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陈集 特产 菏泽特产去哪里买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陈集 特产 菏泽特产去哪里买好更新时间:2023-02-05 19:32:45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绿豆糁丸子

产于孙老家镇孙老家村,有近二百年的生产历史。有牛姓、马姓两家,世代相传,两家经营的绿豆糁丸子皆因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后孙中一在生产经营花生米的同时,兼营绿豆糁丸子,2005年,孙中一注册“孙中一”牌绿豆糁丸子商标,专营礼品包装及袋装丸子。

孙老家绿豆糁丸子,精选优质绿豆,浸泡去皮,细磨成糁,加海米、红虾、葱姜、精盐、调料粉,手工挤成直径1厘米~1.5厘米的丸,用豆油、棉油炸两遍而成。丸子炸成后,像小核桃大小,呈深红色,久贮而不腐,久煮而不膨,适于各种烩菜、火锅、砂锅食用,亦可干吃。逢集之日,牛、马两家皆有丸子汤出售,依个人之爱好,佐以麻汁、蒜汁、香菜、食醋、辣椒油等调味品,其风格独特,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邻近县市时常有人慕名而来,一饱口福,走时还要捎上一袋两袋,或自家享用,或馈送亲朋,曹县人外出寻亲访友,亦常以此为礼。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魏湾镇莲藕

魏湾镇水资源丰富,盛产莲藕。所产莲藕孔多、节大、酥脆、味正、香甜、无渣。其藕质白嫩、营养丰富、滋补性强,既是细菜佳肴,又是药用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早在清朝时期就广为种植。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太行堤水库的兴建,水域面积扩大,为种植莲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莲藕发展进程逐步加快。70年代,莲藕基地面积发展到30公顷。80年代,发展到100公顷。90年代先后引进开封白莲、南京大白莲等莲藕优良品种。2000年后,开发出莲藕罐头等莲藕系列产品,并建起莲藕批发市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格局。2009年,全镇莲藕种植面积120公顷,年产莲藕2477吨,畅销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三.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柳编

20世纪60年代以前,曹县境内古营集马庄一带就有种植杞条习惯,但面积较小。70年代,古营集、普连集、莘冢集、倪集等乡镇成为杞条种植主产区。主要种植在河旁、沟旁、路旁、渠旁。1986年始,柳条编产业快速发展,杞条市场价格上涨,倪集、普连集、古营集等乡镇大面积发展条粮间作。1995年,全县条粮间作面积2000公顷。1996年,杞条实行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倪集、普连集、古营集、王集等乡镇发展为杞条种植区。1999年,杞条面积5300公顷。2003年,杞条种植专业乡镇增加到5个,杞条面积发展到5333.3公顷。2004年,曹县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中国柳编之乡”。2009年,杞条面积6500公顷,产量15628吨,产值7800万元。曹县成为享誉中外的杞条生产、加工基地。

四.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鄄城金蝉

鄄城金蝉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的。鄄城金蝉以其绿色无污染、具有药用价值、味道鲜美、高营养和低价位逐渐走进了城里人的菜篮子。

金蝉,也叫知了猴、消息牛……,因其具有高蛋白、高营养的特点,又是野生滋补的极品,在山东、河南等地倍受青睐。菏泽鄄城则是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金蝉集散地,这里的金蝉个头大、口感好,每年吸引大批人来这里购买。据金蝉商人估计,这里每年产出300余吨金蝉,销往全国各大城市。

由于金蝉的生长周期为3年,而每年的出土高峰期仅有一个月,鄄城的十余个乡镇,尤其是鄄西、鄄南的葛庄、董口、双庙、林卜等乡镇,树木茂盛林立,十分适宜金蝉生长,繁育量多、个儿大。经科学分析,蚱蝉体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及微量元素,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63%。为扩大销售,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扩大了资金投入,搞起贩运、储藏一条龙服务。

由于金蝉的营养价值高和风格独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对人体发挥的多种滋补药效功能,民间早有把吃金蝉子比喻成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唐僧肉”。

五.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加饭酒

加饭酒 黄酒中之最佳品种。加饭,顾名思义是与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中,加水量减少,而饭量增加。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它色泽橙黄清澈,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鲜甜醇厚,具有越陈越香,久藏不坏的特点。



过去,因配方不同,分为单加饭和双加饭,后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全部生产双加饭,外销称为特加饭。此酒酒液像琥珀那样深黄带红,透明晶莹,郁香异常,味醇甘鲜,含酒精17.5~19.5%,含糖1.5~3.0克/100毫升,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以坛装的陈年加饭酒,叫花雕酒。其坛包装精美,可作高档礼品。

六.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园铃大枣

园铃大枣俗称核桃纹枣,主要产于麒麟镇一带,全县镇村均有分布,具有果型美观、个大核小、质地紧密、紫红鲜艳、细腻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七.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水浒宴

水浒宴是由中国鲁菜一级评委、中国鲁菜大师、山东郓城水浒烹饪协会会长李传递根据《水浒传》中故事开发研制的特色风味宴席。宴席中的每一道菜都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并结合水浒一百零八位将领的生平事迹以及《水浒传》中所涉及到的美食佳肴,经过多次在水浒故里——山东郓城、梁山、阳谷等地民间走访收集资料,虚心向老一代烹饪专家请教、潜心研究食材,精心研制而成。如晁盖天王鸡、武松牛肉、智深狗肉、祝家报晓鸡、杏花村烧全羊……

宴席推出后受到各级烹饪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多道菜肴在各级烹饪专业竞赛中获奖,得到专家的认可与好评。此宴席让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水浒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水浒文化宴席。

八.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巨野樱桃

巨野樱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巨野樱桃

巨野县舒展樱桃协会

樱桃(学名:Cerasus pseudocerasus),是某些李属类植物的统称,包括樱桃亚属、酸樱桃亚属、桂樱亚属等。乔木,高2-6米,树皮灰白色。小枝灰褐色,嫩枝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冬芽卵形,无毛。

果实可以作为水果食用,外表色泽鲜艳、晶莹美丽、红如玛瑙,黄如凝脂,果实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磷、钾等多种元素。

九.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菏泽面塑

菏泽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料,加入适量的颜料用水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的防腐、防蛀、防干剂后,利用刀、剪簪等简易工具和独特的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曹州面人 菏泽面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用水调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颇受中外人士赞赏。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

菏泽市面塑协会副主席穆绪建告诉笔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穆绪建徒弟穆明芳凭借扎实的功底,受聘于广州一大型饮食公司。“现在穆李村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余人,2008年6月3日,曹州面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单打独斗”的面塑艺人向产业化发展。

十.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鲁锦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山东独有的一种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复杂的织造技艺和绚丽的艺术图案。鲁锦织造技艺2006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鲁锦是山东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她们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证明。鲁锦图案与传统的吉祥文化密切相关,蕴含了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它是山东省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棉锦。 鲁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每道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可以想象的出,织锦中蕴藏着多少繁杂的劳动。

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术魅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