上红色,使之红白相间,不掺糖,倒在一个茶杯口大小的竹箍子里,“翻砂”摇转成圆形烘烤晒干即成。米片米花干后,下油锅炸了便可食用。这两种食品是荔波人过大年时家家必备的食品。制作工艺虽然简单,却具有脆、酥、香、甜的风味,口感甚佳。随着旅游的开发,这种食品已经进入上海和两广人家的食品盒。

八. 重庆市 巫溪县 巫溪蜂蜜

“红池牌”蜂蜜产于有“南方草原明珠”之称的巫溪县红池坝。本品天然优质,无污染,色泽白至浴黄,气味芳香舒柔。含果糖、葡萄糖、氨基酸、挥发油、酵母、酶类、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作用,对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乌头毒等有疗效。

九. 四川省 乐山 市中区 苏稽米花糖

苏稽米花糖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苏稽米花糖是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的。苏稽米花糖历经千锤百炼,打造出“百年老字号”之美誉,更以其独特的配方、上等之选料及精湛的纯手工制作工艺、香甜酥脆、入口化渣、营养丰富而闻名巴蜀内外。

苏稽米花糖产于乐山市苏稽镇,清代末年就有名,畅销省内各地苏稽米花糖,前身为峨眉猪油谷花,始于清代以前。后由张吉武将其制作技术带到苏稽镇,并取名为“苏稽米花糖”,在抗战时流传出川,甚至远达香港。1949年后,张吉武家庭作坊生产的"张吉武苏稽米花糖"最为著名,其生产方法、成品均保留了传统特色,香、甜、酥、脆,具有"甜而不腻、脆不顶嘴"的特点。解放前,曾销往香港,是乐山地区传统名产。

乐山传统名食老字号苏稽香油米花糖,在当地的生产厂家有大大小小20余个。1950年供销社成立,苏稽糖果厂归由供销社管理,同年解放军进军凉山解放西藏,米花糖被指定为军需品。从“苏稽”牌注册至今,60多年过去了,米花糖远近闻名并曾一度出口俄罗斯。1996年,小小的苏稽米花糖荣获国际金奖。2004年,苏稽糖果厂改为 民营企业,与米花糖打了30年交道的谢光洪接过这杆大旗。在现在的许多超市中都可看到苏稽米花糖的身影,只是它的包装更精美、品种更齐全了。

苏稽牌香油米花糖一九八五年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一九八八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连续四届由乐山消费者投票评为“嘉州人民喜爱商品”;一九九四年获四川省供销社系统科技优秀产品,一九九五年六月获96 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

十. 重庆市 巫溪县 巫溪脱毒马铃薯

我国是一个马铃薯生产大国,巫溪县特殊的山地立体旱作环境,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巫溪县就对马铃薯种薯进行改良,通过简单的梯级换种,解决种性退化问题。

近几年来,巫溪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集中精干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以赴实施脱毒马铃薯良种工程,重点打造长江中上游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已初见成效。2009年马铃薯巫溪县播种面积40多万亩、鲜薯产量近40万吨,均居粮食作物第一位,占全县粮食结构比重近40%。

塘坊镇梓树是脱毒马铃薯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2万亩。脱毒马铃薯产量是普通马铃薯的2.6倍,净重最高产可达6500斤/亩。脱毒马铃薯也是一种生态马铃薯,100%利用农家肥作为肥料,不使用农药,使消费者可以放心、安心的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