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特产土笋冻的原料是 福建土笋冻的主要食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特产土笋冻的原料是 福建土笋冻的主要食材更新时间:2023-01-27 01:03:36

一. 福建省 漳州 龙海 闽南火鸡

【中心产区】 福建龙海、云霄、漳浦、晋江、南安、泉州等地

【主要分布区】 福建龙溪、晋江、浦田等地区的部分县及厦门市郊

闽南火鸡与国外火鸡的体型基本相似,身躯呈纺梭型。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喙微弯曲。尖端角质呈黄色,基部为深咖啡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周围有密集的细毛,无耳廓。颈细而直,体躯长,胸深宽、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末端平整;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成年公火鸡额部,耳根后和咽下方长有珊瑚状肉瘤,其颜色随性情的变化,而出现红、紫、青、绿、黄、白、蓝等色。

【体型】 身躯呈纺梭型。颈细而直,体躯长,丰满,龙骨长而平直,脚长而粗壮。

【羽毛及羽色】 头部和颈上部几乎无毛或长些细毛,尾羽发达,状似倒三角形。羽毛以青铜色最多,羽尾端有白色条纹,黑白杂花次之,浅黑色和白色的最少。

【肤色】 皮肤为淡红色或淡黄色

【头型】 喙微弯曲,眼圆,眼结膜棕色,瞳孔黑色,耳圆,无耳廓

【胫趾爪蹼特征】 脚长且粗壮,有的呈黑略带玫瑰色,有的为灰黑或灰红色

产肉多,肉质好,肉质性温,对气虚、脾冷有壮补功效;常食火鸡肉和蛋,可以治疗胃病。今后应在现有原种场的基础上,加强选育和扩大良种,并对三种不同羽毛颜色的火鸡性能,加以观察,找出各自特点,以便在提高各自性能的同时,建立品系生产商品化火鸡。

二. 福建省 宁德 屏南 珠帘

珠帘霞浦县生产的珠帘为纵向串珠链编成,可用作门帘、窗帘、帐眉,亦可作壁挂、屏风。图案多选用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花、鸟、山、水、人物以及吉祥喜庆画面,如“五福同堂”、“双喜临门”、“丹凤朝阳”、“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嫦娥奔月”等。屏南县路下乡珠帘厂生产的珠帘也颇有特色。

三.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杭梅

杭梅

早在明代就已是宫廷御用极品的杭梅,据地方志记载已有600多年栽培加工历史。据《本草纲木》记载,梅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解酒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梅还有良好的降脂、降压、软化血管、消除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美容、抗癌等作用。已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最具保健价值的水果。

四. 福建省 宁德 福安 福安光饼

福安光饼是直径约8厘米的圆饼,正面颜色似铜,丰腴饱满,底部如铁似的硬而脆,而饼心却松软如棉,略带咸味,是福安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亦称继光饼,相传这是戚继光在闽浙一带平倭时,戚家军的干粮,其实就是将面粉加上精盐、芝麻、葱丝烤制成的小圆饼,香脆可口。

五.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板鸭

板鸭是将生鸭用炭火烘烤成熟的手工作坊制品,其制品有浓郁的烟熏香味,肉质鲜嫩,味美带有辣味,是下酒的方便佳肴。现在除了摆摊现卖外,还以真空包装销往省内,是即开即食的熟食品。板鸭的做法是将半番鸭杀净,切去鸭爪、翅尖,从鸭腹处剖开,用酱油、味精、白糖、五香、辣椒粉等腌制入味,再用竹蔑将鸭身弓开,用竹签将鸭身固定成为平面,放在炭火盆上的铁架两面轮流烘烤,边烘烤还边刷上由上述调料加香油配成的料汁,烤至鸭身面上呈酱红色,熟透即成。

文峰板鸭和水东板鸭是尤溪两大品牌板鸭,口味相近,区别在于文峰板鸭烘烤的更干,而水东板鸭略湿一些,所以都有相应喜好的人群。

六.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芋包

软润香滑的永安民间传统小吃芋包的主料为菜芋和木薯粉。其制法是将菜芋和洗净入锅煮熟去皮后,与木薯粉揉搓至软硬适度不粘手,做成芋包坯,包上瘦肉、香菇、笋、虾米、酱油、五香粉炒熟的馅,置入沸水中煮到膨胀着浮出水面。再蘸酱油,老洒,猪油,味精,葱花等调料即可食用
( 永安)

七.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福建丁香鱼

福建丁香鱼:主产于平潭、东山、同安及闽东一带,尤以平潭牛山渔场汛期,产量最高。丁香鱼除少数鲜食外,多经蒸煮、晒干加工成干制品,体洁白、个细小、味鲜美,易保存,为闽产海鲜的特殊品种。

八.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葱饼

葱饼

平潭葱饼选料和制作均十分考究,是本地很有名气的风味小吃,有“葱饼出炉满街香”这说。用精面粉发酵起酥,制成层皮,以肉丁、虾仁、葱珠、紫菜、香菇末、冬菜等作馅,成扁圆饼状,贴护内烤熟。出炉时香气四溢,色呈金黄,入口酥嫩适中,留齿生香。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竹荪

建阳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竹荪是一种珍稀食用菌,长期以来仅靠野生采集,曾作为贡品为皇家享用。我国于上世纪开始探索进行人工栽培,1986年人工栽培竹荪获得成功。建阳市是闽北最早推广竹荪栽培技术的县(市)。于1989年开始推广竹荪人工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生产面积不断扩大,1987-1998年栽培面积达1.4万亩;随后,因受栽培场地不能轮作的限制和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年生产面积在6000-9000亩之间波动。2014年全市共生产7600余亩,产竹荪干品480余吨,产值7900余万元。目前,全市13个乡(镇)均有栽培,是建阳市食用菌产品支柱品种之一。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福州 平潭 蛎煎

蛎煎

蛎煎又称蛎粕,以新鲜牡蛎调油、味精、香葱、芹菜、拌入薯粉成糊状,入锅铺平,两面油煎,状如薄饼。香酥清甜,可与闽南、台湾之“蠔煎”媲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