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宿迁有啥出名的特产 宿迁哪些土特产比较出名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宿迁有啥出名的特产 宿迁哪些土特产比较出名的更新时间:2023-01-30 03:16:39

一. 江苏省 宿迁市 泗阳县 泗阳膘鸡

膘鸡,泗阳著名之一,农家婚丧喜庆,多以膘鸡作为“头景”上桌,客人评论厨师手艺如何,也都是以膘鸡的制作为标准。

膘鸡制作相当讲究,它选用瘦猪肉糊、鸡蛋黄、馒头屑、淀粉,用盐、葱、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摊在百叶上,厚约一寸厚,再用肥猪肉糊与去皮的山芋糊、鸡蛋清、葱白、淀粉等搅拌均匀后摊在其上,厚约半寸。做好后将其放入蒸笼,蒸熟后,上层洁白如玉,下层红如玛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葱等佐料,青、红、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观。膘鸡上桌,肉香扑鼻,夹而食之,不肥不腻,娇嫩爽口。

相传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时任明朝兵部尚书的史可法挥师北上,在桃源(今泗阳)、宿迁、淮阴以黄河为屏障筑起百里防线,史可法的指挥部就设在桃源县的崔镇。在数九寒天的一个早晨,厨师忙着杀鸡宰鹅,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冬不年的厨师忙活什么?”一问才知是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敌当前,不想着去打仗,还过什么生日”。便让卫士将鸡、鹅、猪蹄膀送往前线劳军。临走时,史可法吩咐厨师:“中午只许有一道菜。”厨师反复琢磨,用一块巴掌大小的肥肉,两个鸡蛋制出味道鲜美的膘鸡出来。后经历代厨师改进,膘鸡口味更加精进,形成现今这道风味独特的泗阳名菜。

二.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双皮鲫鱼

菜系:苏菜

口味:炸烧

价格:40-80元

特色: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馅心丰满,鲜香味美。

原料:鲫鱼500克,猪网油300克,香菇(鲜)25克,冬笋5克,猪肉(瘦)50克,松子仁10克,椒盐1克,花生油50克,猪油(炼制)10克,酱油15克,小葱5克,姜5克,黄酒15克,淀粉(蚕豆)30克,味精2克

制作方法:

1.香菇去蒂,洗净;冬笋去老皮,洗净;葱去根,洗净,切末;姜洗净,去皮,切末;鲫鱼去鳞、鳃,洗净;猪网油洗净,铺开晾干。

2.将香菇、鲜笋、瘦肉切成豌豆大的碎丁。将鲫鱼顺脊背刺剖开,剔出脊骨,取出内脏,洗净,沥干水分;用椒盐在鱼身来回搓擦。

3.加酱油5克,黄酒5克,味精少许和匀,在鱼全身抹匀,约腌10分钟。

4.炒锅上火,舀入熟猪油10克,姜、葱末各3克投入,炸香;将香菇、鲜笋、瘦肉放入煸炒。

5.加鸡清汤50毫升、绍酒适量、酱油10克、白糖10克、味精少许烧沸;用湿淀粉勾芡炒干,放入盘中。

6.冷却后连同松子仁从鱼脊背开口处塞入鱼腹内。两边蘸干淀粉25克,用网油裹起,放入盘中。裹好的鲫鱼入笼蒸熟取出,再蘸一层干淀粉待炸。

7.炒锅再上火,舀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鱼放入炸至皮呈金黄色,用漏勺捞起,沥油。从鱼肚上划一刀,露出内馅装盘。

小贴士:

1.蒸制鱼时,火候不能过,蒸熟即可,约需10分钟左右。

2.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花生油750克。

三.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四.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丁家汤包

丁家汤包是宿迁城内一家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小吃,它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丁家汤包创始人丁今之于1890年左右在上海闸北某菜馆学徒,搞面食业,后回乡专力从事汤包制作,至今已传至-。丁家汤包在制作就"皮、馅、汤"而言,皮坯精选上等优质面粉,经过人工合成再加上独家配方制作成晶莹剔透的汤包外壳;馅构成,精选猪后腿精肉、鸡肉、鲜虾仁等,经过人工处理掺合在一起形成汤包馅。至关重要的是老汤的熬制更考究、更具特色,采用上等的骨髓和十多种上等的调味佐料熬制十天半个月形成芳香浓郁、风味独特的老汤。生的汤包个个浑圆饱满,秀美玲珑,熟的汤包个个晶莹剔透。广大美食者为其鲜香肉嫩、皮薄汤多、外形美观、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咀嚼回味无穷。

丁家汤包历史悠久,制作精良,风味独特,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属于熟食制品,产品的皮薄馅多、易破损、难以包装是影响它提高发展速度的难点。

五.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六. 江苏省 宿迁市 宿豫区 五香牛肉片

菜系:苏菜

口味:五香

价格:10-40元

特色:色泽红褐,质地干爽,香味浓郁。

原料:

牛肉(瘦)5000克,白砂糖410克,味精8克,酱油100克,盐100克,茴香籽〔小茴香籽〕8克,姜8克,甘草3克,白酒25克。

制作方法:

1.将鲜牛肉切成小块,除去牛油和筋络,用清水漂洗后,下锅经过1.5小时烧成熟牛肉。

2.烧时:要注意翻动,使上下牛肉熟度均匀。

3.牛肉起锅后,放入筛子上凉透,使其肉块坚实。然后将牛肉切成0.2厘米的片状。

4.配料以熟牛肉为标准,以白糖等连同原牛肉汤先行下锅(牛肉汤要酌量,不能过多,熟牛肉25千克,用汤5千克左右)等配料牛肉汤煮沸,再将切好的牛肉片投入,至沸透时,用气盖盖好,并以慢火续煮,火力不能过猛。20分钟后,用铲刀翻动1次,勿使焦锅。

5.约2小时后,即行出锅,置筛子上冷却。然后放入铁筛上进入烘灶,在45至50℃温度经过3个小时烘烤。烘烤时要上下反复调动,使每片牛肉干度均匀。取出即成牛肉片。

七. 江苏省 宿迁市 泗洪县 双沟大曲

双沟大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江苏泗洪。双沟大曲是以优质高梁为主要原料,用特制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取传统的混蒸工艺,经老窖适温长期缓慢发酵,分甑蒸馏,分段截酒,分等入库,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而成。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谐调,尾净余长。清朝晚期,泗洪双沟镇酿制的双沟大曲白酒曾参加南洋名酒赛,被评为第一名,并荣获金质奖章。1952年、1964年和1976年举行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名酒评选会上,双沟大曲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荣获国家优质食品金质奖,同年,在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中,它又获金杯奖。

八. 江苏省 宿迁市 沭阳县 玄米茶

玄米茶

大排档玄米茶以优质绿茶所製,含叶绿素、丹寧及氨基酸,玄米含丰富维他命B,常饮不但有助降血压及减低胆固醇,更可健脾、消脂及滋润皮肤。每包大排档玄米茶均用铝泊袋独立包装,能有效保持茶叶的新鲜及玄米的芳香。大排档玄米茶实在既方便,又健康。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十.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推荐特产