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容县全部特产介绍 广西容县十大特产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容县全部特产介绍 广西容县十大特产菜更新时间:2023-02-05 11:45:46

一. 湖南省 岳阳市 华容县 华容大湖胖头鱼

华容大湖胖头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华容大湖胖头鱼”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业部拟准予登记,依法实施保护。“华容大湖胖头鱼”国家级地理标志登记成功,填补了我市水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的空白。

自今年3月提请“华容大湖胖头鱼”地理标志申报材料后,我县积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加强对该特色水产品的保护培育工作。我县地处北纬29°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境内江河密布、湖汊纵横,有着得天独厚的水文、气候条件,具有申报水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天然有利条件。7月20日,省局鉴评组到我县东湖、蔡田湖、塌西湖、大荆湖等湖泊实地考察了华容大湖胖头鱼,捕获观察后,还按我县民间三种厨艺加工制作、现场品尝,入口“滑、爽、嫩、鲜”,在场专家绝口称赞。当月,华容县大湖胖头鱼顺利通过湖南省畜牧水产局鉴评组的品质鉴评。11月17日,全国第六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拟予保护的98个农产品的公示信息中,“华容大湖胖头鱼”榜上有名。

华容大湖胖头鱼

地域范围

华容大湖胖头鱼产于华容县三封乡、胜峰乡、东山镇、操军镇、新建乡、鲇鱼须镇、万庾镇、新河乡、北景港镇、终南乡、南山乡、团洲乡、幸福乡、宋家嘴镇14个乡镇和东湖、蔡田湖、二郎湖、大垱湖、-山、上板桥湖、下板桥湖、蔡家湖、沉塌湖、大荆湖、小荆湖、繁莲湖、上东湾湖、下东湾湖、宋家湖、西塌西湖、东塌西湖、虾叭湖、王家垱、赤眼湖、牛氏湖、下西湖、北汊湖、团湖、西湖、罗帐湖、北汊水库、月牙湖28处湖泊水库,合计生产面积6673公顷。地域范围为东经112°18′3〞-113°1′32〞,北纬29°10′18〞-29°48′27〞。年产量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活鱼活动能力强,个体身体损伤出血点少于4个,群体不越过5%。 1.1体表:有光泽,鳞片完整,不易脱落。 1.2鳃:色鲜红,鳃丝清晰,具固有腥味。 1.3眼:眼球饱满凸出,角膜透明。 1.4肌肉:坚实,有弹性。 1.5-:紧缩(雌鱼产卵期除外)。 1.6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16.5-19.5%,脂肪含量0.5-2.5%,铁含量6-9mg/kg。 2、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主要有以下标准:GB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二. 广西 桂林 全州 全州豆豉

全州县制作豆豉的历史源于唐代中叶,与“全州第一香”五香豆腐干产生时期接近。

据传,最早制作出豆豉的,是唐中叶全州镇建设街小南门一个专做豆子生意的老板(姓甚名谁已无法考证);有一天,老板收进店的百余斤豆子因未干透晒在外边,突降大雨,豆子来不及捡回来,全部淋湿了,连续两天偏又是雨日,帐鼓的豆子眼看着要发芽了,老板让妻将豆子蒸熟了当饭吃,吃了两餐后,老板与伙记们都不愿再吃了,天不见晴,豆子就存放在桶里。接连下雨十余天,大家把豆子的事给忘了,直到有一天,满屋子莫名奇妙地散发出一股很特别的香味,经查找发现,香味出自那桶被遗忘了的熟豆子!大家提出桶细看,豆子不但没烂掉还长出了淡绿色的茸毛,而且有异香,老板叫伙计提去河里洗净再晒,晒了不到半时辰,又是一场雨,伙计无奈只好又将豆子存放桶里,待雨停日出时,已是三天之后,大家提出豆子一看,豆子热气腾腾又发酵了!再次发酵的豆子颜色更黑了,且香味更浓。老板娘怕豆子发了酵不卫生,就弄一小碗加点酒蒸一下,没想这一蒸,就蒸出了“小南门的洪水(红水)豆豉”,添点盐,就是上好的送饭菜。后来她又试着用豆豉煮汤,汤清爽还带点淡红,味道相当好,拿去当配料做菜,菜味道比不放豆豉要好得多,全州豆豉竞然在无意间产生了。豆子老板也改了行开起了全州第一家豆豉作坊,并收徒传承技艺,徒弟又传徒弟,一代代流传至今。

全州豆鼓不但香味好成本低,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为群众喜爱,产品久而久之,盛名远播,目前已销台湾、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

全州豆豉素有桂林市名牌农产品之称,是桂林辣椒酱或豆豉酱的主要原料,产品在“广西农产品贸易网”等区、内外多家网站做过专门的产品介绍。由豆豉首先产生于全州小南门,故全州历有“小南门豆豉,就此一斗!”之说,这是古传下来称赞全州小南门豆豉的行话,其意是:全州豆豉加工厂虽然到处都有,但最好的豆豉出在小南门。而在与全州相邻的湖南周边县,也有赞言:“全州豆豉新宁酱,凑在一块天下香”之古谚。近10余年,因为县城建设的扩展,豆豉加工厂几乎都迁到了石塘镇;石塘镇目前有50余家中、小型豆豉加工厂,每年加工豆豉近1000吨,每公斤单价8—10元,是该镇重点推出的名牌农产品。全州豆豉的加工制作工艺,传承于全州小南门豆豉传统制作工艺。其工艺步骤基本程序如下:

一、选豆。选用本地当年或头年产的优质豆(以黑皮泥豆为最佳),选净豆中杂物上甑。

二、蒸制。灶台上固定一宽口大铁锅(全州人称为灶钯锅),锅内加入2/3清水,将大木甑(即蒸桶,桶底有条格,铺上白棉布做隔)置铁锅上,倒入豆子后加盖蒸豆。蒸制时间在2—3小时左右。蒸制过程中要上下翻动一次,当满屋飘香时,察看黑豆熟透后停火。

三、浸泡。趁热将熟黑豆倒入专门浸豆用的水池,水中加入适量青盐(促进发酵和加深豆豉颜色,每100公斤加青盐0.3-0.4公斤),水要盖住豆子(以豆子泡好时水刚好被汲完为好)。当豆子泡得饱满透亮时(2小时左右)取出。

四、发酵。取出泡好了的豆子冷却后(刚泡好温度还很高),倒堆在黄土地板上(专用发酵场地,劣平整高出地面5寸到一尺),盖上干净的草垫子或麻袋(大热天不用盖)发酵,两天后只翻动一次,以后五六天每天翻动一次,总发酵时间不少于七天,待豆上长满淡绿色酵母菌茸毛,并有香味散发时,即可停止发酵。

五、清洗。将发好酵的豆子装入大箩筐中,抬到大江里清洗,清洗时,按一个方向不断搅动,充分洗净后,沥干。

六、再次发酵。豆子沥干后,倒入竹垫上,周围用竹围围好,再盖好发酵两昼夜,待豆豉香味更浓厚,颜色更深即可。

七、晒干。将发酵好的豆豉,放置竹垫上晒,晒至抓在手中握紧再放开时,豆豉能自动散开即可上市出售。

注:豆豉再发酵后,也可蒸制:在发酵好的豆豉中洒上些米酒,上木甑里蒸,待冒蒸汽20分钟左右后,倒出晾凉保存,这种豆豉叫洪水豆豉,其颗粒滋润,味香甜,做菜时用做配料,做出来的菜或汤特别味道好,且汤色好,但保存期不如晒干的豆豉长,此法目前基本不用了,现在上市的成品基本上都是晒干的。

产品特点:颗粒松散,异香扑鼻,捏之易烂无核,黝黑而有光泽,佳肴佐料,后味回甜,加入精盐和高度米酒,可增长贮藏时间。

信息来源:全州县人民政府网

三.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四. 广西 钦州 浦北 扁柑

浦北境内种植扁柑始于清朝后期。主要产区分布在龙门、张黄、江城、樟家等乡镇。浦北扁柑的最大特点是果大皮薄,果皮金黄鲜亮,鲜果肉脆清甜,而且耐藏耐运。1999年浦北县扁柑种植面积11989亩,产量138760吨。(浦北)

民国时期,单家独户种植,一般种在易于灌溉的田地上,户种多的几亩,年经济收入较好。解放后的60~80年代,龙镇乡的江埠大队、林塘大队等以生产队集体种植为主,大力种植上山柑桔,成为当时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主产区龙镇、张黄、北通、江城等乡镇生产的扁柑,每年春节前一、两月上市,常年产量200万公斤;1974年12月全国四届人大会议召开前夕,龙镇乡的扁柑被指定为该次会议的特需品调运北京。。浦北扁柑的特点是果大皮薄,最大个重250克,果皮金黄美观。鲜果肉脆清甜,

其中尤以“金钱[尸口]”果为上品。扁柑耐藏耐运。畅销区(省)内外。

五. 广西 玉林 容县 玉林龙眼

中国龙眼以福建、广东、广西栽培最多,其中广西玉林出产的龙眼最为著名。据说,中国龙眼正是由于广西出产的品种最优,才在种名前冠以广西简称“桂”字,称“桂圆”。据古书记载,桂圆树自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时就在中国南方种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玉林龙眼皮薄肉厚,果肉鲜嫩,色泽晶莹,浆汁饱满,甘甜如蜜。加工后的桂圆肉,色泽鲜丽,芬芳甜蜜,是色、香、味俱佳的名贵中药材和滋补珍品。

六. 湖南省 岳阳市 华容县 华容芥菜

华容芥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华容芥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华容芥菜历史悠久。县志记载魏晋时期,华容种植芥菜。华容县是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区,2015年芥菜生产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70多万吨,芥菜加工转化率85%,商品率达95%。芥菜亩平均收入3000多元,比其他一般农作物高出800-1200元。“华容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销售市场的50%份额。2015年华容县腌制蔬菜用盐达4万吨,占全省蔬菜腌制用盐60%。以“华容芥菜”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方便面酸菜风味包每年达到30亿包,“统一”、“康师傅”两家国际知名方便面企业60%的方便面风味酸菜包均由华容县2家省级龙头企业生产。“华容芥菜”于2008年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8.77亿元,居全国蔬菜类排名第9位,湖南省第1位。全县以芥菜为主要原料的蔬菜加工企业38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年加工产值23亿多元,年加工量60多万吨,加工增值率70%,产品销往全国25个省市。我县华丰芥菜产业园和插旗芥菜产业园被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为特色产业园。华容芥菜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4个湖南省著名商标。从事华容芥菜生产、加工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达13.8万人,已形成生产、加工、运输、营销链条齐全的产业化体系,促进了物流市场、小集镇建设、餐饮服务、印刷包装、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华容芥菜”完成了由一蔸小小的芥菜到大产业的蝶变,“华容芥菜”产业已成为县农业支柱产业。

七. 广西 河池 巴马 麻鸡

麻鸡

该鸡躯体小,呈椭圆,项鸡成鸡不足1.5公斤。肉质坚实,味甘甜,口感极佳。其价格较其他鸡种高出80%以上。“无鸡不成宴”,客至巴马,席间少不了麻鸡一只。其食法有白切鸡、脆皮鸡或燉鸡,可依食客爱好而选择。

八. 广西 桂林 全州 腊肠

腊肠

腊肠俗称香肠,是指以肉类为原料,经切,绞成丁,配以辅料,灌入动物肠衣经发酵、成熟干制成的肉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类产品。腊肠可分为三大类:生抽肠,又名“白油肠”;老抽肠及鸭或猪肝肠(统称润肠)。主要产地有广东、东莞、佛山、广州、顺德、中山、江门、增城、惠阳、梧州、江西、湖南及上海等。各种腊肠除了用料略有分别外,制法是大致相同的。

桂北腊肠是其代表。桂北腊肠是以猪肉为原料,经切碎或绞碎成丁,用食盐、硝酸盐、白糖、曲酒、酱油等畏料腌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中,经晾晒、风干或烘烤等工艺而制成的一类生干肠制品。

贮放腊肠,如放冰箱内,通常可保存鲜味3个月左右。

九. 湖南省 岳阳市 华容县 华容道皱皮柑

华容道皱皮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柑果扁圆形,形似柿饼。果形指数0.75,大小整齐,单果量155-195克。柑果皮橙黄色,密布皱纹,凹凸不平,凸起部分宛如一粒粒玛瑙。囊瓣短肾形,瓣内橙黄色,柔软多汁,柑内含丰富的黄胴成份,有很大的药用和食疗养生价值。《本草纲目》载此柑在汉朝由李衡始种于武陵洲上。明时“荆州等地为盛。”华容道位于荆州南郡,且邻武陵郡。唐朝大诗人杜甫游华容县禹山时写有“禹庙空山裹,秋风落日斜。荒庭插桔柚,古屋画龙蛇”之诗句,说明华容盛产桔柑。清道光五年《洞庭湖志》载:“所以洞庭柑最佳”,是因为华容道位于洞庭湖边,水气上腾,能使柑避霜,味好而且产量高。

地域范围

华容道皱皮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华容县东山镇、三封寺镇、万庾镇、胜峰乡、南山乡、终南乡等六个乡镇。该地域北倚长江与湖北石首市、监利县接壤;南滨洞庭湖,东与岳阳市君山区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相邻。地理坐标位于东径112°8′31″—113°1′32″,北纬29°10′18″—29°48′27″之间。保护面积5200公顷,年产量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华容道皱皮柑果扁圆形,形似柿饼,果形指数0.75,大小整齐,单果重量155-195克;果皮橙黄色,密布皱纹,凹凸不平,凸起部分宛如一泣泣玛瑙;囊瓣短肾形,每果11-12瓣,中心柱空,果瓣内橙黄色,柔软多汁;每瓣有籽1粒,2粒者少,极少有3粒。 2、内在品质指标:华容道皱皮柑营养价值高,每100g富含纤维素C≥20.0m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0%,可食率≥70.0%,微酸。 3、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柑果类果品》(NY5014—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十.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蜜枣

灌阳蜜枣是县内主要之一。1959年进行试制。1972年兴建县蜜枣厂,开始大批生产。1990年,全县有县办、乡镇办、联户办和个体办蜜枣厂30多家,生产蜜枣1010吨。

灌阳蜜枣用灌阳长枣和优质白糖为原料。其加工过程讲究,先用排针将选好的枣子刮成纵条纹,后置入清水锅煮沸。煮熟后将枣子捞出放在清水中漂洗1~1.5小时,再将枣子放入糖液中熬煮,熬煮时勤翻、轻翻,防止焦锅。熬煮到枣子透明见核时捞出放入枣筛中进行冷却,2~3小时后将其捻成平底两头齐、呈马鞍形,排列在簸箕里。日晒或烘烤2~3天后,进行分级包装。

灌阳蜜枣以其形如马鞍、颗粒完整、枣身干爽、略带糖霜、色泽棕红、晶莹透明、清甜可口、甜而不腻且具鲜枣风味而著称。是蜜饯中的上乘产品,深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1978年至1979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粮油出口公司广西分公司评为最佳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东南亚和香港等地,是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据统计,1972年至1990年,全县共生产蜜枣9950吨,其中由外贸部门出口的达2545吨,创外汇达190.75万美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