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什么叫四会特产 广东肇庆四会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什么叫四会特产 广东肇庆四会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1-30 13:54:47

一.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十月桔

一、特点:十月桔又叫沙糖桔,是我市栽培面积较大,果农喜欢种植的一个优良品种。果扁园形,平均果重58克,可食率71%,全糖12.05%,可溶性固溶物12.9%,果酸0.41%,果核15粒左右,味甜化渣,果皮极易剥离,色泽鲜红。11月上旬开始成熟,11月下旬至12上旬收获,丰收性强,高产稳产。树势高大,枝梢紧密,树冠内结果率高,盛产期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株产100—150公斤,最高350—400公斤,抗病抗逆性强,对栽培环境要求不严格,对肥料要求中等,一般肥力的沙壤土也能获得高产。二、种植面积:据统计局统计,到2001年至我市种植沙糖桔年未实有面积65780亩,当年收获面积31581亩。三、市场销售情况、发展前景:我市柑桔生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市的柑桔生产冲击不大,可以说发展机遇更大,具体归纳我市柑桔生产具有四大优势:1、传统优势。四会柑桔有400多年的栽培技术,由于品质优良久负盛名,在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中国柑桔之乡”美称,特别是通过我市举办的几届柑桔节,以柑桔为媒,广招海内外商家,四会柑桔更加闻名海内外,人们很自然将四会名字与柑桔紧密联系在一起
2、品种优势。我市柑桔品种资源丰富,有20多个品种,90年代以来,我市大力发展本地名优的沙糖桔、贡柑等品种种植,我市气候、土壤非常适宜柑桔生长,产品特别清甜、多汁、脆肉、风味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适合我国和东南亚消费者口味,销售前景广阔
3、技术优势。具有广泛的栽培习惯,通过世代相传的传统栽培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果农基本懂得柑桔栽培技术,市农业局有从事柑桔生产工作的科技人员十多人,在80年代农业局的姚沙柑桔无病苗圃场就最先实施《柑桔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培育无病苗木,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这对我市柑桔生产稳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市场优势。特别是沙糖桔、贡柑等名优品种,一直销售畅旺,深受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喜爱、价格好、销量大,沙糖桔近几年来都保持在每公斤7元以上,每年柑桔收获季节,每天来自各地的大批商家云集四会抢购柑桔,四会已成为邻近县(市),仍至整个肇庆市柑桔产品的最大集散地
( 四会)

二.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蜜桔

该品种果实吃起来有蜂蜜味,故名蜜桔,11月下旬开始成熟,12月中旬为适收期,属中熟品种,果实椭园形,成熟时仍带浅绿色,熟后才能转绿黄色,肉质细嫩化渣,蜜味芳香,果实单果重25—35克,可食率77.8%,可溶性固形物11—14%,每100毫升含全糖12.1克,含果酸0.063克,是高糖低酸的柑桔品种之一。蜜桔树冠矮小,枝梢细而密集,叶片椭园形细小,丰产性一般,但品种上乘,是九十年代四会推广的优良品种之一

( 四会)

三.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白沙竹笋

白沙竹笋,是四会市清塘镇白沙村的,村民利用绥江河畔特有的沙绵土壤培育鲜笋,夏季收获,笋体大肉多,鲜嫩爽脆。作菜肴或佐料都符合,切成薄片,与鸭肉、猪肉片焖制,爽口清香,有开胃的作用。



四.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无笃石螺

无笃石螺又称“仙螺”,是四会。以其口感韧肖、肉味鲜美而为各地食客所称道,有“不尝仙螺不算到了四会”之说。这无笃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较细长,颜色青灰较普通石螺为深。最大特点是螺壳尖端像是被人铰去后用水泥堵上。

相传,这仙螺是当年文氏贞仙在山上将石螺铰好壳后,遇“肥狗”(当地无良纨绔子弟绰号)前来追逼逃走,石螺回到水中产下的后代。因仙螺只能生长于水流清澈、没有污染的山间小溪中,产量较少,故价格较贵。在酒馆食肆中,如果要到的仙螺壳形较圆,颜色较浅,吃起来肉质稀松,则多半是店主弄虚作假了。

五.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贡柑

四会贡柑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四会贡柑,产于四会市各乡镇,尤以大沙、石狗和江谷三地所产之柑橘堪称极品。自明朝初年始,四会每年都要选取上好的四会柑橘进贡给皇上,因而四会柑又名贡柑。四会柑分黄柑、甜柑、蕉柑,乳柑、行柑,茶技柑扣大红柑等多个品种,但都以皮薄汁多、肉厚无渣,甘甜爽口、味鲜香醇而驰名。四会柑有止咳化痰、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且果皮晒干后既可入药,又可作烹调鱼肉之配料。药学大师李时珍曾在他的著作《本草纲目》中称四会柑为“鱼冻柑”、“柑中之珍品”。四会柑,通常叫四会柑橘,因柑橘与金吉谐音,象征着吉祥,所以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必备柑橘,以相互馈赠,祈求新年金玉满堂、如意吉样。

六.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无笃石螺

无笃石螺又称“仙螺”,是四会。以其口感韧肖、肉味鲜美而为各地食客所称道,有“不尝仙螺不算到了四会”之说。这无笃石螺,外形似普通石螺,但较细长,颜色青灰较普通石螺为深。最大特点是螺壳尖端像是被人铰去后用水泥堵上。相传,这仙螺是当年文氏贞仙在山上将石螺铰好壳后,遇“肥狗”(当地无良纨绔子弟绰号)前来追逼逃走,石螺回到水中伟下的后代。因仙螺只能生长于水流清澈、没有污染的山间小溪中,产量较少,故价格较贵。在酒馆食肆中,如果要到的仙螺壳形较圆,颜色较浅,吃起来肉质稀松,则多半是店主弄虚作假了。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干锅黄鸭叫

先介绍下“黄鸭叫”,黄鸭叫是湖南湘江中的一种野生且个头不大的鱼。湖南地方名又称“黄呀姑”(湘人作品中多写作“黄鸭牯”)。有些地方也叫小黄鱼,因被捞出水时发出如黄鸭般的鸣叫声,所以给它起了这么个和鱼不沾边的名字。
一般的吃法是干锅、红烧,也有清淡的用荷包蛋或者藕丸煮等等做法,这里介绍干锅黄鸭叫的做法。

制作原料:
主料:黄鸭叫1000克。
配料:红尖椒30克。
调料:植物油1000克(实耗100克),精盐2克,味精2克,鸡精粉1克,豆瓣酱10克,辣妹子5克,料酒20克,白醋5克,红油10克,胡椒粉1克,干椒30克,蒜籽30克,姜10克,紫苏叶5克,鲜汤500克。

制法方法:
1、黄鸭叫从鳃部撕去内脏,洗净血水待用;红尖椒切成1厘米长的筒形,蒜籽去蒂,干椒切段,姜切片。
2、锅置旺火上,加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黄鸭叫、大蒜籽炸一下,倒入漏勺沥油。
3、锅内留底油,下入姜片、干椒、豆瓣酱、辣妹子炒香,再放入黄鸭叫、大蒜籽,烹入白醋、料酒,注入鲜汤,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加入盐、味精、鸡精粉,待黄鸭叫入味时,旺火收浓汤汁,放入紫苏叶和红椒筒,淋红油,出锅装入干锅内,淋香油即可。
附注:在长沙,干锅黄鸭叫做得最好吃,名气最大的时在黄兴南路159号的四娭毑特色店里。

八.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煎黄鲫鱼

煎黄鲫鱼,鲫鱼的边是鲫鱼的一个变种,与普通鲫鱼不同之处是它的身体一边是青白色,而别一边为焦黄色,像是被人放在锅里煎黄了一样,吃起来比普通鲫鱼更香更鲜。当然,价钱也高出不知多少倍。关于这种鱼的起源,传说与无笃石螺一样。当年贞仙将鲫鱼放在锅中煎烧,人在一边铰石螺,“肥狗”来了,贞仙离开,鱼与螺都回到了水中,遂成了贞山的仙迹。

九.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濑粉

四会濑粉,俗称粉仔,源自清塘民间。先以粘米粉用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然后用特制的濑粉钵盛上,糊粉葱钵底几个小孔迅速流落锅中的开水里,形成圆条,煮熟厚用筛子捞起,泡清水(俗称“过冷河”)即可。食用时,起猛火起锅,下适量上汤,再放濑粉,以酱油、胡椒粉、肉粒、葱蒜等作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