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特产红酒有哪些牌子 西藏红酒价目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特产红酒有哪些牌子 西藏红酒价目表更新时间:2023-02-09 14:47:23

一.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扎囊氆氇

扎囊氆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扎囊氆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氆氇,是藏民族用手工编织的羊毛织物,千百年来为藏民族所喜爱。扎囊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冈底斯山南麓,在藏语里“扎囊”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历史上由于人多地狭,资源匮乏,扎囊人多从事手工制造和经商,悠久的手工历史使扎囊县获得了“氆氇之乡的”美誉。

作为“氆氇之乡”,山南地区扎囊县目前有4000多人从事氆氇编织和销售工作,他们生产白氆氇、花氆氇等近20个品种。扎囊县县委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吉汝乡有1700多户农牧民,家家户户都会织氆氇。“

扎囊氆氇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扎囊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

1.经线:棉线,也称棉纱。分白、黑、蓝三种。

2.纬线:绵羊羊毛,产自山南地区,多用绒毛和两型毛。

二、工艺过程

羊毛洗、捻→棉线制作经线、羊毛制作纬线→手工编织氆氇→后整理→成品。

三、工艺要求

1.洗毛:原毛→分等分级→洗毛→开松→浸泡→晾干→清除黄土。

2.制作氆氇经线:

(1)制作经线的材料为棉线,张力大,韧度强。

(2)将经线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儿的工具(藏语称为“囊日”),并将其固定;

(3)按照氆氇的长短将经线来回穿在篦子状上下有梁的工具(藏语称为“仁织”)。根据氆氇的宽度及“达”上的竹条数量进行穿绕,一般氆氇宽为28厘米。

(4)根据氆氇的长短穿绕的经线在“仁织”上进行缠绕。最后,将“囊日”和“仁织”固定在氆氇机两端,套好四个脚踏板。

3.制作氆氇纬线:

(1)先将做纬线的羊毛用手扯松,再次清除羊毛中的杂质。

(2)用铁刷进行梳理,经梳理后毛质更加松软,类似棉花,做成卷状。

(3)捻线,用“旁”(即:是一根两头削尖的圆锥形木头)将卷状羊毛捻成纬线。纺纬线时旋转方向必须是顺时针,制作纬线时按照氆氇的等次可以进行选择捻成细线还是粗线,细线等级优于粗线。

4.编织氆氇:

(1)纬线绕在比较粗略的竹竿上,藏语称为“索姆”。然后将“索姆”固定在梭子内部两端的铁丝上。机梭子(竹布)为质船形状,两端尖形,长约30厘米的梭中间有一根铁丝,铁丝一端可取出。

(2)编织氆氇时,手部操作,将梭子往返穿过交叉的经线,梭子每穿过经线一次,需用“达”击纬线三次,织机下边有踏板四根,纺织者按照顺序用脚踏动踏板,手脚配合操作,使纬线上下变动,用手将经线即“梭子”来回穿梭,与纬线交织,用板脚拍紧,反复上述动作,即可织出氆氇。

5.后整理(氆氇半成品的要求):

(1)氆氇规格要求:0.28m×20m,厚度根据氆氇等级或者订单决定。材料优良、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彩、藏民族风格浓烈。

(2)氆氇形要求:要横平竖直,无荷叶边、无垂底子、无凹心,无露经、露纬。

(3)氆氇身要求:厚度均匀,不能超厚超薄。

(4)氆氇正面要求:平整、无疵点、四角必须周正,不允许有长毛、白纬线。

(5)氆氇颜色及花纹要求:颜色纹样符合大稿和打小样的封样颜色,无串色、渗色等,无错花、错叶及不对称几何图形。

(6)氆氇背面要求:无脏污、疵牙、色纱、草刺,手感不发挺、发硬。

(7)氆氇缠边要求:均匀、整齐、无露经,不准出现空环凸泡。

(8)氆氇四边要求:均匀,整齐、略厚于氆氇身、无疵牙、毛刺。

四、储存

1.仓库干燥通风;

2.存放需防尘、防鼠、防虫。

五、质量特色

1.外观品质特色:图案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图案,如花氆氇、十字氆氇等。

2.技术指标:门幅28厘米、经线≥260根,纬线密度≥100根/厘米;氆氇尺寸偏差≤2.0%,纱纤维含量偏差≤4%,耐燃性(损毁长度)≤75mm,耐光色牢度≥3至4级,耐于摩擦染色牢度≥3至4级,耐湿摩擦染色牢度≥3级。

二. 西藏 林芝 波密县 波密麝香

波密麝香

波密主要产马麝,体形较形林麝大,吻较长,全身呈棕色,通常仅颈部有少量模糊黄点,颌颈下和腹部呈黄白色。雄麝上颌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下微曲,俗称“獠牙”;脐部有香腺囊,囊内包含

香。雌麝上颌犬齿小不外露,也无香腺囊。

麝的视觉发达、听觉灵敏、行动轻捷,但性胆怯,常于晨昏单独活动。栖居在海拔较高的灌木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方的麝一般毛色较深;生活在青山有小块草地环境中的毛色较浅,但毛的下部均呈灰白色,向上颜色逐渐转深并有光泽。麝毛微呈波浪状,十分轻软,可制高级藏式垫子或枕芯。

阴干的麝香囊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为扁圆形或椭圆形的囊状体,重量依年龄不同而异。囊内的麝香仁有浓烈香气,为猪肝色或紫红色大小不等的颗粒和粉末。但幼雄麝囊内分泌物呈脓状,不能作药用。颗粒状的麝香仁习称“当门子”,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质量最佳。麝香的主要成分为麝香酮,约占麝香纯干品的0.5-2%,此外尚含有多种雄(甾)烷衍生物以及麝吡啶等。

麝香性温,味辛,开窍,通络,辟秽,散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有兴奋呼吸、加速脉搏、升高血压和强心的作用;对子宫呈明显的兴奋作用,因此孕妇忌用;麝香还有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等,能治中风不醒、痰迷心窍、心腹暴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等症,并是一种高级香精原料。

三. 西藏 阿里 普兰县 普兰木碗

木碗

木碗是西藏各族人民喜用的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传统工艺品。在藏胞家做客的人,一般都用自己带来的木碗喝茶,盛糌粑。尤其在广大西藏农村,牧民的怀里总是揣着木碗,即使是外出做客也是这样,好让主人给他倒茶、抓糌粑,这是当地的习俗,不算失礼。藏脑对木碗也怀有特殊的情感,西藏有首很出名的情歌,形象地表现了木碗和人的关系:“丢下情人舍不得,带走情人又害羞。情人是木碗该多好,时刻揣在怀里头。”

木碗的大小不一,扁圆形,呈桔黄色,大的用来盛糌粑,小的用来喝酥油茶。当地不一定分的这么细。木碗的特点是轻,不易破碎,携带方便。用木碗来盛食物不易变味,也不会烫嘴。制作木碗主要选择桦木、桐树、成巴树等优质木为原料。带节大、疙瘩多的树节是制作木碗的最好木料。因为树节质地结实,镞凿成的木碗不易干裂,且纹理细腻美观。琢雕木碗要求精工细作,碗壁周围厚薄要均匀,碗底要平稳。不少中外游人到拉萨旅游,便买上下只便宜的木碗,作为西藏之游的纪念品。有的木碗还配以银盖,或在碗边和碗托上包上银皮,则成为一件珍贵的工艺品,不但居家实用,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普兰县产的木碗最为著名。

四. 西藏 拉萨 当雄县 西藏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藏语叫挸逍勐陹 ,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青稞酒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西藏遭遇了百年未逾的干旱,刚刚长出穗子的青稞慢慢枯黄,原本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牧草全部蔫伏在地,接的宁阳成片倒下,雅砻河谷有一个叫赞唐的游牧不落,无以为生的牧民整日以泪洗面,部落主忧心忡忡,从此一病不起。部落主的儿子叫干布,是一个英勇不犯的年轻人,他听说圣水可以拯救草原和田园,决定置身前往神女峰求取圣水。临行前,他的母亲煮熟家中仅剩的一把青稞,放在陶罐中给他作为干粮。干布带上陶罐踏上征程。神女峰陡峭崎岖、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干布渴了喝一口雪水,饿了嚼几颗青稞,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神女峰顶。

干布虔诚地跪在雪地中,祈求这神女的赐见,整整三天三夜后,神女终于出现,感其苦心,赐予圣水,干布捧起陶罐,清冽的圣水滴在一颗颗饱满的青稞上,干布用衣服紧紧包住陶罐在怀中,不眠不休,日夜兼程带回。虚弱的牧民互相搀扶着前来迎接,干布打开陶罐,一股异香袭来,众人为之惊叹,原来圣水已经渗透陶罐中的青稞,呈现出清冽的金色。干布捧着陶罐,将珍贵的圣水洒在草原和田园,转眼间,大地重生绿意,再现勃勃生机。干布再将剩下的圣水送到父亲面前,部落主喝了一口圣水,顿感口齿间一种异香久久萦绕,立即精神一振,病痛全消,牧民分食圣水,整日整夜载歌载舞。这就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珍爱不已的青稞酒。

【青稞酒功效:】

研究表明,长期饮用青稞酒对人体的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具有较好保健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降解胆固醇、预防结肠癌和糖尿病。

其主要功效来源于其主要原料:高原青稞和当地矿泉水。

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凉”,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而β葡聚糖能有效降解胆固醇、预防结肠癌和糖尿病。

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无污染区,青稞酒酿酒所取之水,水源地附近不存在任何工业污染,同时泉水中的锂、锶、偏硅酸等含量远优于其他地区天然泉水,其含有的锌、溴、碘、溶解性总固体、游离二氧化碳等多种微量元素组份对人体非常有益。

五.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西藏雪莲花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 性味:苦、微苦、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 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元红酒(又名“状元红”)

产地:中国浙江绍兴。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代绍兴就开始酿酒。但绍兴酒真正确立地位,是在距今1500年左右的南北朝。 自五世纪以来,绍兴酒已成名酒。据《会稽县志》记载:“越酒行天下,其品颇多,而名老酒特 行……。”会稽就是现在的绍兴,绍兴酒古称“越酒”。据传说,绍兴县城出现规模较大的酿酒作 坊是建于1662年的“高长兴酿坊”,1900年前后,酿酒坊曾达到2000家,分布于整个绍兴县境, 年产量最高达六万吨。特点:酒精浓度较低,酒味醇和,刺激性小,营养丰富。 工艺:绍兴元红酒是采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和鉴湖名水为原料,按一定的水、饭比例酿制而成。元红 酒发酵完全,残糖少,酒液呈橙黄色,透明发亮,具有独特的芬香,酒味甘爽微苦。酒度为十六 度左右,总酸度在0.45%以下,属干型酒类。它既是饮料酒,又是作料酒。生产企业:中国浙江绍兴酿酒总厂。奖项:绍兴元红酒在1979年和1983年举行的第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连续被评为国家优质酒。1984 年,在轻工业部举办的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金杯奖。( 绍兴)

七. 西藏 阿里 革吉县 噶乌

噶乌,汉语即为护身符,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很为小巧,外表雕饰非常精美,还有镶嵌宝石、松石、珍珠的,里面通常会装有泥塑或金属制的小佛、藏药丹丸、小佛画或1照片等,随身携带怀中用以祈佛保祐,护身避邪。

大部分有接触藏秘的人,都会有一个甚至以上的噶乌,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也会带在身上,继续加持再加持,每个人的噶乌里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宝,象高僧舍利或者甘露丸之类,许多虔诚的西1认为甘露丸可以在危机时救人一命,所以他们会随身携带自己珍贵的信仰宝贝放在噶乌里。

噶乌多为金,银或铜的三种,也有木制的,银制的较为普遍;形状也不一,盒面上可镶嵌有玛瑙,松石,雕刻有多种花纹图案。男子用方的,女子用圆的,挂在脖子上,垂在胸前,现已经成为藏族女子必不可少的重要饰物,认为佩戴它可以护身;也是装饰,做为装饰品,噶乌展现着精湛的手工技艺与审美情趣,以及一种华贵和富有。二种功能的兼有,反映出善良愿望与美丽的造型间的结合与本质上的一致。

八. 西藏 山南 琼结县 藏被

已有千年的历史,发源于羊卓雍湖西面的浪卡子县。藏被传统产品有爱尼、爱松、爱西和足介四种。藏被具有细腻、柔软、密度紧、质地厚等特性。

九. 西藏 山南 错那县 生牛肉酱

生牛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萨招待贵宾必有的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十. 西藏 林芝 察隅县 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察隅大米

走进察隅,漫步在“鱼米之乡”的千里沃野,无不为海拔2000米的田园风光所折服。正是这块“风水宝地”,产出了晶莹透亮、营养丰富、香味浓郁的 “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下察隅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