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阳特产化妆品包装盒哪家好 咸阳有名的护肤品批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阳特产化妆品包装盒哪家好 咸阳有名的护肤品批发更新时间:2023-02-02 05:55:34

一.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白吉馍夹肉

陕西有个白吉镇(今咸阳市彬县的北极镇),这个地方的饼很好吃,很有特色,所以把这种馍叫白吉馍。白吉馍据称源自咸阳。是用上好面粉揉制后做成饼形,置铁铛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炉膛侧立,上下隔着铁铛板的炭火烘烤,稍顷翻面,双面焦黄即可。我一直以为烹制食物,外焦里嫩是难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馍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处.制好的白吉馍形似"铁圈虎背菊花心",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配腊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白吉馍渊源典故

北极自古是陕甘通衢要道,设有驿站。因驿马全是白色因而得名白骥驿。金设白骥镇 明清时候,群众将“白骥”转音为“白吉”,也有人说是因为骥字难写,就成了“白吉”,现在当地群众仍是这个叫法。清中叶之前,这里原是回汉杂居,地名是“白吉里”,当地群众都能制作白吉馍,并作为日常主食。1863年8月,北极老户回民响应关中回民起义,就把这种白吉馍的制作技术带到了全国各地,而且成为至今仍然深受欢迎的名吃。因这种发源于“白吉”,因此也就把这种起面饼子叫白吉馍。

白吉馍夹肉制作方法

带皮猪肉250克,绍酒5克,盐3.5克,冰糖1.7克,生姜大蒜各5克,酱油1克,八角3粒,花椒3粒,桂皮0.2克,丁香1粒,草果、玉果各半个,砂仁1个半,良姜半个,毕拨半个,腊汁原汤250克。

1:先将猪肋肉改刀成3.5厘米厚的长条片,用清水浸泡一下,刮洗干净,沥干水分。

2:将腊汁原汤倒入锅内,放入250克——375克清水烧开撇去浮沫,将洗净的肉放入锅内,加入绍酒,酱油,盐,姜葱,八角,花椒,桂皮,丁香,草果,玉果,砂仁,良姜,毕拨等调料,再在肉上压一小铁弊,以便使肉充分浸入汤中。

3:用大火烧开后,转入小火炖煮,煮约2小时,肉酥烂时捞出放入砂锅中备用。

4:制馍时先留出50克面粉,将450克面粉按50%的含水量加酵面调制成面团,置30度室温下醒发2小时,加入碱面,加入剩余干粉,将面团揉透后再醒10分钟。

5:将面团分成10个面剂,每个剂重约75克,做成直径为10厘米的圆饼,放入烧热的锅上烙成淡黄色时,再放入炉内烤3分钟,止两面鼓起时即熟。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御面

彬县地方风味特色面食。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只不过因水土关系,那里的小麦面粉做成了流传至今的“面皮”。过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专要曾祖母创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称为“御面”。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代,彬地御面一直为宫中食品。清慈禧太后晚年喜欢翻阅历朝案卷,对周人先祖居豳的历史及《诗·豳风》颇有研究,因而在颐和园修了“豳风桥”,她竟然从古籍中查到了3000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制作淤面的记述,深为感动。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时,特地点了邠州淤面虽经3000多年的演变,淤面仍是上述姜女首创的四道工序,就是洗淤面、炼淤面、蒸淤面、切淤面。后来又加了压淤面,即将蒸熟的淤面压制成飴络。

制作方法是:取上乘精粉适量,拌匀揉成面团,将面团放于凉水盆中反复揉洗,直到洗净面筋为止。再将洗出的面水过箩沉淀,在凉快干净处沉淀一夜。第二天滤掉在上面的清水,把粉浆用小火在锅内提炼成团,人工搓成小块、笼蒸一小时后出锅,用飴络床压制成粉条状。或用文火在锅里边搅边炼,炼成半熟为宜,再揉成细长条,置于笼内蒸熟。然后缓缓晾冷,用锋刃片切成极薄的片,佐以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即可食用。御面筋光柔软,光滑爽口。

2003年4月,彬县肖新战制作的御面在“中国烹饪王国游·西安咸阳美食旅游周”活动中,获“西安咸阳旅游名品”称号。

三.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雪花糖

雪花糖是由灶糖加芝麻改进而成.灶糖是古人专为腊月二十三祭灶神用,后逐渐演进为雪花糖,历来受省内外人称赞,向为馈赠亲友之佳品.雪花糖系节令性产品,每年入冬,即陆续生产上市,到来年春暖停产,使其能保持酥脆爽口,香甜味长之特点,且具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功效.雪花糖的配料:小米100斤,芝麻50斤,大麦芽10斤.近年来,有的糖坊还增添了核桃仁、桂花、青红丝、果子露、香精等佐料,使其味道更加香甜可口,绚丽美观,为优质雪花糖.雪花糖制作程序是先将小米用水泡透,上笼蒸熟,再拌上碾面的大麦芽使其发酵,再装进有隙孔的大瓮里,倒进开水把米汁淋出来,倒入锅里,用碳火去熬.等熬稠后取出扯成糖胚,再将糖胚放入锅里加火溶化,掺入炒熟去皮的芝麻搅拌均匀,提到案板上摊成糖板,用刀切成薄如纸张般的连刀纹,工序即毕.卖时不用刀切,只用手轻轻一掰就行了.( 杨凌)

四.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泡泡油糕

泡泡油糕是陕西三原县很有名气的汉族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风消”油洁饼。馅是用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的;面是用开水、大油烫熟的富强粉。西安饭庄和五一饭店的泡泡油糕,已上了“中华名小吃”的金榜。

泡泡油糕是烫面包入黄桂白糖馅经油炸而成,因起糕面有隆起的松泡,故名。泡泡油糕据传原为皇宫点心,“安史之乱”时,有一位善制此糕的御厨流落到今西安以北的三原县。为了谋生,便做起制售泡泡油糕的生意,工艺从此传入民间,成为三原县一带世代相传的美味。清朝年间,一些掌握了制作油糕技术的三原县人,到西安制售为生,使泡泡油糕传至西安,并由此名扬遐迩。

小吃特点色泽乳白、表皮膨松,如轻纱制就、蝉翼捏成。

一、制作方法

材料:面粉1000克,熟猪肉250克,白糖350克,黄桂酱、玫瑰酱、核桃仁、熟面粉各适量。

1、取清水放入锅内烧沸,加入猪油,将面粉倒大锅内,用小火将油面搓拌成熟面团,出坤放在案上,晾凉,再加凉开水反复揉搓成软面团,即成烫面。

2、白砂糖、黄桂酱、核桃仁、熟面粉等制成黄桂白糖馅。

3、将烫面揪成面剂,用手拍成片,放大黄桂白糖馅,制成糕坯。

4、经炸后,糕面出现薄如蝉翼、白如霜雪的一层泡,犹如繁花盛开,似乎见风即消,入口即化,松软绵润,芬芳醇香。

二、制作要求:

泡泡油糕是用水烫面、大油、黄桂、白糖馅等原料制成,制作方法独特精制。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皮蓬松,犹如轻纱织就,蝉翼作成,可谓巧夺天工。它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有着独到之处。

平时人们吃的油条油饼蓬松发虚主要是因为钒碱和面粉的配比恰当,放入热油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膨胀所致。而泡泡油糕既不放钒也不施碱,只是利用大油和水烫面,同样蓬松涨发。它要求糕饼师一定要具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大油、水、面的比例一定要恰倒好处,对油温的要求也很严格,当油糕投入到一定温度的油锅内,内部水蒸气大量形成,气体急剧上升的同时,蛋白质性变而展开,淀粉膨胀焦化,气泡逐渐形成,并在高温环境中固定下来,要求出锅的油糕不落架。

三、注意事项

1、油糕是吃之前才用最快速度油炸上桌的,如果凉了,好看的泡泡纱会瘪掉,糖馅也会变硬严重影响口感。

2、吃泡油糕,不可性急。性急者,咬一口便咽,易烫前心。糖馅溢流顺胳膊到肘部,扬肘用舌0之,手中油糕的糖馅则又滴下,烫痛后心。

五.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淤面

  【淤面】搓洗麦面,滤淀分离面皮、面筋,将过滤淤积的面水炼蒸或摊擀薄饼,切条或压饸饹,配择骨肉,加盐、醋、葱、蒜、姜、辣子,凉调入席。

六.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杏酱

杏酱

县果酒厂生产。产品具鲜杏特有香味,甜酸浓郁,含有钙,磷,铁,氨基酸,蛋白质和较高的维生素C,B1,B2等营养成份,具防癌,抗癌医用价值,为消费者青睐。1986年评为省优,1988,1989年列为出口产品,1990年列为亚运会指定食品之一,1991年远销西欧等国家。

七.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八. 陕西省 咸阳 咸阳茯茶

咸阳茯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陕西茯茶出自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原料来自陕西泾阳一带的黑毛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陕西泾阳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名称由来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茶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

陕西茯茶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由此可见,咸阳的水质和气候无疑是茯砖茶加工的最佳自然资源。经过咸阳市供销社不懈努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总投资5958。4万元的陕西茯砖茶生产项目正式落户秦都区沣东镇。秉承茯砖茶的历史渊源,挖掘茯砖茶的传统文化,使这一失传600多年的茶叶加工项目重新得以恢复。

九. 陕西省 咸阳 泾阳县 穰饸

穰饸”这道地方美味菜肴的,在三秦大地,八百里关中一带,只有泾阳一地。“穰饸”,按照谐音即为软和一意,才上饭桌,热气拌着香气,早已让顽皮稚童急切地咂吧着嘴巴,吐一下舌头,大声疾呼“穰饸上来了”,一边麻利地伸出筷子,一边再也忍不住口水呼啦从口角流出。大人们任其顽皮的样子不说,也迅速加入朵食美味之中。

泾阳穰饸在陕西方言中有地方把好说成“谗活”,也有了地方说成“穰饸”,而泾阳县有个小吃就叫“穰饸”,穰饸是泾阳县社树村里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道秘制菜肴。 “穰饸”虽是小吃,但却陕西的一位大名人有渊源。 清末时社树村里大户刘家有个后生叫刘浮生,此人风流儒雅精到书画,年轻时一个人跑到四川雅安做起了买卖,有一天刘浮生无意间碰见了到雅安办事的于右任先生,乡当见乡当两眼泪汪汪,两人又是对酒当歌又是笔墨挥毫,刘浮生崇拜于右任的英才,于老赞赏刘先生才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慨。数年后于右任功成名就,但对刘浮生先生的雅安盛情一直在怀,回三原老家时专程上门拜访了刘浮生,见贵客上门刘浮生激动万分,立刻捧出祖上秘制的食品款待于老,于右任品尝后连连用说“穰饸,穰饸”,从此刘家这道秘传小吃就流传开了,小吃的名字就是于老口说的“穰饸”。

十.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咸阳花馍

咸阳花馍:用面团捏塑人物、花鸟、鱼虫,蒸熟后调涂色素。春节用状如猪、羊的花馍做献贡、祭祀神灵。元宵节用状似十二生肖的花馍,互赠亲友,俗称“牛犊”,入夜,点燃面灯上贡。端午节做艾叶馍。乞巧节做面制的笔墨纸砚,刀尺剪针等。祝寿做寿桃,丧葬做献糕。庙会做面花馍献祭。孩子弥月、过岁做花饼。妇女手法细腻精巧,配以鲜艳花色,千姿百态,生活气息浓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