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烟熏腊味特产 中山正宗腊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烟熏腊味特产 中山正宗腊味特产更新时间:2023-02-05 14:03:41

一.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鑫香腊味

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是玉林较有名气的古镇,该镇船埠码头已有一千多年,商贾云集,并带来较闻名的饮食文化,较出名的有熟食和腊味。鑫香腊味就是古老特殊制作和现代生态技术制作的结晶。鑫香腊味场址建在六万山向东的1原上,秋冬季风力较大,借助干燥凉爽的北风,加上独特的制作方式,形成了鑫香腊味独特的风味。鑫香腊味由鑫香腊味公司生产,台湾绿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为合作伙伴。台湾由绿盛公司在2010年打听到福绵熟食和腊味较有名气,于是派员考察,并于2011年开始和鑫坚种养公司合作建立鑫香腊味公司。经两公司合作,福绵腊味得以发扬光大,形成品质独特,浓香可口,回味无穷的腊味产品。

鑫香腊味在当地率先采用闭路电视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并配置先进热能烘干生产线,冷冻储存,有效保存产品的色、香、味。采用全天然风干,家养原料制作,腊肉腊肠瘦肉色泽暗红,肥肉呈半透明的白色,腊香浓郁,口感甜咸适中,香嫩爽口。产品销往两广及港澳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 湖北省 荆门 东宝区 栗溪烟熏肉

荆门城北用荆山余脉,山高林密,农家熏腊制品尤具特色。

“栗溪烟熏肉”系农家腊月杀年猪后将猪肉腌后用柏树枝加稻糠、酌加核桃壳、花生壳及油菜籽壳等经熏烤而成,成品鲜香结实,有常有熏料香味。食前以淘米水洗干净,宜蒸、煮、炒、炖,熏味独特。

三. 广东省 中山 白灼猪肚粉肠

猪肚粉肠的炮制最考验一位厨师的手艺,如果漂水不好又不会烹饪,不仅猪肚粉肠吃起来韧得无法下口,而且猪肚粉肠的臊味难除。当年,沙溪的一位民间厨师对此颇伤脑筋,于是常常琢磨着怎样使猪肚粉肠吃起来更易嚼,味道更香。

有一次,他正在煮沙溪人常喝的那种见汤不见米的白粥,由于想得太入神,不知不觉将手中已经漂洗的猪粉肠放进了正在滚烫的清米粥里,等他醒悟过来,那根猪粉肠已经煮熟了。他很懊恼,于是把熟了的猪粉肠扔在一边。中午吃饭的时候,家里人回来,看到有一根猪粉肠在粥的旁边,以为是厨师忘了切,就把它切好,并拌上胡椒粉、生抽、清油等食用。家人尝后大声称好,高呼从没吃过这么好的粉肠,它滑脆、爽口又没有臊味。问厨师是如何烹制出来的,厨师开始还以为大家都在拿他寻开心,于是不作声。等到他一试,觉得真的好吃时,连忙对家人说,这是刚想出的秘制白灼猪粉肠。厨师想,粉肠可以用粥来烹制,那猪肚子是否同样可以呢?依照方法一试,果然一样好吃,从此后,就有了这样一道白灼猪肚粉肠。

现今的沙溪人,在烹制这道菜时,首先将猪肚洗干净,然后再以生粉拌过,用汤水煲后再漂清待用。将猪粉肠洗干净后,用粥煲,直至觉得不韧为止,这样处理过的粉肠不会有臊味,而且久放不会变黑,有一种米香味。

四. 辽宁省 大连 中山区 炒焖子

炒焖子

焖子是大连的一道美味小吃。焖子是由一种特殊的凉粉炒制的,这种凉粉是用地瓜粉熬制的,通常是墨绿色的,并不透明,看上很厚重的样子,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摆在案前。

炒焖子用的是直径大大的而又扁扁的平底煎锅,用油多少是影响味道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油不能太少但绝不可以太多,太少了容易糊锅底,而油放多了会使焖子四面都是腻腻的而且不会上嘎(音ge,指焖子两面煎好后那层焦焦的、黄黄的、酥酥的、香香的东东),熟练的炒手一般都用一个小扁刷均匀的把油涂匀,然后拿起一大块生焖子放入锅中,用铲子把它边铲边压碎成小块,块越小越好(决不可以用刀切,否则风味尽失。),下面就需要耐心慢慢的炒了。

炒焖子的火候也是一大关键,火决不能太大,时间决不能太短,否则焖子容易炒不透,外面看着好了,但里面是实心的,味道大打折扣(一些小摊往往因为食客多而偷偷缩短工时,一点要注意。),最好是用烧煤的大炉子滋润着炒,等炒到焖子从内到外都变成淡黄色,通体晶亮透明,软软的,糯糯的,上下都已结了一层黄灿灿的嘎,一阵阵异香扑鼻而来,可以出锅了。

吃焖子必不可少的调料只有两样,一是用兑好盐的蒜汁,二是破(指用水兑)好的芝麻酱。

五. 四川省 宜宾市 兴文县 腊味蒸滑鸡

腊味蒸滑鸡

腊味蒸滑鸡原料:腊肠1条,腊肉1/3块,干肠1条,土鸡1/4只,香菇数朵。

制法:

1、腊肠、腊肉及干肠切片后,过滚水略烫过备用。

2、鸡肉斩件备用。

3、将鸡肉放入锅内,加上调味料后,再放上香菇片、姜片、蒜片及各式腊味,蒸锅蒸约20分钟至鸡肉熟透即可。

千万不要为了把鸡肉蒸烂而加长时间,那样只会破坏口感。用小火蒸20分钟就足够。

六. 广东省 中山 五桂山灵芝

灵芝一般生于阔叶林的树桩上,近年五桂山利用科技对灵芝进行人工培植成功。五桂山灵芝生长于青山绿水之中,具有野生灵芝的功效。性味甘平,功能滋补强壮,宁心安神,镇咳定喘。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症、急性传染性肝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虚劳咳嗽、小儿支气管哮喘、消化不良等症有特殊的疗效,是名贵的药材。

七. 广东省 中山 小榄菊花肉

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这种菊花肉看来虽肥,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中山的传统送礼佳品。

小榄菊花肉乃小榄驰名中外的土,传统制法是精选猪的肥膘肉,切成小四方薄片状用砂糖腌制,装入罐中密封,等到肥猪肉腌成水晶般通透的时候,糖肉就做好了。然后取出腌制好的糖肉,加上糖浆,蘸上菊花糠,美味可口的菊花肉就做好了。菊花肉虽用肥肉制作,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是送礼佳品。

菊花肉可以当作零食,吃起来有一阵阵菊花的清香,甘甜而不腻。过去,小榄人喜欢把菊花肉当茶点。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小榄人的家里会自己制作一些菊花肉。如今,小榄人多数用菊花肉来烹饪现代菜式或制作汤圆糖水等。

八. 广东省 中山 中山麻鸭

中山麻鸭是蛋肉兼用型品种,被列为广东优良地方禽种之一。中山境内多属冲积沙田,过去地多人少,劳不足,耕作粗放;且易受台风和虫害影响,遗落在田间的谷粒很多,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利用鸭能喙食害虫和除草的习性,每年早晚两造饲养“中耕鸭”(即踏茜鸭),进行中耕除草、除虫。还饲养两造“埠鸭”,在收割后的稻田中采食遗落的谷粒,从而获得粮鸭兼收的目的。中山农民早在600年前,就已经采用了这种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中山麻鸭就是在这样特定条件下逐步育成的。

中山麻鸭,体型大小适中,皮下脂肪较少,用以制做"冬瓜盅"和"陈皮鸭",是茶楼酒家的名菜。

中山麻鸭的外貌特征除公鸭头部和副翼羽、镜羽带绿色光泽外其余羽毛均呈褐麻色,有如麻雀毛色,故称麻鸭。

麻鸭的生长速度,据华南农学院饲养测定:养至30天龄的肉鸭体重259.2克,60天龄体重680.2克,90天龄体重1315克。

产蛋高峰期在开产后的第二、三年,一般每只母鸭产蛋160只至170只,最高者200只,每只蛋重50-80克左右。

90天龄的公母鸭屠宰率为83.37%。

中山麻鸭除本地饲养外,还分布于珠海、斗门、番禺、东莞、新会、南海、宝安等地。

九.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芜湖腊味鸭肫

很多安徽人都喜欢吃腊鸭肫,芜湖腊味鸭肫是安徽芜湖传统腊味菜,口味咸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做法也简单。

原料:

鸭肫500克,盐25克,酱油35克,白酒50克,白砂糖15克。

制作方法:

选用整齐肥大鲜鸭肫,沿进食孔中间剖开,除去内容物,刮去黄皮和肫外附着的油皮。再用少量食盐进行抹擦,搓揉,清水漂洗,直至无污物,无异味,沥水。用部分精盐将鸭肫逐个擦抹,放入容器中,腌制1天。取出沥去卤水,再放入另容器中,加入盐、酱油、酒、糖、-(2.5克),腌制2天,期间翻几次,起卤。腌好的鸭肫,再用清水漂洗,去净杂质和污物,沥干水分。

沥好水分的鸭肫每10个穿成1串,晒至七成干,取下,整型。将鸭肫平放在案上,用右手掌后部用力压搓2~3次,使鸭肫两片的肌肉压平。再放阴凉通风处保存,一般小雪后制品可晾挂半年,过长会干缩变味即可。

十. 广东省 中山 黄圃腊味

黄圃腊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标的产品。

黄圃,是广东省中山市最北部的著名市镇。西北与顺德市为邻,东北与番禺市隔江相望。相传宁代兵灾,南雄珠玑巷先民乘筏逃难到这里,看到遍地黄花,美如园圃,就在这里登岸定居,称这里为黄圃。

千百年来,美丽的珠江为三角洲带来了大片富饶的冲积平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黄圃人民,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比的智慧,总结了连联合国农业发展部门都赞许的农、畜、鱼循环饲养的农业生产体系:塘基上种果种菜,塘边搭棚养猪养鸭,猪、鸭的排泄物养鱼,鱼塘泥肥田种果种菜。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生命力,时至今天,丝苗米、淡水鱼虾、果蔗、香大蕉、四时蔬菜远近驰名。历史上蛋肉兼用的中山麻鸭、膘厚肠肥的大花白肥猪是这里的名产。这些名产令黄圃商人大动脑筋:把这初级的农产品转变成高级的商品-腊味制作方法就在这时候创造出来了。

相传,始作腊肠的是大黄圃一卖粥档主,名叫王洪(人称老洪先生)。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季某天,天气奇冷,雪雨纷飞,王洪准备的肉料—猪肉、猪肝、粉肠卖不出去。王洪遂用盐、糖、酱油等东西把肉料腌起来。连天阴雨,王洪只好将粉肠掰衣,将猪肉切粒,塞进肠衣,用水草分截绑好。天晴,经数天的风吹日晒,王洪的制品,吃起来别有风味,且耐储藏。王洪继续如法炮制,设档出售。因此物是猪肉辅以肠衣制成,形如猪肠,故名腊肠。腊肠,以其独特的风味、耐储藏的特性,名声日噪,求过于供。大黄圃人争相仿制。后来,更有依照腌制腊肠的方法,用五花肉制成腊肉。

由于三角洲天热潮湿,聪明的黄圃人采用盐、糖、酱油、酒腌制后再晒干的办法制作了色香味美的腊肉。之后又以这种方法对猪的各个部位进行制作。渐渐总结中一套腌制的配方和制作花式品种的方法。自此,黄圃人制作腊味的技艺闻名于世。早在三、四十年代,黄圃人在广州市开设了“沧洲”、“八百载”等烧腊店;广州著名的“皇上皇”、香港的“荣华”烧腊味店,也专聘黄圃师傅坐案,历代相传。黄圃腊味现已成为中外驰名的名店名牌产品。

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中山市《关于确定“黄圃腊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复函》(中府办函[2004]44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